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舉例說明發展髖關節屈肌,伸肌,外展肌和內收肌的力量練習方法和伸展性練習方法。
髖屈力量:懸垂舉腿,直腿仰卧起坐;伸展性:弓步拉伸
髖伸力量:羅馬椅挺身,深蹲;伸展性:4字拉伸
髖外展力量:蚌式;伸展性:臀肌拉伸
髖內收力量:繩索機夾腿;伸展性:內收肌拉伸
2、瑜伽髖打開的體式有哪些?
練瑜伽,開髖是伽人們的必修課,但練了辣么多開髖的動作,如何才能讓開髖更有深度,更有效果呢?
今天,給大家推薦9個開髖的瑜伽動作,從髖關節的屈、伸、外展、內收、外旋、內旋6個方位,幫你全面深度科學的打開髖部,一起來看看吧:
1、仰卧英雄-髖關節內旋
跪立在墊面上,雙腿並攏
或者分開與髖同寬,雙腳打開略大於髖部
腳背貼地,將小腿肚子向外撥開
臀部坐在雙腳之間,仰卧在抱枕或者墊子上
保持1-2分鍾
2、仰卧束角式-髖關節外旋
坐立在墊面上,雙腳並攏
雙腿向兩側打開
仰卧在抱枕或者墊面上
保持1-2分鍾
3、趴青蛙-髖關節的外展
跪立在墊面上,身體向前俯卧
雙腿兩側緩慢而有控制的打開
大小腿90度,保持1-2分鍾
4、新月式-髖關節的伸
山式站立,將左腳向後一大步
小腿腳背貼地,吸氣延展脊柱
呼氣後彎,保持1-2分鍾,換另一側
5、單腿背部伸展-髖關節的屈
坐立在墊面上,屈左膝
將左腳放在右大腿根部
吸氣延展脊柱,呼氣前屈向下
雙手握住右腳前腳掌
保持1-2分鍾,換另一側
6、鞋帶式-髖關節的內收
坐立在墊面上,屈雙膝
將左腳放在右臀部的外側
左腳放在左側臀部的外側
吸氣延展脊柱,呼氣前屈向下
保持1-2分鍾,換另一側
7、鹿式-髖關節內旋&外旋
坐立在墊面上,將左腳向後伸展
右腳靠近左大腿前側
吸氣,延展脊柱,呼氣向右扭轉
保持臀部坐在墊面上,停留1-2分鍾
換另一側
8、坐角式前屈-髖關節外展&屈曲
坐立在墊面上
雙腿打開適當的距離
吸氣,延展脊柱,呼氣前屈向下
屈手肘在墊面上,保持1-2分鍾
9、方形式-髖關節外旋&屈曲
坐立在墊面上,屈雙膝
右腿放在左腿的上側
雙腿上下交疊,吸氣,延展脊柱
呼氣,前屈向下,保持1-2分鍾
換另一側
3、撿東西是髖關節在做運動么,髖關節的屈,伸,內收,外展,內旋外旋是怎麼回事∏_∏求細致的講解
關於人體關節的5種運動方式:
(1)屈伸:運動環節繞額狀軸(左右方向)在矢狀面(前後方向)內做的運動.一般來說,向前運動為屈,向後運動為伸.但膝關節及其以下關節則相反.
(2)外展、內收:運動環節繞矢狀軸在額狀面做的運動.運動環節末端遠離正中面為外展,向身體正中面靠近為內收.
(3)迴旋:運動環節繞本身的垂直軸在水平面內做的運動.由前向內旋轉為內旋(或旋前),由前向外旋轉為外旋(或旋後).
(4)環轉:運動環節以近側端為支點,繞額狀軸、矢狀軸以及它們之間的中間軸做連續的圓周運動.此運動可描繪成一個圓錐體圖形的運動,故又稱圓錐運動.如上肢在肩關節處做向前或向後的繞環運動.
(5)水平屈伸:運動環節在水平面內繞垂直軸做前後運動,是體育運動中的一種運動形式,生活中少見,如上肢(或下肢)在肩關節(或髖關節)處,外展90度後再向前運動稱水平屈,如向後運動則稱水平伸.
4、髖關節內收肌群有哪些?
髖內收肌群是指使髖關節內收的主要肌群。髖內收肌群包括大收肌、長收肌、短收肌、恥骨肌和股薄肌。...
5、髖關節內收這內收是怎麼個姿勢
髖關節內收,身體直立站著大腿向你的身體外側打開是外展,還原回來就是內收。我說的你明白嗎
6、說明關節的屈伸,外展內收,旋轉三種運動的基本形式
屈伸是運動環節在矢狀面內繞冠狀軸的運動,一般是向前運動為屈,向後運動為伸。
外展內收是運動環節在冠狀面內繞矢狀軸的運動,一般是運動環節的末端遠離身體正中面運動為外展,靠近正中面運動為內收。
旋轉是運動環節在水平面內繞垂直軸的運動,一般是運動環節向前向內旋轉為旋前(內),向後向外旋轉為旋後(外)。
(6)髖關節內收體式擴展資料
人體有幾個主要關節:踝關節、膝關節、髖關節、肩關節、肘關節、腕關節等。
關節有靈活性和穩定性,從下至上基本遵循:踝關節——靈活性,膝關節——穩定性,髖關節——靈活性,腰椎——穩定性,胸椎、肩關節——靈活性的規律。
違反了這樣的規律,關節相應的靈活性和穩定性降低就會造成身體不平衡、臨近關節出現代償,比如髖關節不靈活可能會引起腰椎不穩定。
關節一般由關節面、關節囊和關節腔三部分構成。
(1)關節面:兩個以上相鄰骨的接觸面,一個略凸,叫關節頭,另一個略凹,叫關節窩。關節面上覆蓋著一層光滑的軟骨,可減少運動時的摩擦,軟骨有彈性,還能減緩運動時的震動和沖擊。
(2)關節囊:很堅韌的一種結締組織,把相鄰兩骨牢固地聯系起來。關節囊外層為纖維層,內層為滑膜層,滑膜層可分泌滑液,減少運動時的摩擦。
(3)關節腔:關節軟骨和關節囊圍成的狹窄間隙,正常時只含有少許滑液。
7、髖關節的運動有哪些?結合運動舉例說明
1、屈髖蹬天法:患者仰卧位,雙上臂置於體側,屈髖屈膝90°,使小腿向上蹬,次數逐漸增加至50次。
2、抱膝法:仰卧位,患髖屈90°,膝屈45°,雙手叉指合掌抱膝關節前下方,屈肘
3、屈髖開合法:仰卧位,雙髖、膝關節屈曲,雙手置於臀外側,以雙足跟為軸心,作雙膝內收、外展、內旋、外旋活動3~5分鍾。
4、盤腿壓膝法:病人坐床上盤腿,雙掌置膝內側,用手掌向外、向下按壓膝關節,提高外展、外旋肌力,改善內收內旋肌協調動作,滑潤關節。
5、髖關節伸屈活動鍛煉法:仰卧位,使髖關節伸展,雙手叉指合攏抱住股骨下端,利用反復屈肘力量抽動上拉與主動屈髖相結合,持續活動5~10分鍾,次數幅度逐漸增加。
6、髖關節外展/內收活動鍛煉法:仰卧位,雙下肢伸直,雙手置於體側,患肢自動抬高25°~35°,作外展/內收活動,持續5~10分鍾或坐位操練。
7、髖關節外旋/內旋活動鍛煉法:仰卧位,雙下肢伸直,雙手置於體側,兩腳分開,與肩相等,以足跟為軸心,作肢外旋/內旋活動,持續5~10分鍾。
8、髖關節屈曲外旋/內旋活動鍛煉法:仰卧位,使膝關節屈曲40°,髖關節屈曲90°,雙手抱膝,利用手腕力量反復作外旋/內旋活動,持續5~10分鍾。
9、扶物下蹲操練法:雙手前伸,抓住固定物,身體直立,雙足分開,與肩相等,緩慢下蹲後再站立,反復操練3~5分鍾。
10、髖關節擺動操練法:雙手前伸,抓住固定物,健肢負重而立,患肢足懸空,先按順時針方向作圓形擺動3分鍾,再作逆時針方向活動3分鍾。
8、什麼是屈伸 內收 外展,如何分類的。
這是按醫學上解剖來定位的,直立,雙腿並攏,雙手心向外。手前臂向上臂靠攏為屈,離開為伸,手臂向軀干靠攏為內收,離開為外展,下肢也如此。人體的中線靠攏為收,離開為展。
解剖專業術語也就是屈和伸通常是指關節沿冠狀軸進行的運動,收和展是關節沿矢狀軸進行的運動,旋轉是關節沿垂直軸進行的運動。選自人衛第八版系統解剖學第39頁。
(8)髖關節內收體式擴展資料:
為了正確描述人體結構的形態、位置以及它們間的相互關系,必須制定公認的統一標准,即解剖學姿勢和方位術語,初學者必須准確掌握這項基本知識,以利於學習、交流而避免誤解。
1.解剖學姿勢
即身體直立,兩眼平視前方,足尖朝前;上肢垂於軀干兩側,手掌朝向前方(拇指在外側)。
2.常用的方位術語
上superior和下inferior:按解剖學姿勢,頭居上,足在下。近頭側為上,遠頭側為下。
在比較解剖學或胚胎學,由於動物和胚胎體位的關系,常用顱側cranial代替上;用尾側caudal代替下。
在四肢則常用近側proximal遠側distal描述部位間的關系,即靠近軀乾的根部為近側,而相對距離較遠或末端的部位為遠側。
前anterior和後posterior:靠身體腹面者為前,而靠背面為後。
在比較解剖學上通常稱為腹側ventralis和背側dorsalis。
在描述手時則常用掌側palmar和背側。
內側medialis和外側lateralis:以身體的中線為准,距中線近者為內側,離中線相對遠者為外側。
描述上肢的結構時,由於前臂尺、橈骨並列,尺骨在內側,橈骨在外側,故可以用尺側ulnar代替內側,用橈側radial代替外側。下肢小腿部有脛、腓骨並列,脛骨在內側,腓骨居外側,故又可用脛側tibial和排側 fibular稱之。
內interior和外exterior:用以表示某些結構和腔的關系,應注意與內側和外側區分。
淺superficial和深deep:靠近體表的部分叫淺,相對深入潛居於內部的部分叫深。
9、髖關節置換術後為什麼不能做髖關節內旋、內收動作
髖關節置換術後護理
①老年病人術後護理特點。髖關節人工關節置換術大多是老年病人,老年病人全身免疫系統功能低下,臨床上以心肺功能低下尤為明顯,長期卧床易發生心肺疾患。手術中接受了相當多量的輸血和補液,所以術後要嚴密觀察病人的血壓、脈搏、尿量、中心靜脈壓、嚴格控制輸液量和滴速。為預防肺部並發症,麻醉清醒後就可以給予頭高位45°,使病人有較好的通氣量。術後3~5日給半坐卧位,定期協助病人更換體位,幫助搬動患肢,翻身拍背,以利肺部分泌物的引流,並鼓勵病人作深呼吸和咳嗽咳痰,預防肺部感染。
②基礎護理。預防褥瘡,保護骨突部位,用海綿、軟枕分墊臀部、下肢。使其卧位舒適,同時鼓勵病人多吃蔬菜、水果、多喝水,預防便秘。
③體位。術後髖關節多需作下肢皮膚牽引,置於外展中和旋轉位,用硬的三角形枕頭,固定在兩下肢之間,以避免病人在蘇醒過程中發生髖關節極度屈曲、內收、內旋,而造成髖關節脫位。三角形枕頭可固定5~14日,它的利用,特別有利於各非手術側卧位,患肢膝關節和小腿下放置棉墊,以避免皮膚和神經乾的不必要的壓迫。搬運病人及使用使盆時要特別注
意,應將骨盆整個托起,切忌屈髖動作,防止脫位。如果病人發生劇烈的髖關節疼痛,肢體變得內旋或外旋位時,應立刻報告醫生,進一步明確有無脫位的可能。
④ 栓塞性靜脈炎觀察護理。術後患肢腫脹、疼痛、淺靜脈曲張,體溫多不超過38.5℃,常有輕度全身性反應時,應警惕深靜脈栓塞的可能及時報告病情。
⑤功能鍛煉:術後2~3周病人可扶雙拐下地(不負重),以後6周扶單拐3個月後可脫拐行走。
⑥ 出院指導:
A 繼續進行屈髖操練,術後6周時,髖關節屈曲可達90°。
B 側卧位時,兩膝間放置2隻枕頭,不允許向手術側肢體側卧位。
C日常個人衛生,如上廁所、洗澡等,應避免髖關節過度屈曲,不坐低凳,若有胸痛、小腿胩脹,髖部紅腫或切開部位出血或流膿,或尿路感染等應及時就醫。
D 術後6周復查,攝X片,觀察假體松動或位置有無改變,如果病人情況良好,應鼓勵病人增加活動量,特別加強髖關節外展肌,屈髖、屈膝肌的操練。但必須避免髖關節遭受應力,如爬梯、跳、跑、提重物等。
E 手術後因肺炎、齲齒、尿路感染等引起菌血症,從而導至髖關節晚期感染的發生,因此全髖術後病人如需拔牙或泌尿生殖系統手術等任何可能引起菌血著的情況,均應給予預防履抗生素治療,並要嚴密觀察髖關節有無任何感染症狀。
F 體肥胖的病人要適當減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