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髖關節 > 髖關節運動中的作用

髖關節運動中的作用

發布時間:2020-03-09 23:40:34

1、髖關節鍛煉方法有哪些

鍛煉目的是什麼? 髖關節的肌肉很多:股四頭肌,臀大肌、臀小肌、臀中肌肉,腘繩肌群,內收肌群等等可以做 蹲起,剪蹲,俯身後擺腿,肩橋挺身,河蚌式翻胯,側卧提腿等等動作來鍛煉控制髖關節運動的肌肉

2、髖關節鍛煉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髖關節,是人體最大的關節部位,具有負重、將重量傳達給下肢、並控制著下肢活動的作用。髖關節患病,通常就是股骨頭壞死。

股骨頭壞死的治療原則就是恢復其解剖形態和功能,兩者不能兼得時,以恢復髖關節負重功能為主,運動功其次,嚴重股骨頭壞死經非手術治療不疼痛,可以站立行走,生活達到自理,雖說在解剖形態上不如正常人,有點變形,也是可以接受的。股骨頭壞死,髖關節康復需要一定的時間,另外還要堅持遵醫囑進行康復鍛練,李醫生建議大家在做康復功能鍛煉時,應該遵守以下幾原則:

1、鍛煉必須動作緩慢,持續有力,逐漸有力。

2、鍛煉應遵照循序漸進的原則,時間從短到長,次數從少到多,力量逐漸加大。

3、每個鍛煉方法禁止動作過大,用力過猛,禁止強行鍛煉,以免造成骨橋骨折,筋腱損傷。

4、股骨頭肥大,關節間隙消失的患者,應禁止該關節功能鍛煉,避免造成損傷。

3、試論鉛球運動中髖關節的功能與作用

一、引言
推鉛球運動是我國引進較早的運動項目之一,也是我國大中小學體育達標項目之一。它能鍛煉上肢肩背肌肉韌帶,發展力量素質和協調性,同是還可以培養練習者堅毅頑強的意志品質,但我國的鉛球成績一直處於世界三流水平,特別是青少年成績普遍較低。造成這種結果的主要原因是青少年沒能很好的掌握投擲技術。現對青少年在推鉛球過程中經常出現的錯誤加以指正。
二、常見錯誤及其危害
2.1持球方法不正確。 鉛球是單手將球從肩上推出的爆發力項目,但大多數青少年對持球技術理解不清,持球時總要將球用手指包裹起來(尤其是女生)手指與鉛球完全是包與被包的關系,從側面看就形成了拿鉛球的手型。這種持球方法將嚴重影響到鉛球出手時手對鉛球的制動性發力和撥球動作的順利完成。
2.2投擲肘過度下垂。 許多青少年學習者認為,鉛球出手前的身體資勢是怎麼放鬆就怎麼做。由於地球引力的作用,他們投擲臂的肘會自然下垂,下垂後的肘部使人的胸大肌、肱二頭肌等多塊和鉛球成績有緊密聯系的肌肉無法充分伸展,人為地縮短了肌肉的初長度降低了肌肉的興奮性,直接導致肌肉無法產生較大的肌力,從而嚴重影響到鉛球的成績和動作的協調性。
2.3背向滑步時無左臂牽引動作。 鉛球最後用力部分由「左腿支撐」和「左臂牽引」兩部分構成。其中「左腿支撐」普遍受到重視,而另外一個環節「左臂牽引」卻往往被學習者忽視掉。筆者發現大部分青少年在做背向滑步時,左臂在整個過程中無任何作用,只是在慣性的牽引下一揮而過,沒有「左臂牽引」就無法調動左肩周肌肉群積極參與工作,也無法使左側支撐更為積極主動。
2.4右腳蹬地方式方法不正確。 當滑步完成到右腳蹬地轉髖時,多數青少年無從下手,他們不知道是先轉後蹬還是先蹬後轉;動作過程模糊直接導致動作完成的不協調不完整,對力從下向上的傳導造成非常大的障礙。結果是鉛球僅用上肢力量發力投擲,成績可想而知。
2.5鉛球過早離頸。 在沒有推球前學習者都能將鉛球置於鎖骨窩處,可當推球時很多人都要將鉛球拿離頸部,在肩上的某處空間將球推出。這樣做使學習者不能很好的控制鉛球重心,使很多本應為動力的力變成了阻力,另外這也是形成包球手型的一主要原因。
2.6出手角度過低。 鉛球的成績主要取決於出手角度和出手速度。出手速度又與力量,靈敏等多方面有關。但出手角度多受技術因素影響。筆者發現在因出手角度不適而導致成績不佳的學習者中,多數是因出手角度過低而不是過高,出手角度過低對鉛球成績造成的負面影響是致命的,可以說出手角度低就一定不會有好成績。
三、錯誤產生的原因及糾正方法
3.1持球的正確動作是五指自然分開,將球放在食指、中指、無名指的指根處。拇指和小拇指貼在球的兩側。[1] 造成包球動作的主要原因有二:(1)持球概念不清;(2)手指力量不足。
糾正方法:(1)要求投擲者持球時手指緊張並豎直分開;(2)輔導投擲者多做些發展手指力量的練習如指卧撐,連續抓提放鉛球(抓提放動作都在空中完成)。
3.2在持球預備階段投擲臂應盡可能多的外展,肘部微微上抬,上臂與軀干保持約90°角, 軀干與頭部保持正直。產生肘部過度下垂的原因有二:(1)投擲者不清楚推球時肘部的位置;(2)推球時右手持球過早離開鎖骨窩,使肘部下降。
糾正方法:(1)加深肘部在推球時正確位置的認識,改進和掌握正確的推球技術;(2)在身體轉向投擲方向以前,右手將球始終緊壓於鎖骨窩處。
3.3「左臂牽引」是在最後用力過程中,軀干形成「側弓」並即將向投擲方向「反振」的瞬間,左臂領先於軀干向投擲方向迅速牽引揮擺。當胸部轉到投擲方向的瞬間左臂制動。[3] 產生無「左臂牽引」的原因有二:(1)頭部位置不正確,過早地抬頭轉向投擲方向,致使左肩向左轉動;(2)滑步中左腳向後擺伸時使左肩隨之後撤或向左轉動。糾正方法:(1)始終保持頭部的正確位置;(2)滑步結束時,左臂向前下方伸直,使肩軸與投擲方向保持平行。3.4正確的蹬轉是一個連續過程,根本沒有先蹬後轉或先轉後蹬的區分。動作是由跪蹬連續完成的。所謂跪蹬就是膝關節在保持一定夾角的情況下,右腳提踵轉向。膝關節在轉向的過程中運動軌跡是稍稍上斜的直線。轉向後完成身體重心的提升和右腳的充分蹬伸。產生右腳蹬地方式不正確的原因有三:(1)技術動作的概念不清;(2)用力順序錯誤;(3)大腿肌群的力量不足。
糾正方法:(1)加深跪蹬技術動作的理解,多次無負何練習建立動作程序;(2)反復進行滑步接蹬傳練習,並強調身體蹬轉前右手持球不離右鎖骨窩;(3)多做些半蹲、全蹲、等發展下肢力量的練習。
3.5鉛球的正確放位是在鎖骨內端上方,緊貼頸部。產生鉛球放位錯誤的原因有二:(1)推鉛球的完整技術動作理解不清楚將推鉛球理解為扔鉛球;(2)上肢力量不足。
糾正方法:(1)要求推擲者始終將球緊壓於頸部;(2)增加上肢力量的練習,如採用抓舉、快挺、挺舉等上肢力量練習方法。
3.6出手時出手角應保持在35°~45°之間,頭向上看。產生出手角度過低的原因有三:(1)頭部位置不正確;(2)左臂沒有制動;(3)左側支撐不足。
糾正方法:(1)加深頭部正確位置的理解;(2)投擲時向天上看,並在適合推球角度盡頭的天空中假想一目標,看著這一目標推球;(3)強調滑步結束前的左腳快落,使之形成強而有力的支撐;(4)滑步結束時,身體重心應置於右腳上方,形成良好的最後用力姿勢。反復進行各種滑步的專門性練習。[2]
四、結論
推鉛球的完整技術是一種有美感的連續性動作,只有整個動作合理,協調、連貫的完成才會取得理想成績。本文中所強調的幾點,都是推鉛球技術動作得以順利完成的重要環節。如投擲者能正確完成本文所強調的環節,就不在會出現用力不當、用力脫節等技術問題,成績也將會得到提高。

1.組成盆骨的大骨,左右各一,是由髂骨、坐骨、恥骨合成的。通稱「胯骨」

4、在仰卧起坐時,髖關節在運動中起什麼作用

穩定重心的作用

5、髖關節連接膝踝關節在運動中起什麼作用?

髖關節:人可以抬腿,可以張開閉合雙腿,坐著時可以把足部放在大腿上――球面副
膝關節:抬腿運動――轉動副
踝關節:左右轉動足部,上下移動!――球面副

6、什麼運動是髖關節具有的全部功能

其位置在全身的中部,結構特殊,當全身劇烈運動時,髖關節結構能適應由骨的杠桿作用產生的巨大力量。鳳凰中醫股骨頭壞死頻道的專家說,髖關節的主要功能是負重,將軀體的重量緩沖到下肢,同時能做相當范圍的前屈、後伸、內收、外展、內旋、外旋和環旋運動,且有吸收、減輕震盪的功能。

7、髖關節可以做哪些運動

1、屈髖蹬天法:患者仰卧位,雙上臂置於體側,屈髖屈膝90°,使小腿向上蹬,次數逐漸增加至50次。
2、抱膝法:仰卧位,患髖屈90°,膝屈45°,雙手叉指合掌抱膝關節前下方,屈肘
3、屈髖開合法:仰卧位,雙髖、膝關節屈曲,雙手置於臀外側,以雙足跟為軸心,作雙膝內收、外展、內旋、外旋活動3~5分鍾。
4、盤腿壓膝法:病人坐床上盤腿,雙掌置膝內側,用手掌向外、向下按壓膝關節,提高外展、外旋肌力,改善內收內旋肌協調動作,滑潤關節。
5、髖關節伸屈活動鍛煉法:仰卧位,使髖關節伸展,雙手叉指合攏抱住股骨下端,利用反復屈肘力量抽動上拉與主動屈髖相結合,持續活動5~10分鍾,次數幅度逐漸增加。
6、髖關節外展/內收活動鍛煉法:仰卧位,雙下肢伸直,雙手置於體側,患肢自動抬高25°~35°,作外展/內收活動,持續5~10分鍾或坐位操練。
7、髖關節外旋/內旋活動鍛煉法:仰卧位,雙下肢伸直,雙手置於體側,兩腳分開,與肩相等,以足跟為軸心,作肢外旋/內旋活動,持續5~10分鍾。
8、髖關節屈曲外旋/內旋活動鍛煉法:仰卧位,使膝關節屈曲40°,髖關節屈曲90°,雙手抱膝,利用手腕力量反復作外旋/內旋活動,持續5~10分鍾。
9、扶物下蹲操練法:雙手前伸,抓住固定物,身體直立,雙足分開,與肩相等,緩慢下蹲後再站立,反復操練3~5分鍾。
10、髖關節擺動操練法:雙手前伸,抓住固定物,健肢負重而立,患肢足懸空,先按順時針方向作圓形擺動3分鍾,再作逆時針方向活動3分鍾。

8、髖關節的組成和特點及作用

1、髖關節主要由股骨頭、髖臼組成。

2、髖關節特點:1髖臼窩深,股骨頭深陷與髖臼之間,關節面接觸面緊密2關節囊厚,囊外有韌帶加強,前壁最堅固3股骨上端形成多平面的彎曲角,與骨盆、下肢呈多曲拱結構

3、髖關節作用:負重並具有廣泛的運動范圍

(8)髖關節運動中的作用擴展資料:

解剖結構

股骨關節面占頭面積的2/3,嵌入髖臼內。臼的月狀面圍繞髖臼窩,窩內充填脂肪;髖臼唇附著於臼緣增加臼的深度。髖臼橫韌帶封閉髖臼切跡,神經血管經過韌帶下出入關節。

髖臼凹陷與股骨頭關節面之間的間隙為髖關節間隙,正常成人此間隙寬為4~5mm。間隙的上半較窄,顯示兩相對骨性關節面的距離。

下半較寬,顯示股骨頭與髖臼窩底之間的距離。在正位片上,正常人股骨頸下緣與閉孔上緣雖不相連,但共同形成一比較自然的弧形曲線,稱為恥頸曲線(Shent-on曲線)。

關節囊一般堅厚,而其後下方較薄弱;在髖骨附於髖臼周緣及橫韌帶;在股骨,前方附於轉子間線,上方與下方附於大小轉子附近,在後方附著於離轉子間嵴約1cm處。

9、髖關節可以叫做那些運動?各運動有哪些肌肉參與動

髖關節的主要運動是:屈曲、伸展、內收、外展、內旋、外旋。完成動作的主要肌肉:

1、屈曲:髂腰肌、股直肌。

2、伸展:臀大肌、股二頭肌長頭。

3、內收:內收肌群、內收大、長、短肌。

4、外展:外展肌群、臀中、小肌。

5、內旋:臀小肌、闊筋膜張肌。

6、外旋:外旋肌群、臀大肌、梨狀肌、閉孔內、外肌、上、下拮肌、股方肌。

(9)髖關節運動中的作用擴展資料:

髖關節保養守則

1、注意步行方式。走路邁腳時,腳跟先落地,注意挺胸直背,手臂自然擺動;腳掌落地,身體重心自然轉移到腳尖;邁另一隻腳時,前腳應該腳跟先離地,腳尖自然支撐重心。

這樣走路的好處是,把體重壓力均衡分散到兩腿肌肉和各處關節,而不是僅由髖關節來承壓,以減少磨損。

2、肌肉鍛煉法。包裹髖關節的周邊肌肉,對關節起著重要的支撐作用。可以通過下蹲運動、腹肌運動、拉伸肌肉運動來鍛煉。

與髖關節運動中的作用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