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髖關節 > 全髖關節置換的成功率

全髖關節置換的成功率

發布時間:2021-02-13 05:00:38

1、選擇髖關節置換術有風險嗎?

就如同您做每一項正常的日常活動都存在受傷的可能性一樣,任何手術對患者來說都是有或大或小的風險的。但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手術的風險正在降低。為了讓您客觀的認識人工關節置換術,下面為您列出手術中及手術後有可能出現的問題和相應的解決措施:神經損傷血管損傷膀胱損傷和泌尿道並發症:術後密切注意尿袋內尿液顏色,數量,如有異常及時處理。以上各類損傷發生幾率都不是很高,如有發生也有相應的處理方法,一般對術後影響不大。出血及血腫形成:術後常規引流24-48小時可避免。感染:術前術後合理抗生素的應用血栓栓塞:深靜脈血栓為髖關節置換術後最常見的並發症。術後在醫生的指導下,適應應用抗凝葯物並盡量早活動下肢可降低發生率。假體脫位:術後配合醫生擺好體位,合理康復,避免一切禁忌活動,可降低發生率骨折:最常見的事股骨骨折,但在醫生的指導下,合理鍛煉,避免錯誤的動作及摔倒,發生率會低很多。假體松動:發生率很低,醫生會根據患者自身的情況選擇適合的固定假體方法,最大限度減少松動人工關節置換術屬於成熟的手術,手術風險低,成功率很高,希望每一位髖關節疾病患者不要因為對手術並發症的顧慮而放棄最合適的治療時機。應該今早去咨詢有經驗的醫生,結合自身的病情,早日採取合理的治療手段。

2、膝關節置換的成功率有多少

提問:所患疾病:類風濕關節炎關節改變我患類風濕9年了,以前主要發於手指手腕腳掌等小關節,沒有治療。07和08年分別表現左膝關節積液,在中醫院治療。積液消除,關節未受損。今年春至今半年多呈多發性關節腫痛,左膝右膝特別嚴重。在中醫院用甲氨喋呤和輔助葯物治療,病情沒有控制好,又打了一個多月的生物制劑益賽普,停用後關節疼痛更厲害,常規葯基本沒用。現雙膝腫脹疼痛不能走路,X光顯示骨小梁稀疏,關節間隙變窄,骨質增生。在附二院做磁共振,基本內容如下:大量滑膜組織增生,半月板體積變小變薄,軟骨2到3度損傷。醫生建議膝關節置換,可又聽說該手術成功率只有百分之50--60,心中猶豫,難下決心。

3、髖關節置換手術的缺點是什麼

股骨頭壞死是嚴重影響髖關節活動的疾病,嚴重的會造成患者無法行走,只能卧床休息。一些患者因為股骨頭發生塌陷,在醫生的建議下往往會選擇進行髖關節置換手術,以為這樣就可以一勞永逸了。真的是這樣嗎?新浪中醫股骨頭壞死頻道的專家指出,隨著醫學的不斷發展,髖關節置換手術的缺點也不斷的在暴露出來:一,髖關節手術使用人造關節代替壞死的股骨頭,雖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症狀,但是髖關節置換術並不是治療股骨頭壞死的最佳方法,且由於人工關節減震功能不良,手術之後避免在不平滑不平整路面行走,不能每天行走的距離過遠、更不能負重行走、進行體力勞動、跳舞,以免假體提前下沉,出現髖關節疼痛症狀。二,手術後活動受限的症狀的症狀也是不能完全解除的,患者做一些簡單的活動還可以,但是能進行過多的活動,過多的活動如爬樓梯、跑步、登山等運動會使假體的使用年限減少、假體的松動,因為人造關節沒有自行修復功能。如果置換手術後不久就出現了假體松動的情況,導致了置換術的失敗,不得不再進行第二次手術,甚至第三次的手術。三,髖關節置換手術還有可能引發其他並發症,留下後遺症等,有的患者會發生感染,需延長治療時間,治療十分困難,甚至不得不將人造關節拔除,待感染被控制後再進行關節再置換,而再置換的感染率遠遠高於第一次的手術。而在手術中也可能會造成其他部位骨質的損傷,導致術後住院時間長等缺點。通過以上詳細介紹,大家對髖關節置換手術的缺點應該有了比較明確的認識了吧。在此提醒廣大患者,除非股骨頭塌陷非常嚴重,其他股骨頭壞死治療方法沒有療效的情況下,方可考慮髖關節置換手術。

4、人工關節置換的成功率很高嗎?

骨質增生。醫生建議手術治療。 現在我想帶我父親去301做手術,我想知道手術的成功率能有多少?手術後會象正常人走路嗎?手術後多久能出院?手術後多久能下床走路?雙側骨股頭能同時手術嗎?還有手術全過程一共需要多少錢?希望周大夫能耐心回答我。在網上看到你手術的技術不錯,很想到時候讓您幫我父親手術。北京301醫院骨科周勇剛:人工關節置換的成功率很高。術後可以象正常人一樣在走路,術後10天出院。雙側可以同時手術。

5、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成功的概率

3

6、現在人工全髖關節翻修術的成功率多少

成功率在84.2%
人工全髖關節翻修術是指經過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後,因不同的原因,人工關節不能滿足人體生理需要,需進一步取出或更換假體才能達到治療目的的手術。有的病例甚至需再次或幾次翻修手術治療。
隨著初次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數量的不斷增加和假體在體內生存時間的延長,由各種並發症,特別是假體遠期松動而施行翻修手術的數量也呈現不斷增加的趨勢,有的報道甚至達20%。全球每年各種關節置換人數達200萬,翻修的數量也是非常驚人的。
由於手術造成軟組織瘢痕及骨質的缺損,翻修手術會困難的多,術後假體的穩定性和耐久性也相對較差,其結果也不如初次置換術那樣令人滿意,但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翻修手術需時間長且失血量多,術後感染、脫位、血栓形成、神經損傷、股骨骨折等並發症明顯增加,假體的耐久性也有一定程度的降低。所以翻修術的手術應由有豐富經驗的醫生來完成。
常見翻修的原因有:假體的松動;假體斷裂;反復脫位或不能復位的關節脫位;關節置換術後感染;假體周圍骨折等。
翻修手術時需盡最大程度保留骨組織,評估髖臼和股骨骨缺損程度,制定合理的重建方法,准備各種翻修手術器械便於取出假體和殘留骨水泥,並備足各種型號的翻修假體:水泥型、生物型、組配假體、加強杯、各種新鮮植骨材料等。

7、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

雙側股骨頭壞死的原因是什麼,年齡多大?---直接關繫到手術的術式,比如是生物性關節,還是骨水泥型,是半髖置換還是全髖置換。當然也可以雙側同期置換。一般情況下,骨性關節炎或風濕性、類風濕性關節炎引起的CFH要全髖置換,至於手術技術:基本上成熟了,但有很大差別,引用骨科學術會議上一位很牛的專家的話:「全髖手術誰都能做,但你做的關節只能用10年,我做的能用15年,20年,你說水平有差距嗎?」。國產關節的壽命是10-15年,進口的不超過25年,因此,年輕型的置換指征嚴格,一般地講65歲以上患者,或者預期壽命10年以上,應行全髖置換。我所在的地區醫療保險可以報銷55%的總費用(包括材料),但進口假體的報銷率較低。

8、髖關節置換術的問題。

髖關節的壽命標准理論上是三十年以上,目前髖關節置換術已經是比較成熟的手術,根據文獻報道,無論是國內還是歐美,,一般術後隨訪15年置換成功率在95%以上。
這也取決於手術條件和醫生的水平,和適應症的選擇。
先髖發育不良,是髖關節置換的適應症。由於老人家年紀大,估計醫生會選擇骨水泥假體。
另外術後的護理也是非常重要的,減少活動量,不做活動范圍超大,如下蹲,跪坐等。注意避免摔跤。
總體來說,髖關節置換術是一個較大的,但是比較常規的手術,過分的擔心是沒有必要的。
對於改善患者生活,避免疼痛,髖關節置換是較好的選擇。

9、人工關節手術成功率高嗎?風險大嗎?

許多有髖膝關節疾患的老年病人對關節置換手術有顧慮,主要是擔心手術風險大,術後功能恢復不佳。
人工關節置換手術作為一種日益成熟和廣泛開展的手術,至今已有五十餘年的歷史。這種手術的最大目的和優勢在於能夠重建已經失去功能的大關節,顯著提高老年人群的生活質量。至於手術的風險,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麻醉過程中的風險。
因接受手術的患者以老年人為主,耐受麻醉和手術的能力較年輕人總的來說相對差一些。如果全身情況良好,術前檢查顯示內臟器官無嚴重器質性疾病,各項生理功能基本正常,那麼整個麻醉和手術過程還是相對安全的,不必過於擔心。
2.手術過程中的意外以及並發症。
主要有人工關節假體周圍骨折,神經血管損傷,血栓和脂肪栓塞等等。不過只要手術醫生術前認真准備,術中仔細操作,一般來說發生以上這些情況的機會並不多。
3.手術後並發症。
主要有人工關節假體脫位和下肢深靜脈栓塞。只要術後加強觀察和指導,一般都可以避免。即使發生,只要及時正確處理,也不會導致嚴重後果。
因此,老年關節疾病患者無須對人工關節手術過於恐懼,而應該積極配合醫生做好術前,術中和術後的各項檢查,治療以及康復鍛煉,以期獲得最大程度的關節功能恢復和生活質量提升。由於人體生理機能隨著年齡增長不斷衰退,因此我們不主張患者採取「能拖就拖」的策略,而應該在醫生的建議下選擇一個最合適的時機接受手術,爭取獲得最佳的治療效果。

與全髖關節置換的成功率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