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髖關節 > 人工髖關節術後早期並發症

人工髖關節術後早期並發症

發布時間:2021-01-06 04:27:51

1、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後為什麼會出現腦梗塞?

人工關節置換其中之一的並發症就是下肢深靜脈血栓,手術後下肢如果完全不活動,可以使下肢血液淤積、腫脹,血液流動速度減慢,造成深靜脈血栓。大多數栓子都很小,不產生臨床症狀,但較大的栓子有生命危險。血栓脫落可造成肺、腦梗塞引起生命危險。臨床發生下肢深靜脈栓塞的病例其實不低,只是有明顯臨床症狀、需要處理的很少。
一、這位患者導致腦梗塞的原因:1、主要是由於患者本身有高血壓病史,腦動脈壁由於 動脈粥樣硬化 或其他因素造成管腔狹窄,甚至閉塞而導致局灶腦梗死;2、患者做了關節置換術後,由於活動減少或者沒有經過正確的訓練指導,導致血液淤積、血液流動速度減慢,誘發了腦梗塞!

二、這是不是醫療事故?如果醫生有為病人使用防止靜脈血栓的葯(我相信這位患者服這種葯了,幾乎每個醫生都會用的)以及請康復科會診(有條件的醫院應該請康復治療介入,並發症發生的幾率就大大減少。沒有條件的醫院,應該指導患者做哪些功能鍛煉)如果主管醫生上述的情況都有做到,那這絕不是醫療事故了! 我醫院最近也發生了並發下肢靜脈血栓一例患者,術後醫生讓他去做康復鍛煉,患者就一直躺床上不願去動,結果~~~~
髖關節置換術後發生下肢靜脈血栓的概率已經很小了,發生腦梗塞的概率就更加小了!

為了減少靜脈血栓的並發症發生,下面的文章對大家可能有些幫助。

2、髖關節置換手術造成坐股神經及股神經損傷屬於手術並發症么?

這種情況稱繼發性神經損傷,發病原因是術後組織發生無菌炎性水腫侵襲坐骨神經導致神經麻痹,治療不當麻痹的神經會因缺血時間過久而發生壞死,足下垂,肌萎縮則無法恢復。查找原因事小,延誤治療事大,治療不不當會終生致殘,能否恢復在於及早的中西復合治療營養神經,軟化瘢痕,並採用神經再生之葯興奮激活神經才能再生修復神經獲得早日康復,時間是治療恢復本病的關鍵,機會只有一次。需幫助發來肌電圖為你指導。

3、髖關節脫位

,尤其是先天性治療後出現的並發症大多與手法粗暴、牽引不夠,手術指征未掌握,未弄清阻礙復位因素和固定不當等原因所致。多數可以避免。常見並發症有:(一)再脫位 常因阻礙復位因素未消除。X線出現假象,換石膏時不小心,前傾角過大或髖臼發育不良,因而即使復位後,還是較易再脫位。(二)股骨頭缺血性壞死 這類並發症主要是由於手法粗暴或手術創傷過大,損傷了股骨頭的血供;固定時強力極度外展;復位前牽引不夠或內收肌、髂腰肌未松解,復位後股骨頭受壓過度及還有一些原因不明。(三)髖關節骨性關節病 是晚期的並發症,一般在年齡較大患兒手術後,待到成年後往往較難避免有些類並發症出現。(四)股骨頭骨骺分離,股骨上段骨折,坐骨神經損傷等,這些均為牽引不足,復位時使用暴力或麻醉太淺等原因引起,一般均可避免。

4、在廣州市內有那些醫院可以檢查先天性髖關節脫位症

股骨頭壞死是先天性髖關節脫位閉合復位後最常見的並發症,其發生率最高可達73%,而重慶醫科大學兒童醫院骨科張德文教授與同事一道採用閉合復位方法治療先天性髖關節脫位患兒842名,發生股骨頭壞死的病例只有34例,並發症發生率僅為4%。近20年來,張德文教授與同事一道,對1月齡至4歲小兒先天性髖關節脫位患兒842名進行閉合復位。治療中嚴格遵循以下原則,即復位前檢查如髖關節囊鬆弛,則在充分麻醉下輕柔手法復位,蛙式石膏固定3~12個月,每3個月更換石膏1次,夏天用改良式蛙式石膏與蛙式支架;根據X線片復查股骨頭與髖臼關系情況適當調整外展、外旋的角度。如檢查髖關節周圍軟組織較緊,特別是兩歲以後的小兒,復位前均作2~3周患肢牽引,手法復位時內收肌仍緊張則常規施行內收肌切斷或髂腰肌切斷。1~3個月患兒採用梯形尿枕或外展支架療法3 ~4個月。6個月以上的患兒,在全麻下手法復位後蛙式石膏固定6~1 2個月,大多數固定9個月。在842名接受治療的患者中,復位前做皮膚牽引814名,做內收肌切斷者406名,做內收肌切斷後皮膚牽引者28 名。治療結果顯示,842名中獲得4年以上隨訪者616名,566例發育良好,功能正常;37例出現髖臼發育不良並行髖骨切骨矯形術。股骨頭無菌壞死26例,股骨頭壞死率為4%,創文獻報道和國外同類治療方法的新低。張德文教授認為:術前使髖周軟組織處於鬆弛狀態,手法輕柔,麻醉滿意及避免石膏過緊,摒棄無襯墊石膏治療本病是降低並發症的關鍵所在。 放心120

與人工髖關節術後早期並發症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