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髖關節 > 全髖關節置換術後三不原則

全髖關節置換術後三不原則

發布時間:2020-03-09 20:16:13

1、股骨頭置換術後兩個月了,怎麼進行康復鍛煉?

你好,康復訓練是需要根據具體的恢復情況而定的,有條件的最好在醫生指導下進行,不然有可能影響到骨折的癒合。可以做一些簡單的活動,鍛煉髖關節屈伸功能及腿部肌肉力量。

2、人工關節置換後可以進行哪些運動

為了確保您今後日常生活的需要,
出院後繼續保持住院期間的各項功能鍛煉,
但以增強
肌力和恢復步態平衡鍛煉為主,保持已獲得的關節活動度(即膝關節彎曲度)
。活動堅持循
序漸進原則,切忌操之過急,以至發生不應有的損傷。

功能鍛煉分主動活動和被動活動。

主動活動鍛煉包括:

1
.直腿抬高鍛煉(即肌肉力量練習)
:先用力使腳背向上勾,再用力將腿綳直,然後
整條腿抬起,維持幾秒鍾後將腿放下,並完全放鬆。練習應分組進行,每組
5

10
次。

2
.俯卧位屈膝鍛煉:患者俯卧於床上,胸前報一軟枕,屈曲膝關節,堅持數秒鍾後將
小腿放置床上。

3
.座椅位抬腿鍛煉:患者坐於床邊或椅上,屈膝
90
度直抬小腿鍛煉。

4
.下地負重及行走練習,恢復正常步態。

5
.主動屈膝鍛煉即彎腿練習:
病人坐於床邊雙腿自然放鬆,
腿憑借重力自然下垂,屈
膝就能達到
90
度。

以上鍛煉有助於提高股四頭肌和腘繩肌肌力,
改善肌肉協調性,
增強關節穩定性和關節
活動度。

被動活動鍛煉包括:

1
.壓腿練習:將腿伸直放於床上,用軟墊墊於足跟處,並將雙手放在膝關節上方,輕
輕下壓,使腿盡量伸直,
每次都要維持
5
分鍾左右,到可以忍受疼痛的程度為止,
這是鍛煉
腿伸直的最好方法。

2
.彎腿練習:
病人坐於床邊自然放鬆雙腿,
然後再用好腿放到患肢前方,幫助向後壓
患肢,用力大小以能夠忍受為度。如果能夠維持用力幾分鍾,效果會更好。
以上鍛煉要認真完成,
完成的好壞直接影響今後的生活質量。
康復鍛煉時,
每日的屈伸
活動不在數量而在質量,要盡量伸直和屈曲膝關節,使每天都有進步。如果活動次數過多,
出現膝關節腫脹時,
必須減少活動次數及活動量,
腫脹疼痛時,應停止活動,必要時與醫生
聯系。出院後
6
周按時到骨關節科門診復查。

3、髖關節置換手術失敗後的訴訟程序

 一、當事人起訴,首先應提交起訴書,並按對方當事人人數提交相應份數的副本。當事人是公民的,應寫明雙方當事人的姓名、性別、年齡、籍貫、住址;當事人是單位的,應寫明單位名稱、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負責人姓名。起訴書正文應寫明請求事項和起訴事實、理由,尾部須署名或蓋公章。
二、根據"誰主張誰舉證"原則,原告向法院起訴應提交下列材料:
1、原告主體資格的材料。如居民身份證、戶口本、護照、港澳同胞回鄉證、結婚證等證據的原件和復印件;企業單位作為原告的應提交營業執照、商業登記證明等材料的復印件。
2、證明原告訴訟主張的證據。如合同、協議、債權文書(借條、欠條等)、收發貨憑證、往來信函等。
三、當事人向法院提交書證,應填寫一式兩份證據清單,詳細列明提交證據的名稱、頁數。證據經法院承辦人核對後,由承辦人在證據清單上 簽字蓋章,一份交當事人,一份備案。
四、立案庭在當事人履行必須的手續和交齊有關證據材料之後,在七天內,對符合立案條件的,辦理立案手續;對不符合立案條件的,依法裁定不予受理。
五、當事人應在收到受理通知書之日起七天內預交案件受理費和其他訴訟費用,如確有困難,可在預交期內向本院提出減、緩、免交的書面申請,逾期不交或者書面申請緩、減、免交未獲批准而仍不預交的,本院將裁定按自動撤訴處理。
六、立案手續後,案件由法院排期開庭,當事人應服從法院的各項工作安排,並於結案後到財務室結算訴訟費用,多退少補。

4、髖關節置換後如何康復

病情分析: 術後康復中,應遵循個體化、漸進性、全面性三個原則,除了患肢鍛煉,同時注重健肢、上肢主動活動,呼吸訓練以及心理咨詢,使患者消除憂慮,增強生活信心。通過康復可以促進患者恢復體力,增加肌力,增大關節活動度,降低術後並發症,使患者的運動和日常生活能力獲得最大限度的恢復。

5、老人右股頸骨骨折怎麼辦

建議進行關節置換比較好,並且進行單純的股骨頭置換就可以了,也就是半髖置換。半髖置換手術創傷並不是很大,並且術後3-5天就可以下床活動的,術後恢復快,因此並發症相對來說比較少,所以說目前來說是適宜的治療方案。

6、人工髖關節置換技術管理規范(2012版)的醫療機構基本要求

(一)醫療機構開展人工髖關節置換技術應當與其功能、任務相適應。
(二)原則上在三級醫院開展。
(三)有衛生行政部門核准登記的骨科診療科目及其他相關科室和設備。
1.骨科。
(1)開展骨科臨床診療工作8年以上,床位不少於50張,設有關節外科專科病房或專業組,關節外科床位不少於10張。
(2)可獨立完成髖部創傷及髖關節骨病手術,每年完成各類髖關節外科手術量不少於200例,其中人工髖關節置換50例以上。
2.開展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的手術室。
(1)有至少1間手術室達到I級潔凈手術室標准(手術區100級層流、周邊區1000級)。
(2)手術室使用面積30平方米以上,布局合理。
(3)配有經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批準的滿足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需要的手術器材。
(4)配備符合放射防護條件的C臂X線機。
3.其他相關科室和設備。
(1)設有麻醉科、重症監護室、心血管內科、呼吸內科、內分泌科及康復科等專業科室或專業醫師,具備全身合並症、並發症的綜合處理和搶救能力。
(2)具備CT、床邊X線攝影機、術後功能康復系統。
(四)具有專業骨科醫師隊伍,其中包括至少2名副主任醫師以上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的醫師,人員梯隊結構合理。
(五)符合下列條件的二級甲等醫院僅限於開展初次人工髖關節置換技術:
1.符合本規范規定的人員、科室、設備、設施條件。
2.符合設區的市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醫療技術管理相關規定。
3.有人工髖關節置換診療需求。設區的市以區為單位,區域范圍內無人工髖關節置換技術資質的醫療機構;縣域內需要開展人工髖關節置換急診手術時無法及時到達有人工髖關節置換技術資質的醫療機構。
4.由有人工髖關節置換技術資質的三級醫院幫扶至少1年。
5.幫扶1年後通過省級衛生行政部門組織的臨床應用能力評估。
(六)擬開展人工髖關節置換技術的新建或者新設骨科的醫療機構,應當符合本規范的人員、科室、設備、設施條件,並向省級衛生行政部門提出申請,通過省級衛生行政部門組織的臨床應用能力評估後方可開展。

7、人工關節的作業治療方法有哪些?

人工關節置換術可以緩解關節疼痛,矯正關節畸形,改善關節功能,從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術前術後進行康復訓練,可以最大限度地改善假體關節功能圍手術期的處理和術後康復是否正確直接影響手術效果的好壞精湛的手術僅給人工關節置換術的病人創造功能恢復的條件,欲達到預期目的,則必須強調康復治療康復計劃的制定必須遵循個體化漸進性和全面性三大原則

(一)治療目的

作業治療是整個康復治療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目的是:①訓練患者體位安全轉移的方法②在保護人工關節的前提下,提高患者ADL的安全性和獨立性③為患者設計製作必需的輔助器④人工關節的護理及安全教育⑤改善功能性作業活動的能力,使患者的肌力關節活動度協調性等各方面得到提高

(二)治療方法

1.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後的作業治療

(1)ADL練習:ADL練習與骨折部位及其嚴重程度手術方式內固定物或人工關節承受應力狀況骨的完整性患者的體重以及認知等因素有關

1)治療師應根據手術側下肢允許負重的體重百分比,為患者選擇並教會患者使用步行器或拐杖(表11-5-3)

表11-5-3髖部手術負重的進程

2)治療師應教會患者安全地進行ADL活動,該ADL應與醫囑以及術後允許負重體重相一致當患者處在非負重或接觸式負重階段,為了保存能量和保證活動的安全性,患者應在坐位下完成一些ADL當患者處在部分負重階段,可安全的在站立位完成個人衛生動作對於存在人工關節脫位的危險因素的患者,ADL活動需要在其他人的幫助下進行,如下肢穿褲沐浴動作

3)康復治療組成員之間的密切交流,可以為患者提供最佳的治療方案對於出院前患者的作業療法重點是:評估患者BADL和IADL的安全性和獨立性的能力,以及所需要的輔助具或需要他人的幫助

4)對於那些不能負重或接觸式負重的患者,最好在採用坐位的姿勢下進行ADL從能量守恆以及安全性角度考慮,一旦患者能部分負重,患者即可安全地站立進行洗漱對於有些患者,在術後第一周即可開始上述活動;對於另外一些患者可能推遲到第三周或第四周進行;有些患者需要推遲到第六周由於這些限制,使患者身體不能過度屈曲或將足靠近手,所以需要使用輔助具來解決沐浴穿衣功能性活動以及家務勞動等問題(表11-5-4)

表11-5-4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後需採用的輔助具

患者必須記住:髖關節術後屈曲不能超過90°;不能旋轉髖關節;手術側下肢不能交叉於健側下肢或內收手術側髖關節不能主動或被動屈曲,或者下肢內收超越中線(表11-5-5)

給患者提供長柄穿衣器及修飾用自助具,治療師教會患者使用自助具,進行身體手術側的洗澡穿衣動作,避免過度屈髖或下肢過度內收假如允許患者洗澡,有些患者可進行站立位淋浴,為了安全考慮,應在浴室處安裝扶手及防滑墊為安全起見,一些患者必須採取坐位洗澡,洗澡椅子高度應適宜,髖關節屈曲不能超過80°~90°,也需要安裝扶手及防滑墊

表11-5-5髖關節術後的運動限制

5)安全用廁方法:為了減少患者坐下和起立時的髖關節屈曲,應教育患者使用加高的廁所坐墊床墊和椅墊,並應教會他們起立時不能過度屈曲手術側髖關節如果患者坐在有扶手的椅子上,患者將身體移動至椅子前緣,保持手術側髖關節伸直位,雙手支撐扶手,不要向前屈曲軀體如果坐在無扶手椅子上,患者將身體移至椅子一側邊緣,使手術側大腿超過椅子邊緣,足放置於椅子的中線,保持手術側髖關節伸直位,使足靠近身體重心,使患者瞬間起立,而不需要過度屈曲髖關節健側髖膝和踝關節應置於適當位置負重

在術後6周,幾乎所有患者能使用手杖步行,大多數患者能恢復駕駛汽車游泳及工作在穿鞋襪時應限制患者身體屈曲及手術側側卧位睡眠繼續使用加高的坐墊至術後8~12周

(2)預防教育1)手杖的使用:手杖所提供的支持,特別是對側手杖,可以減少手術側髖關節外展肌力,據估計下降幅度在40%左右,因而關節負荷也大為減少手杖使用時限應至無疼痛及跛行時,方可棄杖最好終生使用單手杖,減少手術側髖關節的磨損,尤其是外出旅行或長距離行走時

2)控制體重:減輕體重是最有效的減少關節負荷的方法體重減少1kg,則髖關節的受力可減少約3kg

3)預防及控制感染:對拔牙扁桃體摘除插導尿管等有可能造成感染的任何手術或治療措施都應及時預防,防止血運傳播造成關節內感染

4)術後6~8周內避免性生活,性生活時要防止手術側下肢極度外展,並避免受壓

5)避免重體力活動及需要髖關節大范圍劇烈活動的運動項目,以減少術後關節脫位骨折假體松動等問題

6)避免將髖關節放置在易脫位的姿勢:髖關節過度屈曲內收內旋位,手術側髖關節伸直內收外旋位

7)避免在不平整或光滑路面行走,以防跌倒

8)保持患肢經常處於外展位或中立位術後6~8周內屈髖不要超過90°

9)出現手術側髖關節任何異常情況,均應及時與手術醫生聯系

(3)其他康復治療方法:

1)術後第1~7天A.手術當天:仰卧位,在手術側肢體外下方墊入適當厚度的軟墊,使髖膝關節稍屈曲,患者穿防旋轉鞋(丁字鞋),避免下肢外旋,並減輕疼痛

B.手術後第一天:撤除軟墊,盡量伸直手術側下肢,以防屈髖畸形根據引流量,術後24~48小時內拔除引流管,引流物作細菌培養及葯敏試驗術後使用足底靜脈泵,促進下肢血液循環可適當服用鎮靜止痛葯,減少疼痛刺激,保證好病人休息

C.手術後前3天:深呼吸練習;踝關節主動屈伸練習;股四頭肌腘繩肌和臀大肌臀中肌的等長收縮練習術後1~2天,拔除引流管,拍攝X光片,判斷假體的位置,如無特殊問題,可開始下列練習

D.手術後4~7天:髖膝關節屈伸練習練習時臀部不能離開床面,可以在床上坐起至髖關節屈曲小於45°逐漸由起初的被動運動向助動,再到完全主動練習過渡髖關節伸直練習,可在仰卧位屈曲健側髖膝關節,手術側髖關節主動伸直,充分伸展屈髖肌及關節囊前部,股四頭肌等張練習,上肢肌力練習

E.注意點:①避免手術側髖關節置於外旋伸直位為防止患者向對側翻身而髖外旋,床頭櫃應放在手術側②保持手術側肢體的外展或在雙腿間置入三角墊,但須防止下肢外旋③如有手術側髖關節中度屈曲不穩定,在坐位進行髖關節練習時,應避免上身向手術側傾斜④手術後入路,應避免患側下肢過度屈曲內收內旋,特別是屈曲內收內旋的聯合動作手術側方入路和前側入路,應避免患側下肢的過度伸展內收外旋,特別是伸展內收外旋的聯合動作

2)手術後第2~6周:使用骨水泥固定假體的患者可以進行下列練習,但必須在醫生PT師的直接指導下進行

A.床上練習:屈髖肌力量練習:髖關節半屈位的主動或主動抗阻屈髖練習須注意:

術後不宜主動早期進行直腿抬高練習,因為不僅對屈髖肌鍛煉的意義不大,相反卻經常引起髖臼承受過高壓力,不利於非骨水泥固定的髖臼假體的骨組織長入同時傷口區疼痛,影響患者鍛煉,故術後早期不提倡這項練習如無特殊情況,可允許患者翻身正確的翻身姿勢是:伸直手術側髖關節,保持旋轉中立位,伸直同側上肢,手掌墊在大粗隆後面,向手術側翻身,防止患肢外旋俯卧位,有利於被動伸展髖關節

B.坐位練習:術後6~8周內,患者以躺站行走為主,坐的時間盡量縮短,每天4~6次,每次30分鍾因為坐位下髖關節最易出現脫位半脫位,如果患者術中關節穩定性欠佳,不宜坐位練習坐位練習的內容:伸髖,屈髖,屈髖位旋轉

C.立位練習:髖關節伸展,骨盆左右搖擺,髖內外翻畸形矯正,屈髖練習,髖旋轉

D.步行練習:若使用骨水泥固定型假體又是初次髖關節置換術,術中也沒有植骨骨折等情況,患者術後第3天即可步行練習若用非骨水泥固定型假體者,則至少在術後6周才能開始步行練習有大粗隆截骨術中股骨骨折的患者,行走練習更應根據X線片情況,推遲到術後至少2個月先用步行器輔助行走,待重心穩定,改用雙側腋杖步行練習時,手術側下肢至少負重20~30kg

E.踏車練習:開始時間多在患者步行練習之後,一般在術後2~3周開始也可以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適當調整開始時,稍用力,保持車速25m/h左右,術後6~8周逐漸加快,以踏車10~15分鍾後出現疲勞感為宜雙足踩板後,盡可能升高車坐墊以減少屈髖程度能踏滿圈後,逐漸調低坐墊以增加髖關節屈曲度先練後跟蹬,熟練後改前掌蹬身體前傾,可增加髖關節屈曲,雙膝並攏或分開,可使髖關節內外旋

3)手術後第7周:患側下肢可以全負重,可以坐普通的椅子,但不可蹲下

手術後6~8周進行第一次隨訪,根據復查髖關節的正側位X線片結果及體檢情況,提出下一步的康復計劃此階段康復重點是提高肌肉的整體力量,指導患者恢復日常活動能力對髖關節某些活動仍受限者,應加強針對性的功能鍛煉

手術後第二次隨訪時間為術後4個月評定內容:①肌力恢復是否正常②能否獨立行走(無需支具輔助),無跛行,能行走較長距離③關節活動度能否滿足日常生活需要,如無疼痛跛行,可棄拐此階段康復重點是提高肌肉的耐力,方法包括抗阻力的直腿抬高練習側卧位髖關節外展和俯卧伸髖練習等

(4)人工髖關節置換術術後患者注意事項1)手杖使用時限應至無疼痛及跛行時,方可棄杖最好終生使用單手杖,減少手術側髖關節的磨損,尤其是外出旅行或長距離行走時

2)預防及控制感染:對拔牙扁桃體摘除插導尿管等有可能造成感染的任何手術或治療措施都應及時預防,防止血運傳播造成關節內感染

3)手術後6~8周內避免性生活,性生活時要防止手術側下肢極度外展,並避免受壓

4)避免重體力活動及需要髖關節大范圍劇烈活動的運動項目,以減少手術後關節脫位骨折假體松動等問題

5)避免將髖關節放置在易脫位的姿勢:髖關節過度屈曲內收內旋位,手術側髖關節伸直內收外旋位

6)避免在不平整或光滑路面行走,以防跌倒

7)保持患肢經常處於外展位或中立位術後6~8周內屈髖不要超過90°

8)出現手術側髖關節任何異常情況,均應及時與手術醫生聯系

9)第三次復查在術後1年,以後每年復查一次復查內容包括髖關節正側位X線片人工髖關節功能評分等

2.人工膝關節置換術後的作業治療及其他方法(1)手術前:此期康復重點,是讓患者了解術後康復的一般程序,恢復體力,盡可能增強股四頭肌及腘繩肌肌力,增強關節活動范圍

(2)手術當日至手術後第3天:

1)注意患者有無心肺功能異常休克傷口出血過多等症狀,必須待患者全身和局部狀況平穩後方可開始功能訓練

2)深呼吸鍛煉

3)手術側下肢肌肉等長收縮訓練;伸直膝關節,主動或被動踝關節屈伸

4)雙上肢主動性活動訓練

5)手術後第2~3天拔引流管,引流管尖部及其管內凝血塊做細菌培養及葯敏試驗,拍膝正側位及屈膝45°髕骨軸位X線片

(3)手術後第4天~2周:康復訓練的主要目標是逐步恢復膝關節ROM,至少0°~90°恢復股四頭肌繩肌肌力每次訓練強度應在病人耐受程度內進行,並且訓練完畢後,不應加重肢體原有的疼痛腫脹

1)CPM練習,開始運動范圍20°~70°

2)主動膝關節運動(去掉CPM器械後訓練)

3)股四頭肌繩肌訓練

4)使用骨水泥者,一般情況下,術後第4天在醫護人員的幫助下練習站立行走

如關節不穩,可帶膝支架對術前有嚴重屈膝畸形者,在此期間夜間仍需用石膏托固定於伸膝位,一般應連續4~6周

5)CPM活動范圍0°~110°

(4)手術後第2~6周:

1)繼續關節活動度和肌力訓練

2)ADL訓練作業治療理療

3)膝關節正側位X線片

(5)手術後第6~12周:膝關節ROM0°~125°,自行車踏車蹦床緩步游泳手術側下肢負重斜板平衡訓練

(6)手術後第12~20周:散步靈敏技巧訓練跨越障礙訓練側向運動

8、中醫可以做手術嗎?

人工關節都可以換,當然可以做手術。下面的法規看完就知道了,答案在裡面。

衛生部辦公廳關於印發人工髖關節置換技術管理規范(2012版)的通知

衛辦醫政發〔2012〕68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衛生局:
為規范人工髖關節置換技術的臨床應用,保證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根據《醫療技術臨床應用管理辦法》,我部組織制定了《人工髖關節置換技術管理規范(2012版)》(可從衛生部網站下載)。現印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

二〇一二年五月二十九日

人工髖關節置換技術管理規范(2012版)
為規范人工髖關節置換技術的臨床應用,保證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根據《醫療技術臨床應用管理辦法》,制定本規范。本規范為醫療機構及其醫師開展人工髖關節置換技術的基本要求。
本規范所稱人工髖關節置換技術包括骨水泥和非骨水泥型人工股骨頭置換、全髖關節置換、髖關節表面及部分置換等髖關節重建技術,不包括髖部腫瘤切除後的假體重建技術。
一、醫療機構基本要求
(一)醫療機構開展人工髖關節置換技術應當與其功能、任務相適應。
(二)原則上在三級醫院開展。
(三)有衛生行政部門核准登記的骨科診療科目及其他相關科室和設備。
1.骨科。
(1)開展骨科臨床診療工作8年以上,床位不少於50張,設有關節外科專科病房或專業組,關節外科床位不少於10張。
(2)可獨立完成髖部創傷及髖關節骨病手術,每年完成各類髖關節外科手術量不少於200例,其中人工髖關節置換50例以上。
2.開展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的手術室。
(1)有至少1間手術室達到I級潔凈手術室標准(手術區100級層流、周邊區1000級)。
(2)手術室使用面積30平方米以上,布局合理。
(3)配有經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批準的滿足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需要的手術器材。
(4)配備符合放射防護條件的C臂X線機。
3.其他相關科室和設備。
(1)設有麻醉科、重症監護室、心血管內科、呼吸內科、內分泌科及康復科等專業科室或專業醫師,具備全身合並症、並發症的綜合處理和搶救能力。
(2)具備CT、床邊X線攝影機、術後功能康復系統。
(四)具有專業骨科醫師隊伍,其中包括至少2名副主任醫師以上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的醫師,人員梯隊結構合理。
(五)符合下列條件的二級甲等醫院僅限於開展初次人工髖關節置換技術:
1.符合本規范規定的人員、科室、設備、設施條件。
2.符合設區的市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醫療技術管理相關規定。
3.有人工髖關節置換診療需求。設區的市以區為單位,區域范圍內無人工髖關節置換技術資質的醫療機構;縣域內需要開展人工髖關節置換急診手術時無法及時到達有人工髖關節置換技術資質的醫療機構。
4.由有人工髖關節置換技術資質的三級醫院幫扶至少1年。
5.幫扶1年後通過省級衛生行政部門組織的臨床應用能力評估。
(六)擬開展人工髖關節置換技術的新建或者新設骨科的醫療機構,應當符合本規范的人員、科室、設備、設施條件,並向省級衛生行政部門提出申請,通過省級衛生行政部門組織的臨床應用能力評估後方可開展。
二、人員基本要求
(一)開展人工髖關節置換技術的醫師。
1.取得《醫師執業證書》,執業范圍為外科專業、中醫專業、中西醫結合專業。
2.有8年以上骨科臨床診療工作經驗,具有副主任醫師以上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
3.近3年每年作為術者完成髖關節相關手術不少於30例。
4.經過衛生行政部門認定的人工髖關節置換技術培訓基地系統培訓並考核合格,或具備免培訓考核條件。
(二)其他相關專業技術人員經過相關專業系統培訓並考核合格。
三、技術管理基本要求
(一)嚴格遵守骨科相關疾病的診療指南和技術操作規范,根據患者病情、可選擇的治療方案、患者經濟承受能力等因素綜合判斷,因病施治,合理治療,科學、嚴格掌握人工髖關節置換技術的適應證和禁忌證。
(二)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由2名以上具有人工髖關節置換技術臨床應用能力的、具有副主任醫師以上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的本院在職醫師決定,術者由具有人工髖關節置換技術臨床應用能力的本院醫師擔任。制訂合理的治療方案和術前、術後管理方案。
(三)實施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前,應當向患者、被授權人或法定監護人告知手術目的、手術風險、可替代治療方案、術後注意事項、可能發生的並發症及預防措施等,並簽署知情同意書。
(四)在完成每例次人工髖關節置換病例診療後10個工作日內,使用衛生部規定的軟體,按照要求將有關信息報送至衛生部及省級衛生行政部門。
(五)髖關節置換質量標准應達到衛生部《第一批單病種質量控制指標》(衛辦醫政函[2009]425號)中「髖關節置換術質量控制指標」和《關於開展單病種質量管理控制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衛辦醫政函[2009]757號)的相關規定,如實記錄各項指標。
(六)建立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後隨訪制度,並按規定進行隨訪、記錄。
(七)各省級衛生行政部門應當將准予開展人工髖關節置換技術的醫療機構和醫師名單進行公示。
各省級衛生行政部門應當定期組織省級骨科質量控制中心或技術指導中心對已經獲得資質的醫療機構和醫師人工髖關節置換技術臨床應用情況進行評估,包括病例選擇、手術成功率、嚴重並發症、死亡病例、醫療事故發生情況、術後病人管理、平均住院日、病人生存質量、病人滿意度、隨訪情況和病歷質量等。評估不合格的醫療機構或醫師,暫停相關技術臨床應用資質並責令整改,整改期不少於3個月。整改後評估符合條件者方可繼續開展相關技術臨床應用;整改不合格或連續2次評估不合格的醫療機構和醫師,取消人工髖關節置換技術臨床應用資質,並向社會公示。
(八)建立人工髖關節器材登記制度,保證假體來源可追溯。在患者住院病歷的手術記錄部分留存人工髖關節假體條形碼或者其它證明合格文件。不得違規重復使用一次性人工髖關節植入材料。
四、培訓
擬開展人工髖關節置換技術的醫師應當接受至少6個月的系統培訓。
(一)培訓基地。
由衛生部認定,且具備下列條件:
1.三級甲等醫院,省級衛生行政部門准予開展人工髖關節置換技術。
2.具備人工髖關節置換技術臨床應用能力,每年獨立完成各類髖關節置換病例至少200例。
3.骨科病房床位數至少120張,其中關節病區至少40張。
4.有至少4名具有人工髖關節置換臨床應用能力的醫師,其中至少3名具有主任醫師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
5.有與開展人工髖關節置換診療培訓工作相適應的人員、技術、設備和設施等條件。
6.相關專業學術水平居國內前列,且在當地有較強的影響力。
(二)培訓工作基本要求。
1.使用經衛生部認可的培訓教材和培訓大綱。
2.擬定科學的培訓計劃,保證接受培訓的學員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培訓。
3.按照培訓要求,對接受培訓的學員進行理論知識、實踐能力、操作水平進行測試、評估。培訓結束後,對接受培訓的醫師進行考核、評定,出具是否合格的結論,並將學員名單及時報衛生部及省級衛生行政部門。
4.為每位接受培訓的醫師建立培訓、考試及考核檔案。
5.根據實際情況和培訓能力決定培訓學員的數量。
(三)醫師培訓要求。
1.在指導下參加對人工髖關節置換診療患者的全過程管理,包括術前評價、手術計劃制定、圍手術期管理、康復指導和術後隨訪等。
2.在指導下參與完成至少50例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
五、其他管理要求
在本規范實施前具備下列條件的醫師,可以直接認定具有開展人工髖關節置換技術的資質:
(一)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同行專家評議專業技術水平較高,並獲得2名本專業主任醫師推薦,其中至少1名為外院醫師。
(二)在三級甲等醫院連續從事骨科診療工作10年以上,具有副主任醫師以上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
(三)近3年累計獨立完成人工髖關節置換診療病例100例以上。
(四)髖關節置換技術手術質量相關指標符合衛生部醫療質量管理與控制有關要求,近3年內未發生過二級以上與開展人工髖關節手術直接相關的負主要責任的醫療事故。

9、髖關節置換僵硬怎麼鍛練?

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後的康復鍛煉是至關重要的。鍛煉的 目的在於促進患者恢復體力,增加肌力,增加關節活動度, 逐漸恢復日常生活動作的協調性。鍛煉必須遵循個體化、漸 進化、全面性三原則。功能鍛煉應注意運動量的控制,鍛煉 後如髖部出現疼痛,肌肉僵硬,經休息30分鍾或口服非甾 體抗炎葯物不能緩解,應考慮活動過量,此時,需減少運動 量。
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後的鍛煉,不僅是手術側髖關節和 膝、踝關節,還應有上肢、對側下肢各關節的活動。根據每 個患者的需要,可進行下列日常鍛煉:術後第2天,允許床 頭抬高,不超過15°~30°半卧位;術後第4天,可在腋杖輔 助下,離床站立,並開始練習跨步行走;術後第5天,可允 許上衛生間,但髖部不宜超過90°。
上述活動必須在醫務人 員指導下,並僅適合假體植入穩定性良好的病例。卧位鍛煉 還包括深呼吸;膝、踝關節屈伸活動;股四頭肌和臀肌的等長鍛煉;髖部旋轉鍛煉,即伸膝位,做下肢內旋和外旋鍛 煉,幅度控制在30°之內;屈髖鍛煉,即足跟緊靠床面,盡 可能屈膝、屈髖,將足跟滑向臀部,但屈髖不超過70°,不 提倡直腿抬高訓練。
待全身情況改善後,可鼓勵患者下地, 雙足分開,平行站立,雙手抓扶固定物,分別做患肢的屈 膝、屈髖伸髖和髖關節外展鍛煉。上述卧位和立位鍛煉可根 據患者情況,每天2~3次,每項鍛煉至少重復10遍。

10、髖關節置換術後的康復護理原則

術後康復訓練

2.1 術後第1周 術後當日即穿「丁字鞋」,術後第2天開始進行膝部按摩,可進行患側踝關節主動屈伸活動和抗阻活動。術後3~5天行患側股四頭肌等長收縮訓練,並且進行患側髖、膝關節被動活動。通過雙肘支撐,在他人幫助下或雙手握住床上方的吊環挺起上半身,臀部抬離床面,保持10~15s,重復5~10次。術後第5天,在膝下墊枕使髖彎曲10°~20°,然後以膝部為支點做挺髖動作,即抬臀動作。

2.2 術後第2周 鼓勵患者在無痛范圍下進行主動的患髖膝屈伸能力訓練;屈髖度數為45°~60°或<30°,可在患肢下放置一滑板,患側足跟置於空心圓墊上在滑板上做下肢屈伸運動,在無痛范圍內加強患側髖周圍肌群和股四頭肌的力量性訓練;可逐漸抬高床頭的高度,直至患者能在床上半坐位,外側入路切口的患者,半坐時間逐漸延長(30~60min)。一天可重復進行多次,為坐站練習做好准備。有條件可用直立床訓練;繼續進行床邊體位轉換訓練,包括:半坐―躺轉換練習、坐―站轉換練習、卧―站體位轉換、在平行杠或四腳助行器內進行健腿支撐三點式步行,轉體訓練等。

2.3 術後第3周 做四點支撐半橋運動,即在雙肘及雙下肢屈曲位支撐下抬臀並在空中保持10s,重復進行10~20次,每個動作要求緩慢進行;加強步行訓練,開始在平行杠內進行,將步行周期中的擺動期和支撐期分解進行,分別進行前後交替邁步訓練,並逐漸過渡到步行訓練;平行杠內的步行平穩順利,則應過渡到拐杖步行,有條件進行減重步行;繼續加強患側股四頭肌漸進行抗阻訓練,不斷提高患側下肢的肌力;改善及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教患者藉助一些輔助設備獨立完成日常的穿褲、穿鞋襪、洗澡、移動、取物等,以減少患者患髖的彎曲度數;必要時進行適當的環境改造,如加高床、椅、座廁的高度,坐椅兩邊最好有扶手以方便患者坐立,讓患者盡量睡硬板床,穿松緊鞋和寬松褲,以方便患者完成動作。

2.4 術後4周~3個月 逐漸改善患髖的活動范圍,增加患髖的負重能力,使人工置換的髖關節功能逐漸接近正常水平,達到全面康復的目的。注意在3個月內,持拐步行、過障礙時患者腿僅為觸地式部分負重,上下樓梯活動,要求健腿先上,患腿先下,以減少髖的彎曲和負重,還可以在運動平板上進一步改善步態、步速和步行的距離,提高患者實地步行的能力,最後過渡到棄杖步行。

與全髖關節置換術後三不原則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