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髖關節 > 髖關節發育不良引起的足內翻

髖關節發育不良引起的足內翻

發布時間:2021-03-14 19:33:38

1、我大腿根外側偶爾酸軟,連擦腳都困難,有時突然外翻或內翻大腿,就有像過電或針刺的疼痛,到底怎麼了?

你是不是扭傷了或者是抻著了,應該去正規大醫院骨傷科看看檢查一下大腿外側酸痛到底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如果檢查不嚴重就保守治療,做康復訓練,如:按摩,超短波都可以,少走路多休息過一段時間就好了,如果檢查出嚴重就要配合醫生治療通過檢查治療使大腿根酸痛盡快好起來。

2、先天性馬蹄內翻足的鑒別診斷

1.新生兒足內翻
新生兒足內翻與先天性馬蹄足外觀相似,多數為一側,足呈馬蹄內翻但足內側不緊,足可以背伸觸及脛骨前面,經手法治療1~2個月可完全正常。
2.神經源性馬蹄足
神經改變引起的馬蹄足,隨兒童發育畸形逐漸變的明顯,應注意腸道和膀胱功能有無改變,足外側有無麻木區,特別注意腰骶部小凹或竇道及皮膚的色素改變,必要時應行MRI檢查確定是否存在脊髓栓系。肌電圖及神經傳導功能檢查對了解神經損傷有幫助。
3.脊髓灰質炎後遺馬蹄足
出生時足部外觀無畸形,發病年齡多在6個月以上,有發熱史,單側多見,伴有腓骨長短肌癱瘓,早期無固定畸形,大小便正常,可有其他肌肉癱瘓。
4.腦癱後馬蹄足
圍產期或生後有缺氧史,大多於出生後就發現異常,馬蹄足畸形隨生長逐漸明顯,但在睡眠中可消失或減輕,一經刺激畸形更明顯。馬蹄為主,內翻少,無內收,畸形多為雙側性或同側上下肢,雙下肢交叉步態,下肢肌痙攣明顯,常伴有智力減退。
5.多關節攣縮症
馬蹄足呈雙側性,足畸形為全身多個關節畸形的一部分,全身大多數肌肉萎縮、變硬,脂肪相對增加,馬蹄足僵硬不易矯正,髖、膝關節常受累。
全身多個關節畸形的一部分,全身大多數肌肉萎縮、變硬,脂肪相對增加,馬蹄足僵硬不易矯正,髖、膝關節常受累。

3、先天性髖關節脫位

.

1.髖臼發育不良是前提,而髖關節脫位是最終發展的結果。所以,他們往往是並存的。

2.樓上的已經把症狀描述的很詳細了,簡單的說就是:
雙側脫位-----走路搖擺,鴨行步態。
單側脫位-----患肢短縮的一系列症狀,比如:加氏征陽性( 將小孩平卧,兩下肢屈膝到85°~90°之間,兩踝放平對稱位,發現兩膝有高低)。
另外,其他的關節檢查(比如Ortolani征等建議專業醫生檢查)。

3.片子還是明確診斷的重要的依據。簡單可靠。

4.治療的問題:
一般,3周歲的兒童也可以考慮全麻下手法復位,然後石膏外固定。如果脫位嚴重或手法復位失敗既要考慮手術治療了。

4、髖關節脫位的問題。

您好:
從你提供的資料上看,一個嬰兒4個月時查出來有脫位現象,略談我的幾點粗淺觀點:
1、先天性髖關節脫位是小兒較常見的先天性畸形之一,以後脫位為多見,出生時即已存在;
2、病變累及髖臼、肌骨頭、關節囊、韌帶和附近的肌肉,導致關節鬆弛,半脫位或脫位;
3、有時可合並其它畸形,如先天性斜頸、腦積水、腦脊膜膨出,其它關節先天性脫位或攣縮等;
4、對先天性髖關節脫位的治療應早期診斷,嬰兒期治療效果最佳,年齡越大效果越差,一般認為2~3歲後治療,即使非常成功35歲以後,都將發生髖關節痛,因此早期診斷和治療是獲得痊癒的重要措施;
5、典型性先天性髖脫位,若能早期正確治療,在正常功能刺激下,發展成正常髖關節可能性很大,3歲內治療者有很高治癒率;
6、隨著年齡的增長,股骨頭和髖臼的骨性成份增加,可塑性減少,病理變化加重,雖經正確治療,功能難達到正常;
7、建議你到301醫院骨科就醫,醫生會根據病情進行相應處理及治療。
以上僅供參考,祝你的女兒早日康復!

5、4歲奇型,足內翻,骨盆移位,腿長差16里米怎麼辦。

病情分析: 是由於遺傳、臀位產、捆腿等因素造成單側或雙側髖關節不穩定,股骨頭與髖臼對位不良的一種疾病。
意見建議:建議手術治療,適用於年齡大於2歲,或閉合復位失敗的患兒。股骨短縮旋轉截骨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降低股骨頭壞死的發生,糾正股骨前傾角度。使髖臼與股骨頭更好的覆蓋,術後行外展石膏固定3月。

與髖關節發育不良引起的足內翻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