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拔河的技巧是什麼?
拔河的技巧是姿勢要好,排序要合理,握繩要科學。
比賽技巧
1、准備姿勢
握繩:雙手手心要向上 ;拉繩:繩要從腋下過 ;腳尖必須在膝蓋之前,而且在拔河令出之前全身應伸展拉直
2、站姿
不要怕摔倒,全體人盡量向後傾斜!半蹲,馬步,重心向後壓。重心一定要低,集體往後仰。簡單一點來說就是將腹或者髖挺出前面,眼睛看天。
3、排序
不要按力氣大小,按體重,從繩子末端到最前線,依次由重到輕排列。注意拉開距離以防踩踏。不要把胳膊累傷了卻忽視了腳和腿,下身一定要站得穩!前面的力量大點,尾巴上重量大的
4、握繩
比賽前繩子拉到最直,一定要! 否則後面的人再用力,繩子是彎的,力就中和了。所有人的力都要向正後,否則一部分力會被自己人的力抵消,事倍功半。兩個手相隔20cm,要視個人臂長而定。
(1)髖關節對抗擴展資料
拔河的物理知識:
1、遇到摩擦力先分清是「靜摩擦力」還是「滑動摩擦力」!發生「相對運動」的即打滑的才是受到滑動摩擦力。
2、如果是靜摩擦力,利用受力平衡來求的其值。
3、如果是滑動摩擦力,一定要注意,其大小隻取決於「接觸面粗糙程度」和「正壓力大小」!此外與其他因素無關!
4、靜止的物體可以受到滑動摩擦力,比如擦黑板時的黑板、拖地時的地面、溜冰時的冰面,都是靜止的但都受到滑動摩擦力。
5、運動的物體可以受到靜摩擦力,比如傳送帶上的糧食。
2、人體的髖部在哪裡?
人體的髖部在大腿的正上方。大腿旁邊的兩根很硬的圓形骨頭所圍成的就是髖關節,可以對照一些醫學用書進行學習和參考。髖部是人體下半身十分重要的連接部位。髖部可以讓人做各種方向的運動,正常人的跑跳行走都離不開髖部,一旦髖部受損就會影響到日常生活。所以,對於大家來說髖部的保養是十分重要的。
體力勞動者在一天勞累之後,都會感覺下肢十分沉重。這是由於髖部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磨損。髖部磨損通常表現為下肢疼痛難忍,嚴重者甚至不能下床行走。所以,體力勞動者在平時也不能過於用力。防止因為髖部損傷而導致身體出現不適的狀況。這對於每個人而言往往是得不償失的。
運動員和舞蹈家的髖部也容易受到磨損。經常能聽到某些運動員因為身體的受傷而導致退賽或者甚至退役。在籃球賽場上,更是容易出現這種狀況。賽場上兩個人身體的對抗往往比自己預想的要激烈許多。所以,運動員和舞蹈家在運動或跳舞之前,要進行充分的熱身工作以防意外情況的發生。如果不幸真的出現了損傷,也不要緊張。人的身體是有恢復機制的。輕度的髖部受損對身體來說是可以接受的。身體是可以自行慢慢恢復的。大概需要一周左右的時間就可以到達正常水平。
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髖部的保護。在進行劇烈運動時,一定要戴好防具,做好熱身工作,不做危險的和高難度的動作。身體素質差的人也不能不運動,而是要適量運動。提高身體素質永遠是保持身體健康的不二法門。慢跑就是一個很好的項目,它不但輕松,可以鍛煉身體,而且有助於心理壓力的舒緩。
3、左髖骨扭傷怎麼辦?
踝關節扭傷是運動損傷中發生率最高的,發生的原因大多是身體失去重心,落地時踩在別人的腳上或腳被絆倒時出現。扭傷時,局部會發生關節腫脹、疼痛,嚴重時甚至造成骨折。 一、處理時,先用彈性綳帶將踝關節固定,於傷處外敷冰塊,在用綳帶固定冰袋和踝關節。 二、固定幾分鍾後(約3-5分鍾),可先取下綳帶,此時受傷部位腫脹尚不明顯,肌肉痙攣也較輕,可先進行簡單的檢查。 三、檢查的目的主要是確定有無骨折或脫臼的可能,韌帶損傷的程度,以決定下一步之治療方法。 四、檢查方法: (1)注意疼痛、壓痛點的位置,腫脹的程度,關節是否畸形。 (2)內翻及外翻試驗:將踝關節內翻,檢查外側韌帶損傷程度(足內翻時,踝關節外側活動范圍是否變大或松動)。再將踝關節外翻以檢查內側韌帶損傷程度。 (3)前抽屜試驗:一手握住踝關節上端向後推,同時另一手握住足跟向前拉,檢查是否活動范圍變大(和未受傷一側比較)。 (4)如只是輕度扭傷,可繼續冰敷並施以壓迫性包紮,抬高患肢。如屬較嚴重之扭傷,則應送醫治療。 五、在踝關節復健治療方面: 踝關節受傷到完全康復共分為七個不同的階段: 第一階段:從受傷到腫脹不再增加為止 第二階段:從腫脹不再增加至正常走路不痛為止。 第三階段:從正常走路不痛至腫脹完全消失為止。 第四階段:從腫脹完全消失至75%得踝關節各方向活動度都不痛為止。 第五階段:從75%得踝關節各方向活動度都不痛至恢復75??的肌力為止。 第六階段:從恢復75%的肌力至所有各方向的踝關節活動度都完全不痛為止。 第七階段:從所有各方向的踝關節活動度都完全不痛至恢復100%的肌力為止。 復健治療的方法: 冰敷:用碎冰或冰水裝在塑膠袋裡,醒著時每4小時敷蓋在受傷部位20分鍾。 抬高:不需活動它時,就把受傷的踝關節抬高,至少要比腰部更高才有效。 壓迫:用彈性綳帶包住受傷部位,不可太松或太緊,太松無效易脫落,太緊腳趾會腫麻,妨害血液循環。 拿拐杖:拿拐杖幫忙走路,受傷的腳可完全不著地,或在不痛的范圍內略著地支撐體重。但不可以腳趾先著地,因為這樣腳板朝下時容易再發生內翻性扭傷,必須像正常走路一樣,讓腳踵(即腳跟部)先著地,然後才整個腳掌著地。 水療: 使用『冷熱交替式水療』,其方法如下: 先將患部浸在攝氏38-40度,不痛的范圍內活動4-6分鍾。立刻改浸在攝氏10-16度冷水中1-2分鍾。再回到熱水中活動(如1所述)。如此冷熱交替各做5次。 最後一次須浸在熱水中。完畢後將患部抬高,活動5分鍾,後綁上彈性綳帶。以上1-6為一次完整的(冷熱交替式水療),每天做2-3次後,約1-2周可完全消腫。 原則有三: (1)第一次和最後一次都要浸泡在溫水中。 (2)浸在溫水中時最好一邊活動腳踝,但仍要在不痛的范圍之內活動。 (3)浸溫水的時間要比浸冷水的時間來得長。浸溫水的時間要比浸冷水的時間來得長。 活動腳:不痛的范圍內,要盡量作各方向的腳踝活動,譬如上下活動或左右活動,也可以當作在練習ABCD等字母的活動。 保護:走路時須用固定用之貼部來保護腳踝。一般人可用護套來代替之。 對抗施力:用自己的手施力於腳踝,而用腳踝的力量來對抗它。不要被手扳動。 等張運動:用腳踝的力量來對抗外加的橡皮圈阻力,等於是一種肌力訓練。 等速性肌力運動:利用特殊的『等速運動』訓練機,來加強腳板向上、向下、朝內、朝外的各方向肌力。 快走:不痛不跛之下,可任意加快走路的速度,但仍需腳踵先著地。 跑步:由慢跑開始,逐漸增加跑步的速度,最後可以短跑沖刺。 繞圈跑:(轉彎45度)以20公尺的距離當作是一個『8』字型的長度,做轉彎45度式的繞圈跑,速度由慢而快。 繞圈跑:(轉彎90度)以10公尺的距離當作是一個『8』字型的長度,做轉彎90度式的繞圈跑,速度由慢而快。 特殊技巧的訓練。 看完了上面的文章大家應該學到一些扭傷的處理技巧,下面我就簡要概括幾點扭傷處理及恢復要點: (1)扭傷當場如有條件應立即冰敷,視情況輕重送醫院或回家自行處理; (2)如果沒有來得及冰敷,如果嚴重的,當日或第二天肯定會出現水腫,建議採用中葯敷葯的方式治療並抬高受傷腿。 (3)在沒有明顯消腫前盡量不要讓受傷腳著地,有條件就保持受傷腳抬高(一般高於心臟)。同時輔助以理療,那種紅外烤燈就可以了,烤完以後馬上可以敷上中葯,這樣更利於葯效的吸收,有助於散淤。 (4)視消腫情況,兩三周後可以輔以拐杖觸地行走,如果腳沒有明顯浮腫感覺,說明腳的末梢神經已經恢復了,此時可以採用上文提到的冷熱水療法幫助恢復,個人感覺這個方法效果不錯!直至可以不用拐杖單獨行走。
記得採納啊
4、平時在武館打對抗時,挨幾個掃腿頂多就是疼一下,掃腿的實戰意義是什麼?
目的是減輕敵人的戰鬥力,因為腿部的力量給人造成很大傷害,掃腿能讓敵人得力量減弱。
5、我是髖關節炎患者,想過去就疹
你好,怎麼說呢。首先要說一下,髖關節炎是一種無菌性炎症,有輕有重,不能一概而論。比較嚴重的髖關節炎如髖關節化膿性滑膜炎,來的比較迅猛,屬於比較嚴重的。而如果只是單純的勞損引起的髖關節滑膜炎,就屬於比較輕的。輕度的髖關節滑膜炎患者注意靜養休息、避免勞累,通常可以緩解。如果病情較重的髖關節滑膜炎,患者需要及時到正規醫院找專科醫生進行診治。個人見解,有點啰嗦。
希望對你有幫助。
純手打望採納。
6、有關《運動解剖學》中的兩個名詞解釋,一個是向心工作,一個是多關節肌功能性「被動不足」。
第一個是是肌肉收縮工作的形式,有向心和離心之分。所謂向心工作是指骨骼肌收縮引起肢體向肌肉縮短的方向運動。
第二個是多關節肌的特徵之一,有主動不足和被動不足之分。被動不足是指多關節肌在一個關節被拉長後,在另外一個關節的拉長受到限制的現象。如髖關節在伸展的情況下,屈膝就比較困難。
7、作用於髖關節的原動肌和對抗肌各有哪些
跨過一個關節的肌肉叫做單關節肌,如肱肌。跨過兩個或兩個以上關節的肌肉叫做多關節肌,如股直肌。多關節肌由於跨過的關節多,工作時會出現多關節肌「主動不足」和多關節肌「被動不足」。 1.多關節肌「主動不足」 多關節肌作為原動肌工作時,其肌力充分作用於一個關節後,就不能再充分作用於其他關節,這種現象叫多關節肌「主動不足」(其實質是肌力不足)。如充分屈指後,再屈腕,則會感到屈指無力(原來握緊的物體有松脫感),這就是前臂屈肌群發生了多關節肌「主動不足」現象。在體育運動中出現了多關節肌「主動不足」,應注意發展該群肌肉的力量。 當多關節肌收縮達到一定限度時,對其中一個關節發揮作用後,就不能再產生有效的張力,因此,對另一個(或其餘)關節就不能充分發揮作用,這種現象稱為多關節肌的「主動不足」(或主動肌的「主動不足」)。還拿握拳這一動作分析,當腕背伸位或中立位時可以很充分,而在屈腕情況下再屈指,則會感到力量不足,這是因為屈腕再屈指超過了肌肉牽拉的限度,因此限制了握拳動作,即前臂屈肌群的「主動不足」。 2.多關節肌「被動不足」 多關節肌作為對抗肌出現時,已在一個關節處被拉長後,在其他的關節處再不能被拉長的現象,叫多關節肌「被動不足」(其實質是肌肉伸展不足)。如伸膝後再屈髖,即直腿前擺,腿擺得不高,這是由於股後肌群發生了多關節肌「被動不足」。在體育運動中針對容易出現多關節肌「被動不足」肌肉,要注意發展其伸展性,這對提高運動成績和預防運動損傷起到積極作用。 當多關節肌被拉長伸展時,在其中一個關節已經被拉長後,另一個(或其餘)關節就不能充分被拉長,這種現象稱為多關節肌的「被動不足」(或拮抗肌的「被動不足」)。例如,當仰卧位膝關節屈曲時,髖關節屈曲可達120°,而當膝關節伸直時,髖關節屈曲幅度就小的多,這是股後肌群「被動不足」的現象。
8、在籃球中,中鋒怎樣對抗力量比自己強的對手?
在對陣比自身更強壯的中鋒時,可以從3點做好。
1、撤滑步防守
是一項攻擊性較強的防守移動技術,當對方企圖從防守者前方或某一方向突破時,防守者利用撤滑步控制對方,強佔有利位置,破壞其突破路線。
撤滑步的關鍵是:撤步的步幅和步速,撤步的方向和後續滑步的步頻,以及身體重心的控制。撤步的步幅要大,步速要快,以達到領先強佔位置(撤步要強在對方跨出的前腳的稍前方),控制並破壞對方突破路線的目的。
為了加大撤步的步幅,撤步動作應以髖關節為轉動點,使骨盆繞一側髖關節的垂直軸作側向轉動,增大第一步的步幅,同時撤步腿的大腿在充分外展的基礎上伴以適度旋外,以增大撤步的步幅。撤步的方向要根據對手的情況而定,一般控制在與突破路線成45度角的方向,角度過大,容易造成阻擋犯規,角度過小,控制不住對手,使撤滑步變成了後撤步。後續滑步的步頻要快,後續步要快速蹬地,並伴有一定程度的碾轉,在撤步腳著地瞬間,要快速跟隨,向移動方向滑動,並保持防守的基本姿勢,以保證後續防守移動的機動性和靈活性。撤滑步時要保持屈膝,上體稍前傾的身體姿勢,不能因為撤步而上體後傾,以致失去對身體平衡的控制。
在後續滑步時,不能並腿,以免身體重心在滑動中有較大的上下起伏,影響滑動速度。
採用撤滑步防守時,絕對不允許對方直線突向籃圈方向,至少應該迫使其沿籃圈在地面.
2、高位防守
曲膝,大腿與地夾角盡量保持在0度到30度之間(也就是重心壓低),兩腳比肩略寬,上身向前稍探,兩臂張開,手掌面向對方,一隻臂稍高,用來干擾對方傳球,另一隻臂稍低,用來干擾對方控球,具體用那隻手臂根據你的習慣和對方具體進攻情況而定。
在對方移動時隨移動方向滑步。滑步的腳步是向哪個方向就先邁哪只腳,另一隻腳跟隨。除非是貼身防守,一般防守時站的位置是對方朝向籃筐的方向,並向認為對方有可能傳球的方向稍斜。
練防守最重要的是練腳步(主要是滑步),以便能及時攔截對方的進攻和傳球路線,並讓對方假動作帶來的影響降到最低點。
3、內線防守
內線的站位意識決定著防守球員是否有抑制對手的可能性。既然對手屬於身高優勢的內線球員,不可避免的具有一些內線球員的特徵,充分的使用這些特徵的弱點很重要。防守球員非常有必要在頂防內線球員時就盡可能的避免其在靠近籃筐的位置接球。一旦接球位置離開了自己所熟悉的內線位置,大多數內線球員不會選擇投籃,即便是選擇投籃,命中率也遠低於其內線平均命中率;如果內線球員選擇外線接球突破的話,也會留給防守方包夾的可能性,防守效果遠比給其內線直接強打來的樂觀。
需要完成連進攻球員內線接球的機會都會貼身防守,是對於防守球員心理的考驗。防守球員絕對要有犧牲個人的技術統計的准備,比賽中無論對位球員處於任何位置都貼身干擾,並且盡可能的阻擋其一切向內線空切的路線。關鍵在於雙眼始終保持同時可以看到對手控球球員和自己的對位球員,並且同時保證自己處於對位球員和籃筐之間,距離對位球員一步左右的位置,這是防守位置是否合理的一大標准。這個位置的界定,可以保障任何時候對位球員的啟動都在自己的目光之中,並且及時阻擋在其移動路線上。
9、髖關節炎
病情分析:
髖關節炎表現為臀外側,腹股溝等部位疼痛,可放射至膝.具體有髖關節疼痛,腫脹,內部積水,軟骨磨損,骨刺增生,關節變形,髖的內旋和伸直活動受限,不能行走甚至卧床不起.我國人群中發生髖的骨性關節炎者較白種人為少.
指導意見:
1,非葯物治療
包括患者的健康教育,自我訓練,減肥,有氧操,關節活動度訓練,肌力訓練,助行工具的使用,膝內翻的楔行鞋墊,職業治療及關節保護,日常生活的輔助設施等等.歐美國家相當一部分患者通過以上治療可以減輕症狀,恢復正常生活和工作.我國在這一領域的投入和醫護人員的觀念還比較薄弱,今後加強這項工作的力度是各級醫務人員應該重視的.
2,葯物治療
(1)透明質酸鈉:為關節腔滑液的主要成分,為軟骨基質的成分之一,在關節起到潤滑作用,減少組織間的摩擦,關節腔內注入後可明顯改善滑液組織的炎症反應,增強關節液的粘稠性和潤滑功能,保護關節軟骨,緩解疼痛,增加關節的活動度.常於關節內注射,1次25mg,1周1次,連續5周,須嚴格無菌操作.
(2)氨基葡萄糖:為構成關節軟骨基質中聚氨基葡萄糖(GS)和蛋白多糖的最重要的單糖,正常人可通過葡萄糖的氨基化來合成GS,但在骨關節炎者的軟骨細胞內GS合成受阻或不足,導致軟骨基質軟化並失去彈性,膠原纖維結構破壞,軟骨表面腔隙增多使骨骼磨損及破壞.氨基葡萄糖可阻斷骨關節炎的發病機制,促使軟骨細胞合成具有正常結構的蛋白多糖,並抑制損傷組織和軟骨的酶(如膠原酶,磷脂酶A2)的產生,減少軟骨細胞的損壞,改善關節活動,緩解關節疼痛,延緩骨關節炎症病程.口服1次250~500mg,1日3次,就餐服用最佳.氨基葡萄糖的弱點是其單體不能促使人體軟骨再生.
(3)非甾體鎮痛抗炎葯:可抑制環氧化酶和前列腺素的合成,對抗炎症反應,緩解關節水腫和疼痛.可選用布洛芬1次200~400mg,1日3次;或氨糖美鋅1次200mg,1日3次;尼美舒利1次100mg,1日2次,連續4~6周.
3,手術治療
髖關節炎症狀十分嚴重,葯物治療無效的,且影響病人的日常生活,就應該考慮手術干預.但由於關節置換手術存在一定的近期和遠期並發症,如部件的松動和磨損,骨溶解,這些並發症目前還不能完全解決.由於人工關節置換的效果與手術時間的長短,醫師的經驗,病人術前的身體條件,圍手術期處理和康復訓練等因素密切相關.因此實施人工關節置換手術需要謹慎.
4,代替治療
鑒於目前的傳統治療大多著眼於緩解疼痛,不能改善關節內部的現狀,80年代開始,利用純天然鋸峰齒鮫,即大青鯊軟骨粉來治療髖關節炎,恢復人體已退化的關節軟骨的再生,已成為80年代之後各先進國家中全新的嘗試.在歐洲,鯊魚軟骨粉的萃取物已經被認定為關節炎葯品,美國OAM(代替醫療事務局)也把鯊魚軟骨粉當作代替醫療的一環進行研究和普及,而日本則選定專業公司提供臨床用品,作為代替醫療的一環廣泛運用於髖關節炎的臨床,並取得顯著成效,日本鯊魚軟骨普及協會甚至歸納出針對人體軟骨再生的最佳服用量為7.5g/天的統計數據.純天然鯊魚軟骨粉除了功效得到驗證之外,沒有副作用也是它的難得之處,代替療法的普及為人類徹底攻克髖關節炎帶來了全新的希望.
生活護理:
多曬太陽,注意防寒濕,保暖,使髖關節得到很好的休息.疼痛緩解後,每日平地慢走一兩次,每次20—30分鍾.盡量減少上下台階,彎腰,跑步等使關節負重的運動,避免,減少關節軟骨的磨損.補充關節營養物質,如上述提到的純天然鋸峰齒鮫軟骨粉,對恢復關節活力大有裨益.此外,選擇適宜適度的體操,強化關節周圍肌肉可以保證關節的安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