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髖關節 > 髖關節前脫位中醫整復

髖關節前脫位中醫整復

發布時間:2021-01-26 22:08:48

1、中醫史外傷科及骨傷科最早著作是什麼?

[中醫骨傷科歷代醫家的主要著作與貢獻]
春秋戰國時期
此時「諸子蜂起,百家爭鳴」,政治、經濟、文化的顯著發展,也推動了醫學的進步,這一時期,在臨證醫學發展的基礎上,從醫葯的臨床實踐提高到理論方面的總結,完成了祖國醫學經典著作《內經》、《難經》和《神農本草經》,特別是《內經》的問世,比較系統、全面地闡述了人體解剖、生理、病理、診斷、治療等基本理論,促進了骨傷科學的發展,如《內經》闡發的「肝主筋、腎主骨、脾主肌肉,氣傷痛、形傷腫」的理論,迄今仍指導著骨骨傷科學的臨床醫療實踐。
漢代
著名的外傷科醫生華佗既能用方葯、針灸治病,更擅長外傷科手術,他曾用麻沸散麻醉,為病人進行死骨剔除術、剖腹術,還創立了五禽戲,為現代的醫療體育奠定了原始基礎。
東漢末年
張機著《傷寒雜病論》,這是我國最早的臨床醫學巨著。他在《內經》、《難經》理論基礎上,以六經論傷寒,以臟腑論雜病,總結了漢代以前的醫學成就。根據作者的臨床經驗,創立了理、法、方、葯結合的辨證論治方法,並記載了牽臂法人工呼吸,胸外心臟按摩等復甦術。
晉代
葛洪著《肘後救卒方》,記載了顳頜關節脫位口內整復方法,「令人兩手牽其頤已,暫推之,急出大指,或咋傷也。」這是世界上最早的顳頜關節脫位整復方法,直到現在還普遍沿用醫學全在.線提供。
南北朝時期
龔慶宣著《劉涓子鬼遺方》,是我國現存最早的外傷科專著。它較詳盡的論述了金瘡和癰疽的診治。並收載了34首治療傷科疾患的方劑。
隋代
巢元方著《諸病源候論》,為我國第一部病理專著,探求諸病之源,九候之要,對骨折的處理提出了很多合理的治療方法,該書對破傷風的症狀描寫得非常透徹,並指出這是創傷後的並發症。
唐代
孫思邈著《備急千金要方》記載了顳頜關節脫位整復後應採用蠟療和熱敷,以助關節功能的恢復,他還採用熱敷和熱熨治療損傷瘀腫。王燾著《外台秘要》主張用氈做濕熱敷,以減少損傷肢節的疼痛。
藺道人著《仙授理傷續斷秘方》,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傷科專書,它闡述了骨折治療原則為復位、固定、功能鍛煉和葯物治療等,同時指出復位前要先用手摸傷處,以識別骨折移位情況,採用拔伸、捺正等方法復位,復位後將軟墊加在肢體上,然後用適合肢體外形的杉樹皮夾板固定,固定後的肢體要進行適當的活動。該書還首次描繪了髖關節脫位分為前脫位和後脫位兩種類型,採用手牽足蹬法治療髖關節後脫位;利用杠桿的原理,採用「椅背復位法」整復肩關節脫位。該書還重點介紹了骨折損傷的內外用葯40餘方和用葯方法。為傷科辨證、立法、處方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元代
危亦林著《世醫得效方》,繼承了唐代藺道人的骨傷科經驗,系統地整理了元以前的傷科成就,並有很多創新發展,使骨折和脫位的處理原則和方法更加完善。危亦林是世界上採用懸吊復位法治療脊柱骨折的第一人,比西方的Davis(1927年)始用相同的懸吊法要早五百八十餘年。
明代
太醫院制度分為十三科。傷科分為接骨、金鏃兩科。到了隆慶五年(1571年)改名為外科和正骨科(又名正體科)。永樂年間,朱橚等編著的《普濟方。折傷門》中,輯錄了十五世紀以前的正骨技術,強調手法整復的重要性,並採用超關節固定,以及抱膝圈固定治療髕骨骨折,還提出了「粘膝不能開」和「不粘膝」的臨床表現來鑒別髖關節後脫位和前脫位的診斷方法。
薛己著《正體類要》一書中的序文指出:「肢體損於外則氣血傷於內,營衛有所不貫,臟腑有所不和」。充分闡明了骨傷科疾病局部與整體的辨證關系醫學全在.線提供。
清代
吳謙等著《醫宗金鑒·正骨心法要旨》,系統地總結了清代以前的骨傷科經驗,對人體各部的骨度,內外治法所用方葯均較詳盡地記述,可謂既有理論,又重實踐,圖文並茂。該書把正骨手法歸納為摸、接、端、提、推、拿、按、摩八法,並運用手法治療腰腿痛等傷筋疾患,使用攀索疊磚法整復胸腰椎骨折脫位,之後要在腰背部骨折處墊枕,以保持脊柱於過伸位,從而維持其復位的效果。
此外,錢透昌所著《傷科補要》,對髖關節後脫位採用屈髖屈膝拔伸復位法復位。胡廷光著《傷科匯纂》、趙竹泉著《傷科大成》等都對各種損傷進行了詳盡的論述。

2、髖關節脫位怎麼辦??

查醫學網。

3、髖關節後脫位

需要手術的,修補下髖關節臼窩的肌腱,使之不易脫位。

可以恢復的。
注意不要右下肢太過於用力。

4、髖關節脫位

?

5、髖關節錯位可採取哪些手術修復?

先天性髖關節脫位,幼兒時期手術過一次未成功,失去了一次最寶貴的機會。
現在都16歲了,患側股骨頭長期磨損,肯定發育不良,甚至會出現壞死,真臼基本被軟組織填平,無法再容納股骨頭。成都醫院的治療方法只是延長左下肢長度,但對髖關節功能無任何治療效果,根據你的年齡,各種手術對你來所都有些太晚了,建議你進行全髖關節置換吧,只要手術成功,效果會很好,但是你一生中還要經歷幾次翻修。

6、髖關節脫位如何治療

【概述】
髖關節結構穩固,必須有強大的外力才能引起脫位。是一種嚴重損傷。在脫位的同時軟組織損傷亦較嚴重。且常合並其它部位或多發損傷。因此患者多為活動很強的青壯年。一般分為前、後及中心脫位3種類型。脫位後股骨頭位於Nelaton線(髂骨前上棘與坐骨結節連線)之前者為前脫位。脫位於該線之後者為後脫位。股骨頭被擠向中線,沖破髖臼而進入骨盆者為中心脫位。三種類型中以後脫位最為常見。這種損傷應按急診處理,復位越早效果越好。
【診斷】
有明顯外傷史,患處疼痛明顯,活動受限。患肢縮短,髖關節呈屈曲、內收、內旋畸形。可在臀部摸到脫出的股骨頭,大粗隆上移明顯。X線檢查可確診。
【治療措施】
1.新鮮脫位的治療
(1)後脫位的復位方法
①問號法(Bigelow's法)
在腰麻下,病員仰卧,助手固定骨盆,髖、膝屈曲至90度,術者一手握住患肢踝部,另一前臂放在腘窩處向上牽引,開始先使髖關節屈曲、內收、內旋(使股骨頭離開髂骨),然後一面持續牽引,一面將關節外旋、外展、伸直、使股骨頭滑入髖臼而復位(助手可協助將股骨頭推入髖臼)。因為復位時股部的連續動作呈「?」形,似一問號,故稱「問號法」復位,左側後脫復位時,股部的連續動作如一個正「問號」,反之,右側後脫位為一反「問號」。
②提拉法(Allis法)
患者仰卧,助手的動作和術者的位置同上法,復位時術者先將患側髖和膝關節屈至90°,使髂股韌帶和膝屈肌鬆弛,然後一手握住小腿向下壓,另一前臂套住膝後部向上牽拉,使股骨頭向前移位接近關節囊後壁破口,同時向內外旋轉股骨幹,使股骨頭滑入髖臼,助手可同時將股骨頭向髖臼推擠復位。復位時常可聽到或感到一明顯響聲。此法比較安全。
③復位後的處理
固定:復位後可用單側髖人字石膏固定4~5周(或平卧用砂袋固定患肢使呈輕度外展內旋位),以後可架拐早期活動,但患側不能負重,待6~8周後,進行X線檢查,顯示無股骨頭壞死時再負重走路。
④手術復位的適應症
手法不能復位,應考慮及時手術復位。髖臼上緣大塊骨折,須手術復位並作內固定。
(2)前脫位治療原則同前,僅手法方向相反,復位後處理亦同。
(3)中心脫位宜用骨牽引復位,牽引4~6周。如晚期發生嚴重的創傷性關節炎,可考慮人工關節置換術或關節融合術。
2.髖關節陳舊性脫位,因髖臼內充滿纖維瘢痕,周圍軟組織攣縮,手法復位不易成功。可根據脫位時間、局部病變和傷員情況,決定處理方法。脫位未超過三個月者,或試行手法復位。先行骨牽引1~2周,將股骨頭拉下至髖臼緣,再在麻醉下試行輕緩手法活動髖關節,以松解粘連,獲得充分松動後再按新鮮脫位的手法進行整復。但切忌粗暴,以免發生骨折。手法復位不成功或脫位已超過三個月者應手術復位。對關節面破壞嚴重者,可根據患者職業決定做髖關節融合術或人工關節置換術。
【病因學】
脫位分為前、後脫位和中心脫位三種類型,以後脫位最常見。後脫位是由於髖關節在屈曲、內收,受到來自股骨長軸方向的暴力,可使韌帶撕裂,股骨頭向後突破關節囊而造成後脫位。若髖關節在屈曲和輕度內收位,同樣外力可使髖臼頂部後緣骨折,股骨頭向後脫位。如髖關節在中位或輕度外展位,暴力可引起髖臼骨折,股骨頭沿骨折處向盆腔方向移位,叫作中心脫位,很少見。如髖關節處於外展位,股骨大粗隆與髖臼上緣相頂撞,以此為支點繼續外展,暴力沿股骨頭長軸沖擊,可發生前脫位。股骨頭可停留在閉孔或恥骨嵴處。如在下蹲位,兩腿外展,窯洞倒塌時,也可發生前脫位。
【臨床表現】
1. 後脫位
(1)髖關節在屈曲內收位受傷史。
(2)髖關節疼痛,活動障礙等。
(3)脫位的特有體征 髖關節彈性固定於屈曲、內收、內旋位,足尖觸及健側足背,患肢外觀變短。腹溝部關節空虛,髂骨後可摸到隆起的股骨頭。大轉子上移,高出髂坐線(髂前上棘與坐骨結節之連線,即Nelaton's line)。
(4)有時並發坐骨神經損傷,髖臼後上緣骨折。晚期可並發股骨頭壞死。
(5)X線檢查可確定脫位類型及骨折情況,並與股骨頸骨折鑒別。
2.前脫位時,髖關節呈屈曲、外展、外旋畸形,患肢很少短縮,大粗隆亦突出,但不如後脫位時明顯,可位於髂坐線之下,在閉孔前可摸到股骨頭。
3.中心脫位畸形不明顯,脫位嚴重者可出現患肢縮短,下肢內旋內收,大轉子隱而不現,髖關節活動障礙。臨床上往往需經X線檢查後,方能確定診斷。常合並髖臼骨折,可有坐骨神經及盆腔內臟器損傷,晚期可並發創傷性關節炎。
【並發症】
坐骨神經損傷
髖關節脫位的葯物治療
初期
【治法】 活血祛瘀,消腫止痛。
【方葯】
1.主方肢傷一方(廣東中醫學院《外傷科學》)
處方:當歸12克,赤芍12克,桃仁10克,紅花6克,黃柏10克,防風10克,木通10克,甘草6克,生地黃12克,乳香5克。水煎服,每日l劑。
2.外用方消瘀膏(廣州中醫學院《中醫傷科學》)
處方:大黃1份,黃柏6份,梔子2份,木瓜4份,蒲公英4份,姜黃4份。共為細末,用水、蜜糖各半,調敷患處。
中期
【治法】 和營續損,舒筋活絡。
【方葯】
1.主方生血補髓湯(錢秀昌《傷科補要》)
處方:生地黃12克,白芍9克,川芎6克,黃芪9克,杜仲9克,五加皮9克,牛膝9克,紅花5克,當歸9克,續斷9克。水煎服,每日l劑。
2.外用方紫荊皮散(王肯堂《證治准繩》)
處方:紫荊皮、膽南星、半夏、黃柏、草烏、川烏頭、當歸、川芎、烏葯、補骨脂、白芷、劉寄奴、牛膝、桑白皮各等份。共研細末,飴糖調敷患處。
後期
【治法】 補益氣血,強壯筋骨。
【方葯】
1.主方舒筋湯(廣州中醫學院《中醫傷科學》)加味
處方:當歸12克,陳皮9克,羌活9克,骨碎補9克,伸筋草15克,五加皮9克,桑寄生15克,木瓜9克,黃芪20克。水煎服,每日1劑。
2.外用方海桐皮湯(吳謙等《醫宗金鑒》)
處方:海桐皮6克,透骨草6克,乳香6克,沒葯6克,當歸5克,川椒10克,川芎3克,紅花3克,威靈仙3克,甘草3克,防風3克,白芷2克。共為細末,裝入小布袋內,煎水熏洗患處。
髖關節脫位的練功活動 在牽引期間應進行股四頭肌及踝關節功能鍛煉。解除牽引後,可扶雙拐患肢不負重下地行走,3個月後逐步負重鍛煉,以減少發生股骨頭缺血性壞死和創傷性關節炎。
預防常識:
髖關節脫位,應及時診治。因為有少數脫位會合並髖臼骨折,必須有X線攝片確診。早期復位容易,效果也較好。陳舊者,多數要手術復位,效果相對不好。此外,治療不當會引起股骨頭缺血性壞死,嚴重地影響關節功能。
本病是由於外傷性因素引起注意生產生活安全避免受傷是預防本病的關鍵另上需注意髖關節脫位應及時診治因為有少數脫位會合並髖臼骨折必須有X線攝片確診早期重定容易效果也較好陳舊者多數要手術重定效果相對不好此外治療不當會引起股骨頭缺血性壞死嚴重地影響關節功能

與髖關節前脫位中醫整復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