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髖關節 > 髖關節置換術早期康復訓練

髖關節置換術早期康復訓練

發布時間:2021-01-29 10:44:49

1、髖關節置換術後的康復護理原則

術後康復訓練

2.1 術後第1周 術後當日即穿「丁字鞋」,術後第2天開始進行膝部按摩,可進行患側踝關節主動屈伸活動和抗阻活動。術後3~5天行患側股四頭肌等長收縮訓練,並且進行患側髖、膝關節被動活動。通過雙肘支撐,在他人幫助下或雙手握住床上方的吊環挺起上半身,臀部抬離床面,保持10~15s,重復5~10次。術後第5天,在膝下墊枕使髖彎曲10°~20°,然後以膝部為支點做挺髖動作,即抬臀動作。

2.2 術後第2周 鼓勵患者在無痛范圍下進行主動的患髖膝屈伸能力訓練;屈髖度數為45°~60°或<30°,可在患肢下放置一滑板,患側足跟置於空心圓墊上在滑板上做下肢屈伸運動,在無痛范圍內加強患側髖周圍肌群和股四頭肌的力量性訓練;可逐漸抬高床頭的高度,直至患者能在床上半坐位,外側入路切口的患者,半坐時間逐漸延長(30~60min)。一天可重復進行多次,為坐站練習做好准備。有條件可用直立床訓練;繼續進行床邊體位轉換訓練,包括:半坐―躺轉換練習、坐―站轉換練習、卧―站體位轉換、在平行杠或四腳助行器內進行健腿支撐三點式步行,轉體訓練等。

2.3 術後第3周 做四點支撐半橋運動,即在雙肘及雙下肢屈曲位支撐下抬臀並在空中保持10s,重復進行10~20次,每個動作要求緩慢進行;加強步行訓練,開始在平行杠內進行,將步行周期中的擺動期和支撐期分解進行,分別進行前後交替邁步訓練,並逐漸過渡到步行訓練;平行杠內的步行平穩順利,則應過渡到拐杖步行,有條件進行減重步行;繼續加強患側股四頭肌漸進行抗阻訓練,不斷提高患側下肢的肌力;改善及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教患者藉助一些輔助設備獨立完成日常的穿褲、穿鞋襪、洗澡、移動、取物等,以減少患者患髖的彎曲度數;必要時進行適當的環境改造,如加高床、椅、座廁的高度,坐椅兩邊最好有扶手以方便患者坐立,讓患者盡量睡硬板床,穿松緊鞋和寬松褲,以方便患者完成動作。

2.4 術後4周~3個月 逐漸改善患髖的活動范圍,增加患髖的負重能力,使人工置換的髖關節功能逐漸接近正常水平,達到全面康復的目的。注意在3個月內,持拐步行、過障礙時患者腿僅為觸地式部分負重,上下樓梯活動,要求健腿先上,患腿先下,以減少髖的彎曲和負重,還可以在運動平板上進一步改善步態、步速和步行的距離,提高患者實地步行的能力,最後過渡到棄杖步行。

2、傷筋動骨一百天,傷筋和動骨在護理上有什麼不同?

俗話說「傷筋動骨100天」,在很多人眼裡,這個「100天」就是卧床休息100天。但事實並非如此,在這100天里,患者有一項重要任務,就是做康復鍛煉。對於有的疾病來說,手術不僅並非治療的終點,甚至還是開始。比如人工關節置換術、骨折手術、脊柱脊髓損傷手術,手術結束,都並非意味著治療的結束。相反,術後的康復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1、人工關節置換

專家提醒:

術後缺乏康復訓練,易致關節攣縮僵硬。

如今越來越多的髖關節或膝關節損害嚴重的患者,通過接受關節置換手術來恢復接近正常的關節活動,從而最終恢復正常的日常生活。但是,人工髖關節或膝關節置換術之後,很多患者因為怕痛而不願活動關節,也不願意接受康復治療,使得關節活動度減少,導致關節腫脹,嚴重的可能會發生關節攣縮、僵硬,失去關節置換的意義。此外,如果患者動得太少或不動,還可能導致肺部感染和形成下肢深靜脈血栓。

相反,如果在人工髖關節或膝關節置換術後接受康復治療,可以通過消炎止痛和改善循環的物理因子治療,有效減輕腫脹和疼痛;通過肌力訓練、關節活動度訓練、步態訓練、平衡功能訓練、負荷訓練、本體感覺訓練等能防止組織粘連與攣縮,恢復正常關節活動范圍,恢復關節周圍肌群的力量,重建關節的穩定性,恢復正常步行能力;通過體位擺放、翻身拍背、腹式呼吸訓練等預防肺部感染;通過踝泵運動等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形成;通過關節松動術、牽引、持續被動關節活動以及蠟療、光療、超聲波、音頻電治療、超短波、微波治療等手段,緩解關節的緊張性,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增強關節周圍組織和皮膚的彈性,對關節的功能恢復有明顯的作用。

2、骨折手術

專家提醒:

康復不及時會致肌肉萎縮、骨質疏鬆、深靜脈血栓。

目前,骨折治療中,仍然存在著重手術、輕康復的問題,很多人以為,傷筋動骨100天,就等於是卧床100天。骨折患者術後早期的規范康復治療的缺失,很可能導致患者關節活動受限、肌肉萎縮、骨質疏鬆、深靜脈血栓形成等並發症,進而會嚴重影響患者的骨折癒合和功能恢復。相反,如果骨折手術後及時進行康復,可以預防和減少並發症。

骨折康復手段主要包括運動治療、物理因子治療、作業治療和高壓氧治療。在骨折早期,可抬高患肢並積極進行主動運動,這是消除水腫的有效、可行和花費少的方法。同時可施以理療,如熱療、超短波治療、低頻磁療和高壓氧治療,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消炎消腫、促進骨折癒合。但有金屬內固定的患者應禁用理療。

3、脊柱脊髓損傷手術

專家提醒:

康復介入越早越好。

通常情況下,脊椎骨折、椎間盤突出、脊柱腫瘤等手術,患者在術後也可能發生肢體乏力,動彈不得。因此,患者只能長時間躺在床上。但是,如果不能及時接受康復治療,患者的感覺會進一步減退或消失,容易出現尿瀦留、便秘,要麼出現腹瀉、大小便失禁。此外,患者還可能出現排痰困難、體溫調節障礙、低血壓或相對性緩脈,也可能會出現陽痿、月經失調等,嚴重的甚至會發生呼吸困難。因此康復應該在脊髓損傷後即刻介入。

3、髖關節置換術後康復鍛煉不能超過90度,怎麼判斷這個角度?

90度就是直角,就是下肢不要抬平,就不會超過90度,要適當鍛煉才會好轉快。

4、人工髖關節置換2個月怎樣康復鍛煉

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後出院指導: 1、術後6周內屈髖角度小於90度,不彎腰撿東西,不坐低於45cm的椅子後松軟的沙發,坐下後膝關節應低於髖關節。 2、兩個月內不要患肢在下側卧,側卧時應健肢在下,兩腿間夾枕頭。 3、大小便時不能蹲坑,可使用坐便器

與髖關節置換術早期康復訓練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