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髖關節 > 髖關節置換出院標准

髖關節置換出院標准

發布時間:2021-02-14 07:03:00

1、簡述髖關節置換術後病人出院指導.

?

2、髖關節置換術後的康復護理原則

術後康復訓練

2.1 術後第1周 術後當日即穿「丁字鞋」,術後第2天開始進行膝部按摩,可進行患側踝關節主動屈伸活動和抗阻活動。術後3~5天行患側股四頭肌等長收縮訓練,並且進行患側髖、膝關節被動活動。通過雙肘支撐,在他人幫助下或雙手握住床上方的吊環挺起上半身,臀部抬離床面,保持10~15s,重復5~10次。術後第5天,在膝下墊枕使髖彎曲10°~20°,然後以膝部為支點做挺髖動作,即抬臀動作。

2.2 術後第2周 鼓勵患者在無痛范圍下進行主動的患髖膝屈伸能力訓練;屈髖度數為45°~60°或<30°,可在患肢下放置一滑板,患側足跟置於空心圓墊上在滑板上做下肢屈伸運動,在無痛范圍內加強患側髖周圍肌群和股四頭肌的力量性訓練;可逐漸抬高床頭的高度,直至患者能在床上半坐位,外側入路切口的患者,半坐時間逐漸延長(30~60min)。一天可重復進行多次,為坐站練習做好准備。有條件可用直立床訓練;繼續進行床邊體位轉換訓練,包括:半坐―躺轉換練習、坐―站轉換練習、卧―站體位轉換、在平行杠或四腳助行器內進行健腿支撐三點式步行,轉體訓練等。

2.3 術後第3周 做四點支撐半橋運動,即在雙肘及雙下肢屈曲位支撐下抬臀並在空中保持10s,重復進行10~20次,每個動作要求緩慢進行;加強步行訓練,開始在平行杠內進行,將步行周期中的擺動期和支撐期分解進行,分別進行前後交替邁步訓練,並逐漸過渡到步行訓練;平行杠內的步行平穩順利,則應過渡到拐杖步行,有條件進行減重步行;繼續加強患側股四頭肌漸進行抗阻訓練,不斷提高患側下肢的肌力;改善及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教患者藉助一些輔助設備獨立完成日常的穿褲、穿鞋襪、洗澡、移動、取物等,以減少患者患髖的彎曲度數;必要時進行適當的環境改造,如加高床、椅、座廁的高度,坐椅兩邊最好有扶手以方便患者坐立,讓患者盡量睡硬板床,穿松緊鞋和寬松褲,以方便患者完成動作。

2.4 術後4周~3個月 逐漸改善患髖的活動范圍,增加患髖的負重能力,使人工置換的髖關節功能逐漸接近正常水平,達到全面康復的目的。注意在3個月內,持拐步行、過障礙時患者腿僅為觸地式部分負重,上下樓梯活動,要求健腿先上,患腿先下,以減少髖的彎曲和負重,還可以在運動平板上進一步改善步態、步速和步行的距離,提高患者實地步行的能力,最後過渡到棄杖步行。

3、髖關節置換算幾級傷殘

髖關節置換本身不構成任何傷殘。是否構成傷殘,要看治療結束以後,主要是看對生活的影響程度。如果沒有影響,就不構成傷殘。
具體的等級,必須等治療結束後到有關部門進行傷殘鑒定,只有相關部門出具的鑒定報告才具備法律效力。
最高人民法院《人體損傷殘疾程度鑒定標准(試行)》人體損傷殘疾程度鑒定標准(試行)
2.9.62髖、膝、踝關節中之一關節功能喪失50%以上。2.10.60髖、膝、踝關節中一關節功能喪失25%以上。

4、在北京做髖關節置換手術花了七萬回到安慶老家醫保報多少錢

沒有辦理轉院手續或者外地定點居住手續的話

不予報銷

辦理了手續的話

可以報銷

但是報銷比例要低於在參保地的報銷

跟你就醫醫院等級和用葯明細有關
某次住院醫保報銷比例沒有一個統一的說法
只有某種葯品在某地醫保報銷比例如何
綜合這次住院所有用葯,才能算出這次住院的報銷比例
用葯不同,醫院等級不同,同樣的病也會導致不同的報銷比例

比如同樣是貧血住院,一個用了1萬元,全都是當地醫保范圍內的用葯,則可能給報銷了7000元
另外一個人同樣的病也用1萬元,但是他用了外地或者國外進口葯或者高級補葯,不在當地醫保范圍內,也許只報銷到2000元

你用的葯在不在醫保范圍內?那醫保用葯目錄磚頭那麼厚的一本書,各地范圍還不同,還經常變動, 讓醫保局的專家和醫生來手工算,都一個病例要算半個小時以上
所以醫保住院結算都是電腦算的

知道報銷比例不到出院也算不出來錢,因為有些東西是不報銷的。

一般而言,在三級大醫院的話城居醫實際保報銷比例在30%-50%左右

職工醫保的報銷比例在50%-80%左右

與髖關節置換出院標准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