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先天性髖關節脫位形成的原因
一、先天性髖關節脫位小兒髖關節脫位,又稱先天性髖關節脫位,出生時就已形成。主要原因是母親在懷孕2~3個月時,正逢胎兒髖關節形成時期,因孕媽媽的感冒、發燒或其他疾病導致胎兒生長停頓了一下,關節未正常發育,就出現了脫位。該病男女比例約為1:5,臀位產的發病率比頭位產高,剖腹產的發病率比順產高,特別是剖腹產中體重較重的寶寶。
2、先天性髖關節脫位的臨床表現
1.新生兒和嬰兒期的表現
(1)關節活動障礙患肢常呈屈曲狀,活動較健側差,蹬踩力量位於另一側。髖關節外展受限。
(2)患肢短縮患側股骨頭向後上方脫位,常見相應的下肢短縮。
(3)皮紋及會陰部的變化臀部及大腿內側皮膚皺褶不對稱,患側皮紋較健側深陷,數目增加。女嬰大陰唇不對稱,會陰部加寬。
2.幼兒期的表現
(1)跛行步態跛行常是小兒就診時家長的惟一主訴。一側脫位時表現為跛行;雙側脫位時則表現為「鴨步」,患兒臀部明顯後突,腰前凸增大。
(2)患肢短縮畸形除短縮外,同時有內收畸形。
3.分類
(1)根據股骨頭與髖臼的關系分類一般可將其分為以下3種類型。①先天性發育不良股骨頭僅略向外移,Shenton線基本正常,但CE角可減小,髖臼變淺,Dunn稱此為先天性髖關節脫位Ⅰ級。②先天性半脫位股骨頭向外上方移位,但仍與髖臼的外側部分形成關節,Shenton線不連續,CE角小於20°,髖臼變淺,屬Dunn分類Ⅱ級。③先天性完全脫位股骨頭完全在真性髖臼以外,與髂骨的外側面形成關節,逐漸形成假髖臼,原關節囊則嵌夾於股骨頭與髂骨之間,屬Dunn分類Ⅲ級。
(2)根據脫位的程度分類分為以下4度:①Ⅰ度脫位股骨頭骺核位於Y線以下、髖臼外上緣垂線之外。②Ⅱ度脫位股骨頭骺核位於Y線與Y線的臼上緣平行線之間。③Ⅲ度脫位股骨頭骺核位於臼上緣平行線高度。④Ⅳ度脫位股骨頭骺核位於臼上緣平行線以上,並有假臼形成。
3、先天性髖關節脫位
27歲才發現是「百先天性」髖關節脫位?平時走路度你沒發現女友有跛行或者蹣跚步態嗎?先天性髖關節脫位一問般在學習走路後就容易出現答上述狀態。很可能你女友內是後天不小心弄成的髖關節脫位。這種狀況基本只容能採用手術復位了。
4、發育性髖關節脫位會怎樣
一般而言,年幼的嬰兒小腿彎曲是正常的。因為他小腿內側的一根長骨(脛骨)所附著的肌肉較外側的薄,所以看上去,嬰兒的兩條小腿就有點彎曲感,這實在是一種錯覺。並且胎兒有腳趾內傾,是胎兒在母體內、長時間抱成一團所造成的。寶寶出世後,四肢會慢慢「舒展」開來,但有些寶寶「舒展」速度慢,到了學走路時,便出現腳趾內屈,走路不穩的現象,1歲左右兩條腿略為彎曲,而且X線片上也顯示小腿骨骼彎曲,但沒有佝僂病的X線表現。這是由於這時的小兒剛開始行走,兩腿還不能很好地隨自己身體重量,所以暫時出現了小腿的彎曲,一般到2-3歲即能恢復正常,而且X線片上也顯示原先的小腿骨彎曲的現象得到糾正。這兩種情況屬於正常現象。有腳趾內屈的寶寶,兩只小腳板會朝內側斜,但他的腳和膝蓋,基本上都沒問題。有「鴨腳」的寶寶,學走路時比較不穩,容易跌倒。如果過了2歲,小寶寶的情況還是沒有改善,醫生就可能給寶寶的小腳上夾板,靠肢架矯正腳姿勢,這可能要一年時間。如果到了五六歲,情況仍然沒有改善,醫生才會考慮為孩子動手術,松解孩子腳部肌肉。
所謂不正常,即嬰兒患有嚴重的佝僂病,由於缺鈣而使骨質疏鬆、軟化,當小兒站立或行走後,下肢不能負重,出現小腿彎曲,這就是我們所謂的「O」型腿及「X」型腿。「O」型腿的小兒,其兩腿的彎曲程度比正常現象的彎曲要嚴重。檢查時將兩踝關節並攏,兩膝關節往往分開不能並攏,兩膝之間的空隙超過3cm。「X」型腿兩膝關節並攏而踝關節不能並攏,兩踝之間距離在3cm以上。X線片上不僅僅小腿骨彎曲,還有其他佝僂病的特徵表現
應該說,嬰兒小腿彎曲絕大多數屬於正常現象,而因佝僂病所致的小腿彎曲終究是少數。
5、兩個月寶寶,發育性髖關節脫位,向您咨詢
這個周四下午看看更加放心一些。王延宙
山東省立醫院-小兒骨科-王延宙主任醫師
6、樂山小兒先天性髖關節脫位?
如果得了先天性的髖關節脫位,最好到醫院進行正規治療比較合理。
7、小兒先天性髖關節脫位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這是先天骨盆骨形成不良以及關節囊鬆弛而引起髖關節脫位的疾病。另外,雖說是先天性的,但在出生之際並未發現脫位,只是有容易引起脫位的因素,在出生之後逐漸出現脫位的傾向,不久就導致徹底脫位。
女孩佔大多數,男女孩之比為1:6。既有一側脫位的,也有兩側脫位的。只要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就可徹底治癒。當能夠走路了再進行治療,就很難徹底治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