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髖關節 > 短跑運動員髖關節訓練

短跑運動員髖關節訓練

發布時間:2021-03-19 13:58:43

1、在健身房怎麼進行短跑訓練?

短跑是一項以無氧供能方式為主的速度力量性項目,強大的爆發性力量,較高的絕對速度和速度耐力,良好的協調性和靈敏性,合理的跑的技術,以及較強的心理能力是從事短跑運動的必備條件,因而,認識短跑項目的特徵,把握短跑專項訓練的內在規律,探索短跑專項訓練的方法和手段,是提高短跑教練員執教水平的重要途徑。鑒於上述,筆者運用多學科理論知識,結合自身多年參加短跑訓練實踐的感性認識,從短跑訓練理論與實踐層面上,探索短跑專項的主要訓練內容,以及針對性的專項訓練方法和手段,旨在為教練員提供訓練實踐依據。
2 以技術為中心的全面身體訓練
人體是一個有機的統一整體,各個器官系統是相互緊密聯系,相互影響的,要想提高短跑運動成績,必須全面地改善與提高運動員的身體訓練水平。進行有目的的、有比例地全面身體訓練,採取多種多樣的身體訓練方法和練習手段,不僅能彌補專項訓練的某些不足,而且有利於全面發展運動員的身、心的能力,提高運動技能、技巧,及身體健康水平,從而為運動員創造優異運動成績和將來的可持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需要強調的是,全面身體訓練必須要緊密結合短跑專項的需要,尤其是要進行以技術為中心的全面身體訓練,教練員一切的身體訓練方法和手段的設計、採用,必須符合與接近短跑技術的時間與空間特徵,否則,將事與願違,事倍功半,達不到理想的訓練效果。
3 提高步長、步頻能力
步長和步頻是現代短跑技術的核心,也是構成跑速的主要因素,同時也是運動員技術特點、身體素質水平、神經類型與身體形態特徵等綜合體現。要提高跑速,步長和步頻是關鍵。倘若兩者同時提高是最理想的,但實踐中要做到這一點難度卻很大。因而,在短跑訓練實踐中,一定要根據運動員的特點,有針對性地發展步長或步頻。例如,我進浙江大學體育系時,年齡已經是20 歲了,客觀上已經失去了發展步頻的最機佳時期(從運動素質發展敏感期而言,11歲~13歲是發展步頻的最佳時期),因而,在發展步長和步頻二要素時,堅持以在保持適宜步頻的基礎上,重點突出發展步長能力。由於指導思想明確,主攻方向合理,訓練方法和訓練手段恰當,所以我的100m成績也從進校時的11.4S提高到11.88S。從跑的技術原理分析,步長能力的大小主要決定於跑時的後蹬力量、後蹬角度、擺動力量、擺動速度,以及髖關節的靈活性等。為此,在訓練中,我們結合短跑的技術特點著重發展大腿的伸肌,屈肌的力量和髖關節的靈活性。在訓練手段的選擇上,我們採用負重換腿跳、負重大步走、負重跑、負重跳台階、跑台階、大幅度的跨步跳(要求擺動腿積極下壓和小腿由前向下向後積極著地)、蛙跳、單足跳等練習,提高跑時的後蹬能力。與此同時,我們還採取高抬腿跑、拉橡皮條高抬腿「車輪跑」、收腹跳等訓練手段,提高擺動幅度,加快擺動速度,並且,採取其它一些訓練方法和訓練手段,加強髖關節的靈活性和肌肉的伸展性訓練,從而提高了步長能力。
對於步頻能力的訓練,我們側重於提高肌肉的快速收縮速度,加強對神經系統的興奮與抑制過程的靈活性訓練,提高肌肉快速收縮力量與肌肉的放鬆能力。提高肌肉快速收縮力量採用的訓練手段有:(1)高速、大幅度擺動腿前後擺動練習,要求在快速擺動中完成合理的折疊技術, 擺動腿大小腿折疊得越緊,半徑越小,擺速越快。(2)加快腳掌著地速度練習,要求盡可能地縮短騰空時間。(3)快速擺臂、擺腿練習,要求腿、臂動作協調進行。實踐表明,上述提高步頻的訓練指導思想及訓練手段是行之有效的。

2、關於練短跑後髖關節疼

關節沒有活動開,先休息下,等恢復了再訓練,但是不要過量。髖關節疼很正常。

3、短跑訓練知識

短跑項目是屬於極限強度工作項目。生理學、生物化學的理論認為極限強度工作屬於由無氧代謝方式供給能量。短跑技術要求人的軀干稍前傾,但不能低頭彎腰。兩臂應彎曲在體側做前後擺動。由此可見,短跑技術要求特別高,是一項要求全身配合,反應快,靈活性高,強度大的激烈運動項目。我在平時的訓練中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發展爆發力練習

爆發力由兩個有機組成部分確定,即速度與力量。因此,可採用以下練習方法:1、跳深;、2、縱跳;3、負重縱跳;4、負重蹲跳起;5、負重深蹲;6、負重弓箭步交換跳。

二、柔韌的練習

柔韌素質是指人的各個關節活動的幅度,肌肉韌帶的伸展能力。它在短跑運動中具有重要意義,尤其是對於增大運動員的步幅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在訓練中通常採用以下方法:1、體前屈練習;2、把桿拉腿;3、縱、橫臂叉;4、肋木體前後快速屈伸;5、踢腿(正、側面以及外擺內合四個方面),盤腿坐膝等;6、快速的蹲立練習。

三、動作速度的訓練

這個環節是短跑訓練的關鍵,我通常採用的方法是輔助練習法、重復法、比賽法和游戲法。其中比賽法是進行速度訓練經常使用的方法,由於速度練習時間短,經常使用比賽法,能使運動員情緒高漲,表現出最大速度。和比賽法作用一樣,可以激發運動員高漲的情緒,同時,由於游戲過程中能引起各種動作變化,還可以防止因經常安排表現最大速度的練習而引起的「速度障礙」的形式。

星期一,四,1、跳深;15組*10次
星期二、負重弓箭步交換跳10組*30次
星期三,30米沖刺-60米沖刺-80米沖刺,10組,關鍵在於提高步頻,下坡路跑提高成績效果顯著
星期五,柔韌的練習、踢腿10組*30次,負重縱跳10組*15次

星期六,負重深蹲15組*10次;30米沖刺-60米沖刺-100米沖刺全程6組

星期日 積極性的休息:比如打球等
每次訓練准備活動和放鬆活動不可少。

要得第一!

中長跑講究在跑的過程中要勻速。一般情況下都是勻速跑成績最好但也不排除最後要沖一下。根據自己的訓練水平,在比賽起跑時,都要猛沖一下,不要慌,沖幾十米就會慢下來。然後,保持自己的速度,最好是跟隨跑,就是跟上一個與自己水平差不多的人。注意呼吸,要三步一呼,三步一吸。就是向前跑三個單步,一直保持吸氣,再跑三個單步,一直呼氣。如果氣短,做不到,就改成二步一呼二步一吸。注意:嘴不要張的太大,否則,進冷氣會肚子痛。如果是300米標准場地,就是2.5圈,在最後200米時,要用盡全身力氣,向前沖,這時可以大口呼吸,直到沖過終點。一定能取得好成績。

根據你的能力,應該採用勻速跑戰術:除起跑後加速跑和最後沖刺跑外,途中基本上採用較高速度的勻速跑。呼吸方法中長跑過程中,人體消耗能量大,對氧氣的需要量也大,因此,掌握正確的呼吸方法是很重要的。中長跑途中,為了加大肺通氣量,呼吸時採用口鼻同時進行呼吸的方法。呼吸節奏應和跑步節奏相配合,一般採用兩步一呼、兩步一吸,或三步一呼、三步一吸。呼吸時要注意加大呼吸深度。 七、極點」和」第二次呼吸」 中長跑時,由於氧氣的供應落後於身體的需要,跑到一定距離時,會出現胸部發悶,呼吸節奏被破壞,呼吸困難,四肢無力和難以再跑下去的感受。這種現象稱之為極點」。這是中長跑中的正常現象。當,「極點」出現後,要以頑強的意志繼續跑下去,同時加強呼吸,調整步速。這樣,經過一段距離後,呼吸變得均勻,動作重又感到輕松,一切不適感覺消失,這就是所謂的第二次呼吸狀態。在中長跑運動中,多因准備活動不充分,容易發生腹痛情況,主要是由胃腸痙攣引起,此時學生切不可緊張,可用手按住痛的部位,減慢跑速,多做幾次深呼吸,堅持一段時間,疼痛就會消失。
或者採用跟隨跑戰術:出發後,始終跟隨在領先者或小集團後面,力爭在最後沖刺階段超過對手,率先通過終點。
還有跑步的動作:要注意的就是跑步時一定要放鬆、協調。這就要求建立在正確動作的基礎上,腳的著地應用全腳掌著地,屈膝緩沖過渡到前腳掌蹬地。上體正直放鬆,兩臂自然有力的擺動。
另外在提幾點建議:

首先,比賽前《從今天到賽前三天》少吃或不吃含糖食物,到賽前三天開始多吃高塘食物,比賽當天吃飯八成飽,要好消化,比賽前30 --40分鍾可以飲200ML葡萄糖水濃度40%。另外吃三片維生素C。不要吃巧克力。
2、認真做好運動前的准備活動。田徑運動很容易造成肌肉、關節和韌帶損傷,尤其下肢受傷的機會更多。防止的唯一辦法是賽前的准備活動。准備活動越充分越不容易受傷。可在慢跑的基礎上對肩關節、肘關節、背腰肌肉、腿膝踝關節等部位進行活動,強化肌肉韌帶的力量,提高機體的靈敏性和協調性,從而防止受傷,就可提高運動成績。
4、運動或比賽前,學生應注意保持良好的睡眠和體力的積蓄,賽前應控制過多的飲食和飲水,更不得飲酒。

5、運動或比賽後,應做好放鬆活動,以盡快恢復體力和肌肉的力量。其方法是對身體各部分進行放鬆性的抖動、拍打,雙人合作互相按摩等。
6。等全身發熱時才脫外衣,長跑結束後應立即披上外衣,以防傷風感冒。長跑時所穿的鞋襪應柔軟和腳,
祝你成功!

4、很急!短跑運動員怎麼練大腿和小腿的?

(一)作用 提高運動員速度素質,改善心肺功能,發展反應能力、協調能力和快速出擊的作戰能力,增強肢體力量等綜合素質。 (二)准備活動 1、一般性的准備活動。(1)交替振臂運動,4×8拍:(2)擴胸伸展運動,4×8拍;(3)體側運動,4×8拍:(4)體轉運動,4×8拍;(5)腹背運動,4×8拍。 2、專門性的准備活動。(1)小步跑30米×3次;(2)高抬腿跑50米×2次:(3)後蹬跑40米 ×2次:(4)加速跑60米×3次。 (三)動作要領 1、動作技術要領 (1)起跑技術。起跑的目的是使身體迅速擺脫靜止狀態,獲得向前沖力,為起跑後的加速跑創造有利條件。短跑可使用蹲踞式或站立式起跑。起跑過程包括「各就位」、「預備」、鳴槍(發令槍、嗚哨揮小旗或喊跑的口令三個階段。使用蹲踞式起跑時,當發令員發出「各就位」的口令後,做2—3次深呼吸,兩手撐地,重心適當前移,兩手間隔與肩同寬或稍寬於肩,頸部自然放鬆,兩眼目視前下方40厘米處,注意聽預備口令。聽到預備口令後,隨之深吸一口氣,平穩從容地抬起臀部,肩部稍超出起跑線,此時重心主要落在前腿和兩臂上。當聽到槍聲或哨聲,兩臂屈肘迅速離地做前後快速有力擺動。兩腿快速全力蹬伸,使身體向前上方運動,腳掌不應離地過高,以便腳掌迅速著地。在進入加速跑階段,要求不斷加大蹬地前擺力度,逐漸加大步幅,兩臂做協調快速有力擺動。當加速跑至30米左右階段,以自然、放鬆、快速進入途中跑。 (2)途中跑。途中跑是短跑全程中,距離最長、速度最快的一段,其任務是繼續發揮和保持高速度跑,在途中跑過程中,要求大腿迅速前擺,步幅大,兩臂協調配合,加大擺動腿前擺幅度和速度,兩腿快速交換步頻,上下肢的協調配合,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3)終點跑。終點跑的任務是盡力保持途中跑的高速度跑過終點,在離終點15—20米處,盡量保持上體前傾角度,加快步頻和兩臂擺動速度和力量,距離終點2—3米處上體急速前傾,以上體軀干向前撞壓終點線。 (四)訓練方法 提高100米跑成績,首先要講科學訓練,根據運動訓練原則,結合專項特點,針對訓練對象實際水平和接受能力來制定訓練計劃,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簡單技術訓練。100米訓練要掌握循序漸進、由簡到繁的訓練原則,做些小步跑、高抬腿、後蹬跑、專門跑的基礎技術訓練,做擺腿和踢腿、協調性和靈活性訓練,掌握快速放鬆擺臂練習(大小臂小於90度左右,不能擺過中軸線,高不能超過下頜,以肩關節為軸)。 2、速度練習。可通過站立式或蹲踞式起跑30米、60米、100米,進行上、下坡跑(上坡跑可選30—35坡度,下坡可選20左右坡度),可通過反復跑、變速跑、行進間跑等手段來提高速度。 3、力量、彈跳練習。身體素質直接影響到速度的提高,提高100米成績必須加強力量和各關節彈跳能力。力量練習方法有:可採用30Kg-50Kg杠鈴半蹲跳,每次連續跳10—15次×3組,沒有杠鈴的可採用兩人一組,一人騎於另一人的肩上,做深蹲練習,每人蹲10次,交換進行,增強腿部力量。還可以通過負重快速挺舉、抓舉來提高手臂力量,選擇重量根據個人實際情況來決定。為了安全,練習時做好充分准備活動,做好保護,防止受傷。提高彈跳力可採用原地立定跳、立定三級跳、單足跳、跨步跳、蛙跳等形式,練習時最好選擇松軟的沙土地進行,減少震動,防止關節受傷和脛骨骨膜炎的發生。提高肌肉的快速收縮能力可採用橡皮筋擺腿練習,利用廢舊的汽車內胎剪成2米長、2厘米寬的橡皮帶,一頭固定圓圈套於踝關節、另一頭綁在牢固的柱子或樹上,雙手扶另一物體,腳拉緊橡皮筋(松緊適度),做10秒鍾的快速前擺踢腿練習,以大腿帶動小腿,要求時間短、速度快,兩腿交換進行。每條腿每次練習4-5組,每周練習二次,必能取得滿意的效果。 提高100米成績的訓練方法手段有很多,但一定要結合練習者的實際情況來安排運動量,講科學,講方法,有針對性施教才能收到實效,否則物極必反。 4、專門技術練習。100米跑的專門練習,是提高體能的重要手段。在訓練中有目的地採用,可以有效地發展身體素質,提高短跑的能力,掌握正確的技術和改正錯誤動作。常採用的練習有: (1)原地擺臂練習。主要用來體會和掌握擺臂正確技術,對協調下肢動作,提高跑速起到積極的作用。練習方法:兩腳前後站立,前腿稍彎曲;上體稍前傾,兩臂彎曲成90度,前後擺動。練習時要求放鬆,以肩關節為軸,擺動方向要正確,做到放鬆、自然、協調。 (2)小步跑。主要是體會跑時膝關節放鬆和腳「扒地」動作,改進落地技術,發展跑的頻率。練習時兩臂自然下垂,上體保持正直或稍前傾,大腿積極下壓,膝關節放鬆,小腿順慣性前擺,用前腳掌積極向後下方「扒地」。練習方法有以下幾種:①兩手扶器械或原地做腳尖不離地的交換支撐腿的練習。要求體重由一腿移至另一腿。②由原地逐漸前移過渡到小步跑20—30米,要求動作由慢逐漸加快。③行進間小步跑20—30米。④小步跑過渡到途中跑40—60米。要求大腿逐漸抬高,步幅逐漸加大,自然過渡到途中跑。 (3)高抬腿跑。主要用來增強抬腿肌肉力量,糾正抬腿不高的缺點。練習時上體正直或稍前傾,大腿向上高抬,小腿自然彎曲折疊。而後大腿積極下壓,用前腳掌在身體重心投影點下方落地,觸地即抬,並充分蹬直,使身體重心始終保持較高部位。練習方法有:①原地或支撐高抬腿跑;②行進間高抬腿跑20—30米,要求動作做充分,向前移動不要太快,避免臀部後坐,上體後仰;③高抬腿跑過渡到途中跑60—80米,要求過渡要自然。 (4)後蹬跑。主要用來增強腿部關節力量,體會蹬、擺技術,糾正後蹬不充分和坐著跑的缺點。練習時上體稍前傾,兩臂自然擺動,支撐腿用力向後下方蹬地,腿蹬直後,迅速前擺(小腿向後撩),並帶動同側髖關節前送。當大腿擺至適當高度時,積極下壓,用前腳掌向後下方蹬地。練習方法有:①原地單腳跳、兩腿交換跳。體會蹬地動作,要求膝、踝關節充分蹬直,動作有彈性。②向前上方小跨步跳。體會蹬地力量和蹬、擺動作的結合。開始蹬、擺力量向上一些,然後逐漸加大向前的力量。③後蹬跑20—30米。要求蹬、擺充分。 (五)組訓方法 100米跑的技術教學,應以途中跑為主,在練習者基本上掌握了途中跑技術的基礎上,再進行起跑、加速跑、終點跑和全程跑的教學。 1、中速跑 60—100米。要求動作自然放鬆,蹬、擺腿要充分,步幅開闊,兩臂擺動協調,軀干姿勢正確,並跑成直線。 2、加速跑 60—100米。要求保持跑的正確技術,逐漸加快跑的速度,在達到最高速度後,並保持最高速度跑一段距離。在教學過程中,抓住重點、難點,抓住專項速度、專項力量、彈跳素質,練習提高途中跑,大腿快速前擺能力,快速起跑加速能力。 3、重復加速跑100—150米。要求在學員初步掌握了加速跑節奏的基礎上,採用重復加速的方法,改進途中跑技術和提高放鬆跑的能力。 4、行進間跑30—60米。要求在學員基本掌握了途中跑技術的基礎上,採用行進間跑鞏固提高途中跑技術。跑時一定要特別強調保持途中跑的正確技術。 5、超專項距離跑。要求用80-90%的力量跑,動作要協調放鬆,步幅開闊並富有節奏。 (六)注意事項 1、訓練前做好全身性的准備活動。 2、訓練效果差者,可開展有針對性的專門性練習。 3、訓練結束後要做好放鬆或整理活動。

5、短跑髖關節如何訓練

面對牆,雙手扶好,兩腳封開,略寬於肩,做轉髖練習;

仰卧做提膝夠異側肩練習;

提踵綳膝走,體會髖轉練習。

6、如何用髖跑步?

 擺髖帶腿是指短跑運動員在快速跑動中,其擺動腿積極收縮後以髖部肌群始發力帶動大腿積極向上擺動的一個技術動作。王保成於1995年提出:「現代短跑運動和短跑技術的本質特徵是以髖為軸的高速擺動——平動運動」。
而髖關節運動又是人體水平加速的關鍵環節,因此也就決定了,現代短跑技術發展的特點是:伸髖和擺動式積極落地技術和以髖為軸的高速擺動力量和膝、踝關節的退讓與超等長收縮力量的加強。

運動員跑動中,以擺動動作工作肌群的用力順序而言,是以髖部肌群始發用力帶動大腿向前擺動,大腿在前擺過程中,小腿順著慣性向大腿靠攏,使膝關節保持較小的折疊夾角,這一夾角是完成擺動動作的先決條件。因而在擺髖帶腿的時候要積極主動的使這一夾角達到最小值,大小腿折疊緊密,直到擺至支撐腿垂直緩沖階段仍能形成較小的折疊夾角,讓擺動半徑變小,擺動慣量減少,髖屈肌群快速收縮得到充分的發揮,從而使前擺動作積極、主動;

從短跑的工作肌群用力順序上而言,一般是從人體總重心近端大肌群發力到遠端小肌肉群發力直至到遠端小肌肉群用力終止,就擺腿技術而言,應當是以髖部肌群發力來帶動髖部向前移動;從短跑技術結構上分析,運動員在快速的跑動中支撐腿從著地到蹬伸髖關節的活動幅度較大,一般是148°——203°的范圍內。當支撐腿蹬伸結束後,髖部已充分伸展,在向前擺動時,髖部肌群若不積極進行收腿,而以大腿發力向前擺動,那麼已被拉長的髖部肌群的牽引反射能力就會降低,從而消弱了肌肉群的收縮功率。另一方面,大腿發力主要是依靠股四頭肌的用力收縮來完成向前的擺動動作,如果髖部肌群的運動潛能得不到充分發揮,就容易形成臀部後坐,蹬伸無力等不合理的技術動作。

7、短跑運動員怎麼練習起步和途中跑下壓

運用表面肌電遙測和高速攝像同步測試方法,結合功能解剖學知識,揭示我國部分高水平短跑運動員途中跑擺動技術肌肉活動特徵。結果表明:短跑途中跑擺動技術肌電特徵表現為明顯的時序性,肌肉問的收縮具有高度協調性。在完成擺動技術動作中,折疊前擺階段,闊筋膜張肌、股直肌等屈髖肌以及脛骨前肌是參與活動的主要肌群;下壓著地階段,臀大肌、股二頭肌長頭、半腱肌是參與活動的主要肌群。在專項力量訓練實踐中,教練員應結合髖關節屈伸肌群的發力范圍、發力特點,優選專項力量訓練的手段,以提高訓練效果。在現代高水平運動員的專項訓練中,通常採用圍繞關鍵技術環節運動特徵以局部的單肌群進行力量訓練。研究表明,發展擺動技術的肌肉力量採用的練習手段與完成短跑專項技術的肌肉用力特徵一致,有助於提高訓練效果。表面肌電信號是神經肌肉系統的生物電變化在皮膚表面加以引導、放大,並記錄和顯示所得到的一維時間序列信號。通過研究表面肌電信號的時頻域特徵可以有效反映肌肉的活動和功能狀態,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神經肌肉的活動。因此,本文基於現代短跑技術理念,運用表面肌電遙測和高速攝像同步測試方法,深入分析擺動技術的肌肉活動特徵,以進一步認識短跑途中跑擺動技術的動作特點和肌肉活動特點。結論:(1)在完成短跑途中跑擺動技術動作過程中,擺動腿的肌電活動表現出高度的協調性、時序性。擺動期所測肌肉活動的先後順序:闊筋膜張肌一股直肌一脛骨前肌一股後肌群(股二頭肌長頭、半腱肌)一臀大肌一腓腸肌內外側頭一股四頭肌(股內、股外、股直肌)。(2)擺動初期:運動員支撐腿蹬離地面後,雙關節肌(股二頭肌長頭、半腱肌)的活動迅速消失,並不是影響大小腿折疊的主要肌群,當(支撐腿)垂直支撐時刻後,擺動腿股後肌群(股二頭肌長頭、半腱肌)的活動明顯,股後肌群作為伸髖動作的原動肌同時作用於膝關節,使膝關節屈,存在雙關節肌的「主動不足」。(3)在完成短跑途中跑擺動技術動作過程中,同一動作階段,參與活動肌肉(肌群)的貢獻度不同;折疊前擺階段,以闊筋膜張肌、股直肌為代表的屈髖肌,脛骨前肌應為主要用力肌肉;下壓著地階段,臀大肌、股二頭肌長頭、半腱肌應為主要用力肌肉,主要用力肌肉在不同關節角度、不同動作時相活動的強度不同。

8、短跑如何訓練髖部力量?

在平時練習中多做這方面的練習:
(1)仰卧送髖:運動員仰卧在草地上(或體操墊上)兩腿彎曲,將兩只腳的後跟放在50厘米的凳子上,盡可能快速地向上大幅度挺髖。也可用力手托高髖部。
(2)過欄送髖:運動員面對肋木站立,兩手扶肋木,在身前放1個1米高欄架,單腿擺動過欄。過完欄後,髖部快速帶動擺動腿向前下方壓,要壓到髖關節充分伸展為止。
(3)送髖過欄:運動員腳、沙袋、面對1米高欄架,上體保持正直,髖前送帶動一邊大、小腿過欄,在帶動另一邊大、小腿。過完欄後身背對欄架然後再次向後充分伸展帶動大、小腿向後過欄,選這個練習關鍵是上體要保持正直,在過欄後,不要轉身體,而是背對欄架,再一次向後過欄。
(4)硬拉挺髖:運動員手握杠鈴上體前屈與地面平行,然後迅速抬起恢復直立姿勢,上體抬起後髖關節要前挺出,要注意手始終是不能發力的。
(5)向後擺腿:運動員側對肋木站立,一手扶肋木,單腿向後直腿連續擺,向後擺速度要盡可能快,擺回來時則要放鬆。
(6)負重跨步:運動員肩負杠鈴或其它重物,上體要保持正直,當身體重心移動過支撐點時,髖關節發力帶動大、小腿向前跨一個大步。
(7)俯卧舉腿:運動員俯卧在跳箱上,髖關節以下部分在跳箱外。腰部發力將腿向上高舉,充分拉伸髖部,必要時可加用沙袋。
(8)負重挺髖:運動員兩腳開立,肩負15至25公斤的杠鈴,身體向同側腿的下方側曲,然後同側腿迅速蹬地送髖,身體控制轉體產生慣性。

與短跑運動員髖關節訓練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