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髖關節 > 髖關節內收尾閭內扣

髖關節內收尾閭內扣

發布時間:2021-03-04 18:01:40

1、如何松尾閭

松尾閭

「專門松尾閭之方法,則有「垂、泛、扣、轉」四式,現分述如下:
(意念中尾閭部似連著一根棍子,柱於地上,如此久久行之,尾閭則可下垂)
第一式,垂尾閭。見站庄松腰法。注意初練者,由於下蹲的程度小,尾閭與指地點的連線為一向後的斜線,隨下蹲程度的加大,其線漸趨垂直,待成垂直直線後即可轉入第二式。
第二式,泛臀。接上式,上身不動,髖關節部之兩股骨頭向外後撐,膝微內扣內收,大腿根內側放鬆向後收,臀向後面凸出(勿上翹),以此抻開腰骶關節,松開臀後面的骶髂關節,從而使臀向後、外泛(翻)張,使骶髂關節松動。
第三式,扣尾閭。隨著泛臀與下蹲程度的增加,尾閭逐漸移到指地點的後面,尾閭從下垂狀變成前扣,指地點則可從等邊三角形中點逐漸前移至兩足連線中點,同時身體繼續下蹲至大腿呈水平狀。
第四式,轉尾閭(尾閭劃圈)。接上式,兩足尖稍向外撇,尾閭做前後劃弧擺動,做左右劃弧擺動,最後尾閭做轉圈動作。此法與前述轉胯松腰法之轉腰涮胯動作似同實異。轉胯松腰雖也要求以尾閭骨為動點帶動骨盆轉動,但主要是力催形動,轉動僅在尾閭。古人把尾閭轉動喻為鍾錘、鍾擺。一是表明其重視程度;二是為了保密。須知這是腰胯全松以後之事:尾閭靈動自如,氣機圓活無滯,已達周身一家、意氣合一的境界。
上述松尾閭的四式修法,由於各家修法對尾閭的要求不同,因而有所側重。一般練太極、形意等內家拳,要求垂尾閭;練少林拳要求泛臀,即松後胯;練八卦掌則要求縮臀靠胯。為什麼要求不同?因尾閭在不同的形式下有不同的作用。尾閭下垂,使氣機容易收歸丹田,向外發力時,從丹田叫力較易,對初學者也容易做到。太極拳講太極推手,尾閭下垂就不易被推動,因此要求尾閭下垂。在尾閭下垂後丹田氣充足了,就要沖開後胯,使骶髂關節能夠活動,做法就是泛臀。骨盆後的骶髂關節是假關節,一般不會動。修定就要把此處練活,使骨盆、骶髂關節能活動,如果把恥骨連合處練松開,把臀泛開,活動范圍就更大,命根氣就會更加充足,如果發力打人,力氣會更大。因此,少林拳練功強調泛臀。八卦掌講究輕靈,只泛臀不行,尾閭要向前扣。尾閭向前扣,不僅封住海底以煉精化氣,而且能把氣調起來,使動作輕靈。因此八卦掌練功要求尾閭前扣,即縮臀靠胯。
太極拳、少林拳、八卦掌等不同功法看起來對尾閭的要求不同,實際上也是練習松尾閭不同階段的要求,從垂尾閭、泛臀、扣尾閭到轉尾閭,直到尾閭能劃圈了,靈動自如,氣機就達到圓活無滯,能隨自己指揮,也就達到周身一家、形神合一的境界了。但在練功時,須從垂尾閭練起,循序漸進,欲速則不達。如果把某一階段的要求局限化,當作整體或當作唯一正確的姿勢,則屬以偏概全。
另外有所謂「尾閭如鍾錘」,「尾閭如鍾擺」的說法。實際就是第四式的尾閭會動、會擺、會轉。會轉以後就能調動周身的氣機,尾閭往那兒動,氣就往那兒沖,象一口大鍾,它不會自動響,怎樣才能響呢?一拉鍾錘,撞到鍾上就響了。尾閭就象鍾錘,尾閭往那邊一靠,氣馬上就往那兒去。使丹田發力,用尾閭扣激,把氣力發到周身各個地方。但這仍是初級的調氣發功,功夫高時則「周身處處是丹田」,不需要再從丹田去調。
作用
尾骨上與骶骨相接,前扣之骶骨與後翹之尾骨相接處有微隙可活動,有穴名腰俞(即腰部氣血轉輸之處),尾閭處非常重要。動功與內家拳都注重松腰胯,但罕有談及松尾閭者,然而尾閭之活動,關繫到周身陽氣的發生和發動。尾閭能運動周身之陽氣(張紫陽八脈經稱陽維脈即在此處),尾閭不松則氣難以靈動。龜、鹿長壽,其尾閭均能靈活轉動。尾閭松動後則氣機易於流通,故古有「尾閭中正神貫頂,氣透三關入泥丸」之說。需知這只是尾閭松動後的初級效用罷了。」
一味練習松尾閭四步功,容易招致脫肛、疝氣等氣下陷的疾病。因此要注意提肛相合。不過就是注意到了提肛,從練功的順序看,還是不夠的。這需要氣能聚命門和會陰。
這就涉及到松腰的問題。
腰為腎之外府,腎中藏有元陰、元陽化生元氣,注於氣海以滋養全身。又腰為支撐人體的重要支柱。故養生家特別重視之。松腰可使腰部靈活,不僅要能轉平圈,而且要能轉「立圈」與「混旋圈」。這一方面可增強腎的功能,使人元氣充足,此即古人謂「命意源頭在腰隙」之意。另一方面,腰部放鬆,可使氣血流通,從而保證主宰一身活動的職能,古人說「力發於足,主宰於腰,形於四肢」,又說「力由脊發」,腰部不能放鬆,是達不到此境界的。
腰部如不能放鬆,弊病甚多:
(一)腰部前塌(尤其體弱元氣不足者前塌更甚),一方面影響命門蓄氣,另一方面阻滯背部氣機上升,輕則背部酸痛,背部呆滯、頭暈、眉間悶脹、腹滿、腹脹等,重則氣機走竄,甚至發展到不能自控(這是氣不能納入河車大路,而別出少陽、太陽之故。若能予以調整腰部身形,與引氣歸經,則氣自順矣)。
(二)影響命門火對水液的蒸騰,男人可現遺精,白濁,甚至癃淋;女人則白帶增多,月經不調,小便頻數等。
(三)修動中禪者(尤其往復轉身頻繁者),易使陰陽升降失衡,浮陽上騰於面,多呈滿面紅光而欠涵蓄,甚至中風半身不遂。
(四)腰不松,氣不能聚,尾閭關不能打開。(尾閭不松,腰也難松,這兩者互相影響,需要互相促進)
欲解上述諸弊端,均需著意於松腰的練法。

2、說明關節的屈伸,外展內收,旋轉三種運動的基本形式

屈伸是運動環節在矢狀面內繞冠狀軸的運動,一般是向前運動為屈,向後運動為伸。

外展內收是運動環節在冠狀面內繞矢狀軸的運動,一般是運動環節的末端遠離身體正中面運動為外展,靠近正中面運動為內收。

旋轉是運動環節在水平面內繞垂直軸的運動,一般是運動環節向前向內旋轉為旋前(內),向後向外旋轉為旋後(外)。



(2)髖關節內收尾閭內扣擴展資料

人體有幾個主要關節:踝關節、膝關節、髖關節、肩關節、肘關節、腕關節等。

關節有靈活性和穩定性,從下至上基本遵循:踝關節——靈活性,膝關節——穩定性,髖關節——靈活性,腰椎——穩定性,胸椎、肩關節——靈活性的規律。

違反了這樣的規律,關節相應的靈活性和穩定性降低就會造成身體不平衡、臨近關節出現代償,比如髖關節不靈活可能會引起腰椎不穩定。

關節一般由關節面、關節囊和關節腔三部分構成。

(1)關節面:兩個以上相鄰骨的接觸面,一個略凸,叫關節頭,另一個略凹,叫關節窩。關節面上覆蓋著一層光滑的軟骨,可減少運動時的摩擦,軟骨有彈性,還能減緩運動時的震動和沖擊。

(2)關節囊:很堅韌的一種結締組織,把相鄰兩骨牢固地聯系起來。關節囊外層為纖維層,內層為滑膜層,滑膜層可分泌滑液,減少運動時的摩擦。

(3)關節腔:關節軟骨和關節囊圍成的狹窄間隙,正常時只含有少許滑液。

3、大腿內收肌包括什麼

大腿內收肌群包括大收肌、長收肌、短收肌、股薄肌及恥骨肌等。

大腿內側肌群在我們站立、行走、跑動時,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在足未著地時,有助於定位足跟著地,也有助於准確的作出踢球動作。

而在足著地時,這些肌則有助於穩定和保持骨盆的姿勢。大腿內側肌群由5塊肌組成,它們是恥骨肌、長收肌、短收肌、大收肌及股薄肌。

(3)髖關節內收尾閭內扣擴展資料

肌肉在人的身體中分布很廣泛,全身約有520塊肌肉,幾乎占體重的40—50%,可見人體肌肉是身體的主體。其名稱一般來說都是按肌肉的類型、形狀、位、功能等分類起名。

了解人體各部位肌肉群在類型、作用及功能等方面的不同區別,從而做到正確完成各種健美動作,促進各部位肌肉的發展,增大肌肉塊的體積,使肌肉隆起,線條清晰。

4、膝關節活動有屈、伸、外展、內收四個,請說出每一個關節活動的肌肉向心和離心運動! 急急急急π_π求助

在屈的時候,股四頭肌做離心收縮,半腱半膜肌,股二頭肌做向心收縮。
在伸的時候,股四頭肌做向心收縮,半腱半膜肌,股二頭肌做離心收縮!
當我古流寡聞,膝關節的功能沒有外展內收
如果你說的是髖關節的話!
外展時候,髂脛束,闊筋膜張肌是向心收縮,恥骨肌,長收肌,大收肌,股薄肌是離心收縮!
內收的時候,髂脛束,闊筋膜張肌是離心收縮,大收肌,長收肌,股薄肌,恥骨肌是向心收縮!

5、測定髖關節的內收、外展時,通用量角器放置位置是?

通用量角器放置位置是 軸心:髂前上棘;
固定臂:左右髂前上棘連線的垂直線;
移動臂:股骨縱軸
髖關節外展測量時患者仰卧,檢查者的手放在對側髂前上棘處穩定骨盆。正常范圍為0°~40°至

45°。當對側髂前上棘移動時,檢測到的為偽外展。
只有在對側腿處於外展位時才能測量真正的內收。如果未測試腿處於中立位,當被測腿越過靜
止的對側腿時,會產生一定程度的骨盆傾斜。髖關節內收測量時患者仰卧,同外展測量一樣,
骨盆在測量時需要被固定。正常范圍為0°~20°至30°。
希望能幫助到你。

6、髖關節置換術後為什麼不能做髖關節內旋、內收動作

髖關節置換術後護理

①老年病人術後護理特點。髖關節人工關節置換術大多是老年病人,老年病人全身免疫系統功能低下,臨床上以心肺功能低下尤為明顯,長期卧床易發生心肺疾患。手術中接受了相當多量的輸血和補液,所以術後要嚴密觀察病人的血壓、脈搏、尿量、中心靜脈壓、嚴格控制輸液量和滴速。為預防肺部並發症,麻醉清醒後就可以給予頭高位45°,使病人有較好的通氣量。術後3~5日給半坐卧位,定期協助病人更換體位,幫助搬動患肢,翻身拍背,以利肺部分泌物的引流,並鼓勵病人作深呼吸和咳嗽咳痰,預防肺部感染。
②基礎護理。預防褥瘡,保護骨突部位,用海綿、軟枕分墊臀部、下肢。使其卧位舒適,同時鼓勵病人多吃蔬菜、水果、多喝水,預防便秘。
③體位。術後髖關節多需作下肢皮膚牽引,置於外展中和旋轉位,用硬的三角形枕頭,固定在兩下肢之間,以避免病人在蘇醒過程中發生髖關節極度屈曲、內收、內旋,而造成髖關節脫位。三角形枕頭可固定5~14日,它的利用,特別有利於各非手術側卧位,患肢膝關節和小腿下放置棉墊,以避免皮膚和神經乾的不必要的壓迫。搬運病人及使用使盆時要特別注
意,應將骨盆整個托起,切忌屈髖動作,防止脫位。如果病人發生劇烈的髖關節疼痛,肢體變得內旋或外旋位時,應立刻報告醫生,進一步明確有無脫位的可能。
④ 栓塞性靜脈炎觀察護理。術後患肢腫脹、疼痛、淺靜脈曲張,體溫多不超過38.5℃,常有輕度全身性反應時,應警惕深靜脈栓塞的可能及時報告病情。
⑤功能鍛煉:術後2~3周病人可扶雙拐下地(不負重),以後6周扶單拐3個月後可脫拐行走。
⑥ 出院指導:
A 繼續進行屈髖操練,術後6周時,髖關節屈曲可達90°。
B 側卧位時,兩膝間放置2隻枕頭,不允許向手術側肢體側卧位。
C日常個人衛生,如上廁所、洗澡等,應避免髖關節過度屈曲,不坐低凳,若有胸痛、小腿胩脹,髖部紅腫或切開部位出血或流膿,或尿路感染等應及時就醫。
D 術後6周復查,攝X片,觀察假體松動或位置有無改變,如果病人情況良好,應鼓勵病人增加活動量,特別加強髖關節外展肌,屈髖、屈膝肌的操練。但必須避免髖關節遭受應力,如爬梯、跳、跑、提重物等。
E 手術後因肺炎、齲齒、尿路感染等引起菌血症,從而導至髖關節晚期感染的發生,因此全髖術後病人如需拔牙或泌尿生殖系統手術等任何可能引起菌血著的情況,均應給予預防履抗生素治療,並要嚴密觀察髖關節有無任何感染症狀。
F 體肥胖的病人要適當減肥。

7、髖關節內收這內收是怎麼個姿勢

髖關節內收,身體直立站著大腿向你的身體外側打開是外展,還原回來就是內收。我說的你明白嗎

8、髖關節外展受限,內收肌緊張該做什麼康復鍛煉

這個首先拍片子看看髖關節有沒有問題的,如果沒有問題,可以通過理療按摩治療的

與髖關節內收尾閭內扣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