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怎樣增強人工髖關節力量
如何快速地、直接地、簡單地提高髖關節的力量呢? 第一種方法是仰卧直腿上下擺動,類似於仰泳中的腿部動作,不同的是擺動幅度大。仰卧最好是採用半來仰卧的姿勢(兩肘關節後面支撐),不僅提高了髖關節的力量而且還鍛煉了腰腹肌。在具體的操作中夏季練習源得比較多,幾乎天天練,冬季的訓練在准備活動中,小墊子上的柔韌練習之後緊接著就是3組30秒的上下擺腿練習,間歇時間根據學生的水平來確定。還可增加難度練習:仰卧在體操凳上臀部以下懸空練習,在小腿部位綁上沙袋增加難度。 第二種方法是直腿擺欄。把欄架固定在與腰部同等的高度,站在欄側,左右腿交百替直腿擺欄,可用內、外擺腿等練習方式。隨著髖關節的力量的逐漸增強,適當增加難度。如提高欄架的高度,增加練習的負荷量,小腿綁沙袋負重等等。 在提高髖關節力量方面主要是採用上面的兩種方法,度肌肉和神經系統只有經過一段時間的刺激後才能出現應激反應,所以每種練習方法不能急於求成,持之以恆是凸顯這兩種方法效果的關鍵所在。
2、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
雙側股骨頭壞死的原因是什麼,年齡多大?---直接關繫到手術的術式,比如是生物性關節,還是骨水泥型,是半髖置換還是全髖置換。當然也可以雙側同期置換。一般情況下,骨性關節炎或風濕性、類風濕性關節炎引起的CFH要全髖置換,至於手術技術:基本上成熟了,但有很大差別,引用骨科學術會議上一位很牛的專家的話:「全髖手術誰都能做,但你做的關節只能用10年,我做的能用15年,20年,你說水平有差距嗎?」。國產關節的壽命是10-15年,進口的不超過25年,因此,年輕型的置換指征嚴格,一般地講65歲以上患者,或者預期壽命10年以上,應行全髖置換。我所在的地區醫療保險可以報銷55%的總費用(包括材料),但進口假體的報銷率較低。
3、人工髖關節是那年發明出來的?
20世紀早期,生物和無機材料開始被用於髖關節置換。先對畸形或強直的關節表面外形進行修復,然後在其中插入間置物恢復關節面並使之能夠活動。
當時在美國和歐洲,闊筋膜瓣移植物和關節周圍軟組織被廣泛使用。1912年Robert Jones 曾採用金箔作為間置物。1923年,Smith-Peterson使用「鑄模關節成形術」的概念,替代關節間置襯膜的做法。玻璃首先被用來作為該材料,但隨後在取出的標本中發現假體周圍有一層滑膜。而後有Pyrex耐熱玻璃、黏性膠體等材料但先後被淘汰。直到1937年Venable 和 Stuck研製出鈷鉻鉬合金,才使假體的製作有了相當耐用的材料。現代全髖關節置換出現前,Smith-Peterson杯置換以及隨後Aufrac對它的改良均成為髖關節重建的標准。Judet兄弟採用了一種熱成形的丙烯酸股骨頭假體,但磨損太多。Thompson 和Moore研製了帶髓腔柄的金屬植入物假體使之和骨骼達到固定,剪力比原先股骨頸短柄更加合理。
John Charnley對全髖關節置換各個方面均做了開拓性的工作,包括低摩擦扭矩關節置換概念、髖關節生物力學改變、關節潤滑、材料、設計和手術室環境等,這使得他成為了關節外科享有崇高聲譽――人工關節之父。現代全髖置換就是建立在Charnley假體基礎上的。Charnley全髖置換也是其他髖關節成形術效果評價的判斷標准。
4、人工髖關節置換材料是陶瓷最好嗎
陶瓷的話是做的生物型髖關節置換,價格較貴,恢復時間較長,適合人群中青年,因為需要患者自身骨頭長起來,翻修時容易,生物型的話醫院都是用國外的,質量上是不錯的
你說的鈦合金的話應該是骨水泥型,價格較便宜,恢復時間較短,病人就可恢復基本行走,適合人群中老年,但翻修時復雜麻煩。
你要知道這個手術,做的再好也就是10幾年,之後肯定是要翻修的,翻修時價格更貴更麻煩。不過病人已經63了,做的好的話應該就終身了。骨水泥型的話國內的產品就行,價格也便宜。
所以你要考慮好,二者權衡吧
5、本人今年50歲了,要第三次做人工髖關節置換術,不知道用哪一種關節比較好,誰幫助我
如果你第一次用進口的,可能就沒有這么快做第二次,也就不會這么快做第三次了,因為進口的初次置換存活平均都在20年以上,國產的是七八年.你現在是第二次翻修,骨缺損肯定是比較大的,一定要用進口的.建議用強生的solution來做(大醫院醫生一般都知道),如果髖臼缺損嚴重可能還需要用到髖臼重建環.不過這個備貨比較麻煩,你可能需要多等一兩個星期.這個手術肯定是比較復雜了,而且你自身情況也比較復雜,建議一定要到省會的大醫院去做,你這個是比較少見的手術,小城市的醫生沒有經驗的.這樣術後效果才會比較好.費用肯定是比較高的,你得准備個差不多十萬塊來做.你現在五十歲,還可以買醫保.如果有職工醫保最好,如果沒有的話一定要買個居民醫保,開通一個月就可以用,可以省一大筆錢(具體看你當地的醫保政策),一般能省上一半.這種手術一般是沒有生命危險的,因為髖部沒有什麼大血管也沒有器官.手術完一定要遵醫囑及時下地鍛煉,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
6、人工髖關節都是量身定做的嗎
是根據中國人骨骼的參數做的,有很多型號。
真的量身定做是不可能的,你願意先開一刀,做個模子,等按模子做好了假體以後,再開一刀放進去嗎?
不是積水潭。。。每個醫院術前都要根據片子選擇假體。。。但這個也不是量身定做。。。產品還是先做好了,然後放在廠家,然後醫師選擇。
定做不是2-3天就能做好的。。。
7、換人工髖關節後如何做肌肉訓練
病情分析:根據你所提供的資料,人工股骨頭術前3天的方法是:①踝關節主動屈伸練習,促進下肢血液迴流,減少深V血栓發生機會。②股四頭肌等長收縮練習,保持肌肉張力。③深呼吸練習。 (2)拔引流管後:X片示假體位置無變化,可開始下面的練習:①髖、膝關節屈曲由被動活動向主動輔助活動,到完全主動活動過渡。②髖關節旋轉練習:包括伸直位和屈髖位,屈髖位練習時雙手拉住床上支架,作上身左右搖擺,但臀部不離床。③髖關節伸直練習:屈曲對側髖、膝關節,作術側髖關節的主動伸直動作,充分伸展屈髖肌及關節囊前部。④股四頭肌的等長練習。⑤上肢肌力練習。 (二)特殊康復練習 術後1周,體力多有恢復,使用骨水泥固定型假體的患者已經可以下地進行功能康復訓練,該階段鍛煉的主要目的是恢復關節活動度,但應在醫護人員的指導下,根據情況制定康復計劃。 1.床上練習:適用於術後7d以上,如無特殊情況,可讓病人翻身。正確姿勢:伸直術側髖關節,保持旋轉中立位,伸直同側上肢,手掌墊在大粗隆後面,向術側翻身,防患肢外旋。俯卧位,有利於被動伸展髖關節。 ①吊帶輔助練習 ②仰卧、俯卧位髖關節內外旋練習:鍛煉時保持雙下肢外展,如術中有髖關節伸直外旋位不穩定,則避免外旋髖關節練習。 2.坐位練習: 適用於術後6d以後。一般不宜久坐,術後6~8周內,病人以身體站或行走為主,坐的時間盡量縮短,4~6次/日,,意見建議:
8、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後能做運動嗎?
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後,有的患者不注意新關節的保護,認為換了關節就高枕無憂了;有的患者則對新關節過度關注,做什麼都小心翼翼。那麼,人工髖關節術後,到底什麼樣的的運動、飲食才「適度」,我們來聊聊。
1.術後六周之內不建議做下蹲以及穿鞋、穿襪等動作;手術六周後,穿鞋、穿襪、散步和慢跑步、游泳等行為都可以進行。如果有些患者不放心,認為術後六周太早,也可以推遲到三個月後;
2.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後,並不是完全不能「蹺二郎腿」、盤腿。只是這些行為需要等到術後三個月,患者恢復得不錯以後才能做。如果在術後六周內做「蹺二郎腿」、盤腿等動作,很有可能會導致髖關節脫位,十分危險;
3.術後患者不宜長時間坐著,因為久坐對於髖關節、腰椎等都是一個考驗。一般來說,這個「長時間」是指超過30~40分鍾。也就是說,建議患者坐30~40分鍾,就站立行走一段時間;
4.術後患者上下樓梯時需要注意「好上壞下」,即上樓時健側的腿先上,下樓時手術一側的腿先下。此外,在術後三個月之內,患者上下樓梯要盡量扶著扶手。因為一方面剛做完髖關節置換,關節不一定十分穩固;另一方面,患者術後可能因為肌肉無力而發生摔倒。但手術三個月以後,如果通過側抬腿鍛煉,患者已經恢復得比較好了,就不需要再如此小心;
5.如果因為飲酒造成股骨頭壞死,進而需要髖關節置換,這類患者即使換了新關節,仍然建議戒酒或者減少飲酒。因為術後繼續飲酒有可能導致對側(好的一側)股骨頭壞死,同時也有可能對肝腎造成損害;
6.人工髖關節置換後在飲食上並沒有太多注意事項,沒有必要因為手術而忌口。
9、人工髖關節置換能使用多少年效果如何?
江蘇省人民醫院骨科王青:人工髖關節置換是目前治療終末期髖關節疾病相當有效的方法,技術已經非常成熟。病人可以恢復到基本正常生活狀態。人工關節有一定使用年限,一般來說十年假體使用壽命超過90-95%,二十年也能達到80%以上,這與假體質量、手術水平、病人的使用等多方面因素有關。對於某一特定病例很難回答能夠確保使用多少年。根據您的年齡,如果您現在就做手術估計今後很有可能需要再做手術翻修。如果等到五六十歲再做手術雖然手術翻修的可能降低,但您今後的二三十年需要忍受病痛的折磨。因此這是一個生活理念問題:是現在手術在人生最精華的二三十年恢復正常的工作生活,還是因為懼怕手術翻修而忍受幾十年的痛苦等年老了再手術?這需要您自己拿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