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髖關節 > 髖關節置換圍手術

髖關節置換圍手術

發布時間:2021-03-09 05:59:18

1、髖關節置換術一般採用半麻還是全麻啊,兩者有什麼區別?

全麻是全身麻醉,用葯肯定多。半麻是局部麻醉,頭腦是清醒的。
醫生可能考慮這次手術時間長,動作幅度大,建議用全麻。

2、什麼情況下需要接受人工髖關節置換術

人工關節置換術已成為治療嚴重關節疾患的首選方法,並在很多國家得到廣泛應用,目前全世界每年進行的人工關節置換手術約180萬-200萬例。受多種因素限制,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工關節置換手術病例正在不斷增加。據估計今後將以每年約15%-20%的速率增長,可達10萬例/年。但是人工關節置換術在骨科領域屬於高級別手術,要求手術醫生對關節的生理、解剖、病理以及相關疾病有深刻的理解和認識,對人工關節的材料學、力學、設計理念和操作器械掌握熟練,同時還要具有高超的手術技巧。對於一名醫生來說,需要10年以上的骨科和關節外科臨床培養和學習,才能夠很好的完成人工關節置換手術。而目前我國由於各種原因所限,關節外科醫師的培訓尚不完善,不可隨意開展關節置換術。
對於患者來說,首先想要了解的是是否需要接受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我們總結具體的情況包括:1.
股骨頭缺血性(無菌性)壞死2.
先天性髖關節發育不良(脫位)或由於兒童時期各種原因造成的髖關節發育畸形3.
髖關節退行性變(骨關節炎骨質增生)4.
創傷骨折:髖臼或股骨頭粉碎性骨折
老年人股骨頸骨折、粗隆間骨折5.
感染性疾病:化膿性關節炎、髖關節結核等,需要感染控制,病灶穩定後再進行置換6.
髖關節類風濕性關節炎7.
強直性脊椎炎患者累及髖關節8.
滑膜性疾病:滑膜軟骨瘤病、色素沉著絨毛結節性滑膜炎9.
腫瘤:髖關節骨腫瘤及周圍的腫瘤侵犯髖關節
過去認為年輕患者不應進行關節置換術,但隨著人工關節材料、設計理念、手術技術的飛速發展,年齡已不再是衡量手術與否的嚴格標准。總的來說,如果你想獲得一個
無痛、有功能和穩定的髖關節
,而且符合這些條件:①發育成熟,②髖關節疾病發展到了比較嚴重的程度,③疼痛或功能障礙影響生活和工作,④沒有其他更好的治療方法,都可以接受人工髖關節置換術。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九人民醫院骨科是集臨床、科研與教學為一體的、在國內外享有較高聲望的上海市關節外科臨床醫學中心,先後入選上海市醫學領先學科(關節外科)、上海市教委重點學科、國家211工程重點學科建設計劃。為碩士、博士學位予點和博士後流動站。學科附設上海交通大學骨與關節研究中心、上海交大醫學內植物工程合研究所、關節鏡培訓中心、成份組織庫及《醫用生物力學》雜志編輯部等。科主任朱振安教授

3、髖關節置換??

髖關節置換隨著技術的發展和人們對健康的渴求,有了越來越多的應用,並且該手術就目前來說已經相對比較成熟,並且有著非常多的優點,是值得患者進行參考嘗試的。
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有小創傷、手術時間短、出血少、麻醉風險小的特點,臨床實用價值高。對於高領老年人股骨頸骨折、合並多種疾病,一般情況較差的患者可選擇人工股骨頭置換。雙極人工股骨頭置換術用於身體狀況較差的患者。部分患者可能會出現臀部疼痛,但不會影響關節活動,可以滿足老年人的日常需求。隨著手術技術的提高,全髖關節置換術縮短,創傷得到緩解,麻醉技術可及時治療並發症,手術風險顯著降低。

4、髖關節置換術的問題。

髖關節的壽命標准理論上是三十年以上,目前髖關節置換術已經是比較成熟的手術,根據文獻報道,無論是國內還是歐美,,一般術後隨訪15年置換成功率在95%以上。
這也取決於手術條件和醫生的水平,和適應症的選擇。
先髖發育不良,是髖關節置換的適應症。由於老人家年紀大,估計醫生會選擇骨水泥假體。
另外術後的護理也是非常重要的,減少活動量,不做活動范圍超大,如下蹲,跪坐等。注意避免摔跤。
總體來說,髖關節置換術是一個較大的,但是比較常規的手術,過分的擔心是沒有必要的。
對於改善患者生活,避免疼痛,髖關節置換是較好的選擇。

5、髖關節置換術後的康復護理原則

術後康復訓練

2.1 術後第1周 術後當日即穿「丁字鞋」,術後第2天開始進行膝部按摩,可進行患側踝關節主動屈伸活動和抗阻活動。術後3~5天行患側股四頭肌等長收縮訓練,並且進行患側髖、膝關節被動活動。通過雙肘支撐,在他人幫助下或雙手握住床上方的吊環挺起上半身,臀部抬離床面,保持10~15s,重復5~10次。術後第5天,在膝下墊枕使髖彎曲10°~20°,然後以膝部為支點做挺髖動作,即抬臀動作。

2.2 術後第2周 鼓勵患者在無痛范圍下進行主動的患髖膝屈伸能力訓練;屈髖度數為45°~60°或<30°,可在患肢下放置一滑板,患側足跟置於空心圓墊上在滑板上做下肢屈伸運動,在無痛范圍內加強患側髖周圍肌群和股四頭肌的力量性訓練;可逐漸抬高床頭的高度,直至患者能在床上半坐位,外側入路切口的患者,半坐時間逐漸延長(30~60min)。一天可重復進行多次,為坐站練習做好准備。有條件可用直立床訓練;繼續進行床邊體位轉換訓練,包括:半坐―躺轉換練習、坐―站轉換練習、卧―站體位轉換、在平行杠或四腳助行器內進行健腿支撐三點式步行,轉體訓練等。

2.3 術後第3周 做四點支撐半橋運動,即在雙肘及雙下肢屈曲位支撐下抬臀並在空中保持10s,重復進行10~20次,每個動作要求緩慢進行;加強步行訓練,開始在平行杠內進行,將步行周期中的擺動期和支撐期分解進行,分別進行前後交替邁步訓練,並逐漸過渡到步行訓練;平行杠內的步行平穩順利,則應過渡到拐杖步行,有條件進行減重步行;繼續加強患側股四頭肌漸進行抗阻訓練,不斷提高患側下肢的肌力;改善及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教患者藉助一些輔助設備獨立完成日常的穿褲、穿鞋襪、洗澡、移動、取物等,以減少患者患髖的彎曲度數;必要時進行適當的環境改造,如加高床、椅、座廁的高度,坐椅兩邊最好有扶手以方便患者坐立,讓患者盡量睡硬板床,穿松緊鞋和寬松褲,以方便患者完成動作。

2.4 術後4周~3個月 逐漸改善患髖的活動范圍,增加患髖的負重能力,使人工置換的髖關節功能逐漸接近正常水平,達到全面康復的目的。注意在3個月內,持拐步行、過障礙時患者腿僅為觸地式部分負重,上下樓梯活動,要求健腿先上,患腿先下,以減少髖的彎曲和負重,還可以在運動平板上進一步改善步態、步速和步行的距離,提高患者實地步行的能力,最後過渡到棄杖步行。

6、什麼情況下應進行髖關節置換手術

髖關節置換對於嚴重的髖關節炎是科學手段。如果患有髖關節炎並且保守治療無效,就將需要進行全髖關節置換術

7、髖關節置換手術的缺點是什麼

股骨頭壞死是嚴重影響髖關節活動的疾病,嚴重的會造成患者無法行走,只能卧床休息。一些患者因為股骨頭發生塌陷,在醫生的建議下往往會選擇進行髖關節置換手術,以為這樣就可以一勞永逸了。真的是這樣嗎?新浪中醫股骨頭壞死頻道的專家指出,隨著醫學的不斷發展,髖關節置換手術的缺點也不斷的在暴露出來:一,髖關節手術使用人造關節代替壞死的股骨頭,雖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症狀,但是髖關節置換術並不是治療股骨頭壞死的最佳方法,且由於人工關節減震功能不良,手術之後避免在不平滑不平整路面行走,不能每天行走的距離過遠、更不能負重行走、進行體力勞動、跳舞,以免假體提前下沉,出現髖關節疼痛症狀。二,手術後活動受限的症狀的症狀也是不能完全解除的,患者做一些簡單的活動還可以,但是能進行過多的活動,過多的活動如爬樓梯、跑步、登山等運動會使假體的使用年限減少、假體的松動,因為人造關節沒有自行修復功能。如果置換手術後不久就出現了假體松動的情況,導致了置換術的失敗,不得不再進行第二次手術,甚至第三次的手術。三,髖關節置換手術還有可能引發其他並發症,留下後遺症等,有的患者會發生感染,需延長治療時間,治療十分困難,甚至不得不將人造關節拔除,待感染被控制後再進行關節再置換,而再置換的感染率遠遠高於第一次的手術。而在手術中也可能會造成其他部位骨質的損傷,導致術後住院時間長等缺點。通過以上詳細介紹,大家對髖關節置換手術的缺點應該有了比較明確的認識了吧。在此提醒廣大患者,除非股骨頭塌陷非常嚴重,其他股骨頭壞死治療方法沒有療效的情況下,方可考慮髖關節置換手術。

8、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

雙側股骨頭壞死的原因是什麼,年齡多大?---直接關繫到手術的術式,比如是生物性關節,還是骨水泥型,是半髖置換還是全髖置換。當然也可以雙側同期置換。一般情況下,骨性關節炎或風濕性、類風濕性關節炎引起的CFH要全髖置換,至於手術技術:基本上成熟了,但有很大差別,引用骨科學術會議上一位很牛的專家的話:「全髖手術誰都能做,但你做的關節只能用10年,我做的能用15年,20年,你說水平有差距嗎?」。國產關節的壽命是10-15年,進口的不超過25年,因此,年輕型的置換指征嚴格,一般地講65歲以上患者,或者預期壽命10年以上,應行全髖置換。我所在的地區醫療保險可以報銷55%的總費用(包括材料),但進口假體的報銷率較低。

與髖關節置換圍手術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