1、試論鉛球運動中髖關節的功能與作用
一、引言
推鉛球運動是我國引進較早的運動項目之一,也是我國大中小學體育達標項目之一。它能鍛煉上肢肩背肌肉韌帶,發展力量素質和協調性,同是還可以培養練習者堅毅頑強的意志品質,但我國的鉛球成績一直處於世界三流水平,特別是青少年成績普遍較低。造成這種結果的主要原因是青少年沒能很好的掌握投擲技術。現對青少年在推鉛球過程中經常出現的錯誤加以指正。
二、常見錯誤及其危害
2.1持球方法不正確。 鉛球是單手將球從肩上推出的爆發力項目,但大多數青少年對持球技術理解不清,持球時總要將球用手指包裹起來(尤其是女生)手指與鉛球完全是包與被包的關系,從側面看就形成了拿鉛球的手型。這種持球方法將嚴重影響到鉛球出手時手對鉛球的制動性發力和撥球動作的順利完成。
2.2投擲肘過度下垂。 許多青少年學習者認為,鉛球出手前的身體資勢是怎麼放鬆就怎麼做。由於地球引力的作用,他們投擲臂的肘會自然下垂,下垂後的肘部使人的胸大肌、肱二頭肌等多塊和鉛球成績有緊密聯系的肌肉無法充分伸展,人為地縮短了肌肉的初長度降低了肌肉的興奮性,直接導致肌肉無法產生較大的肌力,從而嚴重影響到鉛球的成績和動作的協調性。
2.3背向滑步時無左臂牽引動作。 鉛球最後用力部分由「左腿支撐」和「左臂牽引」兩部分構成。其中「左腿支撐」普遍受到重視,而另外一個環節「左臂牽引」卻往往被學習者忽視掉。筆者發現大部分青少年在做背向滑步時,左臂在整個過程中無任何作用,只是在慣性的牽引下一揮而過,沒有「左臂牽引」就無法調動左肩周肌肉群積極參與工作,也無法使左側支撐更為積極主動。
2.4右腳蹬地方式方法不正確。 當滑步完成到右腳蹬地轉髖時,多數青少年無從下手,他們不知道是先轉後蹬還是先蹬後轉;動作過程模糊直接導致動作完成的不協調不完整,對力從下向上的傳導造成非常大的障礙。結果是鉛球僅用上肢力量發力投擲,成績可想而知。
2.5鉛球過早離頸。 在沒有推球前學習者都能將鉛球置於鎖骨窩處,可當推球時很多人都要將鉛球拿離頸部,在肩上的某處空間將球推出。這樣做使學習者不能很好的控制鉛球重心,使很多本應為動力的力變成了阻力,另外這也是形成包球手型的一主要原因。
2.6出手角度過低。 鉛球的成績主要取決於出手角度和出手速度。出手速度又與力量,靈敏等多方面有關。但出手角度多受技術因素影響。筆者發現在因出手角度不適而導致成績不佳的學習者中,多數是因出手角度過低而不是過高,出手角度過低對鉛球成績造成的負面影響是致命的,可以說出手角度低就一定不會有好成績。
三、錯誤產生的原因及糾正方法
3.1持球的正確動作是五指自然分開,將球放在食指、中指、無名指的指根處。拇指和小拇指貼在球的兩側。[1] 造成包球動作的主要原因有二:(1)持球概念不清;(2)手指力量不足。
糾正方法:(1)要求投擲者持球時手指緊張並豎直分開;(2)輔導投擲者多做些發展手指力量的練習如指卧撐,連續抓提放鉛球(抓提放動作都在空中完成)。
3.2在持球預備階段投擲臂應盡可能多的外展,肘部微微上抬,上臂與軀干保持約90°角, 軀干與頭部保持正直。產生肘部過度下垂的原因有二:(1)投擲者不清楚推球時肘部的位置;(2)推球時右手持球過早離開鎖骨窩,使肘部下降。
糾正方法:(1)加深肘部在推球時正確位置的認識,改進和掌握正確的推球技術;(2)在身體轉向投擲方向以前,右手將球始終緊壓於鎖骨窩處。
3.3「左臂牽引」是在最後用力過程中,軀干形成「側弓」並即將向投擲方向「反振」的瞬間,左臂領先於軀干向投擲方向迅速牽引揮擺。當胸部轉到投擲方向的瞬間左臂制動。[3] 產生無「左臂牽引」的原因有二:(1)頭部位置不正確,過早地抬頭轉向投擲方向,致使左肩向左轉動;(2)滑步中左腳向後擺伸時使左肩隨之後撤或向左轉動。糾正方法:(1)始終保持頭部的正確位置;(2)滑步結束時,左臂向前下方伸直,使肩軸與投擲方向保持平行。3.4正確的蹬轉是一個連續過程,根本沒有先蹬後轉或先轉後蹬的區分。動作是由跪蹬連續完成的。所謂跪蹬就是膝關節在保持一定夾角的情況下,右腳提踵轉向。膝關節在轉向的過程中運動軌跡是稍稍上斜的直線。轉向後完成身體重心的提升和右腳的充分蹬伸。產生右腳蹬地方式不正確的原因有三:(1)技術動作的概念不清;(2)用力順序錯誤;(3)大腿肌群的力量不足。
糾正方法:(1)加深跪蹬技術動作的理解,多次無負何練習建立動作程序;(2)反復進行滑步接蹬傳練習,並強調身體蹬轉前右手持球不離右鎖骨窩;(3)多做些半蹲、全蹲、等發展下肢力量的練習。
3.5鉛球的正確放位是在鎖骨內端上方,緊貼頸部。產生鉛球放位錯誤的原因有二:(1)推鉛球的完整技術動作理解不清楚將推鉛球理解為扔鉛球;(2)上肢力量不足。
糾正方法:(1)要求推擲者始終將球緊壓於頸部;(2)增加上肢力量的練習,如採用抓舉、快挺、挺舉等上肢力量練習方法。
3.6出手時出手角應保持在35°~45°之間,頭向上看。產生出手角度過低的原因有三:(1)頭部位置不正確;(2)左臂沒有制動;(3)左側支撐不足。
糾正方法:(1)加深頭部正確位置的理解;(2)投擲時向天上看,並在適合推球角度盡頭的天空中假想一目標,看著這一目標推球;(3)強調滑步結束前的左腳快落,使之形成強而有力的支撐;(4)滑步結束時,身體重心應置於右腳上方,形成良好的最後用力姿勢。反復進行各種滑步的專門性練習。[2]
四、結論
推鉛球的完整技術是一種有美感的連續性動作,只有整個動作合理,協調、連貫的完成才會取得理想成績。本文中所強調的幾點,都是推鉛球技術動作得以順利完成的重要環節。如投擲者能正確完成本文所強調的環節,就不在會出現用力不當、用力脫節等技術問題,成績也將會得到提高。
1.組成盆骨的大骨,左右各一,是由髂骨、坐骨、恥骨合成的。通稱「胯骨」
2、髖關節可以叫做那些運動?各運動有哪些肌肉參與動
髖關節的主要運動是:屈曲、伸展、內收、外展、內旋、外旋。完成動作的主要肌肉:
1、屈曲:髂腰肌、股直肌。
2、伸展:臀大肌、股二頭肌長頭。
3、內收:內收肌群、內收大、長、短肌。
4、外展:外展肌群、臀中、小肌。
5、內旋:臀小肌、闊筋膜張肌。
6、外旋:外旋肌群、臀大肌、梨狀肌、閉孔內、外肌、上、下拮肌、股方肌。
(2)鍛煉髖關節好處擴展資料:
髖關節保養守則
1、注意步行方式。走路邁腳時,腳跟先落地,注意挺胸直背,手臂自然擺動;腳掌落地,身體重心自然轉移到腳尖;邁另一隻腳時,前腳應該腳跟先離地,腳尖自然支撐重心。
這樣走路的好處是,把體重壓力均衡分散到兩腿肌肉和各處關節,而不是僅由髖關節來承壓,以減少磨損。
2、肌肉鍛煉法。包裹髖關節的周邊肌肉,對關節起著重要的支撐作用。可以通過下蹲運動、腹肌運動、拉伸肌肉運動來鍛煉。
3、肩髖運動對身體有什麼好處
開髖對我們的身體有很多好處, 促進髖關節各個方向的活動能力,可以幫助骨盆區域氣血循環,幫助溫養內臟器官。從瑜伽練習方面來說,髖部(腹股溝部位)是軀干與腿相連接的部位。
柔軟髖部的韌帶肌群,放鬆身心,修正平時的不良狀態。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髖部和肩部緊張往往困擾著我們大多數人,讓我們的生活工作變得含胸弓背,一副垂頭喪氣狀。
同時也困擾著我們的瑜伽練習,讓我們離習練進步總差一步。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柔軟的肩部讓我們不再駝背,昂首挺胸。
舒展的髖部讓我們步伐穩健,內心寬廣。
消除平日久坐,勞累對身體姿態的積累和傷害。
增強運動肢體的行動力,同時內在力量也得到加強,在這里將精神與肉體的美麗全部帶給您。
髖關節靈活,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但個人理解靈活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活動范圍大(需要在生理結構允許范圍內),另一個是控制能力好。
其實身體的每個關節都是這樣,這2個方面應該是互相影響的,活動范圍太小,控制的范圍也就小,而控制能力不好,則活動也就受限。
因此對某個關節進行鍛煉,一來要活動關節,促進關節活動范圍的增大,另一方面要鍛煉相關的肌肉,增強肌肉的力量和彈性,例如鍛煉膝關節的同時,要增強股四頭肌的力量和彈性。
髖關節,以及骨盆的穩定,其實就是加強核心肌肉群的練習了。在骨盆的上口,腹直肌在前方,腹斜肌在兩側,胸髂肋肌在後方,從不同方向連接了胸腔和骨盆,使身體各個部分形成一個整體。
4個方向的鋼板,拼湊在一起,形成一個立體的空間結構,這個結構就是在普拉提中常說的「軸心盒子」,穩定了骨盆的位置。
而在骨盆的下口,股直肌在前方,髖收肌群在內側,闊筋膜張肌在外側,肌腱在後側,連接了骨盆和下肢(髖關節和膝關節),產生了髖關節屈、伸、內收、外展的運動結構。
其實參與這些活動的肌肉還有其他很多,全說說不過來,我也未必一時都能記得,以上說的算是比較基本的。所以說,要練習「鎖髖」,我想就是鍛煉這些相關的肌肉群了。
可以做的體式很多,或者說大部分的練習都需要這些肌肉群參與,只是有些時候骨盆與髖關節的穩定,在練習的時候被我們忽略了。
開髖開的是什麼?
我們說「髖緊」,緊的是肌肉和筋膜。也就是圍繞在髖關節周圍的肌肉和筋膜僵緊,從而限制了髖關節的的活動能力。
不僅髖關節附近的肌肉,腿部肌肉和臀肌的僵緊也會影響髖關節的運動能力。
4、怎麼鍛煉髖關節的靈活度
一、床上鍛煉法
(1)髖關節伸屈活動鍛煉法:仰卧位,使關節伸展,雙手叉指合掌抱住股骨下端,利用反復屈肘力量往上拉與主動屈髖活動相結合,持續活動5~10分鍾,次數幅度逐漸增加。
(2)髖關節外展直腿抬高活動鍛煉法:仰卧位,雙下肢伸直,雙手置於體側,患肢外展直腿抬高25°~35°,持續1分鍾放下,作10次。同理可作側卧及俯卧抬腿,鍛煉外側及後側肌群。 (術後3個月開始)
(3)髖關節作外展、內收活動,雙膝屈曲約90度,與肩同寬,膝關節作內收、外展運動,持續5~10分鍾。
(4)髖關節外旋、內旋活動鍛煉法:仰卧位,雙下肢伸直,雙手置於體側,兩腳分開, 與肩相等,以足跟為軸心,作下肢外旋 內旋活動,持續5~10分鍾。
(5)髖關節屈曲位外旋、內旋活動鍛煉法:仰卧位,使膝關節屈曲100°,髖關節屈曲90°,雙手抱膝,利用手腕力量反復作外旋、內旋活動,持續5~10分鍾。
跪位外展屈伸髖活動鍛煉法:取跪位,雙膝盡可能分開,雙上肢伸直支撐上身,膝關節固定,身體作前後運動,屈伸髖關節。
二、床下鍛煉法
(1)扶物下蹲法:單或雙手前伸扶住固定物,身體直立,雙足分開,與肩等寬,慢慢下蹲後再扶起,反復進行3~5分鍾。(術後半年開始)
(2)患肢擺動法:單或雙手前伸或側身扶住固定物,單腳負重而立,患肢前屈後伸內收,外展擺動3~5分鍾。(術後半年開始)
(3)內外旋轉法:手扶固定物,單腳略向前外伸,足跟著地,作內旋和外旋運動3~5分鍾。(術後半年開始)
(4)屈髖法:正坐於床邊或椅子上,雙下肢分開;患肢反復作屈膝屈髖運動3~5分鍾。
(5)抱膝法:正坐床邊、沙發、椅子上,雙下肢分開,雙手抱住患肢膝下反復屈肘後拉與主動屈髖運動相配合,加大屈髖力量及幅度。
(6)開合法:正坐於椅、凳上,髖膝踝關節各成90°角,雙足並攏,以雙足尖為軸心作雙膝外展,內收運動,以外展為主3~5分鍾。
(7)蹬車活動法:穩坐於特製自行車運動器械上,如蹬自行車行駛一樣,速度逐漸加快,活動10~20分鍾。
5、如何鍛煉髖關節周圍肌肉
這里介紹幾個鍛煉膝蓋周圍肌肉的動作:
鍛煉四頭肌 四頭肌即大腿前面的肌肉。坐在地板上,將膝蓋向前伸直;在膝蓋凹陷處的下方墊一塊毛巾卷;緊縮膝蓋至少30秒,然後放鬆。重復此緊綳及放鬆過程25次。 護膝小貼士 ▲正確登樓鍛煉
不少辦公族喜歡登樓鍛煉,但這種運動並不適合所有人。如體重過重、孕婦、有退行性關節炎的人,最好避免登樓。同時要掌握正確的鍛煉方法。下樓時,為了防止膝關節承受壓力增大,應前腳掌先著地,再過渡到全腳掌著地,以緩沖膝關節的壓力。登樓後可對膝關節進行局部按摩,使膝關節得到充分的放鬆,防止其僵硬。 ▲跑步別選硬地
許多跑步者的疼痛是來自肌腱發炎,這是由不良的訓練習慣引起的。選擇合適的跑步場地,能有效減少此類問題。通常以選擇草地為最佳,柏油路次之,水泥地居後。水泥地是最堅硬的表面,不可忽視其反作用力,最好不要在人行道上慢跑。 ▲定期更換跑鞋
當跑鞋失去彈性而無法再承受反作用力後,應立即換鞋。如果一個跑步者一周至少跑40公里,則每隔2至3個月即該換新跑鞋。若低於40公里,則應每隔4至6個月換鞋。跳有氧舞蹈、打籃球和網球的人(一周練習兩次),也應在4至6個月後換鞋。假如一周練習四次以上,則應2個月換一次鞋。 ▲冰敷減輕疼痛
運動時若發生膝蓋疼痛,應立即休息,用冰塊冰敷,並抬高患部20至30分鍾。不要低估冰塊的效力,最好在當天晚上或隔天早晨起床時,再以冰塊敷一次。冰塊是極佳的消炎劑,它有助於減輕膝蓋疼痛。
面的方法既能鍛煉身體,又可以達到保護膝關節的目的。
◆坐位伸膝:坐在椅子上,將雙足平放在地上,然後逐漸將左(右)膝伸直,並保持直腿姿勢5~10秒鍾,再慢慢放下。雙腿交替進行,重復練習10~20次。
◆俯卧屈膝:俯卧位,雙手在頭前交叉,將頭部放在手臂上,然後逐漸屈膝,腳跟盡量靠近臀部,並保持屈膝姿勢5~10秒鍾,再慢慢放下。兩腿交替進行。重復練習10~20次。 ◆伸肌鍛煉:仰卧位,將一側膝關節屈曲盡量貼向胸部,用雙手將大腿固定5~10秒鍾,然後逐漸伸直膝關節,兩腿交替進行。重復練習10~20次。
◆股四頭肌鍛煉:俯卧位,將一側腿屈膝靠向臀部,雙手反向握住踝部(或用毛巾環繞踝部),逐漸將下肢向臀部牽拉,並保持這一姿勢5~10秒鍾,然後放下,雙腿交替進行。反復練習10~20次。
◆推擦大腿:坐在椅上,雙腿屈曲,用兩手的掌指面分別附著左(右)腿兩旁,然後稍加用力,沿著大腿兩側向膝關節處推擦10~20次,雙腿交替進行。
◆指推小腿:坐在椅上,雙腿屈曲,雙腳微分,用兩手的虎口分別放在兩膝的內外側,然後拇指與其餘四指對合用力,沿小腿內、外側做直線的指推動作盡量至足踝。反復指推10~20次。
◆拳拍膝四周:坐在椅上,雙腿屈曲,雙足平放在地板上,並盡量放鬆雙腿,雙手半握拳,用左右拳在膝四周輕輕拍打50次左右。 ◆按揉髕骨:坐在椅子上,雙腿屈曲約90°,雙足平放地板上,將雙手掌心分別放在膝關節髕骨上,五指微張開緊貼於髕骨四周,然後稍用力均勻和緩有節奏地按揉髕骨20~40次。
以上八種膝關節功能鍛煉操,每天早、晚各做一遍,對防止或減輕膝關節骨性關節病有好處
6、做瑜伽對關節有好處嗎
瑜伽可以增強膝關節的穩定性和靈活度,也可以治療膝蓋損傷,但是同時,不正確的練習也可以導致對膝蓋的傷害。
一、注意髖關節的熱身。
髖關節、膝關節和踝關節是人體下肢聯接在一起的三個關節,髖關節沒有足夠活動的話,在練習中,就會給膝關節施加過度的壓力,讓膝關節不堪重負。開始的時候,可以旋轉髖部、腳踝,練習蝴蝶式和牛面式等等來加強髖關節的拉伸。髖關節打開以後,盤坐也就容易得多了。
所以在此提醒:當你的髖關節還不具備很強的外旋能力、腳踝和腳背的靈活性與伸展能力的時候,切記不要輕易就去嘗試全蓮花的練習!否則收獲的將是膝關節受到傷害的事實!
二、體式的調整和構建從山式中腳的放置開始。
確信腳掌能夠穩定地接觸地面,腳掌的四個角點(前腳掌兩側兩點,腳後跟兩側兩點)要平穩分布在地面上,均勻用力。力量通過腳掌的球部深入地面,腳趾努力張開、保持能夠活動。同時注意腳心通過腳弓向上提起。
這樣,膝蓋兩邊的韌帶力量均勻分布,髕骨能夠自由移動,半月板就不容易被過度擠壓。另外,腿部肌肉的彈性也會得到加強。因此,建議多多練習山式站立!
三、在膝蓋彎曲的體式中保持膝蓋和踝關節垂直。
例如在戰士式和側角式中,首先讓膝蓋位於踝關節的正上方,五趾張開,彎曲膝蓋後,髕骨的位置應該和第二個腳趾的方向保持一致。如果有少量的前傾,膝蓋也不應該超過腳趾尖。同時注意腳背,不能讓腳心往下掉。除此之外核心部位的控制也很重要!
四、避免膝蓋向內過度伸展。
在需要腿部伸直的體式中,膝蓋很容易向內過度拉伸。比如在三角式和雙腿背部伸展式(坐立前屈)中,膝蓋的位置往往容易向內撇,這個時候膝蓋周圍的韌帶力量就容易不平衡。
站立體式中,可以稍微彎曲膝蓋,讓腳掌均勻用力緊緊貼地。坐立體式中,可以在膝蓋窩下方墊上一個小毛巾卷等。注意,股四頭肌的收緊會避免膝關節過度拉伸的現象!
五、注意膝蓋細微的感受及時調整。
膝蓋的韌帶和軟骨以及半月板都是屬於感覺不是很敏銳的部位,所以如果當你感覺到有疼痛時,其實傷害往往已經不可避免。因此應該仔細感受身體,一旦有一點點地不適現象,就要趕快做以調整,避免進一步損傷。
如果從體式中出來感到有疼痛,那麼實際上傷害已經造成了。應珍惜每一次的練習機會,認真專注對待每一個體式練習。善待自已,在最佳幅度內活動關節,做到在無痛范圍內動動。
六、通過平衡體式來加強膝蓋的防護。
平衡體式中因為身體需要自我調整來找到最佳的位置,這個時候身體的智慧會合理利用膝蓋周圍的肌肉和韌帶力量,找到其中的平衡點。尤其是需要膝蓋彎曲的站立平衡體式,效用很好。這種動態的平衡主要通過增強韌帶的功能,而不僅僅是肌肉力量,所以還有助於預防將來的損傷。用運動鍛煉膝蓋,將膝蓋固定住的東西僅有肌肉和韌帶。鍛煉肌肉是很重要的,因為肌肉是重要的支撐結構。如果肌肉鬆弛無力,膝蓋可能有麻煩了。
7、經常練瑜伽深度開髖加後彎,會有哪些好處?
瑜伽講究平衡,既要練左側,又要練右側,有後彎必有前屈,有開髖,則有閉髖。
髖關節在人體結構中非常重要,不僅僅因為骨骼關節,還包括練不同功能的肌肉,也承載著精密的生殖系統和內臟系統。
為了練習一字馬,為了讓體式看起來很酷炫,一度開髖,但錯誤的練習和過度的擠壓,可能會造成你骨盆的損傷。
開髖的要點
◇保持正位
在瑜伽中,有很多開髖的體式,蹲式、鴿子式、戰士系列、青蛙趴等,所有的練習都要求骨盆擺正,才能有效拉伸到髖部的肌肉。如果在不正位的基礎上,那麼骨盆就可能發生傾斜。
◇正確發力
開髖練習中,我們要求的是髖部的柔韌性,而不是舞蹈中的柔軟度,這兩者是有區別的。這時候就需要肌肉發力,而非骨骼關節發力。這是開髖的要點。
閉髖的練習
髖部有6個活動方向(不知道的可以翻看往期文章),只有6個活動方向同樣程度的伸展,才能保證髖的靈活性。
這就類似於短板效應,即時你的開髖開的再好,閉髖的短板則決定了你這桶水的多少,即髖的靈活性。
練習完開髖體式,必須要練習閉髖體式,不僅僅是為了讓骨盆平衡,更重要的是可以增強髖部骨骼的靈活性,就像是皮筋拉緊了,也需要松一松。
閉髖的體式非常多,今天推薦兩個大家常用的,也非常實用的閉髖體式。
◇鳥王式
鳥王式是最常見的閉髖體式練,不僅可以緩解開髖造成的臀部緊張,還可以有效舒展臀部肌肉,很大程度上幫助我們進行閉髖的練習。
◇牛面式
只從閉髖的效果來看,牛面式可以很好的將腳踝、臀部、大腿有效伸展和放鬆,讓臀腿肌肉保持彈性。加上手在背後相扣,可以靈活肩關節。
如果將鳥王式和牛面式結合起來,是不是這樣的效果哈。
開髖好處很多,閉髖同樣如此。瑜伽的練習不能只追求某一方面,每一個瑜伽體式都是一個整體,有陰有陽,有左有右。作為瑜伽練習者,甚至是瑜伽老師,更應該懂得平衡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