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髖骨的位置?(解剖學上的)
髖骨構成骨骨盆的左右兩塊不規則骨
骨盆周圍稱髖部
反過來
髖骨位置則稱為髖部左右兩側
這就是髖骨的位置。
2、求運動解剖學的習題(含答案的)
成都體育學院《運動解剖學》練習題
一、名詞解釋
1、矢狀面
2、毛細血管
3、向心工作
4、細胞
5、椎間盤
6、腎單位
7、動關節
8、原動肌
9、白質
10、多關節肌的「主動不足」
二、填空題
1、線粒體是細胞內的 ; 與細胞分裂活動有關。
2、胃、腸的粘膜是 上皮;假復層柱狀纖毛上皮主要分布在 。
3、髖骨在幼年時由 、 和 三塊骨通過軟骨連結而成。
4、消化管自上而下的器官名稱依次是 、 、 、 、 和 。
5、正壓腿時可以發展大腿後面的 肌 肌與 肌的伸展性。
6、人體肝臟大部分位於 ,小部分位於 ;肝的功能血
管是 ,營養血管是 。
7、眼球的折光裝置由 、 、 、 四部分組成。
8、頸動脈小球位於 ,為 感受器。
9、髖關節的主要韌帶有 、 、 和 。
10、大的消化腺包括 、 和 。
11、腦干由 、 、 三部分組成,其中「生命中樞」所
在的部位是 的網狀結構中。
12、「俯卧撐」的撐起階段,肘關節的運動是 ,原動肌是 ,
原動肌的工作條件是 。
三、判斷題(在正確的題後劃「√」,錯誤的劃「×」)
1、骨小梁為骨質,其密度、排列方向終身不變。 ( )
2、踝關節可以完成屈伸、收展、旋內和旋外運動。 ( )
3、眼球的角膜上有兩種感光細胞,具有感受光刺激的功能。 ( )
4、鼻竇位於鼻腔周圍,具有加溫、濕潤空氣等功能。 ( )
5、胸導管、右淋巴導管分別搜集身體左、右側半的淋巴液。 ( )
6、背側丘腦是皮質下的重要感覺中樞;小腦參與運動的協調運動。 ( )
7、「負重深蹲」上升階段的練習,原動肌完成離心工作。 ( )
8、脊柱正面觀,有頸曲、胸曲、腰曲和骶曲四個生理彎曲。 ( )
9、肺是呼吸系統的器官;小腸是消化吸收的主要部位。 ( )
10、「引體向上」時,胸大肌、肱二頭肌、三角肌前部為伸肩關節的原動肌。 ( )
四、選擇題(在每小題的備選答案中,選出一個正確答案,並將其符號填在題干後的括弧內)
1、心壁的構造( )
A、由平滑肌構成肌層 B、分為肌層和外膜兩層
C、內膜形成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 D、各部分結構相同
2、關於腎的正確描述是( )
A、其形態結構和功能單位是腎單位 B、屬於中空性器官
C、位於脊柱兩側,第3-5胸椎之間 D、位於盆腔內
3、臀大肌( )
A、是強有力的伸髖肌 B、位於骨盆前面
C、是典型的「多關節肌」 D、對維持人體直立無作用
4、關於肩關節的正確描述是( )
A、屬於雙軸關節 B、是人體最靈活但穩固性較差的關節
C、關節囊厚而緊張 D、是上肢與軀干相連的唯一關節
5、足弓( )
A、由全部的足骨構成 B、內、外側弓高度相同
C、具有緩沖、保護等功能 D、足三角韌帶參加構成
五、問答題
1、試對「原地縱跳」起跳階段的下肢動作進行解剖學分析。
2、簡述為什麼小腸是人體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場所。
3、寫出肱二頭肌中代謝產物(尿酸)排出體外的途徑。
4、簡述腰叢的組成、主要分支及分布。
3、國美解剖考試
樓上寫那麼多都瞎扯。。我也要考,正背著呢,搞了點資料來了題型有兩種:畫的:卷1:上肢,下肢,頭部,骨盆骨骼肌肉解剖圖 或 卷2: 全身(髖立式一半骨骼一半肌肉)圖寫的:肌肉起止點作用復:卷1:三角肌,制肱二頭肌,肱三頭肌,指總伸肌,肱肌,喙肱肌,撓側腕屈肌,撓側腕長伸肌,掌長肌,尺側腕屈肌,旋前圓肌,闊筋膜張肌,縫匠肌,岡下肌卷2,三角肌,胸大肌,胸鎖乳突肌,肱二頭肌,半建肌,斜方肌,肱三頭肌,脛骨前肌,前臂肌群,伸肌群,外側肌群,股直肌,股二頭肌,闊筋膜張肌,腓腸肌 這是資料上的 原本給你打上去,夠詳細吧,zd都一個學校的 給個好評啊
4、求解剖 題答案!
1E
2C
3E
4C
5B
6A
7D
8E
9B
10C
5、髖關節可做哪些解剖學動作
有髖伸展,髖屈曲,髖外展,髖內收,髖水平外展,髖水平內收。
6、肩關節髖關節組成解剖學結構和功能的關系?
啊,媽耶,好久沒做解剖學題目了。
肩關節和髖關節主要的共同點就是連接四肢,往這方面考慮一下吧。
7、髖關節的組成和特點及作用
1、髖關節主要由股骨頭、髖臼組成。
2、髖關節特點:1髖臼窩深,股骨頭深陷與髖臼之間,關節面接觸面緊密2關節囊厚,囊外有韌帶加強,前壁最堅固3股骨上端形成多平面的彎曲角,與骨盆、下肢呈多曲拱結構
3、髖關節作用:負重並具有廣泛的運動范圍
(7)髖關節解剖考題擴展資料:
解剖結構
股骨關節面占頭面積的2/3,嵌入髖臼內。臼的月狀面圍繞髖臼窩,窩內充填脂肪;髖臼唇附著於臼緣增加臼的深度。髖臼橫韌帶封閉髖臼切跡,神經血管經過韌帶下出入關節。
髖臼凹陷與股骨頭關節面之間的間隙為髖關節間隙,正常成人此間隙寬為4~5mm。間隙的上半較窄,顯示兩相對骨性關節面的距離。
下半較寬,顯示股骨頭與髖臼窩底之間的距離。在正位片上,正常人股骨頸下緣與閉孔上緣雖不相連,但共同形成一比較自然的弧形曲線,稱為恥頸曲線(Shent-on曲線)。
關節囊一般堅厚,而其後下方較薄弱;在髖骨附於髖臼周緣及橫韌帶;在股骨,前方附於轉子間線,上方與下方附於大小轉子附近,在後方附著於離轉子間嵴約1cm處。
8、急!!!西安醫學院往年期末解剖試題~
人體解剖學期末考試綱要
1.何謂人體解剖學姿勢?
答:人體解剖學姿勢即身體直立,兩眼向前平視,下肢靠攏,足尖朝前,雙上肢自然下垂於軀體干兩側,手掌朝前。
2.骨按形態可分為:長骨、短骨、扁骨、不規則骨。
3.胸骨自上而下依次分為:胸骨柄、胸骨體、劍突。
4.成對的腦顱骨有:頂骨、顳骨,不成對的腦顱骨有:額骨、枕骨、蝶骨、篩骨。
5.鼻旁竇有四對,包括:額竇、篩竇、蝶竇、上頜竇。
6.肩胛骨上能觸及的骨性標志有:肩峰、上角、下角、肩胛岡、喙突、內側緣。
7.椎間盤由纖維環和髓核構成。
8.胸廓是由12塊胸椎、12對肋和1塊胸骨借骨連結構成的。
9.下頜關節由:下頜頭與下頜窩構成。其關節腔內有:關節盤。
10.椎間孔:是指相鄰椎骨的椎上切跡和椎下切跡所組成的孔,有脊神經和血管通過。
11.胸骨角:胸骨柄與胸骨體相接處形成突向前方的橫行隆起,稱為胸骨角,可在體表摸到,他平對第二肋,為計數肋的重要標志。
12.翼點:在顳窩區內有額、頂、顳、蝶四骨的匯合處,稱為翼點,此處骨質比較薄弱,其內面有腦膜中動脈前支經過,翼點處骨折時,容易損傷該動脈,引起顱內血腫。
13.椎間盤:椎間盤是上、下相鄰兩個椎體之間的纖維軟骨盤,由周圍的纖維環和中央部的髓核構成。
14.腹股溝管:腹股溝管是指腹股溝韌帶內側半上方有一斜貫腹肌和腱膜的裂隙,為男性的精索或女性子宮圓韌帶所通過。
15.試述椎骨的一般形態。
答:每塊椎骨均由椎體和椎弓兩部分構成。椎體位於前部,呈短圓柱狀。椎弓試附在椎體後方的弓狀骨板,它與椎體圍成椎孔椎弓與椎體相連的部分較細,稱為椎弓根,其上方有椎上切跡,下方有椎下切跡,相連椎骨的椎上下切跡組成椎間孔。兩側椎弓根向後內側擴展為寬闊的骨板,稱為椎弓板。每個椎弓伸出7個突起,即向兩側伸出一對橫突,向上伸出一對上關節突,向下伸出一對下關節突,向後伸出單一的棘突。
16.寫出鼻旁竇的名稱及開口部位。
答:額竇開口於中鼻道,下頜竇開口於中鼻道,蝶竇開口於蝶篩隱窩,篩竇的前、中篩、小房開口於中鼻道,後篩小房開口於上鼻道。
17.試述肩關節的構成、形態特點和運動?
答:肩關節由肩胛骨關節盂和肱骨頭構成。其形態特點:(1)股骨頭答,關節盂下而淺,周緣有盂唇加深,因此可作較大運動。(2)關節囊薄而鬆弛,囊內有肱二頭肌長頭腱通過,囊的上、後和前部都有肌和肌腱跨越,但前下部缺乏肌和肌腱加強而較薄弱。肩關節為人體最靈活的關節。可作屈、伸;內收、外展;旋內、旋外及換轉運動。
18.試述髖關節的構成、形態特點和運動?
答:髖關節有髖臼和股骨頭構成。其形態特點:(1)髖臼周緣的髖臼唇增加了髖臼的深度,從而緊抱股骨頭。(2)關節囊緊張而堅韌,股骨頸前面全部在囊內,但股骨頸後面的1/3在囊外。股骨頸骨折有囊內、囊外及混合骨折之分。(3)關節囊前方、前下方、後上方均有韌帶加固,後下方則較薄弱。(4)關節囊內有股骨頭韌帶,連於關節窩與股骨頭之間,內含營養股骨間的血管。髖關節可作屈、伸;內收、外展;旋內、旋外及換轉運動,但運動幅度較肩關節小。
19.試述膝關節的構成、形態特點和運動?
答:膝關節由股骨內、外側髁和脛骨內、外側髁以及前方的髕骨共同構成。它的形態特點:(1)關節囊廣闊鬆弛,前壁有股四頭肌腱、髕骨和髕韌帶加強;外側有腓側副韌帶、內側有脛側副韌帶加強。(2)關節腔內有前、後交叉韌帶,防止脛骨前後移動。(3)關節腔內還有呈「C」形的內側半月板以及呈「0」形的外側半月板,半月板有加強關節穩固性和增加靈活性作用,還可以緩沖運動時震盪,膝關節可作屈、伸運動,在半屈膝狀態下,可作旋內、旋外運動。
20.試述斜方肌的位置、起止、作用。
答:位置:項部和背上部。起點:枕外隆凸、項韌帶及全部胸椎棘突。止點:鎖骨外1/3、肩胛骨的肩峰和肩胛岡。作用:全肌收縮牽引肩胛骨向脊柱靠攏;上部尚可上提肩胛骨;下部可使肩胛骨下降。
21.試述膈肌的形態、裂孔、作用及通過的結構。
答:膈肌位於胸腔和腹腔之間,向上凸隆呈弓窿形;外周是肌性部,中央部分使腱膜稱中心腱。膈上有三個裂孔:(1)主動裂孔:位於第12胸椎前方,有主動脈和胸導管通過;(2)食管裂孔:位於主動裂孔的左前方,約平第10胸椎,有食管及迷走神經通過;(3)腔靜裂孔:位於食道裂孔右前方的中心腱內,約平第8胸椎,有下腔靜脈通過。作用:膈是主要的呼吸肌,收縮時,圓頂下降,胸腔容積擴大,引起吸氣;舒張時,圓頂上升恢復原位,胸腔容積減小,引起呼氣。膈與腹肌同時收縮,則能增加腹壓,可協助排便嘔吐及分娩等活動。
22.試述三角肌的位置、起止、作用。
答:位置:肩部。起點:鎖骨的外側段、肩峰和肩胛岡。止點:肱骨三角肌粗隆。作用:使肩關節外展。
23.試述股四頭肌的位置、起止、作用。
答:位置:大腿前面。起點:股直肌起自客前下棘,股內側肌和股外側肌分別起於股骨粗線內、外側唇;股中間肌位於股直肌的深面。止點:四個頭向下形成一個腱,包括髕骨的前面和兩側緣,向下延續為髕韌帶,至於脛骨粗隆。作用:是子關節強有力的伸肌,股直肌還有屈髖關節的作用。
24.試述小腿三頭肌的位置、起止、作用。
答:位置:小腿骨後方。起點:腓腸肌的內、外側兩個頭分別起自股骨內、外側髁的後面;比目魚肌起自腓骨後面上部和脛骨。止點:三個頭會合向下續為跟腱,至於跟骨。作用:上提足跟,屈髁關節及屈膝關節。
25.食道全長有三個生理性狹窄,第一個狹窄位於咽與食道相續處,距中切牙15cm處,第二個狹窄位於食道與左主支氣管交叉處,距中切牙約25cm處,第三個狹窄位於食道穿過膈的食道裂孔處,距中切牙約40cm處。
26.小網膜分兩部分,右側者稱肝十二指腸韌帶,左側者成肝胃韌帶。
27.咽峽:是口腔通向咽的門戶,由齶垂、左右齶舌弓和舌根共同圍成。
28.麥氏點:在臍與右髂前上棘連線的中、外1/3交界處,急性闌尾炎時,此點可有壓痛。
29.肛瓣: 各肝柱下端由半月形粘膜皺襞相連形成。
30.齒狀線:各肝瓣和肝柱的下端共同連成一鋸齒狀的環形線,是皮膚和粘膜的分界線。
31.肝門:為肝臟面的橫溝,有肝左右管、肝固有動脈、門靜脈以及神經和淋巴管由此出入。
32.直腸子宮陷凹:位於直腸、子宮之間,由腹膜在此轉折形成是女性腹膜腔的最低點。
33.直腸膀胱陷凹:位於膀胱與直腸之間,由腹膜在此轉折形成是男性腹膜腔的最低點。
34.胃的形態、分部、及其位置。
答:胃的形態:胃有上下兩口、前後兩壁、大小兩彎。上口為入口叫憤門,與食道相接;下口為出口叫幽門,與十二指腸相連。胃前臂朝向前上方;胃後壁朝向後下方。胃的右下緣為凹緣,稱為胃小彎,該彎的最低點彎曲成角狀,稱角切跡;胃的左下緣為凸緣,稱為胃大彎。
胃的分部:胃可分為四部分。靠近憤門的部分叫憤門部;憤門平面以上,向左上方膨出的部分稱為胃底;胃的中間大部稱為胃體;在角切跡至幽門之間的部分稱為幽門部。幽門部緊跟幽門而呈管狀的部分稱為幽門管;幽門管向左至角切跡之間稍膨大的部分,稱為幽門竇。胃小彎和幽門部是潰瘍的好發部位。
胃的位置:胃在中等充盈時,其大部位於左季肋區,小部位於腹上區。憤門位於第11胸椎左側,幽門位於第1腰椎右側。當胃特別充盈時,胃大彎可降至臍一下。胃前壁的右側貼於肝左葉下面;左側則被膈和左肋弓所掩蓋;劍突下,胃部分直接與腹前壁相貼,該處是胃的觸診部位。胃後壁與左腎、左腎上腺及胰相鄰。胃底與膈、脾相貼,胃大彎的後下方有橫結腸橫過。
35.固有鼻腔的粘膜可因其結構和功能的不同,分為嗅區和呼吸區兩部分。
36.喉腔側壁由二對粘膜皺襞,上一對稱前庭壁下一對稱聲襞,喉腔最窄處在聲門襞。
37.兩側聲襞之間及兩側杓狀軟骨之間的裂隙稱為聲門裂。
38.胸膜下界的體表投影,在鎖骨中線與第8肋相交,在腋中線與第10肋相交,在肩胛線與第11肋相交。
39.肺的位置及形態。
答:位置:份額位於胸腔內,縱隔的兩側,膈的上方,肺尖高出胸廓上口。形態:分為左肺和右肺。左肺因心臟偏左,較右肺窄而長,右肺因膈下有肝,較左肺寬而短。肺的形態略呈圓錐形,可分為一尖、一底、兩面和三緣。肺尖鈍圓,高出鎖骨內側段上方2-3cm,所以在鎖骨上方進針時,要避免損傷肺尖造成氣胸。肺底略向上凹陷,貼膈。肋面較凸隆,與胸廓前、後外側壁的肋和肋間肌接觸。內側面對向縱隔,此面中央為肺門,由主支氣管、肺動脈、肺靜脈、淋巴管及神經等出入,這些結構被結締組織包繞成束,策劃能夠為肺根。肺的前緣銳利,右肺前緣近於垂直,左肺前緣的下半有心切跡。肺的後緣鈍圓,貼於脊柱的兩側。份肺的下緣也較銳利伸向膈與胸壁之間。左肺有一條由後上斜向前下方走行的斜裂(葉間裂),此裂深達肺門,將左肺分為上葉和下葉。右肺除由與左肺相應的斜裂外,沿有一水平裂(右肺副肋)它起自斜裂,水平向前。斜裂和水平裂將右肺分為上葉、中葉和下葉。
40.胸膜及肺的體表投影。
答:左右肺的體表投影:兩肺前緣的投影均起自鎖骨內側估上方2-3cm處的肺尖,向內下方斜行,經胸鎖關節的後面,至胸骨角之中點處左右則靠攏右肺前緣由此幾乎垂直下行,至第6胸肋關節處移行於右肺下緣;左肺前緣略直下行至第4胸肋關節水平,沿肺的心切跡作弧形彎曲,至第6肋軟骨中點處移行於左肺下緣。
胸膜的體表投影:兩側胸膜頂及胸膜前界的投影,與兩肺尖的肺前緣的投影基本一致。兩側胸膜下界的投影,比兩肺下緣的投影約低兩個肋。右側起自第6胸肋關節,左側起自第6肋骨,兩側均向外下行,在鎖骨中線上與第8肋相交,在腋中線上與第10肋相交,在肩胛線上與第11肋相交,在接近脊柱時則平第12胸椎棘突。
41.腎區:將豎脊肌外側緣與第12肋之間的部位稱為腎區,當腎有病變時,叩擊或觸壓常引起震痛或壓痛。
42.膀胱三角:膀胱底內面的粘膜由一個三角形區域,位於左右輸尿管口和尿道內口三者連線之間,稱膀胱三角,此區缺少粘膜下組織,粘膜直接與肌層緊密結合,無論在膀胱空虛或膀胱充盈時,粘膜總是保持平滑狀態。膀胱三角是腫瘤和結核的好發部位。
43.冠裝切面上,腎的內部結構可見哪些?
答:在腎的冠裝切面上,腎實質分為皮質和髓質。腎皮質位於腎實質的表層,腎髓質位於腎實質的深層。腎皮質深入腎錐體之間的部分稱腎柱。腎髓質由15-20個針錐體構成。腎錐體的尖稱為腎乳頭,伸向腎竇。漏斗狀的腎小盞包繞腎乳頭,2-3個腎小盞匯合成一個腎大盞,腎大盞再集合成腎盂,腎盂處腎門後移行為輸尿管。
44.輸尿管的三個狹窄位於何處?有何臨床意義。
答:輸尿管第一個狹窄位於起始處,第二狹窄位於小骨盆入口處,第三個狹窄位於膀胱壁內段,這些狹窄部位常是結石易滯留處。
45.女性尿道的形態特點是什麼?有何臨床意義?
答:女性尿道的特點是短、寬、直,易於擴張,所以較易於引起尿道逆行感染。
46.簡述腎的外形與位置。
答:腎的外形似紅豆,由前後二面、上下二極和內外二緣,其中內側緣是腎門,為腎的管道出入的部位。其位置與第12肋關系密切,左第12肋跨過左腎後面中部,右第12肋跨過右腎後面的上部;左腎上極平T11中部,下極平L2中部。
47.心傳導系統包括竇房結、房室結、房室束及甫氏纖維。其中竇房結為心的正常起搏點。
48.主動脈弓凸側自右向左依次發出頭臂干、左頸總動脈和左鎖骨下動脈三大分支。
49.掌深弓由橈動脈終支和尺動脈掌深支吻合而成。
50.腹腔干自腹主動脈發出後,立即分為胃左動脈、肝總動脈和脾動脈三支。
51.竇房結位於上腔靜脈與右心耳之間的心外膜深面,房室結位於房室膈下部右側心內膜深面。
52.上腔靜脈由左頭臂靜脈、右頭臂靜脈匯成,注入右心房前還收納奇靜脈。
53.頭臂靜脈由頸內靜脈和鎖骨下靜脈匯合而成。
54.靜脈角是頸內靜脈和鎖骨下靜脈匯成頭臂靜脈形成的夾角。
55.上肢淺靜脈有頭靜脈、貴要靜脈、肘正中靜脈。
56.貴要靜脈起於手背靜脈網尺側部,沿前臂內側上行至肘窩。
57.竇房結:位於上腔靜脈與右心耳之間的心外膜深面,呈橢圓形,是心的正常起搏點。
58.頸動脈竇:頸動脈竇是頸內動脈起始處膨大的部分,壁內有感覺神經末梢,為壓力感受器。
59.掌淺弓:掌淺弓位於屈指肌腱表面,由尺動脈的終支與橈動脈的掌淺支吻合而成。
60.靜脈角:頸內靜脈和鎖骨下靜脈匯合成頭壁靜脈形成。
61.簡述肺循環。
答:右心室→肺動脈→肺動脈各級分支→肺泡周圍毛細血管→肺靜脈各級屬支→肺靜脈→左心房。
62.簡述體循環。
答:左心房→主動脈→主動脈各級分支→各組織器官毛細血管→匯合成各級靜脈→上、下腔靜脈→右心房。
63.簡述左冠狀動脈的起始、行程、分支分布。
答:左冠狀動脈起自升主動脈起始部的左側,經左心耳與肺動脈干起始部之間左行,立即分為前室間支和旋支。前室間支沿前室間溝下行,分支分布與左室前壁、室間隔前2/3和右室前壁的一部分;旋支沿冠狀溝左行,繞過心左緣至膈面,分支分布於左心房和左心室的側壁和後壁。
64.簡述頸外動脈的主要分支。
答:頸外動脈的主要分支有:甲狀腺上動脈、舌動脈、面動脈、顳淺動脈、上頜動脈。
65.口服葯物治療闌尾炎,已知葯物由空腸吸收入血,請應用循環系知識試述該葯物依次需經過哪些循環管道,最後到達闌尾。(注意:血液循環必須經過肺循環)
答:葯物由空腸吸收→腸系膜上靜脈→肝門靜脈→肝血竇→肝靜脈→下腔靜脈→下腔靜脈口→右心房→右房室口→右心室→肺動脈口→肺動脈→肺泡周圍毛細血管→肺靜脈→肺靜脈口→左心房→左房室口→左心室→主動脈口→升主動脈→主動脈弓→胸主動脈→腹主動脈→腸系膜上動脈→回結腸動脈→闌尾動脈→闌尾。
66.左側臀部肌肉注射葯物治療肺炎,請應用循環系知識試述該葯物依次需經過哪些循環管道,最後到達病變部位。
答:葯物→髂內靜脈→髂總靜脈→下腔靜脈→下腔靜脈口→右心房→右房室口→右心室→肺動脈口→肺動脈→肺泡周圍毛細血管→肺靜脈→肺靜脈口→左心房→左房室口→左心室→主動脈口→升主動脈→主動脈弓→胸主動脈→支氣管動脈→肺病變處。
67.簡述甲狀腺形位置。
答:甲狀腺呈H型,由左右側葉和中間的峽部構成,峽部位於2~4氣管軟骨環的前方,左右側葉貼於喉和氣管的兩側,後方為頸總動脈,迷走神經頸內動脈,前方為舌下肌群。
68. 眼球血管膜由前向後可分為虹膜、睫狀體和脈絡膜。
69. 眼的房水由睫狀體產生,自眼後房經瞳孔至眼前房,然後經虹膜至角膜最後匯入眼靜脈。若房水產生經過多或迴流受阻,眼內壓力升高,影響視力,臨床上稱為角。
70. 鼓室內的聽小骨由內向外依次分為錘骨、占骨、和鐙骨。
71. 膜迷路分為橢圓囊、球囊、膜半規管和蝸管;骨迷路包括前庭、骨半規管和耳蝸。
72. 視神經盤(視神經乳頭):視網膜的後部,圓形的隆起,視神經管進出的地方,此處無感光能力,為生理盲點。
73.橢圓囊斑、球囊斑:二者為位覺感受器,能接受直線加速或減速運動的刺激。
74.螺旋器:基底膜上的聽覺感受器。
75. 房水的產生、循環和迴流如何?
答:房水由睫狀體產生,眼後房→瞳孔→虹膜角膜角隙→虹膜靜脈竇→眼睛脈。
76. 脊神經共有31對,每對脊神經均含有:軀體運動纖維、軀體感覺纖維、內臟運動纖維和內臟感覺纖維四種成分。
77. 頸叢由1-4頸神經前支組成,其皮支有枕小神經、耳大神經、頸橫神經和鎖骨上神經四組,共同分布一側頸部的皮膚。
78.臂叢由5-8頸神經和第1胸神經前支組成,臂叢在鎖部下部發出支配上肢的5支主要神經是:肌皮神經、正中神經、尺神經、橈神經和腋神經。
79.肌皮神經先分布臂前群肌而後分布前臂外側皮膚,稱前臂外側皮神經。
80大腦皮質的功能定位中,軀體運動中樞位於中央前回及中央旁小葉前部,軀體感覺中樞位於中央後回及中央旁小葉後部,視覺中樞位於距狀溝上下緣皮質,聽覺中樞位於顳橫回,運動性語言中樞位於額下回後部。.
81.內囊位於尾狀核、背側丘腦和豆狀核之間的上、下行纖維密集而成的白質區內。可分為內囊前肢、內囊後肢和內囊膝三部分。
82.三叉神經節的周圍突起形成的三個支:第1支為眼神經,第2支為上頜神經,第3支為下頜神經。
83.喉返神經自迷走神經主幹發出後,左側喉返神經勾繞主動脈弓,右側喉返神經勾繞右鎖骨下動脈。
84.迷走神經入腹腔後由前干分出胃前支和肝支,由迷走神經後干分出胃後支和腹腔支。
85.交感神經的低級中樞位於胸第一至腰第三脊髓節段的灰質側角。
86.副交感神經的低級中樞位於腦干內的鬧神經副交感核和第二至第四脊髓節段的骶副交感核。
87.交感神經節分為椎前節和椎旁節二類。
88.交感干神經節包括頸交感干神經節、胸交感干神經節、腰交感干神經節、骶交感干神經節和單一的尾節。
89.交感干由椎旁節與節間支共同組成。副交感神經節包括器官旁節和器官內節。
90.腦的動脈來源於頸內動脈和椎動脈。
91.頸內動脈的主要分支有眼動脈、大腦前動脈、大腦中動脈、後交通動脈。
92.大腦動脈環由前交通動脈、兩側大腦前動脈、兩側頸內動脈、兩側後交通動脈、兩側大腦後動脈共同吻合而成。
93.硬脊膜與椎管內面骨膜之間由腔隙,此腔隙稱為硬膜外隙。
94.皮質腦干束(核束)上神經元胞體位於中央前回下1/3,下神經元位於腦干,稱軀體運動核。
95.皮質脊髓束上神經元胞體位於中央前回2/3,中央旁小葉前部,下神經元胞體位於脊髓前角。
96.視覺傳導路感受覺器稱視錐細胞和視桿細胞,第一級神經元稱雙極細胞,第二級神經元稱神經節細胞,左右視神經鼻側纖維交叉,顳側部交叉,其交叉稱視交叉、交叉後纖維束稱視束,終止於外側膝狀體,第三級神經元發出纖維束稱視輻射,經內囊後肢投射到距狀溝上、下皮質的視覺中樞。
97.腦脊液由脈絡叢產生,最後通過蛛網膜粒滲入硬腦膜竇中。
98. 下列對腦室脊液描述何者為錯--------------------------------------------------------(ABE)
A.只有左右側腦室的脈絡叢才可產生腦脊液 B.左右側腦室借室間孔直接相通
C.腦脊液可流至脊髓的蛛網膜下隙 D.第四腦室與脊髓中央管直接相通
E.脊髓硬膜外隙葉充滿腦脊液
99.反射弧:反射的形態基礎,包括感受器、傳入神經、中樞、傳出神經和效應器五個部分。
100.灰質:在中樞部,神經元胞體節及其樹突的集聚部位,稱灰質。
101.白質:神經的傳導纖維在中樞的集聚部位,稱白質。
102.神經核:在中樞的髓質秒內,形態和功能相似的神經脆體聚集成團或柱,稱之。
103.馬尾:因為脊髓較脊柱短,腰、骶、尾部的脊神經前、後根須在椎管內下行一段距離,才能達各自相應的椎間孔,這些在圓錐下方下行的神經根,稱之。
104.簡述內囊的位置、分部及通過的投射纖維。
答:內囊位於尾狀核、背側丘腦與豆狀核之間,大腦水平切面上內囊呈><形,分為內囊前世、內囊後肢、內囊膝三部分。經過內囊膝的投射纖維有皮質核束,經過內囊後肢的投射纖維從前到後依次為皮質脊髓束、丘腦皮質束、及視輻射、聽輻射等。
105.簡述三叉神經的主要分支及其分布。
答:(1)眼神經:感覺性,經眶上裂入眶,主要分布與淚腺,眼球及上瞼、鼻背和額部皮膚感覺,眶上神經為其分支,支配額部皮膚感覺(2)上頜神經:感覺性,經眶下裂入眶,延續為眶下神經,分布於瞼裂與口裂間皮膚(3)下頜神經:混合性,其軀體運動纖維支配咀嚼肌,感覺纖維主要分布於舌前2/3的粘膜及口裂一下的面部皮膚,主要分支有舌神經及下牙槽神經。
106視覺傳導路
答:視錐細胞雙極細胞 N.節細胞顳側不交叉鼻側交叉 視桿細胞 視N. 視交叉視束 經內囊後肢 距狀溝上、下皮質區 外側膝狀體視輻射
107.腦脊液是如何產生和循環的?
答:腦脊液由脈絡叢產生的,各腦室內均有脈絡叢,95%腦脊液在側腦室內形成,起循環途徑如下:
左側腦室室間孔中腦水管正中孔 —— 第三腦室第四腦室蛛網膜下隙 —— 右側腦室外側孔 —— 蛛網膜粒上失狀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