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髖關節 > 髖關節神經扭傷的治療方法

髖關節神經扭傷的治療方法

發布時間:2020-12-30 10:15:21

1、胯關節扭傷怎麼辦?

如何治療
1.新鮮側副韌帶損傷
(1)部分斷裂 將膝置於150~160°屈曲位,用長腿管型石膏固定(不包括足踝部),一周後可帶石膏下地行走,4~6周後去除固定,練習膝關節屈伸活動,注意鍛煉股四頭肌。
(2)完全斷裂 應急症手術修復斷裂的韌帶,術後用長腿管型石膏固定6周。如合並有十字韌帶損傷,應先修復十字韌帶,然後修復側副韌帶;如合並半月板損傷,應先切除損傷的半月板,然後修損傷的韌帶。
2.陳舊性側副韌帶斷裂
應加強股四頭肌鍛煉,以增強膝關節的穩定性,如膝關節很不穩定,可用鄰近部位肌腱作韌帶重建術。近來有報導用炭素纖維作為重建側副韌帶的材料,取得較滿意效果。
3.前交叉韌帶損傷:凡不滿二周的前交叉韌帶斷裂應爭取手術縫合。目前主張在關節鏡下做韌帶縫合術。
4.後交叉韌帶損傷:目前的意見偏向於在關節鏡下早期修復。
參考資料:http://www.qm120.com/cha/gebo/387/

2、髖關節扭傷後怎樣治療

1

3、左髖骨扭傷怎麼辦?

踝關節扭傷是運動損傷中發生率最高的,發生的原因大多是身體失去重心,落地時踩在別人的腳上或腳被絆倒時出現。扭傷時,局部會發生關節腫脹、疼痛,嚴重時甚至造成骨折。 一、處理時,先用彈性綳帶將踝關節固定,於傷處外敷冰塊,在用綳帶固定冰袋和踝關節。 二、固定幾分鍾後(約3-5分鍾),可先取下綳帶,此時受傷部位腫脹尚不明顯,肌肉痙攣也較輕,可先進行簡單的檢查。 三、檢查的目的主要是確定有無骨折或脫臼的可能,韌帶損傷的程度,以決定下一步之治療方法。 四、檢查方法: (1)注意疼痛、壓痛點的位置,腫脹的程度,關節是否畸形。 (2)內翻及外翻試驗:將踝關節內翻,檢查外側韌帶損傷程度(足內翻時,踝關節外側活動范圍是否變大或松動)。再將踝關節外翻以檢查內側韌帶損傷程度。 (3)前抽屜試驗:一手握住踝關節上端向後推,同時另一手握住足跟向前拉,檢查是否活動范圍變大(和未受傷一側比較)。 (4)如只是輕度扭傷,可繼續冰敷並施以壓迫性包紮,抬高患肢。如屬較嚴重之扭傷,則應送醫治療。 五、在踝關節復健治療方面: 踝關節受傷到完全康復共分為七個不同的階段: 第一階段:從受傷到腫脹不再增加為止 第二階段:從腫脹不再增加至正常走路不痛為止。 第三階段:從正常走路不痛至腫脹完全消失為止。 第四階段:從腫脹完全消失至75%得踝關節各方向活動度都不痛為止。 第五階段:從75%得踝關節各方向活動度都不痛至恢復75??的肌力為止。 第六階段:從恢復75%的肌力至所有各方向的踝關節活動度都完全不痛為止。 第七階段:從所有各方向的踝關節活動度都完全不痛至恢復100%的肌力為止。 復健治療的方法: 冰敷:用碎冰或冰水裝在塑膠袋裡,醒著時每4小時敷蓋在受傷部位20分鍾。 抬高:不需活動它時,就把受傷的踝關節抬高,至少要比腰部更高才有效。 壓迫:用彈性綳帶包住受傷部位,不可太松或太緊,太松無效易脫落,太緊腳趾會腫麻,妨害血液循環。 拿拐杖:拿拐杖幫忙走路,受傷的腳可完全不著地,或在不痛的范圍內略著地支撐體重。但不可以腳趾先著地,因為這樣腳板朝下時容易再發生內翻性扭傷,必須像正常走路一樣,讓腳踵(即腳跟部)先著地,然後才整個腳掌著地。 水療: 使用『冷熱交替式水療』,其方法如下: 先將患部浸在攝氏38-40度,不痛的范圍內活動4-6分鍾。立刻改浸在攝氏10-16度冷水中1-2分鍾。再回到熱水中活動(如1所述)。如此冷熱交替各做5次。 最後一次須浸在熱水中。完畢後將患部抬高,活動5分鍾,後綁上彈性綳帶。以上1-6為一次完整的(冷熱交替式水療),每天做2-3次後,約1-2周可完全消腫。 原則有三: (1)第一次和最後一次都要浸泡在溫水中。 (2)浸在溫水中時最好一邊活動腳踝,但仍要在不痛的范圍之內活動。 (3)浸溫水的時間要比浸冷水的時間來得長。浸溫水的時間要比浸冷水的時間來得長。 活動腳:不痛的范圍內,要盡量作各方向的腳踝活動,譬如上下活動或左右活動,也可以當作在練習ABCD等字母的活動。 保護:走路時須用固定用之貼部來保護腳踝。一般人可用護套來代替之。 對抗施力:用自己的手施力於腳踝,而用腳踝的力量來對抗它。不要被手扳動。 等張運動:用腳踝的力量來對抗外加的橡皮圈阻力,等於是一種肌力訓練。 等速性肌力運動:利用特殊的『等速運動』訓練機,來加強腳板向上、向下、朝內、朝外的各方向肌力。 快走:不痛不跛之下,可任意加快走路的速度,但仍需腳踵先著地。 跑步:由慢跑開始,逐漸增加跑步的速度,最後可以短跑沖刺。 繞圈跑:(轉彎45度)以20公尺的距離當作是一個『8』字型的長度,做轉彎45度式的繞圈跑,速度由慢而快。 繞圈跑:(轉彎90度)以10公尺的距離當作是一個『8』字型的長度,做轉彎90度式的繞圈跑,速度由慢而快。 特殊技巧的訓練。 看完了上面的文章大家應該學到一些扭傷的處理技巧,下面我就簡要概括幾點扭傷處理及恢復要點: (1)扭傷當場如有條件應立即冰敷,視情況輕重送醫院或回家自行處理; (2)如果沒有來得及冰敷,如果嚴重的,當日或第二天肯定會出現水腫,建議採用中葯敷葯的方式治療並抬高受傷腿。 (3)在沒有明顯消腫前盡量不要讓受傷腳著地,有條件就保持受傷腳抬高(一般高於心臟)。同時輔助以理療,那種紅外烤燈就可以了,烤完以後馬上可以敷上中葯,這樣更利於葯效的吸收,有助於散淤。 (4)視消腫情況,兩三周後可以輔以拐杖觸地行走,如果腳沒有明顯浮腫感覺,說明腳的末梢神經已經恢復了,此時可以採用上文提到的冷熱水療法幫助恢復,個人感覺這個方法效果不錯!直至可以不用拐杖單獨行走。
記得採納啊

4、髖關節扭傷的恢復辦法,急!!

建議口服三七片,外噴雲南白葯汽霧劑,晚上用毛巾熱敷。

5、髖關節扭傷無法走路,怎麼醫治

你好,如果單純的髖關節扭傷,而無骨下關節的損傷者,可內服活血通絡的中成葯加抗炎止痛西葯,並膏葯或熏洗等外法,同時注意不要過度的站走蹲等,多於床上休息,行直腿抬高的股四頭肌功能鍛煉。2.如果拍片有骨與關節的陳舊性損傷者,可根據具體情況對證處理,或保守治療,或手術治療,最好去醫院骨科面診。

6、下肢神經損傷治療方法

下肢神經損傷

(一)股神經損傷
1.病因 股神經是腰叢的最大分支,由腰2,3,4前支後股組成。在髂窩內分支支配髂肌和腰大肌,行至腹股溝韌帶下方後分為許多肌支和皮支,支配恥骨肌、縫匠肌、股四頭肌、膝關節肌,以及股前股內側皮膚。
股神經的損傷比較少見。可能的原因有:腹後壁的血腫、腰大肌膿腫、髂窩中的腫瘤壓迫股神經,恥骨上支骨折、疝修補術、大隱靜脈的手術可誤傷股神經和隱神經,股部的外傷等。
2.臨床表現 伸小腿、屈大腿無力,不能登階梯和跳躍,容易跌倒,股四頭肌萎縮,膝反射消失,股前及小腿內側感覺障礙。
3.康復治療 應進行伸膝、屈髖被動運動和主動鍛煉。肌力在3級以下時,病人健側卧位,用懸吊帶托住患側小腿,進行減重屈髖伸膝練習,配合以神經肌肉電刺激。肌力在3級以上時,可利用股四頭肌訓練器、功率單車進行抗阻練習,也可以練習下蹲起立和上下台階。為防止屈膝攣縮,可帶髖膝矯形器(HKO)或護膝架。

(二)坐骨神經損傷
1.病因 坐骨神經是全身最大的神經,來自腰骶叢神經(L4-5和S1-3),在坐骨切跡處出骨盆,進入臀部。下行至大腿下三分之一處分為脛神經和腓總神經(圖25-7)。因此,坐骨神經總乾的損傷遠比其終支的損傷為少見。腰椎間盤突出、脊椎骨折脫位等可壓迫損傷坐骨神經根。臀部肌肉注射部位不當、髖關節脫位、股骨幹骨折、骶骨及髂骨骨折等可損傷坐骨神經干。
2.臨床表現 坐骨神經損傷部位高時,出現半腱肌、半膜肌、股二頭肌及脛神經和腓總神經支配的肌肉癱瘓,小腿不能屈曲,足及足趾運動完全消失,呈「跨閾步態」。跟腱反射消失,小腿外側感覺障礙或出現疼痛,足底感覺喪失常導致損傷和潰瘍。
3.康復治療 由於坐骨神經的行程很長,高位嚴重損傷後的恢復時間也很長,易出現並發症。應用踝足矯形器、膝踝足矯形器或矯形鞋,以防治膝、踝關節攣縮和足內、外翻畸形。脈沖高頻電療、低頻脈沖電流、激光照射和神經營養因子促進神經再生,神經肌肉電刺激治療小腿和大腿後面的肌肉、運動療法增強肌力,感覺訓練,以TENS、經絡導平、封閉等緩解疼痛。對下肢腫脹,可採用抬高患肢休息、順序充氣循環治療、干擾電療、高壓低頻脈沖電療法等治療。

(三)腓總神經損傷
1.病因 腓總神經損傷在下肢神經損傷中最多見。可見於腓骨小頭或腓骨頸骨折、小腿石膏固定太緊、腘窩後方切割傷、脛腓關節後脫位等情況。
2.臨床表現 損傷後,脛骨前肌、趾長伸肌、趾短伸肌、腓骨長肌和腓骨短肌癱瘓(圖25-8),出現足和足趾不能背伸,足不能外展,足下垂並轉向內側而成為馬蹄內翻足,足趾亦下垂,行走時呈「跨閾步態」。小腿前外側及足背面感覺障礙,疼痛不多見。運動障礙比感覺障礙大。
3.康復治療 可用足托或穿矯形鞋使踝保持在90°位。物理治療促進神經再生,運動治療、神經肌肉電刺激增強足和足趾背伸肌力。因足下垂和內翻,行走時稍不慎就可扭傷外踝,因教育病人預防繼發性損傷。如為神經斷裂,應盡早手術縫合。對不能恢復者,可行肌腱移植術和功能性電刺激。

(四)脛神經損傷
1.病因 股骨髁上骨折和膝關節脫位是損傷脛神經的常見原因。
2.臨床表現 脛神經損傷後出現小腿腓腸肌、比目魚肌及屈趾肌和足底部肌肉癱瘓、足部感覺消失(圖25-9),可出現足底壓瘡或神經性潰瘍。表現為足跖屈、足內收及內翻動作困難,呈外翻足,足趾亦不能跖屈,足弓的彈性和強度喪失,小腿消瘦。由於脛骨前肌攣縮而踝關節過度背伸,跟腱反射消失。如果損傷部位在腓腸肌和趾長屈肌分支以下時,只出現足趾運動障礙和足底感覺障礙。脛神經部分損害時,常出現灼性神經痛,並伴有出汗和營養障礙。
3.康復治療 重點是預防足畸形,可用小腿矯形器或穿矯正鞋。訓練足跖屈動作,做足跟提起練習。重視感覺障礙的康復和病人教育,防止足底壓瘡和潰瘍的發生。控制灼性疼痛症狀,可採用TENS、HVPC或經絡導賓士療、中頻電療、超聲波治療、封閉,如無效可進行脊髓電刺激治療。

7、周圍神經損傷的治療

1.非手術療法對周圍神經損傷,不論手術與否,均應採取下述措施,保持肢體循環、關節動度和肌肉張力,預防畸形和外傷。癱瘓的肢體易受外傷、凍傷、燙傷和壓傷,應注意保護。2.手術治療神經損傷後,原則上越早修復越好。銳器傷應爭取一期修復,火器傷早期清創時不作一期修復,待傷口癒合後3~4周行二期修復。銳器傷如早期未修復,亦應爭取二期修復。二期修復時間以傷口癒合後3~4周為宜。主要的手術治療方法有神經松解術和神經吻合術。3.神經轉移術和移植術神經轉移術在手外傷,可利用殘指的神經轉移修復其他神經損傷手指的神經。在上肢,可用橈神經淺支轉移修復正中神經遠側的感覺神經或尺神經淺支。在臂叢根性損傷時,可用膈神經轉移修復肌皮神經、頸叢運動支轉移修復腋神經或肩胛上神經等。神經移植術首選自體神經移植。常用作移植的神經有腓腸神經、隱神經、前臂內側皮神經、股外側皮神經及橈神經淺支等。4.肌肉轉移術在神經傷不能修復時,施行肌肉轉移術重建功能。如橈神經傷不能修復時,可轉移屈肌屬代替伸拇、伸指總及伸腕肌;尺神經不能修復時,可用指淺屈肌轉移代替骨間肌和蚓狀肌;正中神經魚際肌支不能修復時,可用環指淺屈肌、尺側腕伸肌或小指外展肌轉移代替拇對掌肌;肌皮神經不能修復時,可用背闊肌的一部分或胸大肌轉移代替肱二頭肌等等。5.術後處理用石膏固定關節後屈曲位,使吻合的神經不受任何張力。一般術後4~6周去除石膏,逐漸伸直關節,練習關節活動,按摩有關肌肉,促進功能恢復。但伸直關節不能操之過急,以免將吻合處拉斷。還應注意保護患肢,防止外傷、燙傷和凍傷。屈曲膝關節吻合坐骨神經;術後用石膏固定膝關節屈曲和髖關節伸直位。

8、髖關節扭傷怎麼治

髖部關節扭挫傷是指在過度外展、外旋、屈曲、過伸姿勢下,發生扭轉,致使髖部周圍肌肉韌帶和關節囊撕裂、水腫等一系列症狀。調理主要以以活血化瘀為主。
中葯蠟療具有很強的機械壓迫作用,使表麵皮膚毛細血管輕度受壓,熱作用達到深部組織,能防止組織內淋巴流和血液的滲出,減輕組織水腫,因而其消散吸收炎性浸潤及止痛作用良好
又有和營舒筋、通經通絡,行氣活血,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加快恢復的作用。

與髖關節神經扭傷的治療方法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