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髖關節的組成和特點及作用
1、髖關節主要由股骨頭、髖臼組成。
2、髖關節特點:1髖臼窩深,股骨頭深陷與髖臼之間,關節面接觸面緊密2關節囊厚,囊外有韌帶加強,前壁最堅固3股骨上端形成多平面的彎曲角,與骨盆、下肢呈多曲拱結構
3、髖關節作用:負重並具有廣泛的運動范圍
(1)髖關節和膝關節的結構差異擴展資料:
解剖結構
股骨關節面占頭面積的2/3,嵌入髖臼內。臼的月狀面圍繞髖臼窩,窩內充填脂肪;髖臼唇附著於臼緣增加臼的深度。髖臼橫韌帶封閉髖臼切跡,神經血管經過韌帶下出入關節。
髖臼凹陷與股骨頭關節面之間的間隙為髖關節間隙,正常成人此間隙寬為4~5mm。間隙的上半較窄,顯示兩相對骨性關節面的距離。
下半較寬,顯示股骨頭與髖臼窩底之間的距離。在正位片上,正常人股骨頸下緣與閉孔上緣雖不相連,但共同形成一比較自然的弧形曲線,稱為恥頸曲線(Shent-on曲線)。
關節囊一般堅厚,而其後下方較薄弱;在髖骨附於髖臼周緣及橫韌帶;在股骨,前方附於轉子間線,上方與下方附於大小轉子附近,在後方附著於離轉子間嵴約1cm處。
2、比較肩關節和髖關節的結構特點
1、相同點:
兩者均由兩塊骨構成,屬於單關節,形狀為球窩關節,所以都有三個運動軸,能做屈伸、收展、內旋、外旋、環轉等各種形式的運動。
2、不同點:
由於上下肢分工不同,因此無論在骨、骨連接和肌肉的形態結構有各自的特點,髖關節與肩關節相比,構成關節的兩個骨關節面積差小,關節囊厚而緊,關節韌帶多而強,關節周圍肌肉強大。這就決定了髖關節運動幅度和靈活性都較肩關節差,但穩固性好。
(2)髖關節和膝關節的結構差異擴展資料
關節的基本構造和輔助結構
基本構造包括:
①關節面:一般為一凸一凹,表面有關節軟骨。
②關節囊:分內外兩層,外層為纖維膜,內層為滑膜,能產生滑液。
③關節腔:由關節囊和關節面圍成的密閉腔隙,腔內呈負壓,有少量滑液。
輔助結構有:
①韌帶:相鄰兩骨間的緻密纖維束,分囊外韌帶和囊內韌帶。
②關節盤和關節唇:均為纖維軟骨,關節盤可調整關節面,分隔、增大關節腔;關節唇可加深關節窩,增大關節面。
③滑膜襞和滑膜囊:由滑膜重疊突入關節腔稱滑膜襞,可擴大滑膜面積,有利滑液分泌和吸收;滑膜膨出充填於肌腱與骨之間稱滑膜囊,可減少肌與骨的摩擦。
3、髖關節與膝關節
?
4、名詞解釋:髖關節與膝關節
髖關節(hip joint),由股骨頭與髖臼相對構成,屬於杵臼關節。
-膝關節,由股骨內、外側髁和脛骨內、外側髁以及髕骨構成,是人身體較大而復雜的屈曲關節,在承受幾乎全部體重的同時還要擔負起腿部的各種運動任務。
5、肩關節與髖關節的異同點
相同點:都屬於球窩關節,都有關節唇,都可作屈伸,收展,旋內,旋外和環轉運動.
不同點:肩關節關節頭大而盂小而淺,兩關節面的接觸面積小,活動度大, 而髖關節相對頭小窩深,兩關節面接觸面積較大,
6、髖關節與膝關節分別是腿上那個部位。
如圖 紅色方框為髖關節位置 綠色為膝關節位置
很清楚吧
呵呵
7、簡述膝關節的結構特點。
膝關節是全身關節中滑膜面積最大的關節,滑膜反應也最明顯。膝關節是人體較大而復雜的屈曲關節。它所受到的應力大,結構穩定而又靈活
人體膝關節由股骨下段、脛骨上段、髕骨以及關節韌帶、肌腱和關節囊等結構組成.
膝關節是人體中"無血管組織,其本身的營養及代謝的產物的處理,是通過關節外的血管進行的"。
膝關節滑膜是人體關節中面積最廣、最復雜的,也是形成最大的滑膜腔.
膝關節是人體滑膜最多,關節面最大和結構最復雜的關節,由於膝關節滑膜廣泛並位於肢體較表淺部位,故遭受損傷和感染的機會較多,由於膝關節負重大,運動多,最益受到損傷
要保持膝關節健康,維持它的穩定性和功能性很重要。大腿前面的股四頭肌和大腿後面的後群肌這兩組大肌肉群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因此,鍛煉這兩組大肌肉群就可以減少髕骨異常錯位,提高膝關節的穩定性。其次,還要保持膝關節的功能性,膝關節的功能性受小腿肌和足底肌等兩塊小肌肉群控制,這兩組小肌肉群在膝關節在跑跳的時候起到緩沖振動的作用,減緩振動意味著減少老損。運動前的准備活動也十分有必要,是保護膝關節最好的方法之一。別小看就是伸伸腿、彎彎腰,做個簡單的繞環,可以給發僵的關節加「潤滑油」,使得維持膝關節穩定性和功能性的肌肉群的靈活度、伸展性和彈性增加,粘滯性降低。
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