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髖關節 > 步態分析髖關節

步態分析髖關節

發布時間:2020-04-09 14:12:20

1、股四頭肌無力步態分析?

怎麼感覺你問錯了地方,這里是問股票的呀

2、臀大肌無力步態分析?

臀大知肌(髖伸肌)步態(gluteus maximus gait):臀大肌無力者,而關節後伸無力,足跟著地時常用力將胸道部後仰,使重力線落在髖關節專後方,以維持夠關節被動伸展,站屬立中期時膝關節綳直,形成仰胸挺腰腹的臀大肌步態。

3、髖關節外展需要哪些肌肉

包括臀中肌、臀小肌、闊筋膜張肌這三條肌肉在人體運動及步態中最重要,如:臀中肌無力時,行走時步態異常,出現「鴨步」。

(1)、 臀中肌 位於髂骨翼外面.臀中肌後部位於臀大肌深層,為羽狀肌。起於髂骨外側面,止於股骨大轉子。在髖關節外展中作用最強。

(2)、 臀小肌 位於臀中肌深面,其形態、起止、功能及血管神經分布都與臀中肌相同。起於髂骨外側面、臀前線和臀後線之間,止點於股骨大轉子. 

故可將此肌視為臀中肌的一部分,主要的功能、原理及鍛煉的基本動作也大致一樣。

主要的功能是:在固定時使大腿外展.前部使大腿屈和內旋;後部使大腿伸和外旋.這兩塊肌肉是我們平時生活中走路站立保持良好的姿勢的重要肌肉。

原理:在走路時,保持軀干正直,髖相對固定,在提腿跨步時由臀中肌和臀小肌收縮抬高.

鍛煉的基本動作:如單腿站立.可以發展臀中肌和臀小肌的力量。

(3)步態分析髖關節擴展資料:

解剖結構

股骨關節面占頭面積的2/3,嵌入髖臼內。臼的月狀面圍繞髖臼窩,窩內充填脂肪;髖臼唇附著於臼緣增加臼的深度。髖臼橫韌帶封閉髖臼切跡,神經血管經過韌帶下出入關節。

髖臼凹陷與股骨頭關節面之間的間隙為髖關節間隙,正常成人此間隙寬為4~5mm。間隙的上半較窄,顯示兩相對骨性關節面的距離。下半較寬,顯示股骨頭與髖臼窩底之間的距離。

在正位片上,正常人股骨頸下緣與閉孔上緣雖不相連,但共同形成一比較自然的弧形曲線,稱為恥頸曲線(Shent-on曲線)。關節囊一般堅厚,而其後下方較薄弱;在髖骨附於髖臼周緣及橫韌帶;

在股骨,前方附於轉子間線,上方與下方附於大小轉子附近,在後方附著於離轉子間嵴約1cm處。

4、哪裡能找的人體行走步態的具體數據,尤其是下肢髖關節、膝關節和踝關節的角度變化曲線?

你可以給我一個地址發給你

5、三維步態分析誰懂啊?

摘要:目的:介紹利用三維步態分析的方法定量評定人體步行功能,為顱腦損傷、中e79fa5e9819331333332613662樞和周圍神經系統損傷及骨關節病損的患者制定康復治療、訓練計劃、評定康復療效、定做支具和矯形器提供客觀依據。資料來源:應用計算機檢索Pubmed資料庫1990-12/2006-06有關步態分析方面的文章,檢索詞「gait analysis,spinal cord injury,three dimensional gait analysis,SCI」,限定文章語言種類為English。同時計算機檢索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萬方資料庫1995-06/2006-05期間的相關文章,檢索詞「步態分析、脊髓損傷」,限定文章語言種類為中文。資料選擇:對資料進行初審,選取符合研究要求的有關文章找全文。納入標准:①有關步態分析方面的研究。②有關三維步態分析系統在康復醫學中應用的研究。排除標准:重復或類似的同一研究、Meta分析、個案報道等。資料提煉:共收集到105篇有關步態分析及三維步態分析系統在康復醫學中應用的文章,排除重復或類似的同一研究,33篇符合研究要求(其中25篇為步態分析方面的文獻,8篇為脊髓損傷方面的文獻)。資料綜合:①步態分析的方法有定性和定量兩種:定性分析即通過目測的方法對步態的性質進行分析;定量分析包括運動學分析、動力學分析、時空參數的分析、動態肌電圖及氧價分析等。②正常及異常步態:正常步態是指當一個健康成人用自我感覺最自然、最舒坦的姿態行進時的步態,它具有如下3個特點:身體平穩、步長適當、耗能最少;異常步態包括偏癱步態、腦癱步態、小腦損害步態、周圍神經損傷所致異常步態、前沖步態、疼痛步態、脊柱疾患所致異常步態以及脊髓損傷的步態等。③步態分析在脊髓損傷患者中的應用:步行障礙是脊髓損傷患者的共性問題,也是患者最迫切希望解決的功能障礙;臨床步態分析將為明晰脊髓損傷患者步態異常的關鍵因素提供有力的依據,從而協助臨床診斷和治療。結論:三維步態分析系統是目前較為先進的,能夠客觀、定量地評定人體步行功能的步態分析系統。在康復評定、訓練與治療的過程中,可以全面反映患者的康復功能狀態,在臨床步態分析中具有重要意義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6、什麼是步態分析訓練系統呢?

據《大連日報》報道,步態分析系統能夠根據病人性別、年齡、身高、體重計算出正常步態狀態下步幅、步寬、步速。據中國江西網報道,病人訓練結束後,步態分析訓練系統能生成運動治療報告,包涵髖膝踝關節和骨盆活動角度曲線、單支撐相/雙支撐相數據、擺動相數據、內外翻數據、步寬、足偏角、步長、步頻、步數、步速、步行周期、運動時間數據、各主要參數標准差數據等。

《大連日報》報道中還指出,步態分析訓練系統可

同步顯示病人實際步行狀態與正常值的差異,通過圖像、聲音指導病人步行,用於有步行能力但步態異常患者的訓練。

那麼,分析和研究步態有什麼意義呢?江西省人民醫院康復醫學科主任醫師盧巍在接受中國江西網采訪時介紹,病理步態可反映相關病症,或相關症狀本身的因果關系。步態的研究可以用於診斷和干預策略,並在未來的發展中負責康復工程。除了臨床應用,步態分析也用在專業的體育訓練,以優化和提高運動成績。步態分析技術可以對步態障礙和矯正骨科手術的效果進行評估。

步態分析訓練系統可以被應用於製作智能化穿戴式設備,該設備能夠幫助人們正確鍛煉和康復訓練。據中國網報道,在物質條件不斷豐富和生活日趨智能化的今天,各種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老齡化等已經讓很多人陷入身體健康障礙的泥潭。人們想要保持健康的身體,必須進行科學的鍛煉和康復訓練,而智能化穿戴式的測量設備為日常生活狀態下的正確鍛煉和康復訓練提供了方便和可能。

7、髖關節的檢查方式有哪些?

髖關節由髖臼、股骨上端,以及所附的韌帶和肌肉組成。前方為腹股溝,呈輕度凹陷,有股動脈、靜脈和股神經通過。後方臀肌飽滿,有坐骨神經走行。

視診:畸形髖關節畸形復合者居多,如屈曲內收內旋畸形和屈曲外展外旋畸形等。由於腰椎前凸和骨盆傾斜的代償,畸形不明顯,檢查時需注意將骨盆放正。屈曲畸形:將骨盆在矢狀面上放正,可將健腿極度屈曲,患髖屈曲畸形即顯示出來。可用角度尺測量;展收畸形:使髂前上嵴連線與軀干直線垂直,骨盆在冠狀面上擺正,患髖的內收和外展畸形顯示出來;旋轉畸形:使兩側髂前上嵴距床面距離相等,骨盆在橫截面上擺正,患髖的內旋或外旋即顯示出來,可利用髕骨面的垂線測量。有時對比雙足體位,可作粗略估計;縮短畸形:因髖關節傷病引起的下肢短縮,除尺量法之外,可通過對比兩側大轉子的位置來判斷。

腫脹和腫塊。髖關節本身的腫脹顯於前方,即腹股溝飽滿;而臀部的異常豐滿,常反映髂骨本身的病變。髖關節外上方突起,多因先天性脫位或半脫位引起,而外下方腫脹則屬大轉子病變或系腰骶部感染流注的膿腫。大腿內上方腫脹,除恥骨和小轉子病變外,也可考慮流注膿腫。

臀皺襞嬰幼兒雙側臀皺襞不對稱,可反映先天性髖脫位的存在。

臀肌萎縮脊髓灰質炎後遺症中常見。

步態。臀式步態:在負重期,髖關節應呈輕度外展位,當臀中、小肌(外展肌)麻痹或髖關節脫位時,髖關節不能外展負重,而是相反的呈內收位,即顯臀部下垂。為了減輕臀下垂,每走一步,主動將軀干側向負重側的患腿,這種跛行步態稱之為臀式步態。當雙側髖脫位時,雙側臀部交替下垂,類似鴨行;下肢廣泛麻痹步態:主要表現在搖擺期的腿不能作屈髖動作,靠提升骨盆(腰方肌)離地。負重期也屬臀式步態,同時軀干後傾,因臀大肌麻痹,靠髖後伸緊張前方韌帶來維持站立。有時病人以手扶大腿來維持伸膝站立;關節強直時,靠骨盆的扭轉來移動下肢,即腰椎代償性的伸屈動作;髖關節各類型的畸形體位,表現出各式各樣的異常步態,有的難於描述,但經仔細分析即可明確。

觸診:壓痛點。髖關節本身疾患可在腹股溝中點或臀部中央區尋找壓痛。大轉子壓痛易於尋找,有的按壓大轉子可引起髖關節痛。

腫塊。髂窩部可表現肥厚或飽滿(膿腫),有時在恥骨上可觸及腫塊(腫瘤)。疑有髖關節感染或恥、坐骨腫瘤時,應作肛門指診,尋找膿腫或腫塊。疑有髖關節脫位時,需在臀部或髖關節外上方尋找股骨頭,通過關節的旋轉可觸及股骨頭的轉動。

活動:被動活動。病人平卧位,髖關節伸直為0度,屈曲時大腿可貼腹壁,與軀干交角約為30度,屈伸角度可連續記錄為0~150度,即屈曲到150度位,伸直為0度,實際活動范圍共150度,外展和內收則以中立位為0度,小腿內收的角度等於髖外旋的角度,小腿外展等於股內收。檢查時需要注意固定骨盆,避免骨盆的轉動代替了髖關節的活動而引起誤差。

主動活動主要檢查肌力。有的病人主動伸屈髖關節,同時出現彈響聲,即所謂的「彈響髖」,常因為闊筋膜張肌腱肥厚與大轉子磨擦所致。有時在內側是髂腰肌肥厚的肌腱與小轉子磨擦而來。

8、什麼是步態分析訓練系統?

步態分析系統,主要用於檢測動物神經中樞,指導動物身體四肢運動的行為檢測裝置,動物在步態運動的區域上運動時,運動姿態,及四肢的反應情況,通過計算機採集一系列數據,做為研究康復運動的科研儀器。

9、髖關節怎樣檢查?

髖關節由髖臼、股骨上端,以及所附的韌帶和肌肉組成。前方為腹股溝,呈輕度凹陷,有股動脈、靜脈和股神經通過。後方臀肌飽滿,有坐骨神經走行。

視診:畸形髖關節畸形復合者居多,如屈曲內收內旋畸形和屈曲外展外旋畸形等。由於腰椎前凸和骨盆傾斜的代償,畸形不明顯,檢查時需注意將骨盆放正。屈曲畸形:將骨盆在矢狀面上放正,可將健腿極度屈曲,患髖屈曲畸形即顯示出來。可用角度尺測量;展收畸形:使髂前上嵴連線與軀干直線垂直,骨盆在冠狀面上擺正,患髖的內收和外展畸形顯示出來;旋轉畸形:使兩側髂前上嵴距床面距離相等,骨盆在橫截面上擺正,患髖的內旋或外旋即顯示出來,可利用髕骨面的垂線測量。有時對比雙足體位,可作粗略估計;縮短畸形:因髖關節傷病引起的下肢短縮,除尺量法之外,可通過對比兩側大轉子的位置來判斷。

腫脹和腫塊。髖關節本身的腫脹顯於前方,即腹股溝飽滿;而臀部的異常豐滿,常反映髂骨本身的病變。髖關節外上方突起,多因先天性脫位或半脫位引起,而外下方腫脹則屬大轉子病變或系腰骶部感染流注的膿腫。大腿內上方腫脹,除恥骨和小轉子病變外,也可考慮流注膿腫。

臀皺襞嬰幼兒雙側臀皺襞不對稱,可反映先天性髖脫位的存在。

臀肌萎縮脊髓灰質炎後遺症中常見。

步態。臀式步態:在負重期,髖關節應呈輕度外展位,當臀中、小肌(外展肌)麻痹或髖關節脫位時,髖關節不能外展負重,而是相反的呈內收位,即顯臀部下垂。為了減輕臀下垂,每走一步,主動將軀干側向負重側的患腿,這種跛行步態稱之為臀式步態。當雙側髖脫位時,雙側臀部交替下垂,類似鴨行;下肢廣泛麻痹步態:主要表現在搖擺期的腿不能作屈髖動作,靠提升骨盆(腰方肌)離地。負重期也屬臀式步態,同時軀干後傾,因臀大肌麻痹,靠髖後伸緊張前方韌帶來維持站立。有時病人以手扶大腿來維持伸膝站立;關節強直時,靠骨盆的扭轉來移動下肢,即腰椎代償性的伸屈動作;髖關節各類型的畸形體位,表現出各式各樣的異常步態,有的難於描述,但經仔細分析即可明確。

觸診:壓痛點。髖關節本身疾患可在腹股溝中點或臀部中央區尋找壓痛。大轉子壓痛易於尋找,有的按壓大轉子可引起髖關節痛。

腫塊。髂窩部可表現肥厚或飽滿(膿腫),有時在恥骨上可觸及腫塊(腫瘤)。疑有髖關節感染或恥、坐骨腫瘤時,應作肛門指診,尋找膿腫或腫塊。疑有髖關節脫位時,需在臀部或髖關節外上方尋找股骨頭,通過關節的旋轉可觸及股骨頭的轉動。

活動:被動活動。病人平卧位,髖關節伸直為0度,屈曲時大腿可貼腹壁,與軀干交角約為30度,屈伸角度可連續記錄為0~150度,即屈曲到150度位,伸直為0度,實際活動范圍共150度,外展和內收則以中立位為0度,小腿內收的角度等於髖外旋的角度,小腿外展等於股內收。檢查時需要注意固定骨盆,避免骨盆的轉動代替了髖關節的活動而引起誤差。

主動活動主要檢查肌力。有的病人主動伸屈髖關節,同時出現彈響聲,即所謂的「彈響髖」,常因為闊筋膜張肌腱肥厚與大轉子磨擦所致。有時在內側是髂腰肌肥厚的肌腱與小轉子磨擦而來。

與步態分析髖關節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