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髖關節 > 換髖關節術後有淤青

換髖關節術後有淤青

發布時間:2021-03-12 02:33:15

1、換髖手術後的注意事項和飲食,手術完成後到現在已經有六個小時了

飲食上不需特殊注意,加強營養就可以的。

 1、第一階段功能鍛煉(術後1~3天):主要以肌肉的靜力收縮運動和遠端關節的運動為主,目的是促進下肢血液循環,對預防血栓形成十分重要。①股四頭肌等長收縮鍛煉:仰卧位,下肢伸直不離床,股四頭肌主動收縮向近端牽拉髕骨,緩慢運動,每次持續5—10秒,然後休息5分鍾,每天90次左右。②踝關節運動:仰卧位,主動地進行足趾伸屈運動,踝關節跖屈、背伸,每個動作保持10秒,再放鬆,每天90次左右。③臀肌收縮運動:患者仰卧位伸直腿,上肢舒適地放在身體的兩側,收縮臀部肌肉,保持10秒,放鬆,每天60次左右。④髕骨推移運動:仰卧位,陪護人員輕輕推動髕骨上、下、左、右活動,每天30次左右。 2、第二階段功能鍛煉(術後4-10天):主要是加強肌肉的等張收縮和關節運動。①直腿抬高運動:仰卧位,下肢伸直抬高,要求足跟離床20厘米,在空中停頓2~3秒,以後停頓時間逐步增加,每天90次左右。②屈髖屈膝運動:仰卧位,陪護人員一手托在患者膝下,一手托住足跟,在不引起疼痛的情況下行屈髖、屈膝運動,但屈髖角度不宜大,應小於45°,每天30次左右。 3第三階段功能鍛煉(術後11天至1個月):此時,患者疼痛已經減輕或消失,假體周圍的肌肉和韌帶開始修復,以離床訓練為主。但非骨水泥型假體的患者訓練應在15天以後進行。①卧位外展:仰卧位,下肢伸直外展,每天120次左右。②卧位到坐位訓練:雙手撐起,患肢外展,利用雙手和健腿支撐力將患肢移至床邊,每天30次左右。③坐位到站立、扶拐訓練:患者移至床邊,健腿先著地,患肢後觸地,拄雙拐,利用健腿和雙拐支撐力站立,開始訓練站立2分鍾即可,以防止體位性低血壓,以後逐漸增加。④站立到扶拐行走的訓練:患肢不負重,扶拐行走時必須有陪護人員保護,以免發生意外,時間根據患者體力而定,一般每次不超過15分鍾,每天3次。 4、第四階段功能鍛煉(術後1個月後):①屈髖練習:站立位,雙手拄雙拐或助行器,健側單腿站立,身體保持與地面垂直。患側屈髖屈膝,屈髖以90度為限,加強髂腰肌肌力。②伸膝練習:站立位,雙手拄雙拐或助行器,健側單腿站立,身體保持與地面垂直。患側下肢直腿抬高,加強股四頭肌肌力。③髖外展練習:體位與上面相同,患側髖關節外展,以40度為限,加強臀外展肌肌力。

2、髖關節置換手術的缺點是什麼

股骨頭壞死是嚴重影響髖關節活動的疾病,嚴重的會造成患者無法行走,只能卧床休息。一些患者因為股骨頭發生塌陷,在醫生的建議下往往會選擇進行髖關節置換手術,以為這樣就可以一勞永逸了。真的是這樣嗎?新浪中醫股骨頭壞死頻道的專家指出,隨著醫學的不斷發展,髖關節置換手術的缺點也不斷的在暴露出來:一,髖關節手術使用人造關節代替壞死的股骨頭,雖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症狀,但是髖關節置換術並不是治療股骨頭壞死的最佳方法,且由於人工關節減震功能不良,手術之後避免在不平滑不平整路面行走,不能每天行走的距離過遠、更不能負重行走、進行體力勞動、跳舞,以免假體提前下沉,出現髖關節疼痛症狀。二,手術後活動受限的症狀的症狀也是不能完全解除的,患者做一些簡單的活動還可以,但是能進行過多的活動,過多的活動如爬樓梯、跑步、登山等運動會使假體的使用年限減少、假體的松動,因為人造關節沒有自行修復功能。如果置換手術後不久就出現了假體松動的情況,導致了置換術的失敗,不得不再進行第二次手術,甚至第三次的手術。三,髖關節置換手術還有可能引發其他並發症,留下後遺症等,有的患者會發生感染,需延長治療時間,治療十分困難,甚至不得不將人造關節拔除,待感染被控制後再進行關節再置換,而再置換的感染率遠遠高於第一次的手術。而在手術中也可能會造成其他部位骨質的損傷,導致術後住院時間長等缺點。通過以上詳細介紹,大家對髖關節置換手術的缺點應該有了比較明確的認識了吧。在此提醒廣大患者,除非股骨頭塌陷非常嚴重,其他股骨頭壞死治療方法沒有療效的情況下,方可考慮髖關節置換手術。

3、本人做過髖關節置換手術一年,縫合傷口處肌肉有明顯萎縮,請問這是否正常?

我也是股骨頭壞死,20多年的強脊炎引起的,兩年前做百了髖關節置換,刀口縫合處也出現肌肉萎度縮,站久了也同樣感到不適,好多病友做過置換術問 都後悔了,他們說:這是醫生對病人最不負責任的做法,做好了也就十五年左右,以後肯定要修復的,而且困難大,答費用更高的,

4、髖關節骨折術後三個月了大腿內側有一條條的淤青並且膝關節一直腫脹想知道需要?

給的描述的情況來看,你這種情況應該是恢復的不是很好呀,應該上醫院做一次全面的檢查呀

與換髖關節術後有淤青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