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髖關節 > 背越式跳高對髖關節靈活性

背越式跳高對髖關節靈活性

發布時間:2021-03-19 17:30:08

1、跳高的背躍式需要注意哪些技巧

 背越式跳高的完整階段
1、助跑階段
是指從起動開始,經過一段距離的跑動(全程助跑一般跑8~12步),最後踏上起跳點的這一技術階段。一般包括起動方式、助跑路線、助跑距離和節奏等幾方面。
2、起跳階段
是指起跳腳踏上起跳點,在擺動腿的配合下,經過著地、緩沖、蹬伸和蹬離地面跳起的這一階段。起跳階段的技術是跳高的關鍵技術。
3、過桿與落地階段
是指起跳騰空後,身體各部分利用合理技術動作越過橫桿,並安全地落在海綿包上的技術階段。
背越式跳高如何助跑?
一、技術特點
背越式跳高助跑的主要特點是弧線助跑,助跑線一般為「J」其優點是:
1、助跑的預備段是一條直線或曲率很小的線曲,因此全球便於加速和發揮速度。
2、向弧線過渡時比較平緩自然,可以避免停頓或減速。
3、弧線曲率由大變小,使身體逐步加大內頻。
4、最後一步與橫桿約成20度至30度角,以保證人體在騰空後,有一個適宜的相對於橫桿的垂直位移距離。
二、助跑技術
助跑的任務是獲得必要的水平速度,並為提高起跳效果和順利地越過橫桿創造條件。背越式跳高一般採用8至12步助跑,分直線助跑段與弧線助跑段。
1、直線助跑技術
近似於短路途中跑技術,跑進時身體重心高而平穩上體適當前傾,後蹬充分有力,前擺積極抬腿,兩臂協調配合大幅度擺動。
2、弧線助跑技術
身體逐步內傾,加大外側腿臂的擺動幅度,保持頭、軀干成一直線向內傾。助跑的整個過程應有明顯的加速性和較強的節奏感,尤其是最後幾步逐漸加快,到最後一步最快。
背越式跳高技巧有哪些?
1、背越式跳高的助跑和起跳要結合好,在起跳的時候注意人體的重心向上頂,不要過早的倒桿(向桿沖),然後是空中的動作,剛學習背越式跳高需要跳2000次左右才能動作定型。
2、提高自己的彈跳力,可以練習杠鈴和助跑起跳摸高。
3、空中動作,可以通過下腰和原地過桿練習。
4、自然彈跳力訓練的方法有各種行進間跳躍,跨步跳、單足跳20—30m,計時、四步助跑五級跳。專項彈跳力訓練有帶助跑4—5步的跳躍,計時30—60m,跳躍及各種跳深、跳欄架、跳台階、綜合跳等。
5、一般力量素質的訓練方法有助木舉腿、高抬腿走、實心球練習等。專項力量的訓練方法有負重弓箭走、負重蹬台階4cm,負重半蹲起、及利用其他器械練後群肌、小肌群力量。
6、協調性訓練有各種體操技巧練習,各種繞欄、跨欄跑,各種球類運動等均能提高運動員的靈敏和協調能力。
7、一般速度訓練可以30—6m反復跑、100—150m,反復跑、30—60m追逐跑。專項速度訓練有弧線跑30m計時,全程助跑計時,後四步助跑計時,下坡跑接弧線跑20m,下坡跑度弧線跑20m,快速擺臂擺腿的模仿練習,快速起跳練習。
8、助跑步數為8—12步,前段跑直線,後段跑弧線,用離橫桿較遠的腿起跳。
9、起跳離地後,保持伸展姿勢向上騰起,並在擺動腿及其同側手臂的帶動下,加速身體圍繞縱軸旋轉,使身體背對橫桿。
10、當頭、肩越過橫桿後,及時仰頭、倒肩、展體,挺胞,並稍後收雙腿,形成桿上背弓姿勢,同時身體重心盡量靠近橫桿,以充分利用騰空高度。
11、當身體重心移過橫桿後,應加速向上甩腿越過橫桿。過桿後以背部落墊。

12、注意好跑線,要有節奏的先4不慢,後不加快,在轉彎時要加速,左腳靠近墊子,右腿一甩帶動整個人轉過來,一定要往上跳,不要急著往後倒。
13、在空中要做出背功,過桿後收腿要快,不然會打桿。
14、背越式跳高助跑會產生外八字的跑法,最後起跳時的正確位置應仍然沿弧線方向跑進。而錯誤技術往往造成錯誤的起跳位置,致使最後一步的路線偏離了弧線的自然延伸,以致無法產生正確的起跳,上體會過早倒向橫桿。原因是因為起跑前有躲桿意識或急於做背向橫桿動作,起跳腿下意識地偏離起跳點。
15、背越式跳高最後一步放腳尖的方向與起跳同等重要,腳位不正確,同樣會對起造成極大的影響。通常初學者在起跳時腳尖會自然地產生外展,形成外八字的放腳動作,這種放腳技術,一會造成起跳時橫向水平速度過大,產生沖桿現象。二易造成踝關節的損傷。
16、背越式跳高是用背對橫桿的方式過桿的。但是人卻無法背對橫桿進行助跑,因此必須採用弧線助跑。在助跑的前段,獲得比較高的助跑速度,接近起跳時,利用弧線助跑使身體自然地轉向背對橫桿。同時,弧線助跑又可以使人體獲得朝向橫桿的離心力,幫助運動員越過橫桿。

2、怎樣快速提高髖關節靈活性和步幅?

提高肌肉的快速收縮速度,加強對神經系統的興奮與抑制過程的靈活訓練,提高肌肉快速收縮力量與肌肉的放鬆能力。
訓練手段:[1]高速 大幅度擺動腿前後擺動聯系,要求在快速擺動中完成合理的折疊技術,擺動腿大小腿折疊得越緊,半徑越小,擺速越快。
[2]加快腳掌著地速度練習,要求盡可能地縮短騰空時間。
[3]快速擺臂 擺腿練習,要求腿 臂動作協調進行。

發展步長:步長能力的大小主要決定於跑時的後蹬力量 ,後蹬角度,擺動力量,擺動速度,以及髖關節的靈活性等。著重發展大腿的伸肌,屈肌的力量和髖關節的靈活性。
方法:負重換腿跳,負重大步走,負重跑,負重跳台階,跑台階,大幅度的跨步跳(要求擺動腿積極下壓和小腿由前向後積極著地),蛙跳,單足跳等練習,提高跑時的後蹬能力。與此同時,採取高抬腿跑,拉橡皮條高抬腿「車輪跑」,收腹跳等訓練手段,提高擺動速度,並且採取其它一些訓練方法和訓練手段,加強髖關節的靈活性和肌肉的伸展性訓練。

發展絕對速度:必須注重步長和步頻的最佳組合,及跑的技術動作各環節的時間也空間的節奏。
訓練方法:(1)20—40米行進間快跑練習。(2)4*25—50米接力跑,加速跑,追趕跑練習。(3)下坡跑練習。(4)順風跑練習。(5)各種短段落的變速跑練習
(1)行時間跑30—60米,3—4次X2—3組。
(2)短距離接力跑2人X50米或4人X50米,3—4次X2—3組。
(3)讓距離追趕跑60—100米,3—5次X3組。
(4)短距離組合跑(20米+40米+60米+80米+100米)X2—3組。或(30米+60米+100米+60米+30米)X2—3組。
(5)順風跑或下坡跑30—60米,3—4次X2—3組。
(6)短距離變速跑100—150米(30米快跑+20米慣性跑+30米快跑+20米慣性跑),3次X2—3組。
(7)膠帶牽引跑(30—60米,4—5次X2—3組。
(8)反復跑30—60米,4—5次X2—3組。

發展反應速度和動作速度的訓練方法

1?各種球類運動;(1)雙手推滾球→接著起跑追趕滾動球的練習 (2)雙手向前上拋出球→接著跑出追趕並接住球的練習
2?各種游戲性質的反應練習;
3?發令或聽信號(口令、掌聲等)的蹬起跑器的練習; 半蹲踞式姿勢,聽到槍聲迅速向上跳起並觸及高物。
4?最快速度的擺臂練習,持續時間5~10~20秒;
5?最高頻率的各種形式高抬腿跑,持續時間5~10秒;
6?最快頻率的小步跑、半高抬腿跑,距離30~40米;
7?快速後蹬跑,完成距離50~100米(計時、計步);
8?快速跨步跑,完成距離50~100米(計時、計步);
9?快速單足跑,完成距離30~60米(計時、計步)。
10 直立姿勢開始,逐漸各前傾斜接著快速跑出。

11 在2—3度的斜跑道上,快速完成上坡或下坡加速跑練習,距離40—50米 ...

3、關於背越式跳高!

可以吧,我們學校都沒有什麼限制的

背越式的步點採用弧線助跑。先在橫桿中間外側30厘米左右地方確定起跳點,先向右走5步,為A點。然後再向右走6步為B點。再向前走7步為C點。從C-B-A助跑,C-B段為直線助跑,B-A為弧線助跑。經過反復背越式跳高是指背部朝向橫桿,身體各部分依次過桿的一種過桿技術。背越式跳高技術是由助跑、起跳、過桿和落地四個階段組成的。各階段彼此緊密相連、相互作用。
(一) 助跑
1. 助跑的任務
從背越式跳高的助跑路線可以看到,在助跑開始的前段直線跑,應盡可能大的獲得水平速度。在助跑後段的弧線跑應為跑跳創造盡可能大的離心加速度,有助於向橫桿方向運動。
2. 助跑的技術要點
開始採用直線助跑,雙肩要下垂,用腳前掌著地,跑時具有彈性;提高重心,步幅均勻,不斷加速;進入弧線跑時,外側擺動腿富有彈性地蹬地。為了克服離心加速度的作用,上體應稍向弧線內側傾斜。前腳掌沿弧線落地,身體重心軌跡向內越出足跡線。助跑的節奏要快,特別是助跑最後兩步髖關節前送幅度要大,邁步時上體保持較垂直的姿勢,擺動退積極,充分後蹬,起跳腿快速前伸,同時髖部自然前送。助跑過程中兩臂應積極有力地前後擺動,弧線跑時外側手臂擺動幅度應大於內側手臂的擺動幅度。
(二)起跳
起跳的目地在於使助跑獲得的水平速度,迅速轉變為垂直向上運動,以使身體充分向上騰起,並為過桿做好准備。起跳動作可分為起跳腿的著地、緩沖和蹬伸三個階段及擺動腿與雙臂的配合。
1. 跳腿的著地、緩沖和蹬伸技術
為加快起跳的速度,起跳腿應大幅度、平穩地以腳掌外側著地,並迅速從腳跟向前腳掌滾動。這時由於邁步放腳時髖關節的積極快速前送和迅速的弧線助跑而形成了了身體向後、向內的傾斜姿勢。在起跳的緩沖階段,為了提高起跳的速度。還應減小屈膝的幅度,以利於保持水平速度。在這階段當身體由傾斜轉為垂直至身體重心移至起跳腿的上方時,迅速有力地充分蹬直起跳腿的三個關節,軀干在離地前瞬間幾乎垂直地立於起跳腳之上。這時起跳腿的蹬伸方向應在身體重心的外側,從而產生了過桿所必須的旋轉沖力。
2.起跳時擺動腿與雙臂的協調配合技術
起跳時離橫桿較遠的一臂使頸地向上擺動,加一臂不要充分擺出,並且較早地制動,這樣有利於肩軸傾向橫桿。擺動腿的擺動應從屈膝的起跳腿旁開始,以膝蓋領先,先屈膝折疊,後跳高架的遠端支柱上方用力擺出。當擺動腿擺到起跳腿前方之後應向里轉,而小腿和腳要稍許外展。這樣的積極動作,有助於使骨盆保持在起跳力量的作用線上,圍繞縱軸產生轉身動作。此時,頭應補償性地轉向橫桿。
(三)過桿和落地
過桿就是充分利用起跳獲得的騰空時間改變身體姿勢,縮短身體重心與橫桿之間的距離,並利用身體的屈伸、旋轉越過橫桿。過桿時,立即屈髖收腹,下顎迅速引向前胸,同時雙腿補償地高舉兩小腿積極向上甩起。應注意,落地前的收腹舉腿,以背先著地,或團身以肩先著地,然後再做一個後滾翻。為了控制騰越方向,頭部不能後仰,要注意在落墊過程的"視力監督",眼睛始終要注視著橫桿方向。
二、 學習方法
(一) 學習和掌握起跳技術
1. 地蹬擺練習
站立,一手抓支撐物,起跳腿在前,擺動腿在後,擺動腿向異側肩的前上方擺動,起跳腿配合充分蹬伸。要求擺腿屈膝折疊並膝內扣,加速擺至最高點,異側臂配合上擺, 同時撥腰、頂肩,髖部前送並扭轉。
2. 步走動起跳練習
站立,起跳腿在後,擺動腿在前,起跳腿向前邁步放腳,擺動腿積極向前擺動。要求沿直徑為15~20米的圓圈走動,起跳腿積極主動向前邁步放腳, 並在擺動腿與手臂的有力配合下迅速完成跳腿。
3. 弧線助跑起跳練習
在練習2的基礎上分別用1步、2步、3步助跑轉體四分之一垂直縱跳,兩腳落地。要求蹬擺配合協調一致,動作快速有力,助跑節奏清楚,最後兩步和起跳連貫,體會弧線助跑轉入起跳時上體由內傾到豎直的垂直用力感覺。雙腳落地,是為了使擺動腿努力下沉, 有利於按"橋"型完成過桿動作。此練習可在兩個跳高架之間吊拉橡皮筋球,高度宜控制在練習者起後頭頂剛好能夠觸及。
(二) 習和掌握過桿落地技術
1. 地倒肩挺髖練習
背對海綿包站立,倒肩挺髖成"橋"。肩背著墊。要求挺髖挺腹,兩臂屈肘外展。
2. 定背越式跳高練習
背對海綿包站立,兩腿屈膝半蹲,然後提踵發力向上跳起,形成典型的"橋"騰空姿勢。接著屈髖,向上積極甩小腿,用整個背墊落地。要求在用力向上起跳之後,兩臂配合上擺、挺髖、挺胸、肩後倒下沉,兩小腿放鬆下垂。體會空中背弓的肌肉感覺。落地前兩小腿積極上甩,動作自然放鬆。
此練習開始可以不用橫桿,動作熟練後再用橡皮筋、橫桿。另外,為了增加騰加高度,可站在低跳箱或起跳板上進行。
3. 弧線助跑做背越式跳高練習
在練習2的基礎上,可採用先是1步助跑,然後3步,5步助跑做背越式跳高練習。弧線助跑最後兩步起跳要與過桿技術有機銜接。開始練習時,應將重點集中在起跳和騰空動作的正確結合上。初學者可在起跳點放置起跳板,增加騰空高度。加外,也可以增加墊子的高度。在技術上要求做到助跑點准確;起跳充分向上"旋轉";過桿時身體舒展成"橋"與橫桿大致成十字交叉;頭、肩、背和小腿依次越過橫桿後,肩背領先落墊。
(三)學習和掌握全程助跑背越式跳高練習
1.全程助跑和丈量方法(以左腳起跳為例)
走步丈量法:先確定起跳點。起跳點的位置一般在離近側跳高架的立柱1米左右(或橫桿長的四分之一),離橫桿投影點50~90厘米處。由起跳點沿橫桿的平行方向向前自然走5步,再向右轉成直角向前自然走6步做一標志,由此點向起點跳約5米的半徑畫弧,即成最後4步的助跑弧線;從標記點再前走7步自然步畫起跑點,定為前段直線跑5步距離。全程共跑8步。
等半徑丈量法:助跑距離為9~13步。起跑點離橫桿約15~20米,與內側跳高架向外延伸線之間的距離約為3~5米。助跑弧線的半徑取決於助跑的速度,速度越快,半徑越長。初學者變化幅度大致為6~8米。起跳點和橫桿之間的距離視橫桿的增高高度而向外移。
2. 程助跑的練習方法
彎道弧線跑練習:此練習可先採用沿田徑場彎道做加速跑。然後再縮小半徑,沿直徑10~15米的圓圈快跑。要求跑到身體向內傾斜,平穩向前移動,注意擺臂的幅度內小上大。
直段跑切入弧線跑線習:可沒直線加速5至7步後轉入弧線跑,過渡要自然連貫,節奏要逐步加快。
全程助跑起跳練習:採用7至9步助跑距離,即直線跑3至5步,弧線跑4至5步的方法進行助跑起跳練習。要求助跑速度快,節奏性強,步點固高。注意體會助跑與起跳的結合,盡量保持"旋起"動作至高墊頂上。
完整技術練習:在熟練掌握全程助跑與起跳節奏的基礎上,先做較低高度過桿練習,熟練後逐漸提高橫桿的高度。在完整技術練習中,要做到最後4至5步助跑的足跡落在弧線上,起跳腳的著地點要正,起跳力方向要正。起跳結束時,身體由傾斜轉入直立姿勢向上騰起。過桿時,後引雙肩、挺髖、小腿放鬆下垂,完成好"橋"的動作。助跑身體重心移動要穩,過桿後肩背落墊要平穩。
三 、練習提示
(一)注意事項
1.重點掌握桿上動作,練習時要注意控制桿上挺髖成"橋"型的時機,使之有足夠的延續時間,防止"坐"著過桿。
2.學習過桿技術要多採取各種輔助練習。注意設備的安全性能及加強保護措施。
3.重點抓好助跑與起跳的有機結合。
4.應通過對助跑丈量方法的學習,掌握由直線進入弧線的助跑技術,並確定助跑點。
(二)錯誤動作糾正
1.助跑節奏紊亂,助跑與起跳結合不好
產生原因:助跑步點不準確,拉大步,搗小步或沒有沿助跑弧線落腳。
糾正方法:改進直線進入弧線的助跑技術,調整適合自身特點的助跑步點,按畫好的每步標志反復進行練習;跳越跨欄架的練習,採用欄間跑3、5、7步培養節奏感和目測距離的能力。
2. 跳向前沖力太大而跳不起來
產生原因:助跑過快失去控制,自身的腿部支撐力量不夠;最後放腿太慢,不能及時完成起跳動作;助跑最後兩步與起跳的轉換技術沒有掌握好。
糾正方法:多做短、中程助跑起跳的結合練習,改進起跳腳快速著地,擺動腿和擺臂的有力上擺、提肩、拔腰技術,提高助跑結合起跳的速度。另外,可多做弧線助跑結合起跳後身體落在高墊上的練習,強調身體從內傾迅速轉成垂直和正確完成起跳後再做過桿動作。
3. 跳時制動大,減弱水平速度,做過桿動作時,身體壓桿
產生原因:倒數第二步身體重心下降太多,身體內傾不夠;起跳前身體後仰過大,起跳腳落地不夠積極,前伸太遠。
糾正方法:多做弧線助跑起跳的模仿練習。弧線助跑起跳後用頭觸高物,強調起跳要積極,上體要正直。
4."坐"著過桿,臀部及大腿碰落橫桿
產生原因:起跳時身體重心沒跟上,髖關節變屈,起跳效果差,騰空高度不夠;心理上怕摔,不敢用肩背落墊;小腿太緊張,沒有挺髖就過早收腹舉腿。
糾正方法:利用跳板或跳箱,做立定背越式躒高,注意延長挺髖時間;逐漸嗇高度,克服害怕心理,用肩背落墊。
5.斜交叉過桿
產生原因:起跳時擺動腿內扣向異側肩方向用力擺的動作做得不夠,使身體繞縱軸轉體不夠。
糾正方法:結合擺臂動作多做原地蹬擺起跳模仿練習;弧線助跑起躒觸高物轉體90゜。短程助跑起跳過桿練習,在墊上畫出落墊點,使肩背朝落墊點著墊。
6.桿上動作僵直
產生原因:起跳騰空後,兩膝緊張綳直,背弓動作不自然,空中身體感覺能力較差。
糾正方法:加強柔韌性、靈敏和協調性的練習,提高動作和放鬆能力。在山羊或跳箱上做仰卧背弓、順勢屈小腿舉小腿練習,立定背越式跳越橡皮筋練習,體會倒肩、抬臀、挺髖,屈小腿過桿後小腿自然上甩,肩背落墊的動作。還可以中短距離助跑起跳過桿練習。降低橫桿高度,用橡皮筋代替橫桿,消除心理害怕因素。

海綿包應厚、軟,符合厚度、寬度與長度要求。有背越式跳高海綿墊賣。同時,注意落地區的設施,如海綿坑的布置,及沙坑的松軟都要保證十分安全。練習,就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步點。

祝你成功拿第一!

4、背越式跳高要注意什麼

背越式跳高技術背越式跳高技術是指用特定的弧線助跑,起跳後背對橫桿,背越過桿的一種現代跳高技術。
(1)背越式跳高的完整技術包括以下幾個階段
①助跑階段:是指從起動開始,經過一段距離的跑動(全程助跑一般跑8~12步),最後踏上起跳點的這一技術階段。一般包括起動方式、助跑路線、助跑距離和節奏等幾方面。
②起跳階段:是指起跳腳踏上起跳點,在擺動腿的配合下,經過著地、緩沖、蹬伸和蹬離地面跳起的這一階段。起跳階段的技術是跳高的關鍵技術。
③過桿與落地階段:是指起跳騰空後,身體各部分利用合理技術動作越過橫桿,並安全地落在海綿包上的技術階段。

(2)優點
①簡單易學,初學者效果顯著,成績提高快;
②能充分地利用助跑速度來提高起跳效果;
③由於採用弧線助跑,人體沿弧線跑進時,身體向圓心方向傾斜,可加大人體在起跳時的工作距離,給快速有力的起跳提供了有利條件;
④過桿方式能充分利用人體各部分的補償作用,使人體成弧形依次過桿,能很好地利用人體騰起的高度。

(3)弧線助跑的作用
背越式跳高是用背對橫桿的方式過桿的。但是人卻無法背對橫桿進行助跑,因此必須採用弧線助跑。在助跑的前段,獲得比較高的助跑速度,接近起跳時,利用弧線助跑使身體自然地轉向背對橫桿。同時,弧線助跑又可以使人體獲得朝向橫桿的離心力,幫助運動員越過橫桿

5、背越式跳高助跑的主要特點是什麼?

背越式跳高助跑的主要特點是弧線助跑,助跑線一般為「J」其優點是:

助跑的預備段是一條直線或曲率很小的線曲,因此全球便於加速和發揮速度。

向弧線過渡時比較平緩自然,可以避免停頓或減速。

弧線曲率由大變小,使身體逐步加大內頻。

最後一步與橫桿約成20度至30度角,以保證人體在騰空後,有一個適宜的相對於橫桿的垂直位移距離。

6、關於背越式跳高技術的分析

跳高是田徑運動中的一個跳躍項目.跳高的基本任務是運用自身能力,通過助跑,起跳,過桿和落地等動作形式,使人體騰越盡可能高的橫桿.跳高的技術特徵是:由跑轉變為跳;由支撐轉變為騰空;由水平位移轉變為拋射運動.由於跳高運動是由平動和轉動兩種運動形式完成的一項復雜的空間運動,並具有周期性運動和非周期性運動的雙重特徵,所以說跳高技術是田徑運動技術中最困難的技術之一.
1 跳高技術的理論基礎
1.1 決定跳高成績的基本因素
跳高時,人體的跳躍高度是由三個垂直距離的總合所決定的,這就是跳高理論中的重要公式:(見圖1)
H=H1+H2±H3
H——能夠跳過的橫桿高度
H1 ——起跳時人體離地瞬間身體重心的高度
H2 ——通過跳躍使人體重心升高的高度
H3 ——人體重心騰起的最高點至橫桿之間的距離
從公式中可以看出與跳高成績直接相關的三個條件.H1,即起跳瞬間人體重心高度,它取決於以下兩個因素:其一是運動員的身體形態.身材高,特別是下肢修長的人,重心也高,這是極為有利的條件;其二是運動員起跳時的身體姿勢.因為身體姿勢的改變會直接影響身體重心的變化,如在起跳時兩臂和擺動腿充分向上高擺,提肩,拔腰,整個身體充分向上伸展,起跳腿的膝踝關節充分蹬直,這會顯著提高身體重心的位置.
一般來說,跳高時人體重心騰起的最高點是在桿上,因此,這就要求H3值越小越好.當然,過桿時身體重心拋物線的最高點處在橫桿之下是最理想的,而且從理論上講也是成立的,但在運動實踐中尚未有先例,那麼實現H3的理想條件是什麼呢 這主要取決於過桿動作和身體處於桿上的姿勢.跳高技術的發展,過桿動作演化的趨向,就是為了更好地利用已獲得的騰空高度越過更高的橫桿.從跨越式到俯卧式和背越式,過桿時身體重心與橫桿距離大大減小,所以說H3是衡量過桿動作優劣的主要標准.
從上可以看出,在決定跳高成績的三個條件中,H1和H3與運動員的身體形態及採用姿勢,身體各部分的協調動作有關,是提高跳高成績不可忽視的因素.但是,決定跳高成績的主要條件卻是H2——跳躍使身體騰空的最大距離.這是跳高技術中的關鍵.
跳高是屬於垂直跳躍項目,盡管騰起後受水平速度的影響,但重心軌跡仍按拋物線運動,從垂直上拋運動公式:H=V02sin2a/2g 可以看出,決定重心騰起高度的唯一因素是起跳瞬間的垂直速度.
從力學原理我們知道,跳高騰起的高度既依賴於自然彈跳力,又更多地取決於助跑速度在起跳階段換成騰起初速度的效果.助跑速度越快,轉換得越好,獲得的騰起高度越大.速度的轉換是在運動員起跳技術穩定的條件下,而且在一定的生理學范圍內,加快助跑速度,促進水平沖擊負荷增大.起跳腿伸肌群肌肉拉長的速度加快,這使伸肌群受到刺激強度與沖動頻率相應地增高,從而有利於速度的轉換,獲得更大的垂直速度.
根據功率公式:P=A/t=m v02/t ,可以得知較大的垂直速度V0,必然要求有較大的蹬地爆發功率.同時:P=FxS/t(P:功率,A:功,t:時間,m:質量,F:力,S:工作距離.這里僅考慮垂直方向的物理量).
從以上公式可以看出,增加爆發功率的因素有三:一是增大蹬地力F;二是增加蹬地工作距離S;三是縮短起跳時間t.從以上三個因素來看,蹬地力量F的大幅度提高,往往造成腿部肌肉過份粗大的弊端,加大工作距離S,必然在起跳前過多下降重心而造成嚴重減速.所以,縮短起跳時間t,既不增加很多力量,還能取得好的效果.
1.2 跳高的騰空動作及其原理
1.2.1 起跳騰空後人體重心的運動軌跡
跳高起跳時身體騰空離地的一瞬間,其身體重心在空中的運動軌跡——拋物線已經確定.此拋物線是由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合成速度決定的,拋物線的高度取決於起跳蹬伸時的垂直速度,而拋物線的距離則由助跑的水平速度決定的.因此,在跳高運動中起跳的垂直速度越大越好.
由拋物線原理得知,跳高運動員一旦起跳騰空後,身體在空中不管做什麼動作都改變不了重心的運動軌跡,在空中任何想提高身體重心的努力都是徒勞的.
1.2.2 人體在空中的補償運動及相向運動
既然身體騰空後的重心運動軌跡不能改變,那麼跳高的空中動作有何作用呢 背越式跳高起跳後首先是頭和雙臂過桿,然後是背,腰,臀部依次移過橫桿.為了盡可能利用重心的騰起高度過桿,因此身體某一部分在桿上時,其它部分肢體需盡量垂於桿下,頭肩部過桿後即下沉,相應地升高腰背軀干,這就是空中的補償運動.主動降低部分肢體,而升高一部分肢體,總重心在空中的位置不變.
另外,當運動員跳越最大高度,身體在桿上形成"橋"時,為了上舉雙腿,必須上抬頭部和雙肩,做以髖為軸的相向運動.相向運動也是補償運動.(見圖)
2 背越式跳高技術
縱觀跳高運動的發展史,可以看出跳高技術不斷革新和演變的歷程,由跨越式到剪式,滾式以及俯卧式,每次變革都使跳高技術更合理,更科學,更能發揮人體的潛在能力.盡管俯卧式技術是比較先進的技術,但自進入80年代以來,背越式戰勝俯卧式已成無情的事實.那麼背越式技術的優越性在哪兒 為什麼說背越式技術是最先進的跳高技術呢
2.1 背越式跳高的技術特點
2.1.1 能更好地利用助跑速度
跳高技術中最重要的一環在於,通過合理而連貫的動作,充分利用助跑中獲得的水平速度,平穩地轉入起跳,縮短起跳時緩沖動作時間,從而加快起跳時的垂直速度.由於背越式跳高比較接近自然動作,其助跑,起跳,過桿和落地各部分之間的銜接比其它跳高姿勢更為緊密連貫,所以有利於運動員在最後幾步保持良好的動作節奏和較快的速度.
從動作結構上看,背越式在起跳腳放上起跳點瞬間,身體重心比較高而靠近起跳點的垂線.因此,起跳力量的垂直分力比較大,起跳中身體重心升高得快.這些特點可以使背越式運動員在更高的速度下起跳.我國運動員朱建華助跑最後4步身體重心移動的平均速度高達8.29米/秒,而起跳時間只有0.167秒.這樣快的速度,只有背越式跳高技術才能達到.
2.1.2 能充分利用弧線助跑的積極因素
背越式跳高運動員在完成最後幾步助跑時,身體重心軌跡和足掌落地點是沿弧線進行的(見圖).
弧線助跑與直線助跑相比較有不足之處.如弧度不易固定,步點不易准確,助跑不易丈量和起跳時容易造成過早轉體倒肩等.但是弧線助跑的積極因素,特別對於背越式起跳,過桿等動作結構,卻是非常必要的.概括起來有以下幾點:
(1)降低身體重心.背越式最後3~4步弧線跑,因身體承受離心力作用,致使身體向弧心傾斜,半徑越短跑速越快,人體內傾越大,這就自然降低了身體重心.研究資料證實:身體內傾30度可降低重心13厘米.重心降低,自然加長了起跳時的工作距離.
(2)由於背越過桿的要求,起跳後身體要轉成背向橫桿的姿勢,採用弧線助跑在不影響跑速的情況下,至起跳時身體已成側對橫桿了,這為起跳作好了准備,有利於起跳時的身體繞縱軸旋轉.
(3)弧線助跑在起跳時有一個身體由內傾轉向垂直的運動,其所產生的法向加速度V1可以加大支撐點的壓力,增加起跳效果;所產生的切向加速度V2(即離心加速度)有助於向橫桿方向的運動(見圖4).這是身體起跳後由垂直轉為水平的主要動力.
(4)由於助跑弧線的曲率半徑逐漸縮小,在起跳時人體可以獲得向橫桿轉動的角動量,此角動量正是人體沿橫桿轉動的動力,不需偏心推力就可使蹬地時的支撐反作用力通過身體重心,做到起跳時的正心用力,從而增大H1和H2值,提高起跳效率.
(5)弧線助跑由於身體內傾,可以避免起跳時的過早倒向橫桿.
2.1.3 動作結構比較簡單,自然,相對容易掌握
例如,折疊屈膝擺腿,過桿時身體繞橫軸轉動,身體兩側的動作基本對稱.這些動作接近自然動作,相對比較簡單,因而容易掌握,因此能在較短時間內提高運動成績.
2.1.4 過桿形式經濟合理,而且新穎有趣
2.2 背越式跳高技術
請看朱建華背越式跳高技術(見圖5)

2.2.1 助跑和起跳
助跑是跳高技術中十分重要的環節.研究助跑技術,一定要把助跑和起跳以及過桿技術緊密聯系起來,從跳高全過程這個整體中來看助跑的作用和意義.
助跑的任務在於獲得身體向前移動的水平速度,同時為快速有力地起跳創造良好的條件.
助跑的距離:一般為8~12步.全程可分為兩段,開始為直線段,動作與普通跑相似,重心較高,步幅均勻,輕松自然,富有彈性,逐漸加速;助跑後段為弧線(後4步),跑進中身體向弧心傾斜,跑速越快傾斜越大,其特點是步頻快,抬腿高,落地積極,重心平穩.
當前國內外優秀背越式跳高運動員的助跑大致可分兩種類型:第一種跑法是助跑距離較長,重心較高,強調跑的連貫性,跑的輕松自然,頻率較快,特別是最後4步頻率非常快.由助跑轉入起跳十分積極,帶有"進攻性",邁步送髖一氣呵成.這種跑法主要強調充分發揮水平速度;第二種跑法是步幅開闊,重心較低,助跑彈性好,動作舒展協調,重心有起伏,頻率不高,加速靠充分後蹬,後4步過渡到腳跟先著地,邁步送髖比較明顯.
第一種跑法被稱為"速度型",第二種稱作"幅度型".此外,還有運動員採用兩者的綜合特點,前段重心高,跑得積極,後4步重心較低,以腳跟先著地,步幅較大,邁步有力,送髖明顯.不論哪種跑法,都強調加快助跑速度和節奏.背越式跳高的技術特點,最突出的一點在於速度快,起跳快而有力.從技術原理可知,提高助跑速度能使更多的動能轉化為壓緊身體的彈性勢能,從而使運動員在極短的時間內(起跳)達到最大的用力效果.實驗研究證實,起跳前水平速度每增大0.1米/秒時,起跳緩沖階段將增大垂直分力12~16公斤,這對於提高起跳效果是極為顯著的.背越式跳高助跑速度可達到8米/秒以上.
研究優秀跳高運動員的助跑速度表明,每個人的助跑速度都是與其身體訓練水平和技術水平相一致的.初學者在練習跳高時,一定要注意在掌握正確技術和提高身體素質水平的過程中,逐步提高助跑速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為了達到最佳的起跳效果,必須使快速助跑和快速起跳緊密連接起來,盡量減少水平速度的損失,充分利用水平速度的沖擊作用.助跑速度越快,起跳動作越應迅速,因此這就要在保持水平速度時注意起跳前的助跑節奏.快速助跑與快速起跳相結合的關鍵,在於節奏的一致性.由於運動員用力的最後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開始動作在結構及機能方面是否為後繼動作準備了條件,因此助跑節奏具有特殊的意義.適宜的助跑節奏不僅節省能量的消耗,而且有利於動作的協調自如,為更好,更快的助跑起跳,加快起跳速度,創造良好的前提.
根據背越式跳高的特點,助跑節奏應是快的,是與運動員本身能力相適應的,與快速起跳的"爆發式"用力是一致的.
背越式跳高助跑一般採用一條平方拋物線,由直線進入弧線自然緩和,隨弧線曲率半徑不斷縮小,身體逐漸內傾,有利於運動員大膽加速.另外,平方拋物線畫法簡單,使用方便.目前國內外大多數優秀運動員都採用這種弧線助跑.不過,由於弧線的弧度不易固定,距離不易丈量,步點不易准確,所以助跑技術相對復雜一些,需反復實踐和調整,才能熟練准確.
這里必須強調的是,助跑最後幾步必須嚴格地沿著弧線跑進,特別是助跑的最後2步,這樣做更為重要.
助跑最後一步的特點是,髖關節幅度很大,邁步時上體保持較垂直的姿勢,擺動腿積極後蹬,而且蹬地非常充分,起跳腿充分前伸,同時髖部自然向前送出.邁步送髖動作做得積極有力,對於垂直起跳有重要意義.
起跳腳是以腳跟和腳掌外側先著地.為了加快起跳速度和起跳腿從腳跟向前腳掌滾動得平穩而柔和,應控制擺動腿屈膝程度.擺腿屈膝折疊越緊,起跳的速度越快.
為了提高起跳速度,還應注意放腳起跳時盡量減少起跳腿屈膝的幅度.有關資料認為,緩沖階段屈膝角度在140~150度.這樣,在助跑的最後幾步身體重心就可少降一些,以利於保持水平速度.
美國專家的研究成果認為,在背越式跳高的起跳中,對地面的作用力擺腿佔20%,擺臂佔60%,起跳腿只佔20%.加拿大專家則認為,擺腿作用達65~70%.
從力學分析來看,擺腿和擺臂的確在起跳中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擺動的意義有以下5點:
(1)可以提高起跳離地瞬間的身體重心高度H1.
(2)邁步放腳時由於擺動作用,可減少水平速度的沖擊力.
(3)向上的擺動反作用力可加大支撐反作用力.
(4)擺動動作的突停,其制動慣性力可增大垂直速度.
(5)擺動動作是完成起跳的先導,是身體騰起後繞縱軸旋轉的動力.
在背越式跳高中,手臂擺動動作有兩種方法:一是雙臂平行擺動,見下圖中的13;二是異側交叉擺動.前者雙臂的動作與擺腿的動作是同時進行的;後一種擺臂方法是當邁出起跳腿時,擺動腿同側臂並未下放後擺,而是隨著起跳動作積極上擺.朱建華就是採用這種方法.
擺動腿應該從微屈的起跳腿旁,以膝蓋領先,屈膝折疊,向跳高架遠端支柱上方用力擺出.起跳時要充分利用擺動腿的作用,加快擺動腿的速度,並擺至腰以上.同時擺動腿一側的肩應高於起跳腿一側的肩,以防止過早倒桿.
2.2.2 騰空與落地
助跑到最後一步,由於"線速度"的制動和慣性離心力的作用,人體騰空後在沿弧線的切線方向拋射過程中上體會加速運動(見下左圖)再加上擺動腿膝部向身體內側上擺,這時身體以髖部為軸,這兩個力在身體的上下兩端一個推一個拉,形成一對力偶(見下右圖),騰空的人體自然繞橫軸旋轉,使身體橫卧在桿上.
起跳騰空後靠近桿的臂和頭,應積極向桿上運動.隨著背部轉向橫桿,頭和雙肩開始過桿.同時擺腿下放,雙腿屈膝,小腿下垂.頭,肩部過桿後開始仰頭下沉,挺胸,挺髖,展腹,使人體在桿上成背橋姿勢.
由於過桿時是頭,肩和臂,接著是軀干,臀部,大腿和小腿等依次過桿,為了經濟地利用身體重心騰起的高度,身體過桿的部分和尚未過桿的肢體應盡可能下垂,所以成背"橋"式過桿是十分合理的.
注意在桿上盡可能挺髖時間長一點,不要急於舉腿過桿,等骨盆移過橫桿後再順勢收腹,頭稍抬起,先後把大腿和小腿向上舉起.落地時以背先著墊,或團身以肩先著墊,然後再做一個後滾翻.切記,落墊時不能仰頭,運動員的眼睛始終要注視著橫桿方向.
3 啟示
3.1 正確技術的要求
作為教師和學生都要搞清技術動作的正確性,明確什麼是正確技術的要求,才能使教學和訓練不走彎路和少走彎路,使教學和訓練取得理想效果.否則,將會使技術訓練陷入盲目性,甚至走上歧途.那麼正確的技術要求是什麼呢
3.1.1 符合技術原理的要求
跳高技術原理所提出的三個高度,三個特徵(拋物線助跑,螺旋式起跳,拱橋式過桿),三個階段是評定技術的基本標准.看一個動作不能只看外形,一定要透過表象看到動作結構的實質.如助跑,實質是要求快,可以通過各種途徑達到快的要求,這就要求根據運動員的情況進行科學訓練.
3.1.2 符合不同技術階段所要完成任務的要求
如弧線助跑時要求身體向圓心傾斜,所要完成的任務是使運動員水平移動的速度達到應有的水平,因此身體內傾是動作的要求,必須與跑的速度,弧線曲率半徑的大小相適應,如果身體向圓心方向傾斜過達或過小,都不能圓滿地完成動作,就不能算正確的技術.
3.1.3 符合人體動作與能力統一的要求
技術的改進是無止境的,隨著運動員能力的發展和變化,要有相應的動作相配合,如果超過了人體能力去完成一些高難度動作就不能達到好的效果.有時在某一階段是正確的動作,而發展到另一階段時,有可能變成不太正確的動作,這就需要進行相應的調整.
3.2 根據每個人的特點培養與形成獨特的技術風格
跳高技術從理論上講有一個標准概念和理想模式.具體講背越式跳高技術就有福斯貝里,朱建華,索托馬約爾等優秀運動員的技術.每一個運動員都具有與眾不同的個人特點.

個人特點與他本人的個性,氣質,身體形態,素質機能有密切的關系.這些個人特點必須根據技術原理與理想模式揚長避短,兼收並蓄,形成獨特技術風格,才能在運動實踐中對提高運動技術有顯著的積極作用.
鄭鳳榮,倪志欽和朱建華之所以能創造世界紀錄,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的教練員能根據運動員個人的特點和科學原理,在某些技術環節上作大膽的革新,積極培養他們形成自己獨特的技術風格.世界跳高運動的發展和我國跳高訓練的成功經驗都證實了培養獨特技術風格的重大作用.

7、背越式跳高優點

俯卧式和背躍式。
這兩種方法幾乎都採用了身體與橫桿方向垂直,身體呈弓狀(俯卧式向前弓,背躍式向後弓),這樣就有效的降低了身體的重心,在過桿的全過程中,重心都處於橫桿以下,這樣就提高了高度極限。
不過,由於人體腿部具有特定的彎曲方向,所以俯卧式過桿必須對整個腿部的過桿進行比較復雜的處理,而背躍式只需要對小腿的過桿進行處理就夠了。

8、背越式跳高與跨越式跳高區別

背越式跳高不需要重心超過橫桿
跨越式跳高需要重心超過橫桿
所以背越式跳高的高度一般比跨越式的高度要高,但是背越式的技術比較難掌握,需要經過專門訓練

與背越式跳高對髖關節靈活性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