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跑步的技巧怎麼用髖發力?
擺髖帶腿是指短跑運動員在快速跑動中,其擺動腿積極收縮後以髖部肌群始發力帶動大腿積極向上擺動的一個技術動作。王保成於1995年提出:「現代短跑運動和短跑技術的本質特徵是以髖為軸的高速擺動——平動運動」。
而髖關節運動又是人體水平加速的關鍵環節,因此也就決定了,現代短跑技術發展的特點是:伸髖和擺動式積極落地技術和以髖為軸的高速擺動力量和膝、踝關節的退讓與超等長收縮力量的加強。
運動員跑動中,以擺動動作工作肌群的用力順序而言,是以髖部肌群始發用力帶動大腿向前擺動,大腿在前擺過程中,小腿順著慣性向大腿靠攏,使膝關節保持較小的折疊夾角,這一夾角是完成擺動動作的先決條件。因而在擺髖帶腿的時候要積極主動的使這一夾角達到最小值,大小腿折疊緊密,直到擺至支撐腿垂直緩沖階段仍能形成較小的折疊夾角,讓擺動半徑變小,擺動慣量減少,髖屈肌群快速收縮得到充分的發揮,從而使前擺動作積極、主動;
從短跑的工作肌群用力順序上而言,一般是從人體總重心近端大肌群發力到遠端小肌肉群發力直至到遠端小肌肉群用力終止,就擺腿技術而言,應當是以髖部肌群發力來帶動髖部向前移動;從短跑技術結構上分析,運動員在快速的跑動中支撐腿從著地到蹬伸髖關節的活動幅度較大,一般是148°——203°的范圍內。當支撐腿蹬伸結束後,髖部已充分伸展,在向前擺動時,髖部肌群若不積極進行收腿,而以大腿發力向前擺動,那麼已被拉長的髖部肌群的牽引反射能力就會降低,從而消弱了肌肉群的收縮功率。另一方面,大腿發力主要是依靠股四頭肌的用力收縮來完成向前的擺動動作,如果髖部肌群的運動潛能得不到充分發揮,就容易形成臀部後坐,蹬伸無力等不合理的技術動作。
2、怎麼判斷自己跑步有沒有送髖?
想要跑步速度快步伐大,送髖成了跑步必須掌握的基礎要領,只有正確做到跑步送髖才能真正避免大腿肌肉發力。
正確跑步是利用髖部角度位置提起大腿前側肌肉向前跨步,結合臀大肌的發力協助雙腿蹬地。所以,連接腿與軀乾的髖部才是跑步發力的核心關節,位於腹股溝位置的髖部由髖骨與骶骨組成的盆骨形狀,專門協助雙腿前後側面的自主運動,防止大腿股四頭肌代償和幫助提高跑步效果,送髖幅度、送髖發力成了提升效果的關鍵指標。
今天,小白就來聊聊跑步的正確動作及送髖方法,一起提高跑步效果:
為什麼跑步要送髖?
如何判斷是否送髖?
怎樣髖部運動提高跑步質量?
為什麼跑步要送髖?
跑步需要以髖關節為軸腰腹核心發力帶動大腿與小腿向前奔跑的過程,所以髖關節要保持垂直正立位才能防止腿部負擔,整體來說跑步送髖對下肢的合理保護。
1.髖前肌群發力,防大腿代償
髖關節附近有髂腰肌等組成的髖前側肌,也有臀大肌組成的髖後側肌,跑步需要髖部肌肉群伸縮發力才能把保持髖關節正立位。說直接點,髖前肌群用力就是腰腹核心發力。
正確推髖向前需要髖前肌群發力,讓髖關節前屈後伸維持在15度至125度髖部轉動,以髖關節為發力核心的中樞可以加大腿部跨步擺動的幅度,跨步增大才能提高跑步配速。
沒有用髖前肌群發力的髖關節,上半身沒辦法重心前傾導致跨步用大腿股四頭肌帶動彈跳,這就出現腿部酸痛其他部位毫無感覺,久而久之容易出現腿部疲勞或損傷。
2.學會送髖,防止膝蓋疼痛
支配髖關節肌肉伸縮的是閉孔神經,從臀部神經系統到膝蓋腿部神經都能在運動過程中刺激肌肉快速有效收縮,如果不會送髖就會出現膝關節及肌肉酸痛,為什麼?
沒有轉變髖部角度的送髖會出現上半身向後傾斜,重心向後壓住臀部肌肉使得雙腿無法邁開步伐,必須壓著腿部讓大腿發力才能完成跑步。如此,被壓住的臀部肌肉會出現壓迫臀上神經和腿部神經情況,連接膝關節會出現刺痛酸痛。
所以,我們必須要學會跑步送髖才能避免增加下肢負荷壓力。
如何判斷是否送髖?
送髖是骨盆以髖為軸心進行同側轉動後傾和前傾,用髖帶動腿進行奔跑。所以送髖不是劇烈擺動髖部,而是垂直水平線的位置自然角位移和側腰發力抬高腳步。其中,跑步送髖包括角度和方向,通過這兩點可以自測是否已經送髖。
3、如何用髖跑步?
擺髖帶腿是指短跑運動員在快速跑動中,其擺動腿積極收縮後以髖部肌群始發力帶動大腿積極向上擺動的一個技術動作。王保成於1995年提出:「現代短跑運動和短跑技術的本質特徵是以髖為軸的高速擺動——平動運動」。
而髖關節運動又是人體水平加速的關鍵環節,因此也就決定了,現代短跑技術發展的特點是:伸髖和擺動式積極落地技術和以髖為軸的高速擺動力量和膝、踝關節的退讓與超等長收縮力量的加強。
運動員跑動中,以擺動動作工作肌群的用力順序而言,是以髖部肌群始發用力帶動大腿向前擺動,大腿在前擺過程中,小腿順著慣性向大腿靠攏,使膝關節保持較小的折疊夾角,這一夾角是完成擺動動作的先決條件。因而在擺髖帶腿的時候要積極主動的使這一夾角達到最小值,大小腿折疊緊密,直到擺至支撐腿垂直緩沖階段仍能形成較小的折疊夾角,讓擺動半徑變小,擺動慣量減少,髖屈肌群快速收縮得到充分的發揮,從而使前擺動作積極、主動;
從短跑的工作肌群用力順序上而言,一般是從人體總重心近端大肌群發力到遠端小肌肉群發力直至到遠端小肌肉群用力終止,就擺腿技術而言,應當是以髖部肌群發力來帶動髖部向前移動;從短跑技術結構上分析,運動員在快速的跑動中支撐腿從著地到蹬伸髖關節的活動幅度較大,一般是148°——203°的范圍內。當支撐腿蹬伸結束後,髖部已充分伸展,在向前擺動時,髖部肌群若不積極進行收腿,而以大腿發力向前擺動,那麼已被拉長的髖部肌群的牽引反射能力就會降低,從而消弱了肌肉群的收縮功率。另一方面,大腿發力主要是依靠股四頭肌的用力收縮來完成向前的擺動動作,如果髖部肌群的運動潛能得不到充分發揮,就容易形成臀部後坐,蹬伸無力等不合理的技術動作。
4、跑步的技巧怎麼用髖發力
擺髖帶腿是指短跑運動員在快速跑動中,其擺動腿積極收縮後以髖部肌群始發力帶動大腿積極向上擺動的一個技術動作。王保成於1995年提出:「現代短跑運動和短跑技術的本質特徵是以髖為軸的高速擺動——平動運動」。
而髖關節運動又是人體水平加速的關鍵環節,因此也就決定了,現代短跑技術發展的特點是:伸髖和擺動式積極落地技術和以髖為軸的高速擺動力量和膝、踝關節的退讓與超等長收縮力量的加強。
運動員跑動中,以擺動動作工作肌群的用力順序而言,是以髖部肌群始發用力帶動大腿向前擺動,大腿在前擺過程中,小腿順著慣性向大腿靠攏,使膝關節保持較小的折疊夾角,這一夾角是完成擺動動作的先決條件。因而在擺髖帶腿的時候要積極主動的使這一夾角達到最小值,大小腿折疊緊密,直到擺至支撐腿垂直緩沖階段仍能形成較小的折疊夾角,讓擺動半徑變小,擺動慣量減少,髖屈肌群快速收縮得到充分的發揮,從而使前擺動作積極、主動;
從短跑的工作肌群用力順序上而言,一般是從人體總重心近端大肌群發力到遠端小肌肉群發力直至到遠端小肌肉群用力終止,就擺腿技術而言,應當是以髖部肌群發力來帶動髖部向前移動;從短跑技術結構上分析,運動員在快速的跑動中支撐腿從著地到蹬伸髖關節的活動幅度較大,一般是148°——203°的范圍內。當支撐腿蹬伸結束後,髖部已充分伸展,在向前擺動時,髖部肌群若不積極進行收腿,而以大腿發力向前擺動,那麼已被拉長的髖部肌群的牽引反射能力就會降低,從而消弱了肌肉群的收縮功率。另一方面,大腿發力主要是依靠股四頭肌的用力收縮來完成向前的擺動動作,如果髖部肌群的運動潛能得不到充分發揮,就容易形成臀部後坐,蹬伸無力等不合理的技術動作。
5、跑步怎麼帶髖
1),上半身正直;
2),下半身放鬆;
3),身體前傾,整個兒直直地向前倒。這個是依靠身體向前倒的力量推動人前進;
以上三點最重要,時時刻刻要貫徹。
4),頭部挺拔,與背部一樣直;
5),胳膊放鬆,向後擺;
6),身體的重量在向前傾斜時,是壓在腹部上;這個特別重要,老子的「虛心實腹」,就是這個道理;
7),背部、特別是腰部在擺動中的扭曲來提起臀屈肌,進而提起大腿、小腿、腳前進;每次前進都是依靠身體向前傾斜的力量提腿前進,而不是蹬地前進。
8),大腿、小腿均柔軟地放鬆;
9),身體從腳踝就有向前倒的趨勢,由此推動身體前進。
10),中腳掌落地,准確地說,是中掌外側先著地,然後就被腰臀、大腿提起,並且落地點應該不超前於身體重心。這是把蹬地的動作減到最小,從而減少對膝蓋的壓力。
11),腳一定要平行前進,這樣內旋過度、內旋不足都能有效減少,從而減少了膝蓋前端內側、外側的傷痛。
12),呼吸自然放鬆,一切以放鬆為前提。
這樣跑法的好處就是對膝蓋的壓力小,跑起來輕松自然,而且跑步後沒有太多僵硬的肌肉,肌肉平時很柔軟,只有需要使用時才結實。這種跑法的缺點是缺少了蹬地的動作,跑不快。但是很適合平時健身跑、減肥跑和實力增強後的超級馬拉松。
當然,如果你無法體會上面幾點,也不要緊,用你自己最熟悉的姿勢,輕輕鬆鬆跑下去就行了,一樣也沒有問題,只是可能跑不了50公里以上的超級馬拉松而已。
6、跑步怎樣發力?
1、跑步發力的位置
1.1、跑步靠髖部發力送髖抬腿
跑步是雙腿交替向前邁出的機械重復動作,只有抬腿才能讓腿向前邁出,如果沒有抬腿動作,我們就無法向前挪出步子了,這跟走路是一個道理。只不過,走路抬腿幅度小,跑步抬腿幅度大;速度慢,抬腿幅度小,速度快抬腿幅度大。讓我們來仔細看看下面這幅圖,跑步時,當一條腿蹬地結束後,就進入向前擺動階段,也就是大腿向前擺,大腿前擺的動力就是來自於髖部力量,如果髖部力量不夠,就會出現前擺無力,腿向前邁不出去的情況,這最終影響到步幅。特別是在速度比較快的情況下,如果髖部肌肉無力,送髖抬腿動作就會受到很大影響。
1.2、跑步靠臀肌蹬地發力
臀肌的主要作用是讓大腿後擺,也即蹬腿,如果說跑步時一側腿抬腿是讓身體產生向前的趨勢,那麼另一條腿的蹬腿動作則通過作用於地面,讓地面反作用力賦予身體向前的動力,你說臀肌重要不重要,臀肌不是人體最大的一塊肌肉,但卻是人體最厚的一塊肌肉,所謂翹臀,就代表臀肌發達。
2、跑步發力的技巧
1、髖關節——發力的源泉,這里是我們跑步的發動機。
2、核心——穩定,運動員訓練腹肌不是為了好看,而是因為核心能使身體保持中正穩定,是跑步效率的必要條件。
3、軀乾和肩膀——輕微扭轉,保持節奏
4、擺臂——配合軀干,保持平衡
5、腿部——支撐、移動、吸收撞擊
簡單總結一下,標準的跑步姿勢就是,頭部與軀干保持正直,身體相當放鬆,抬頭,眼睛正視前方,手臂自然下垂,手指輕握微向身體中線。腳跨步向前踩時剛好是在身體重心的正下方。
3、跑步發力的注意事項
3.1、熱身、放鬆
注意跑前熱身,跑後放鬆,最好是有適量的拉伸讓身體熱起來和放鬆,避免受傷跑前應先做一下熱身運動,熱身運動大家應該都懂吧,無非是「頭部運動、肩部運動、擴胸運動、體轉運動、腹背運動、弓步壓腿、仆步壓腿、膝關節運動、手腕踝關節運動」,在此就不多??鋁恕?/p>
3.2、姿勢
注意跑步的姿勢,身體保持放鬆,小腹微收,肩膀放鬆,不要前傾,步幅和動作不要過大。
跑步的好處
1、眼睛:堅持長跑的人每天都有1小時候左右的時間眼睛直視遠方,這對眼睛是很好的放鬆休息。
2、頸部、肩部、脊椎:經常坐在電腦前的人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頸椎、肩部的問題,正確的跑步姿勢要求背部挺直放鬆,長期堅持會對頸椎及肩部的不適有很大改善。
3、心臟:堅持跑步會讓你有顆強大的心臟及心血管系統功能。另外中長跑會加速血液循環,使冠狀動脈有足夠的血液供給心肌,從而預防各種心臟病。通過下肢的運動,促使靜脈血流回心臟,還預防靜脈內血栓形成。
4、血液:有了強大的心臟血管系統,跑者的血液質量也好於常人,身體對長期中長跑發生的適應性改變可改善新陳代謝,減低血脂和膽固醇水平。
5、肺部及呼吸系統:長期進行中長跑鍛煉使肺功能變強,增大肺活量——進行規律性的長期長跑可發達肺部呼吸肌,使每次換氣量變大,肺功能增強。
6、肝臟:我在一次體檢的時候,體檢醫生把實習生叫到跟前說:你們來看看,這才是健康的肝臟,表面血管脈絡紋理清晰,現在這樣的很少見了。跑步消除脂肪肝,這在很多跑友身上都有了驗證,非常有效
跑步前的禁忌
1、臨跑前忌吃
跑前1.5小時內別吃東西!臨跑前還吃東西的話,小心邊跑邊胃痛還邊想吐。做到這點對習慣下班後夜跑的跑者來說不難,但要是你習慣晨跑,最好的方法就是跑完再吃早餐,別因為餓而跑前先喝高蛋白補給飲料。
若怕飢餓或血糖太低,可以喝些運動飲料、或果凍能量飲品等方便快速消化的即時補充品。
2、忌過度靜態伸展
希望你跑前都有乖乖暖身。少了暖身,全身關節肌肉都不靈活,跑完就容易肌肉酸痛甚至受傷。不過,暖身也要做對才有效,跑前應以輕微、動作較緩的靜態伸展開始,並以動態伸展結束暖身。
3、跑前忌沙拉
吃西蘭花、或椰菜等高纖食物,可能讓你在跑步時覺得不適。這是因為高纖蔬果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胃脹氣,而且全都是蔬菜水果的沙律也無法提供你跑步所需的碳水化合物。
4、臨跑前忌喝水
水分對跑者來說十分重要,但喝水的時機也要講究。舉例來說要是得跑超過12公里,最好在起跑一小時之前喝足500毫升的水,然後就別喝水了,小心途中頻頻跑廁所。
5、忌喝橙汁
有些人覺得這些飲料可以提神甚至增進體力,殊不知含糖飲料反而會讓胰島素快速上升,精神體力更加萎靡。此外,能量膠和含糖飲料也容易引發胃酸逆流,這樣跑起來便十分不適。所以跑前還是別喝高糖的橙或檸檬汁才聰明!
7、跑步會不會影響髖關節
跑步會影響髖關節
髖關節在跑步中和跑步後出現疼痛也是比較多發的情況。髖關節問題也是這些問題中最復雜的一類。髖關節涉及的骨骼及肌肉較多,處於身體核心部位,其位置、力量、營養等方面的疏忽都會帶來這個復雜部位的損傷。所以跑步會影響髖關節
8、我跑長跑都是小腿發力的,怎麼樣才能變成大腿發力
小腿放鬆,試著跨大步,開始的時候慢慢來,主要是腳踝一定要放鬆,如果你感覺你腳踝用力了肯定是在用小腿的肌肉了,但是不可能完全不用小腿這需要慢慢臟我一個合適的度,要大腿帶動小腿 落地時小腿帶著向前。
1、大腿高抬小腿用力向前邁,以此重復。像高抬腿一樣的跑步,能達到大腿發力
大腿發力的原由: 大腿帶動小腿,能提高小腿前伸的速度、加快頻率。為什麼要大腿帶動小腿?因為這樣更有助於力發於腰。我們僅僅單純的認為「大腿帶小腿」就是在跑步中有意識的抬高大腿從而減小小腿的壓力,這種理解是片面的。
真正的技術動作理解是,跑步是身體綜合、協調的發力,不僅利用上下肢的擺動,而且需要身體在跑動中充分利用腰腹的力量,其中有個輕微隱蔽的側腰發力和自然送髖的小細節技術動作是最不可或缺的,不然你的動作做起來還是不連貫流暢。
2、 送髖的技巧:在這個過程中,腰絕對是會扭動的。一跑步時候腰部不動,這樣不好,跑步時有意識地用上腰的力量,能夠跑得更輕快,開始的時候會不習慣,會覺得比較耗體力,但經過長時間反復的去做慢慢就會習慣和體會到此技術的好處的。
拓展資料:長距離跑簡稱長跑,英文是long-distance running。最初項目為4英里、6英里跑,從19世紀中葉開始,逐漸被5000米跑和10000米跑替代。
據記載,現代最早的正式長跑比賽是1847年4月5日在英國倫敦舉行的職業比賽,英國的傑克遜以32分35秒0的成績奪得6英里跑冠軍。
奧運會比賽項目男、女均為5000米跑和10000米跑。男子項目1912年列入;女子5000米跑1996年列入,10000米跑1988年列入。
參考:網路「長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