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Poppin就是機械舞?
Poppin主要是肌肉震動,給人的一種視覺效果,
後來還加了一些電流,太空,機械,
都是屬於POPING的,
謝謝
2、poppin簡介
我是郝!!····把分給我吧~!!
3、什麼是POPIN
☆ The Pop
Pop就是一種你震動身體不同部位的動作,這是要靠你震動你的肌肉來達成的。這是非常需要韻律感的,而且需要配合popping風格的音樂,你可以靠著伸直你的手軸來做popping,你也可以將肩膀隆起來做popping,而身體的其它部位都保持直立。(pop不是關節的抖動,而是需要通過控制自己的肌肉,達到關節不動,且可以有好像機器人的動作。)
[編輯本段]☆ The Lock or Locking
Locking就是身體做一些很快的動作,然後在一個動作的時候停住,一個形容Locking 動作最好的解釋就是:你有玩過那種小小的齒輪玩具嗎?當你上緊發條讓他動作時,他真的動的很快,可是發條鬆了,他又一下子馬上停了下來,回到原狀,這樣看起來是不是很像Locking 呢?(編者按:個人認為Locking應該和Electric Boogie,Boogaloo分開,因為他給人的感覺並不是自然的,比較像是快速)
[編輯本段]☆ The Tick
這個動作常被用來作為機器人舞的舞蹈中,是Electric Boogie中很重要的一個部分,這個動作給人一種錯覺,就好像這個人天生就像機器一般,停下來或開始動作的時候都會有一個震動,做這個動作就是要靠震動肌肉,法國的喜劇演員叫這種動作是「Clique」。
[編輯本段]☆ The Floats or Glides
Float或是 Glide給人 種錯覺,好像你的腳再走路時有一種特定的程序,這個動作給人一種感覺好像你想往東走,但實際上你的腳卻是往西走一樣,最著名的舞步就是Michael Jackson 跳的「Moon Walk」,這是一個老的喜劇演員的把戲,就像明明要往前走卻又往後退。
[編輯本段]☆ The SlowMo
這個舞蹈動作做起來就像是你在電視上看到的慢動作回放一樣,通常舞者會把這個動作和MOON WALK一起做。
[編輯本段]☆ The Wave
這是從四肢開始的波浪的動作。他給人一種錯覺就像是有一股看不見的力量穿過你的整個身體,從一個地方開始,穿過手掌,手臂,整個身體最後停在你的腳。波浪的動作是一個標準的動作,包含在每一個舞蹈的例行動作中。不像其它的舞蹈動作,這個動作是流暢連貫的動作,應該是有精神的或是充滿律動感的。波浪的動作的確從Pop中截取了不少的風格,但是你和Pop做一個比較,做Pop時如果有一個路徑環繞全身,做起來會更加順暢。
[編輯本段]☆ The Mannequin or Robot (Robotics)
這是一個已經存在很久的機械舞蹈風格,他就像是模仿一個展示用的假人在現實生活中動了起來,然後從Mannequin style中又分離出兩個動作。一個動作是是舞者就像是被縣牽引的傀儡一般,行動不自由,無法自主,人被其它人所牽引著,你可能曾在電視上看過喜劇演員做這樣的表演,最經典的動作就是同手同腳向前移動,再表演中這筆不同手不同腳一起移動常被使用。另一個風格就是機器人,這個動作就是你的四肢做動作時被一個固定的速度所控制,然後突然停住或是用Tick停住,就像是只有機器才會做的動作。通常在一個時間里,你只移動身體的一個部分,做的就好像是你被一個計算機程序所控制住一樣,動作要做的很制式化。Mannequin:這個字指的是展示用的假人模特兒。
[編輯本段]☆ The King Tut (埃及皇)
這個動作就好像是掛在牆上埃及的壁畫及宮殿般的感覺,它包含了擺手部的動作,肩膀和手軸成90度,你的前臂可能是上或下,彎曲或扭轉,可能遠離你或靠近你,然後你的手可能要循環的上下或是循環的扭轉,這要和Tick一起做,就像機器人舞蹈的風格一樣,每一個動作是分開的。
[編輯本段]☆ The Lean
這又是另一個相當受歡迎的喜劇演員的花招,他給人一種錯覺好像人倚靠著某一樣東西,可是這樣東西實際上卻又不存在,就像看不見的鋼琴就是一個例子。
[編輯本段]☆ The Collapse
通常和Mannequin結合一起做,這個動作做起來就像是一個輪胎被泄了氣一樣,或者是像一個被剪斷了線的傀儡。
[編輯本段]☆ The Heartbeat
這是一個很受歡迎的動作,你把手放在外套或T恤底下,然後把衣服往前推,這樣看起來就像是你的心臟正在胸腔里跳動一樣,通常舞者會一邊做動作一向前走,這會給人一種錯覺好像是你的心跳推著人前進一樣。
[編輯本段]☆ The Bicycle
腿部的動作給人一種印象像是你在騎腳踏車一樣,這是另一個喜劇演員常用的小花招,這個動作通常會結合手的往前放的動作,這給人的感覺像是你整抓著腳踏車的手把。
[編輯本段]☆ The Toe/Heel walk
這個動作通常和Mannequin dance style一起做,是一個很棒的方法可以讓你在整個舞蹈地板上做動作,他的動作包含了:用一隻腳的腳指做旋轉,再配合另一隻腳的腳踝一起,然後在將重量移轉到另外的腳指及腳踝上,然後一直做,做的好的話,動作會非常流暢,看起來就像是你滑過整個地板一樣。
[編輯本段]☆ Cobra(King Cobra)
舞者用一隻手做波浪的動作傳到另一隻手去,然後再把他送回來,但是只用到肩膀。(如果你看名叫「Breakin」的電影,在一開始的尬舞中,就有幾個人做這個動作,你可不能錯過.)
Body Effects就是用身體去做模仿的效果。
[編輯本段]☆ Animation
用身體去做像影片般,一格一格的分格動作。
[編輯本段]☆ Three Dimensional Tickin』
比depth tickin』更多元化,包括了在同一個tick中,身體做常、寬、高三D般的效果。
[編輯本段]☆ Pausin』
停止或暫時停頓一個動作短暫的時間。
[編輯本段]☆ Electric Shock
這個動作看起來就像是有一股電流通過身體一般。
[編輯本段]☆ Water Wave
緩慢做波浪的動作並搖動身體,創造像水波般的效果。
[編輯本段]☆ Inte al Moves
動作就像是滲透進身體或是像從身體中發出的一般。和tickin』、wavin』不一樣,因為這兩者是穿過身體。
[編輯本段]☆ Exte al Moves
動作就像是從身體外部來的感覺一樣。Cobra,Octopuss,King tut,Python等這些動作都是。
持續的收縮肌肉。基本上是放鬆和收縮頸部、手部、胸部和腿部的肌肉。
其他的風格:
☆Hittin』
Hittin』風格的舞蹈包括有: Boogaloo,Boogie,Poplock,Strutin,Puppet,Robotic,freestyle,bopping等這些都是。
☆ Glides/Floats
這個動作就像是舞者在空中走路一樣。Moonwalk,Backslide,Side slide,S walk等這些都是.
4、poppin的創始人是PETE嗎
對於poppin的創始人普遍認識是由Electric Boogaloos所教授和傳播的Style,EB創建了風靡全球的Popping和boogaloo等舞蹈風格。
在上世紀70年代中期,Boogaloo Sam創建了一種獨特的舞蹈風格,這種舞蹈形式通過演變和進化,就出現了現在大家所看到的Popping和boogaloo。然後,他將其傳授給了他團隊的成員們,也就是The Electric Boogaloos。
(4)髖關節機器人擴展資料:
Popping起源於70年代初成型於70年代中後期,以不同形式興起於美國西岸加利福尼亞州的舊金山、弗雷斯諾、奧克蘭等地,起源和發明者有一定爭議。
發明的靈感來源有模仿機器人的默劇表演(Robot Style)、Locking舞蹈的快速停頓感、以及60年代的流行舞蹈動作Jerk Dance等不同說法。
Popping和Boogaloo基礎動作,Boogaloo Sam創造,強調pop的方向和律動和平衡感,做每個Move的時候需要pop的肌肉點和用力點是不一樣的,Fresno使做每個Move的時候很自然用到需要用到的肌肉點和力量去pop,使動作效果更完美。
5、機器人如何轉向
輪式,爬行式或者蠕動式的機器人轉向不是很復雜的問題,想想汽車如何轉向就行了。回
仿人機器人實現轉答向會比較困難,目前國內相應技術很不成熟,日本和美國的實現方法是把髖關節或者踝關節做成柱形坐標系的自由度,在支撐腳上滿足平衡判據的基礎上,做出關節自由度限制和平衡方程的運算,給出一個滿足機器人平衡基礎上各關節點的運動數據,並且運算出來支撐腳水平旋轉的最大角度,然後支撐腳上的髖關節或者踝關節做水平旋轉,另一隻腳落地,完成一次轉向。
目前來看仿人機器人還實現不了和人類一樣的步行轉向。
6、一個四足機器人腿高30厘米,髖關節和膝關節為兩個可輸出4.8Kg*cm的電機,兩個關節分別位於腿的最高處和...
?
7、聽說有一款叫「易之步步行助力機器人」的,它到底是啥,有啥作用呢,有沒有知道的?
剛了解了下,應該是針對中老年人步行運動健康,步行助力啊,護膝護腰啊等,希望回答能讓你滿意
8、機器人為什麼學不會騎自行車
讓我們試著用電腦的語言來描述一下騎車這個動作。自行車只有兩個支點,騎手是依靠身體的輕微搖擺來保持動態平衡的,這就要求他每時每刻都必須檢測自己重心的位置,並立刻指揮身體相應部位的肌肉,做出平衡的動作。騎車的時候兩腿交替使勁,身體重心左右搖擺的幅度更大,需要計算的數據量也就成倍增長。拐彎就更不用說了,車把和身體必須時刻保持同步,否則肯定摔跤。以如今機器人的技術水平,光是對自己重心位置的准確判斷就是一個很難實現的功能,更不要說還要指揮身體完成各種微妙的平衡動作。
也許有人會說,機器人沒必要學騎自行車,所以沒人願意投資研製會騎車的機器人。這個解釋確實是合理的,但我們可以把上述問題替換成一個等價的問題:機器人為什麼連走路都學不會呢?研究人員發現,讓機器人學會走路實在是太難了!
首先,走路的人必須要有一套智能視覺系統,能夠迅速判斷路面情況,找到下腳的位置。這在平地上還好說。如果地面不平,甚至有障礙物的話,走路者就必須立刻做出判斷,這一點對機器人來說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其次,走路是一個身體不斷向前摔倒而又迅速恢復平衡的動態過程,走路這必須隨時調整自己的步幅,以及腳掌和腿部的受力,甚至還要輔以雙臂的搖擺才能平穩而又快速地向前走,這一點對機器人的運動系統設計者來說更是一個巨大的考驗。第三,走路者所有的信息接收、信息處理和信號輸出過程都必須在瞬間完成,而且又不能佔用太多的計算空間,這就更難做到了。想想看,人類完全可以一邊走路一遍想事情,因為人只需要小腦就可以指揮身體走路了,大腦完全可以留下來干更重要的事情。
一台走路機器人只有同時滿足上述三個條件,而且滿足的程度必須非常高,才能像健康人那樣輕快而又敏捷地向前走。以目前的人工智慧和機器人製造技術水平來看,以上三條中的任何一條都很難滿足。這就是為什麼機器人至今沒有學會走路的原因。
也許你會再追問一句:如今的電腦已經如此強大,人造機械設備的各種功能更是把人類甩出了好幾條街,為什麼如此簡單的走路居然就是學不會呢?對於這個問題,我們仔細觀察一下自己的身體結構就可以找到答案了。
找面鏡子放在面前,鏡子中間的你簡直就是一架天底下最完美的走路機器。我們的足弓、腳趾、膝蓋和髖關節全都長得恰到好處,兩條腿的肌肉、骨骼和肌腱也全都是為了走路而生的,每個部位都配合得天衣無縫,而且這種配合幾乎是天生的,只需要經過簡單的學習就可以完全掌握。
為什麼會這樣呢?答案很簡單:這就是進化的力量。生物進化是一個通過不斷試錯來改進自身的完美機制,我們的身體正是經過了這一漫長的過程才終於適應了陸地生活方式,而走路是如此重要,生物進化乾脆把它固化在了我們的基因組當中。剛出生的人類嬰兒雖然不會走路,但走路所需要的硬體條件一應俱全,只要家長稍加幫助,再經過一段時間的聯系,任何健康嬰兒都很容易掌握這一功能。相比之下,機器人沒有經過進化這一步,無論如何也比不過我們。
總之,機器人學不會走路或騎自行車是因為沒有經過進化的洗禮。從這個角度也可以解釋為什麼開飛機對於人工智慧來說要容易得多,因為人類在陸地上進化出來的各種經驗在飛機上完全不適用,於是機器人便很容易打敗了人類。相比之下,無論是自行車、走路都是在陸地上的工作,這是人類最熟悉的場景,無論是生活和學習的時間還是漫長的生物進化都賦予了人類應付這類場景的強大能力,目前的人工智慧在這方面還遠遠不是人類的對手。
9、人形機器人近十年資料
關於類人機器人的研究是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蘇聯的Bernsteinl5 從生物動力學的角度對人類和動物的步行機理進行深入的研究,並就步行運動作了非常形象化的描述.1960年,蘇聯學者頓斯科依 發表了著作「運動生物學」,從生物力學的角度,對人體運動學、動力學、能量特徵和力學特徵進行一個詳細的描述.各國學者對兩足步行機器人從理論和實踐上進行了較長時間的研究工作.最早在1968年,英國的Mosher.R試制了一台名為「Rig」的操縱型兩足步行機器人,它只有踝和髖兩個關節,操縱者靠力反饋感覺來保持機器平衡,這種主從式的機械裝置可算是兩足步行機構的雛形。
作為機器人產品最早的實用機型(示教再現)是1962 年美國A M F公司推出的「VERSTRAN 和UNlMATlON公司推出的「UNlMATE 。這些工業機器人的控制方式與數控機床大致相似, 但外形特徵迥異,主要由類似人的手和臂組成。1965年,MlT的Roborts演示了第一個具有視覺感測器的、能識別與定位簡單積木的機器人系統。1967年,日本成立了人工手研究會(現改名為仿生機構研究會),同年召開了日本首屆機器人學術會議。
1970年,在美國召開了第一屆國際工業機器人學術會議。1970年以後,機器人的研究得到迅速廣泛的普及。7O年代末, 美國推出Puma系列高功能機器人, 採用了當時最先進的l8位多CPU二級微機控制系統, 有5種靈活示教方式和專用VAL語言, 可進行軌跡控制和相當復雜的動作。1973年,辛辛那提•米拉克隆公司的理查德•豪恩製造了第一台由小型計算機控制的工業機器人。它是液壓驅動的,能提升的有效負載達45公斤。
到了1980年,工業機器人在日本普及, 故日本稱該年為「機器人元年」。隨後,工業機器人在日本得到了巨大發展, 日本也因此而贏得了「機器人王國」 的美稱。隨著計算機技術和人工智慧技術的飛速發展, 使機器人在功能和技術層次上有了很大的提高, 移動機器人和機器人的視覺和觸覺等技術就是典型的代表。由於這些技術的發展, 推動了機器人概念的延伸。20世紀80年代,將具有感覺、思考、決策和動作能力的系統稱為智能機器人,這是一個概括的、含義廣泛的概念。這一概念不但指導了機器人技術的研究和應用, 而且又賦予了機器人技術向深廣發展的巨大空間,水下機器人、空間機器人、空中機器人、地面機器人、微小型機器人等各種用途的機器人相繼問世,許多夢想成為了現實。
類人機器人也在20世紀80-90年代得到迅速發展,其中真正的兩足步行機器人是I.Kato在1971年試制的Wap3,它最大步幅15mm,周期45秒,Wap3的研製成功,揭開了兩足機器人的研究序幕。1980年,加藤實驗室又推出WL-9DR兩足機器人,WL-9DR實現了步幅45cm,每步9秒的准動態步行.1984年,加藤在以前的研究基礎上採用了踝關節力矩控制,使wL一10RD嘲實現了平穩的動態步行(每步周期1.5秒,步長40cm),該機器人每條腿自由度為:踝關節兩個,膝關節一個,髖關節三個。1986年,加藤又推出r wL—l2R,該機構具有8個自由度:每條腿有三個前向關節;軀體有前向和側向兩個關節。此後經多年的研究,兩足機器人研究已在許多地方進行,在所有的研究當中,日本人作出的成果最多。
1971年至1986年間,牛津大學的Witt L7 等人曾製造和完善了一個兩足步行機器人,在平地上走得非常好,步速達0.23m/s。日本的J.FurushoL9 研製r兩個系列的能夠動態步行的兩足步行機構,從1981年開始先後研製了Kenkyaku一1,Kenkyaku-2,BLR—G2和BLR-G2機器人,Kenkyaku-l具有四個前向關節的五連桿平面型步行機,每條腿的髖部和膝部各有一個關節在假設無雙腿支撐期的前提下,由腳底觸覺信號觸發兩單腳支撐期的切換,在實驗中實現 周期0.45秒,速度0.8m/s的前向穩定動態步行;Kenkyaku一2在Kenkyaku-1基礎上,增加兩個踝關節,在無踝關節輸人力矩的情況下,巧妙地利用重力,實現了周期為0.7一1.0秒,步長35-45cm 的動態步行;BLR—G2是三維空間運動型兩足步行機構。
1982年東京理工學院的Funabashi L7 等設計了一個名為MEG一2的兩足步行機器人,該機器人安裝有重力和慣性力補償裝置,在1985年的實驗中,該機器人實現 高速步行(125步/分鍾)。在美國的兩足步行機器人研究者中美籍華人鄭元芳博士是一個非常傑出的人物,他研製了兩台步行機器人[I 「],分別命名為SD—l和SD一2,SD—l具有四個自由度,SD一2具有八個自由度,SD一2是美國第一台真正類人的兩足步行機器人。1986年,SD一2機器人成功地實現了平地上的前進、後退以及左、右側行。1987年,這個機器人又成功地實現了動態步行。1990年,他首次提出了使兩足機器人能夠走斜坡的控制方案,並利用SD一2進行了成功的實驗.
Kajita 是日本另一個著名的步行機器人研究者,主攻動態步行的控制方法,1990年,他研製成功一台五連桿平面型兩足步行機器人,具有四個前向驅動電機,均安裝在機器人軀體上,通過平行四邊形連桿傳動機構驅動小腿的運動,踝關節完全自由,他提出了整個機構的軌道能量守恆概念,實現了在不平地面上的穩定動態步行。
1989年,加拿大的Tad.McGeer建立了平面型的兩足步行機構,兩腿為直桿機構,沒有膝關節,每條腿上各有一個小電機,控制腿的伸縮.無任何主動控制和能量供給,具有簡單二級針擺特徵,放在斜坡上,可依靠重力,實現動態步行。
我國國防科技大學1988年春研製成功我國第一台平面型六自由度的兩足機器人,能實現前進、後退和上下樓梯,1989年,他們又實現了准動步態步行,1990年,又實現了實驗室環境中的全方位行走,1995年,實現了動態步行.1989年哈爾濱工業大學研製出一台能靜態步行的兩足機器人。
1984年 英格伯格再推機器人Helpmate,這種機器人能在醫院里為病人送飯、送葯、送郵件。同年,他還預言:「我要讓機器人擦地板,做飯,出去幫我洗車,檢查安全」。
1998年 丹麥樂高公司推出機器人(Mind-storms)套件,讓機器人製造變得跟搭積木一樣,相對簡單又能任意拼裝,使機器人開始走入個人世界。
1999年 日本索尼公司推出犬型機器人愛寶(AIBO),當即銷售一空,從此娛樂機器人成為目前機器人邁進普通家庭的途徑之一。
日本本田公司從1986 年至今已經推出了P 系列1,2,3 型機器人。本田的研究工作, 尤其是「P3」和「ASIMO 」的推出, 將仿人機器人的研製工作推上了一個新的台階, 使仿人機器人的研製和生產正式走向實用化、工程化和市場化。P1是本田公司最初行走機器人, 主要是對雙足步行機器人進行基礎性的研究工作; P2 型機器人是1996 年12 月推出的, 相對於P1 而言, 更加擬人化。P2的問世將雙足步行機器人的研究工作推向了高潮, 使本田公司在此領域處於世界絕對的領先的地位。甚至MIT 的G. A. Partt 教授曾一度認為今後在雙足步行機器人領域已經沒有什麼工作可以再做了。
1997 年12 月本田公司又推出了P3 型雙足步行機器人, 基本上與P2 型相似, 只是在重量和高度上有所降低( 由原來的210kg 降為130kg , 高度由1800mm 降為1600mm ) , 且使用了新型的鎂材料。 本田公司於2000 年11 月20 日又推出了新型雙腳步行機器人「ASIMO (Advanced Step in Inno2vative Mobility ) 」,「ASIMO 」與「P3」相比, 實現了小型輕量化, 使其更容易適應人類的生活空間, 通過提高雙腳步行技術使其更接近人類的步行方式。「ASIMO 」高120cm, 體重43kg , 使用個人電腦或攜帶型控制器操作步行方向和關節及手的動作。雙腳步行方面, 採用了新開發的技術「I2WALK ( IntelligentRealtime Flexible Walking ) 」, 可以更加自由的步行. I2WALK 是在過去的雙腳步行技術的基礎上組合了新的「預測運動控制」功能.。它可以實時預測以後的動作, 並且據此事先移動重心來改變步調。 過去由於不能進行預測運動控制, 因此當從直行改為轉彎時, 必須先停止直行動作後才可以轉彎。而「ASIMO 」通過事先預測「下面轉彎以後重心向外側傾斜多少」等重心變化, 可以使得從直行改為轉彎時的步行動作變得連續流暢。日本本田公司研製仿人機器人的目標是達到與人無異的動態步行。
日本索尼公司於2000 年11 月21 日推出了人型娛樂型機器人「Sony Dream Robot 23X" (SDR23X) ,其身高50cm, 重量為5kg. 其特徵是每分鍾可以步行15m , 並可按照音樂節拍翩翩起舞, 可以進行較高速度的自律運動。另外還配備聲音識別和圖像識別功能。在記者招待會上, SDR23X 在眾多記者的面前表演了「邊做體操邊快速行走」、「按照音樂節拍的舞蹈」、「按照命令把指定的球踢進球門」等項目。SDR23X 可以揮手、轉身, 還可以同時進行雙腳步行。SDR23X 分別在頭部安裝了2 個、軀幹部安裝了2 個、每個手臂安裝了4 個、每個下肢和足部安裝了6 個、共計24 個配置了驅動機構的「關節」, 這些關節通過2 個64bit RISC 微處理器進行實時控制.。實時操作系統為索尼獨自開發的「Aperios ". SDR23X 的動作有以下7 種,1) 最高速度為15m/分的前進後退左右橫行;2) 在前進過程中左右轉身(非同步轉90) ;3)由伏卧仰卧狀態起立; 4)單腿站立(在斜面上也可做此動作) ;5)在凸凹不平的路面上行走;6)踢球; 7)舞蹈。另外, SDR23X 還可以識別20 種聲音, 並且可以講由聲音合成的20 種語言, 同時對顏色也可以識別。
2001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打破歷史傳統,研發了世界上第一個有人類感情的機器人Kismet。而代表機器人最高技術的類人機器人是高級整合控制論、機械電子、計算機與人工智慧、材料學和仿生學的產物,目前科學界正在向此方向研究開發。
2002年 丹麥iRobot公司推出了吸塵器機器人Roomba,它能避開障礙,自動設計行進路線,還能在電量不足時,自動駛向充電座。Roomba是目前世界上銷量最大、最商業化的家用機器人。
2004年3月26日,索尼、富士通和三菱重工聯合成立了旨在統一家用機器人操作標準的組織「機器人服務計劃(RSi)」,該組織將負責統一目前各公司分別制訂的機器人操作命令體系。目的是促進機器人操作家用AV設備、機器人利用互聯網檢索並收集信息等服務的開發。他們計劃在2004年底出台規格草案,除了開發機器人的各公司之外,還呼籲電機廠商、互聯網內容提供商等積極參加。此外,包括本田、豐田在內的日本企業也紛紛發布了各自的智能機器人產品,其中本田公司在2000年發布的Asimo被稱為是全球首款雙足行走的機器人。
2005年9月,日本三菱重工正式推出該公司製造的智能家用機器人「若丸」。它身高1米、體重30公斤,懂得英語、日語等4種語言,能記得單詞1萬個。它還可以識別10個人的面孔,並能叫出他們的名字。
2005年10月4日,在日本首都東京郊區幕張,日本村田製作所開發的新型騎車機器人與大眾見面。這款會騎自行車的新型機器人不僅能騎車前行,發現障礙物時還可停車或後退。
2006年 6月,微軟公司推出Microsoft Robotics Studio,機器人模塊化、平台統一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比爾•蓋茨預言,家用機器人很快將席捲全球。
2008年,韓國科學家研製出「人型機器人」,會跳舞、做家務、還會表達情緒。研究人員將這款人型機器人取名為「馬魯」,馬魯身高1.5米,可以模仿人類張開閉合嘴唇、擠眉弄眼、上肢和下肢自如活動、會自動停止行走。
10、髖部內收肌群如何收縮來維持正部位站立的平衡?
肌力平衡是多種激勵協調的,不是單一靠1克肌肉它是一組機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