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舞蹈 下橫叉時髖關節疼是不是正常的?
我和你一樣的,橫叉時韌帶不疼,但是髖關節像別住一樣,不僅如此,卧魚,二郎腿,統統不行,連基訓的控制都會受影響。以前不知道,後來生寶寶的時候,參加了醫生的產前培訓才知道,導致這種原因,是因為小時候綁過腿,使胯骨和髖關節處不能磨合,久而久之,髖關節的臼處,就長出一塊骨頭,醫學術語叫什麼我忘了,但就是這個原因,是病理性的,或許要通過手術來矯正,但絕對和你練功努不努力無關。望採納!
2、舞蹈專業術語
1、形:一切外在的,直觀的動作,姿態,動作與動作之間的連接,姿態與姿態之間的過渡路線,凡是一切看得見的形態與過程都可稱之為「形」。
2、神:泛指內涵,神采,韻律,氣質。
3、勁:指內在的節奏處理和有層次,有對比的力度處理。
4、律:指舞者在完成動作時即能有順水推舟,一氣呵成的順勢,又能在動作中有起伏跌宕,相反相成的逆向效果,形成一種特定的節奏。
5、擰:即下肢固定,上身(包括腰,肋,肩,頸頭)向左或有作水平的旋扭。
6、傾:指上肢向前或旁做「折」狀。
7、含:以腰,肋,胸的收縮並往前傾。
8、仰:凡是上肢向後「折」狀,即使「仰」。
9、平圓:無論是手的局部動作或是整個上肢動作,運動時要如「磨盤」狀,展現在觀眾面前的是一個豎面的圓線運動。
10、立圓:它的運動軌跡如同「車輪」狀,即展開在面前的是一個豎面的圓線運動。
11、八字圓:又稱「風火輪」,指肩部或雙臂同時進行相反方向的兩個圓線運動,形成「前後」或「左右」兩個車輪式的圓線運動。
12、點:從動作的外部而言,是指動作中的突出的強拍或瞬間的停頓。從神韻及內涵而言,是指呼吸中瞬間的閉氣,「提沉」中起伏的強弱;眼神運用時動幻中的凝聚;身法變換中意念的閃動。
13、線:從動作的外部而言,現是指運動遵循的路線。從神韻及內涵而言,線是指運動全過程中內在意識的旋律感。
14、動律:指經過對一切動作分析,概括,提煉,使之成為不同於某一具體或完整動作的,具有概括性質的「元素」。
15、元素:指提,沉,沖,靠,含。腆,移,龐提,這些由心意帶動呼吸,又由呼吸支配腰部而體現出來的基本勢態。
16、坐:中國古典舞訓練基本姿態,臀部全著地,雙腿盤於身前,開胯,後背自然垂直,肩胸放鬆,眼平視,手腕搭於膝上,雙肘放鬆,也可雙手背於身後,肘尖下垂。
17、沉:中國古典舞訓練基本姿態,在「坐」的姿態上通過呼氣使氣息下沉,感覺氣沒丹田,以沉氣之力帶動腰椎從自然垂直狀一節一節下壓而形成胸微含,身微彎狀,在此過程中眼皮隨著沉氣而徐徐放鬆。
18、提:中國古典舞訓練基本姿態,在「沉」的基礎上深吸氣,感覺氣由丹田提至胸腔,同時以胸之力帶動腰椎由微彎狀一節一節直立,感覺頭部頂向虛空,提至胸腔之氣不能靜止憋住,隨著「頭頂虛空」的感覺向上延伸,同時眼皮也向微松狀逐漸張開,瞳孔以氣之力放神。
19、沖:中國古典舞訓練基本姿態,在「沉」的過程中用肩的外側和胸大肌向8點或2點水平移斜,肩與地面要保持平行線,切忌上身向前傾倒,頭部的配合或與肩相反,或向右轉成後看狀。
20、靠:「靠」和「沖」相反的不可割裂的一對動律,首先「提」,然後在「沉」的過程中用後肩部及後肋側帶動上身向4點或6點「靠」出,感覺前肋往裡收,後背側肌拉長,肩與地面保持水平拉出,無向後躺倒感。身如向右靠頭則向左轉,眼平視放神,頭及頸部略向下梗,無上仰狀。
21、含:中國古典舞基本姿態。過程與「沉」一樣,但加強胸腔的含收,雙肩向里合擠,腰椎形成弓狀,空腰低頭。
22、腆:中國古典舞基本姿態。是與「含」相反的運動。是在提的過程中,雙肩向後掰,胸盡量前探,頭微仰,使上身的肩胸完全舒展開。
23、移:中國古典舞基本姿態。肩部在腰的發力下向左或右的正旁移動,與地面成橫的水平運動。現經「提」,在「沉」的過程中,以腰發力,用肩帶動向旁拉長肋肌,頭與運動方向相反。
3、練跆拳道來是不是要像練舞蹈的第一步一樣呀?
嗯,差不多練任何武術都是需要打好基本功的,跆拳道的練習重點在於腿法,練好腿法基本就等於練好了跆拳道。
跆拳道七成為腿法,主要有如下八種:
1、前踢:初學者的第一個腿法;實戰姿勢的基本姿勢開始。右腳蹬地髖關節向左旋轉,雙手握拳置於體側;同時,右腿以髖關節為軸屈膝上提。當大腿抬至水平或稍高時,關節向前送,向前頂,小腿以膝關節為軸快速向前上方踢出,力達腳尖,整條腿至腳尖崩直。
2、推踢:初學者的第二個腿法;實戰姿勢開始。右腳蹬地,重心前移,右腳以髖關節為軸提膝前蹬,用右腳腳掌向前蹬推,力點在腳底,推力向正前方,踢擊後右腿沿原路線彈回,將右腳放置在左腳前面仍成實戰姿勢。
3、橫踢:跆拳道學員黃帶的腿法,也跆拳道中最主要的實戰腿法;實戰姿勢開始。右腳蹬地,重心前移至左腳,右腳屈膝上提,兩拳置於胸前;左腳前腳掌碾地內旋,髖關節左轉,左膝內扣;隨即左腳掌繼續內旋至180度,右腿膝關節向前抬至水平狀態,小腿快速向左前橫向踢出;擊打目標後迅速放鬆收回小腿。右腿落回原地成實戰姿勢。
4、下劈:實戰姿勢開始。右腳蹬地,重心前移至左腳。同時,右腿以髖關節為軸屈膝上提,兩手握拳置於胸前;隨即充分送髖,上提膝關節至胸部,右小腿以膝關節為軸向上伸直,將右腿伸直舉於體前,右腳過頭腳尖勾起。然後放鬆向下以右腳後跟快到擊打目標時腳面崩平(同時腰部發力)下壓擊打,力量在空中快速爆發,右腳自然落地成實戰姿勢。
5、側踢:實戰的基本姿勢開始;右腳蹬地右腿以髖關節為軸屈膝提起,兩手握拳置於體側;隨即左腳以前腳掌為軸外旋180度,旋轉同時提膝,髖關節向左旋轉,勾腳尖成為足刀,右腿以膝關節為軸向前踢出,右腳快速向右前上方直線踢出,力點在足刀。發力後沒起腿路線收腿,放鬆,重心落下(原處或向前均可),再次回到實戰姿勢。
6、勾踢:實戰姿勢開始。右腳蹬地重心前移,右腿以髖關節為軸屈膝上提,兩手握拳置於體側;左腳以前腳掌為軸外旋180度,右腿以膝關節為軸繼續向前上方伸成直線,順勢右腳的腳掌用力向右側屈膝鞭打,順鞭打之勢上體右轉,右腿屈膝回收,右腳落回原處,成實戰姿勢。
7、後踢:實戰姿勢開始。兩腳以兩腳掌為軸均內旋約180度,身體之右轉約90度,兩拳置於胸前。上體右轉時扣肩轉頭,右腳蹬地將蹬地的力量與上體擰轉的力量全在一起,左腳掌為軸內旋約90度,同時將右大小腿收緊並夾緊大腿,然後向後直線踢出,自然收腿轉身成為新的實戰姿勢。
8、後旋踢:實戰姿勢開始。兩腳以兩腳掌為軸均內旋約180度,身體隨之右轉約90度,兩拳置於胸前。上體右轉,與雙腿擰成一定角度。右腳蹬地將蹬地的力量與上體擰轉的力量合在一起,右腿繼續向右後旋擺鞭打,同時上體向右轉,帶動右腿弧形擺至身體右側,右腿屈膝回收;右腳落到右後成實戰姿勢。
在此基礎上還有:
單腿連踢:同一條腿連續進行兩次以上的進攻方法。這種技術也屬於跆拳道高難技術動作。
雙腿連踢:兩條腿連續進行兩次以上的進攻。這種技術同樣屬於跆拳道高難技術動作。
4、練舞蹈時下橫叉髖骨疼怎麼辦
要多多練習啊!如果你疼,你習慣就好了,我一開始的時候也是這樣子的,不過練久以後就不疼了,也成功了!
5、左測髖關節脫位術後能不能做運動或練舞蹈之類的
不要長時間劇烈運動,我小時候也有這個毛病,雖然說是治癒了,但是醫生還是建議我不能穿高跟鞋不然以後老了腳會疼。少走長路這些 。
比如說太劇烈的跑啊,跳啊,這些運動還是免去,少走路不要走長了。不是不走少走不要走太長,畢竟以前是脫位過
6、舞蹈訓練中,胯部怎麼練
在舞蹈訓練中,特別注意外開,這就需要髖關節很好的柔韌性和肌肉能力。在訓練是很忌諱盆骨的松動,強調立胯、收胯、提胯,要將髖關節和下肢斷開,這樣做動作的時候才幹凈利落,不拖泥帶水。
髖關節的外開訓練很枯燥,大胯和小胯都是我們在活動的時候要經常注意的地方。髖關節的外開有利於舞蹈中腳位的站立。將最基本的腳位站立正確可以使舞蹈時的動作美化很多。
經常做的壓胯訓練有「青蛙趴」,靠牆下橫叉等,這些都需要長時間地去進行韌帶的拉伸,在訓練中不可急於求成,以免造成髖關節韌帶的損傷。
不論是在中國古典舞還是芭蕾舞中,最基本的聯系都要外開,做到「開、綳、直」,這是舞蹈的基本要求。髖關節的正確運用可以延伸到下肢的運用。外開時盆骨、膝蓋和腳趾尖成一條線,真正做到「開、綳、直」。
(6)舞蹈髖關節訓練目標擴展資料
舞蹈修煉氣質,跳舞的人,站著美、坐著美、一出手一抬腳都是美,想讓舞蹈變成氣質,想讓訓練體態變成日常體態,必然要經歷規范動作、持之以恆、從而形成習慣的過程。
舞蹈基本功包括素質訓練、形體訓練、技巧訓練和舞姿訓練四個部分,對於業余舞蹈教學來說,尤其是10歲以下的孩子,由淺入深、由量變達到質變,規范而漸進性的舞蹈基本功練習是最科學的。
而對基本功的要求高,並不是表現在「一個月內下叉」、「一個星期內下腰」等速成上,而是在把上把下的練習中,在壓腿、踢腿、擦地等每一個細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