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髖關節 > 先天性髖關節早期如何發現

先天性髖關節早期如何發現

發布時間:2021-02-07 05:02:59

1、先天性髖關節脫位該怎樣診斷?

大腿股骨和骨盆之間的關節稱髖關節,它與站立及行走的動作有關。先天性腦關節脫位是導致跛行的原因之一,如果能在新生兒時期得到診斷,只需簡單的治療就能收到滿意的效果。下面介紹簡便易行的診斷方法,有利於本病的期診斷:

仔細比較兩條大腿,患病一側大腿短而粗,皮膚皺紋增多;

給孩子換尿布時髖關節不能充分外展,有時尚可有彈響聲及彈跳的感覺;

小兒平卧,將髖關節和膝關節屈曲時,患病一側的膝部較健康一側的為低。

2、如何發現先天性髖關節脫位

仔細比較兩側大腿,患病的大腿短和粗,而且皮膚皺紋也多。在給孩子換尿布時髖關節不能充分外展,有時還有彈響聲,膝關節屈曲時,患病的膝關節比健康的低。將小兒平卧在桌上,成人將膝關節及髖關節各屈90°,然後用雙手握著小兒雙膝同時外展。正常時膝部可外展90°,其外側面能觸及桌面。而髖關節脫位時,患側部僅能外展75°-80°,其外側面不能觸及桌面。有些髖關節脫位的新生兒,患肢外展75°左右時,髖關節突然有彈跳感及彈響聲,然後可將展至90°,但仍屬不正常。如果發現有以上症狀之後,應立即去醫院做進一步的檢查確診。

3、如何早期發現髖關節?

新手爸媽只要注意觀察三點,就能早期發現髖關節的異常情況。

第一點是,觀察兩側大小腿是否發育對稱?

如果有髖關節脫位的情況,往往會有一條腿長、一條腿短。我們可以把小寶寶的雙腳、小腿並攏,看看膝關節是不是一樣高。如果不一樣高,那麼說明可能有問題。

第二點是,觀察臀紋、皮紋是否對稱?

壯實的小寶寶腿上都有不少褶子,看看左右兩腿的這些皮紋是否對稱,如果不是對稱分布,可能會有髖關節異常.兩側大腿內側皮膚皺褶不對稱,患側皮皺加深增多。

第三點,在往下取尿不濕,或者往上佩戴尿不濕的時候。咱們需要把寶寶的雙腿分開一下。這時候要注意觀察兩側腿活動是否受限?

是不是一側的活動幅度大,另一側小?這也提示我們要看看是不是因為髖關節出了問題

門診時間

如果您發現自己家的寶貝也有類似問題,一定要到正規醫院小兒骨科就診!

4、女兒已18個月,在14月時發現有先天性髖關節脫位(左髖),詳細情況在補充說明

概述
先天性髖關節脫位是較常見的先天性畸形。女性多於男性,左側脫位比右側多,單側脫位約為雙側的1倍。治療越早,效果越好。但許多病例在開始步行後有跛行時,才被發現,錯過了在1歲內治療的最好時機。
臨床表現
1.嬰兒期單側脫位者:兩則臀皺紋和大腿皮紋不對稱,腹股溝紋深而位高,患肢較短。雙側脫位者,會陰部增寬,有些細心之母親可發現上述變化外,也會發現病兒大腿不易分開,往往在換尿布時發現髖部有彈跳現象。 2.ortolani試驗是早期發現先天性髖關節脫位有效而又簡單的檢查方法。具體做法:讓患兒仰卧並屈髖屈膝至90°,檢查者將拇指放在患兒大腿內側,示指和中指放在大轉子處,將兩側大腿逐漸外展、外旋。如有脫位,可感到彈響或跳動聲,髖部才能外展、外旋至90°,如將大腿內收、內旋,拇指向外推,股骨頭可再脫位,再次有彈響或跳動聲,稱為ortolani試驗陽性(彈進彈出試驗),適用於新生兒的檢查。 3.barlow試驗,又稱「穩定」試驗,是ortolani試驗的改良。嬰兒平卧,檢查者的兩側中指放在兩側大轉子處,兩手拇指放在大腿內側小轉子附近,將髖屈至90°,膝完全屈曲,然後將兩髖外展至45°,若檢查者中指感到股骨頭滑入髖臼內,表明有脫位。再用置於大腿內側小轉子附近的拇指將股骨頭推向外後側,若感到股骨頭自髖臼後緣滑出,放鬆拇指後,股骨頭又滑入髖臼內,表明髖是不穩定的,稱為barlow試驗陽性。年齡較大病兒不宜作此檢查。 4.脫位期:病兒開始行走的時間比正常小兒為晚。步行時出現的異常是無痛性跛行。雙側髖脫位者呈鴨式步態,即左右搖擺。站立時骨盆前傾,臀部後聳,腰部前凸。 5.脫位期單側脫位者,患肢短縮,平卧時雙膝屈至90°,兩膝頂端不在一個平面上,低的一側表明有脫位。即allis征(galeazzi征)陽性。 6.令患兒單足站立時,對側骨盆不能抬起,以保持身體平衡,則站立足側髖有病變。即為trendelenburs試驗陽性。 7.x線檢查:股骨頭骨化中心出現較晚,發育遲。骨性髖臼頂呈斜坡狀。股骨頭骨化中心位置向外方或上外方移位。
診斷依據
1.多見於女性嬰幼兒,可有家族史。 2.細心的家長在換尿布時發現大腿分不開或有髖部彈響聲。 3.站立步行遲,跛行。單側脫位為短腿跛行,雙側脫位呈左右搖擺之鴨步。 4.外展受限,患側臀皺紋增多。 5.且深,雙側脫位時,臀部後聳,腰前凸。ortolani試驗(+),barlow試驗(+),allis征(+)和trendelenburs征(+)。 6.骨盆正位x線攝片可明確診斷,見髖臼角增大,閉孔頸弧線中斷,股骨頭脫位。
治療原則
1.及早診斷,及時治療。治療越早,效果越好。不同年齡治療方法不同。 2.1歲以內,穿外展布兜(亦稱連衣襪套)辦法,將兩髖保持在屈曲90°外展外旋位。穿用時間4個月以上。固定時間的基本數為6周,每遲診斷1個月,固定時間增加1個月。 3.1—2歲半,採用手法重定蛙式石膏外固定或外展支架固定6個月,每3個月更換一次。6個月後改用雙側外展內旋髖伸直位長腿石膏外固定3—6個月。 4.5—8歲患兒先行股骨髁上骨牽引2—3周後行切開重定術。採用salter骨盆截骨術或chiari骨盆內移截骨術等術式
用葯原則
1.先天性髖關節脫位病兒無特殊葯物治療; 2.少數需手術治療者,術後要用抗生素防止感染。
輔助檢查
1.先天性髖關節脫位根據臨床症狀和體征,結合x線攝片骨盆正位片,即可確診; 2.少數需手術治療者,檢查專案包括檢查框限「a」、「b」。
療效評價
1.治癒:關節復位、穩定,功能基本恢復正常,手術者傷口癒合。x線檢查頭臼關系正常,發育良好,截骨術者已癒合。 2.好轉:症狀有改善,功能仍較差,x線檢查頭臼關系未完全恢復,發育仍不完美。 3.未愈:症狀、體征無改善者。
專家提示
先天性髖關節脫位是較常見的先天性畸形。在治療效果來說,新生兒及越小年齡越早治療效果越好,耽誤診治,年齡越大,效果越差。作為患兒之父母,若在新生兒發現臀部皺紋不對稱,更換尿布的大腿難分開或出現髖關節有彈響聲者,應及時找有經驗的骨科醫師檢查,x線攝骨盆正位片,及時診斷,盡早治療。此時治療效果好,方法簡單,花費少。

5、先天性髖關節能治好嗎?

有先天性的髖關節為發育不良常見的先天畸形,治療的關鍵在於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可以治好。

6、先天性髖關節

完全不用再做磁共振。
先天性髖關節發育不良會造成兩側股骨發育不同步,造成雙下肢長短不一。
這個病到了成年就不會在繼續進展,因為骨骼生長已經停止了。如果髖關節活動沒有障礙,可以不用管。
你的摔傷(如果沒有骨折或是韌帶損傷)恢復了就沒事了。
但是如果有韌帶損傷,做磁共振或是CT是有用的。

7、發現先天性髖關節發育不良怎麼辦?

什麼是髖關節炎

髖關節炎通常是指由於髖關節面長期負重不均衡所致的關節軟骨變性或骨質結構改變的一類關節疾病,許多成年人髖關節功能障礙、走路困難、髖關節周圍疼痛都是由髖關節炎造成的。

1、髖關節發育不良

髖關節發育不良是指先天性即出生時髖關節發育不好,如髖臼發育太淺、髖臼對股骨頭的覆蓋減少、髖臼與股骨頭的匹配關系不良等,導致長期生物力學異常繼發股骨發育異常,股骨側的異常變化進一步加重了髖臼的畸形發育,這樣就使得髖關節面長期負重受力不均衡,從而繼發出現股骨頭半脫位、脫位,以及髖關節炎等疾病。

髖關節發育不良是出生時就患上的疾病,而之所以我們常常說成人髖關節發育不良,是因為在早期雖然髖關節沒發育好,但往往患者感覺不到症狀,而隨著年齡的發展,這類人髖關節的磨損比正常人要快,使得這些患者通常在20-40歲的時候就出現了明顯的髖關節症狀而就醫,這才發現了先天性的髖關節發育不良。

2、髖關節發育不良的發病率

髖關節發育不良是兒童骨科最常見的髖關節疾病,發病率在1‰左右,女孩的發病率是男孩的6倍左右,左側約為右側的2倍,雙側約佔35%。髖關節發育不良的病因並不清楚,目前主要考慮跟先天性的遺傳因素有關,同時女孩;第一胎;多胎;有家族史者;胎位不正等都是其危險因素,都會增加髖關節發育不良的發病率。

3、髖關節發育不良的症狀

成人髖關節發育不良症狀的出現往往取決於其並發的股骨頭半脫位、脫位,以及髖關節炎等疾病。在兒童早期,髖關節發育不良往往無明顯臨床症狀,如果在出生時即出現脫位的患兒,可以表現為臀紋、大腿紋不對稱,下肢不等長等。成年後,隨著疾病的發展,早期多主要表現為患側髖關節的疲勞感,酸脹及隱痛,也可發生於其他部位,如腹股溝區、大腿前方及臀部。髖關節局部壓痛,叩擊痛,旋轉痛,活動度正常。中晚期臨床症狀主要表現為髖關節疼痛加重,繼發跛行,出現休息痛,髖關節半脫位或全脫位並導致肢體短縮畸形,隨著骨性關節炎逐漸加重而導致髖關節活動不同程度的受限。

與先天性髖關節早期如何發現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