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華佗臨床各症驗方中關於扭挫傷的有哪些?
消炎散【原料】乳香、沒葯、赤芍、白芷、梔子、黃柏、桃仁、川芎各30g。
【製法】將上葯研為細末,過篩為散劑,以白酒或75%酒精將葯粉調為糊狀,和勻即成。每次20—40g,敷於患處,每日1次。有破潰者敷於病灶周圍,在紅腫區敷之最宜。
【主治】清熱化瘀,消腫止痛。主治扭傷。
【驗效】治療扭傷250例,結果:治療1~2天內疼痛和紅腫消失,行動如常者為痊癒,共210例(84%);疼痛、紅腫明顯好轉,能行動自如,第3天症狀消失者為明顯好轉,共28例(11.2%);疼痛好轉,至第4天症狀才消失者為好轉,共12例(4.8%)。
活絡祛痛膏【原料】赤芍、大黃、五倍子、沒葯、延胡索、樟腦各等份。
【製法】上葯共研為細粉,加凡士林調膏,攤敷患處固定,24小時換葯3次。
【主治】行氣活血,消腫止痛。主治扭挫傷。
【驗效】治療扭挫傷39例,結果:治癒31例,顯效8例。用葯最多6次。
生梔子散【原料】生梔子30—50g,雞蛋清1個,麵粉適量。
【製法】研細末,用蛋清、麵粉調成糊狀,敷於扭傷處,用布覆蓋,綳帶固定。敷葯後休息,翌日取掉。
【主治】消腫止痛。主治扭傷。
【驗效】治療扭傷300例,其中踝關節扭傷207例,腰髖關節扭傷23例,腕關節扭傷60例,其他10例。結果:經1次治癒者298例。一般當日扭傷用葯者,次展即可腫消痛止。扭傷後1~5天內治療效果較好,對陳舊性扭傷效果差。
五行膏【原料】炒紫荊皮4份,炒獨活、炒赤芍、白芷各2份,石菖蒲、細辛、香附、炒乳香、炒投葯各1份。
【製法】上葯制備成葯膏,敷貼於患處固定。隔日換葯1次。
【主治】溫經活血,消腫止痛。主治急性踝關節扭傷。
【驗效】治療急性踝關節扭傷30例,結果:痊癒(症狀、體征消失,關節功能恢復)21例;好轉(局部腫痛減輕,關節活動達功能位)8例,無效1例。
2、髖關節軟組織損傷症狀
這個是一種特異性的炎症,可以在北京前海股骨頭通過康復、理療、激素等醫治來改善症狀的。
3、髖關節扭傷、挫傷後有什麼要治療
髖部關節扭挫傷是指在過度外展、外旋、屈曲、過伸姿勢下,發生扭轉,致使髖部周圍肌肉韌帶和關節囊撕裂、水腫等一系列症狀。調理主要以以活血化瘀為主。
中葯蠟療具有很強的機械壓迫作用,使表麵皮膚毛細血管輕度受壓,熱作用達到深部組織,能防止組織內淋巴流和血液的滲出,減輕組織水腫,因而其消散吸收炎性浸潤及止痛作用良好
又有和營舒筋、通經通絡,行氣活血,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加快恢復的作用。
4、左髖骨扭傷怎麼辦?
踝關節扭傷是運動損傷中發生率最高的,發生的原因大多是身體失去重心,落地時踩在別人的腳上或腳被絆倒時出現。扭傷時,局部會發生關節腫脹、疼痛,嚴重時甚至造成骨折。 一、處理時,先用彈性綳帶將踝關節固定,於傷處外敷冰塊,在用綳帶固定冰袋和踝關節。 二、固定幾分鍾後(約3-5分鍾),可先取下綳帶,此時受傷部位腫脹尚不明顯,肌肉痙攣也較輕,可先進行簡單的檢查。 三、檢查的目的主要是確定有無骨折或脫臼的可能,韌帶損傷的程度,以決定下一步之治療方法。 四、檢查方法: (1)注意疼痛、壓痛點的位置,腫脹的程度,關節是否畸形。 (2)內翻及外翻試驗:將踝關節內翻,檢查外側韌帶損傷程度(足內翻時,踝關節外側活動范圍是否變大或松動)。再將踝關節外翻以檢查內側韌帶損傷程度。 (3)前抽屜試驗:一手握住踝關節上端向後推,同時另一手握住足跟向前拉,檢查是否活動范圍變大(和未受傷一側比較)。 (4)如只是輕度扭傷,可繼續冰敷並施以壓迫性包紮,抬高患肢。如屬較嚴重之扭傷,則應送醫治療。 五、在踝關節復健治療方面: 踝關節受傷到完全康復共分為七個不同的階段: 第一階段:從受傷到腫脹不再增加為止 第二階段:從腫脹不再增加至正常走路不痛為止。 第三階段:從正常走路不痛至腫脹完全消失為止。 第四階段:從腫脹完全消失至75%得踝關節各方向活動度都不痛為止。 第五階段:從75%得踝關節各方向活動度都不痛至恢復75??的肌力為止。 第六階段:從恢復75%的肌力至所有各方向的踝關節活動度都完全不痛為止。 第七階段:從所有各方向的踝關節活動度都完全不痛至恢復100%的肌力為止。 復健治療的方法: 冰敷:用碎冰或冰水裝在塑膠袋裡,醒著時每4小時敷蓋在受傷部位20分鍾。 抬高:不需活動它時,就把受傷的踝關節抬高,至少要比腰部更高才有效。 壓迫:用彈性綳帶包住受傷部位,不可太松或太緊,太松無效易脫落,太緊腳趾會腫麻,妨害血液循環。 拿拐杖:拿拐杖幫忙走路,受傷的腳可完全不著地,或在不痛的范圍內略著地支撐體重。但不可以腳趾先著地,因為這樣腳板朝下時容易再發生內翻性扭傷,必須像正常走路一樣,讓腳踵(即腳跟部)先著地,然後才整個腳掌著地。 水療: 使用『冷熱交替式水療』,其方法如下: 先將患部浸在攝氏38-40度,不痛的范圍內活動4-6分鍾。立刻改浸在攝氏10-16度冷水中1-2分鍾。再回到熱水中活動(如1所述)。如此冷熱交替各做5次。 最後一次須浸在熱水中。完畢後將患部抬高,活動5分鍾,後綁上彈性綳帶。以上1-6為一次完整的(冷熱交替式水療),每天做2-3次後,約1-2周可完全消腫。 原則有三: (1)第一次和最後一次都要浸泡在溫水中。 (2)浸在溫水中時最好一邊活動腳踝,但仍要在不痛的范圍之內活動。 (3)浸溫水的時間要比浸冷水的時間來得長。浸溫水的時間要比浸冷水的時間來得長。 活動腳:不痛的范圍內,要盡量作各方向的腳踝活動,譬如上下活動或左右活動,也可以當作在練習ABCD等字母的活動。 保護:走路時須用固定用之貼部來保護腳踝。一般人可用護套來代替之。 對抗施力:用自己的手施力於腳踝,而用腳踝的力量來對抗它。不要被手扳動。 等張運動:用腳踝的力量來對抗外加的橡皮圈阻力,等於是一種肌力訓練。 等速性肌力運動:利用特殊的『等速運動』訓練機,來加強腳板向上、向下、朝內、朝外的各方向肌力。 快走:不痛不跛之下,可任意加快走路的速度,但仍需腳踵先著地。 跑步:由慢跑開始,逐漸增加跑步的速度,最後可以短跑沖刺。 繞圈跑:(轉彎45度)以20公尺的距離當作是一個『8』字型的長度,做轉彎45度式的繞圈跑,速度由慢而快。 繞圈跑:(轉彎90度)以10公尺的距離當作是一個『8』字型的長度,做轉彎90度式的繞圈跑,速度由慢而快。 特殊技巧的訓練。 看完了上面的文章大家應該學到一些扭傷的處理技巧,下面我就簡要概括幾點扭傷處理及恢復要點: (1)扭傷當場如有條件應立即冰敷,視情況輕重送醫院或回家自行處理; (2)如果沒有來得及冰敷,如果嚴重的,當日或第二天肯定會出現水腫,建議採用中葯敷葯的方式治療並抬高受傷腿。 (3)在沒有明顯消腫前盡量不要讓受傷腳著地,有條件就保持受傷腳抬高(一般高於心臟)。同時輔助以理療,那種紅外烤燈就可以了,烤完以後馬上可以敷上中葯,這樣更利於葯效的吸收,有助於散淤。 (4)視消腫情況,兩三周後可以輔以拐杖觸地行走,如果腳沒有明顯浮腫感覺,說明腳的末梢神經已經恢復了,此時可以採用上文提到的冷熱水療法幫助恢復,個人感覺這個方法效果不錯!直至可以不用拐杖單獨行走。
記得採納啊
5、先天性髖關節脫位有哪些症狀和治療方法?
大腿股骨和骨盆之間的關節稱髖關節,它與站立及行走的動作有關。先天性腦關節脫位是導致跛行的原因之一,如果能在新生兒時期得到診斷,只需簡單的治療就能收到滿意的效果。下面介紹簡便易行的診斷方法,有利於本病的期診斷仔細比較兩條大腿,患病一側大腿短而粗,皮膚皺紋增多;
給孩子換尿布時髖關節不能充分外展,有時尚可有彈響聲及彈跳的感覺;
小兒平卧,將髖關節和膝關節屈曲時,患病一側的膝部較健康一側的為低;
最可靠的檢查方法是:讓小兒平卧在桌子或床上,檢查者正對小兒,將膝關節及髖關節各屈曲90度,然後用雙手握著小兒雙膝同時外展,正常時膝部可外展90度,其外側面能觸及桌面或床面。而髖關節脫位時,患病膝部外展僅75~80度,其外側不能觸及桌面或床面。有些髖關節脫位的小兒,患肢外展至75度左右時,髖關節處突然有彈跳感及彈響聲,之後雖可將腿展至90度,但仍屬不正常。
進行上述檢查時動作要輕柔,並防止孩子受寒感冒;檢查不宜在進食後進行,以免嘔吐;檢查的桌子或床鋪要平坦。如發現有可疑之處,應請醫生進一步復查確診。
先天性髖關節脫位在新生兒時期的治療方法比較簡單,在醫生的指導下用支架或綳帶使下肢呈屈膝及髖關節屈曲外展姿勢,多數經3個月治療就可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