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雙髖關節側面的筋按著痛發酸,又轉移臀部發酸發皺下蹲也不疼是怎麼回事,是股骨頭壞死嗎?謝謝拜託各位了 3Q
一塊骨頭與另一快骨頭聯接處組成關節。組成關節的骨頭的兩端各有一層關節軟骨覆蓋,外有滑膜與關節囊,還有肌肉附著。關節軟骨下有一薄層硬化骨,稱為「軟骨下骨板」。關節軟骨可以透過X線的,因此我們從X線片上看不到軟骨,看到的關節端骨頭便是軟骨下骨板。組成關節軟骨的是透明軟骨,其組成成分為軟骨細胞與基質兩大類。軟骨細胞只佔據1%。基質占據了99%。基質中以膠原纖維Ⅱ型為主,佔了50%,從軟骨下骨板向軟骨表面延伸成網狀排列,另有30%為粘多糖,以透明質酸為主。當關節活動或負重時,軟骨便受到擠壓,可以將網狀結構中的水份擠出,當不負重或休息時它又像海綿一樣從關節滑膜分泌的滑液中吸足水份,並從而得到營養成份。 當人體慚趨老化,或囚創傷或疾病,關節軟骨中Ⅱ型膠原纖維出現退化,它逐漸出現斷裂及變短,使關節軟骨失去了彈性,接著便發生了裂縫,大皰,糜爛與潰瘍,使軟骨表面呈毛刷狀,粗糙不堪。不光滑的軟骨面相互摩擦,使軟骨損毀更進一步加重。這時關節軟骨的完整性就遭到破壞。 二、軟骨下骨板的病變意味著病變進一步發展 疾病的早期病變集中於軟骨,軟骨的厚度發生了變化,表面光滑度喪失呈毛刷狀,或軟骨面出現剝脫與潰瘍。隨著疾病的發展,軟骨脫落使軟骨下骨板裸露,還可以在軟骨骨板下出現大小不等的囊性變,這些囊性變還可以穿破骨板破向關節腔內,使關節軟骨面更殘缺不全,此時病變已從軟骨擴展至骨組織,提示疾病進一步惡化。 三、關節邊緣骨質增生是可以從X線片上察覺的 骨關節炎的病理變化不僅局限於軟骨與骨組織,還可以影響到滑膜與韌帶甚至關節囊。軟骨破壞的同時還有修復與增生,滑膜與韌帶的病變都可以使它們在附著點發生骨質增生,由於它們附著的部位與增生的位置都在關節的邊緣,因此可以在X線片上看到關節邊緣有唇狀骨質增生。由於人類在數十年的關節活動中,關節囊與韌帶不斷的受到牽拉,也可以出現有骨性附著點的骨質增生,不可以據此而診斷為骨關節炎。骨關節炎的存在必須要有症狀和體征。 四、骨關節炎患有什麼症狀 骨關節炎有全身性與局部性兩類,原則上身體各個關節都可以發生骨關節炎,但全身性的以手指關節最常見,局部性的則以膝關節最多見。 手指骨關節炎為多發性,中年女性多見,以累及遠端指間關節為主;男性少見,以累及近端指間關節為主。都有家族遺傳傾向。以女性的手指骨關節炎為例:晨起時有手指關節僵硬與疼痛,活動片刻便可好轉。慢慢的在手指指間關節處出現對稱的隆起,並逐漸形成了結節,稱為黑氏結節(見圖)。最後出現手指畸形,有時還有小囊腫形成。家族性傾向非常明顯。 膝關節骨關節炎可為單發性,亦可以是雙側性,仍以女性偏多見,往往體重超標。在進入中年後出現症狀,當從坐位起立行走時覺得膝部酸痛不適,走了一段時間後症狀消失,這是早期膝關節骨關節炎的臨床表現。隨著疾病的進展,發現活動並不能緩解疼痛,並出現上下下樓梯,下蹲與從座位上站起來都有些困難,需要用手在膝蓋上撐一下才行。多走路後膝關節還有些腫,部分病例膝部腫得厲害,還可以抽出一些淡黃色液體。由於滑膜與關節囊有病變而增厚,活動時可有響聲,如果是關節內有游離體形成,可影響關節活動,並不時有「關節絞鎖」現象。到最後出現膝關節畸形,例如膝關節屈曲攣縮,O形腿或X形腿,甚至拄拐杖才能行走。 骨關節炎可以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大類。原發性有局部性與全身性兩種。前者以膝、髖與足部多見,後者則多見於手指與脊柱。原發性骨關節炎都發生在中年以後,而繼發性骨關節炎也可以發生於年輕人。繼發性骨關節炎系指已知有骨關節疾病,由於原有疾病不能控制或未發現而產生了骨關節炎,因此骨關節炎也可以發生於年輕人。能產生繼發性骨關節炎的原因很多,但年輕人最常見的骨關節炎則為外傷後引起的創傷性骨關節炎,與髖臼發育不良而引起的繼發性骨關節炎,現分述如下: 關節內骨折是常見的骨折,由於骨折線經過了關節軟骨面,軟骨面也會有裂縫,裂隙甚至出現台階,使骨折癒合後產生不同程度的軟骨面高低不平。高低不平的軟骨面在關節活動過程中,使對應的關節軟骨面因摩擦而變得粗糙不平。這樣便形成了創傷性骨關節炎。有移位的關節內骨折應該多些考慮作手術治療。盡量使關節面平整,這樣才能使創傷性關節炎出現遲一些、輕一些。 髖臼發育不良多見於女性。它足一種先天性發育異常。在正常情況下,髖關節是由股骨頭與髖臼組成的杵臼關節。股骨頭是圓形的,而髖臼則呈半圓形杯狀,兩者配合得十分緊湊。髖白發育不良系髖臼發育得又淺又扁平,使得股骨頭也連帶著發育不良,呈扁球狀。髖臼發育不良又有程度上的差別,如果在出生時髖白發育得非常不好,則出生後不久便會出現先天性髖關節脫位,在為女嬰換尿布時會發現髖部有彈跳異常而被察覺,最晚也會在嬰兒學步時發現行走如鴨步狀而被發現。有些髖臼發育不良不是很嚴重,在嬰幼兒時期是很難發覺的。由於股骨頭與髖臼形態不匹配,在嚴重時,應力不能平均分配到關節面的各個部位,而集中在某一個區域甚至某一個點上,使該區域或該點不勝負荷而出現軟骨面損毀,還可以影響到對應的關節軟骨面而演變為繼發性骨關節炎。這種病例往往在成年時發病,早些發現髖臼發育不良而及時予以糾正可以防止或減輕繼發性骨關節炎。
2、關於髖關節復位以後的如何補充營養??
幼兒及兒童期先天性髖脫位
1、臨床症狀
走路較晚,步態異常:開始走路時步態不穩呈蹣跚、搖擺或搖動步故態(單側);雙側者為鴨行步態,肢體不等長,軀干呈代償性側彎
2、體征
Allis征陽性(單側)
Ortolani征或外展試驗陽性
Nelaton線征破壞
Trendelenburg征陽性
3、X線檢查
髖臼指數
CE角:正常值4歲+15°以上,15歲為+20°以上
Perkin's方格
Shenton氏線
Sharp角:該角>40°即表示髖臼發育不良。
股骨頸前傾角的測量:X線雙平片
頭臼指數(AHI):由股骨頭內緣到髖臼外緣的距離A比股骨頭的橫徑B,表示股骨頭的大小與髖臼深度不相稱的狀態。其特點是隨年齡的增長而頭臼指數隨之下降,一般正常值在84-85左右。其計算公式為AHI=A/B×100。
髖關節間隙:與正常側相比較,雙側患者與同年齡髖關節進行比較。測定股骨頭最高點的面與髖臼軟骨底面的距離,分為5級,4級為正常間隙,3級較正常窄1/4,2級較正常窄1/2,1級較正常窄3/4,0級關節間隙完全消失。用以判斷有無創傷性關節炎的標准。
4、其它檢查:關節造影、CT、MRI均能對先天性髖脫位有其診斷價值。
5、幼兒及兒童期先天性髖脫位的治療
1、保守治療
自動復位法:以Pavlik harness為代表。適用於6個月以內的患兒。
牽引復位法:適用於6個月以內的患兒,也有人用於1歲以內的患兒。
內收肌切斷閉合復位法:本人主張用於2歲以內的患兒。
Ferguson手術:
2、保守治療的固定姿勢:主張採用人位固定(Human Position)而不用Lorenz體系的蛙式位,其理由如下:
蛙式位是股骨頭遭受髖臼壓力最大的體位,尤其是對6個月以內的嬰兒;
蛙式位時經過內收長肌與髂腰肌之間的旋股內側動脈遭受壓迫,將直接影響股骨頭的血運;
蛙式位時,增大的盂唇可以壓迫骺間溝,致使股骨頭發育受到影響,甚至產生畸形。
3、影響復位的因素
髂腰肌的攣縮;
盂唇過大,阻塞了髖臼而影響股骨頭的復位;
頭、臼不稱,通常是髖臼過小過淺;
其它:如髖臼內脂肪過多,圓韌帶過長、增寬在臼內形成阻塞,關節囊的攣縮等。
4、復位後髖關節發育的觀察
保持頭、臼同心是髖關節發育的基本條件;
保守治療一般頭三個月用石膏固定,以後改用支架固定,保持髖關節的有限制動;固定時間一般為就診月齡時間或加3個月,一般每三個月復查一次並復查骨盆平片進行監測;
3、親,你知道軟骨發育不全在哪裡能用中葯調理好嗎?謝謝你了
朋友您好,髖關節發育不良早期症狀為髖關節易疲勞、酸脹、隱痛,隨著病情進一步發展,可導致關節疼痛進一步加重,髖關節的活動范圍受到影響,嚴重影響生活質量。那麼,應該如何治療髖關節發育不良呢? 髖關節發育不良的治療,實際上是一個比較困難的問題,對於那些沒有症狀的病人,很多人就不會來看,因為他也不知道會得這種病,一旦有症狀來看的話,往往關節有退變了。這個時候醫生會認為沒有什麼辦法,就是回去等著。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的,以車代步,拄拐上班,這樣的一種狀態當然是對發育不良的保護非常有好處,但是作為一般人是做不到的。病人痛苦就痛苦在這里。醫生說不行,那就換關節髖關節發育不良的治療原則是減少關節的負重,避免體力勞動和劇烈運動,可採取手術治療增加髖臼覆蓋、防止關節半脫位。治療的目的是緩解疼痛、恢復關節活動功能,手術首選的是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 這是正常的髖關節,當股骨頭出現問題或者髖關節發育不良到晚期的時候,我們會進行人工關節的置換。關節置換的時候需要這個股骨頭從它的根部去掉,這時候我們能看到裡面的骨髓腔,把骨髓腔銼干凈以後,我們要把人工關節進來了。這個是人工關節,直接插到骨髓腔進來,這樣安好以後,我們就可以跟髖臼放到一起,進行一種正常的活動。 對於髖關節發育不良的患者,因其局部解剖結構的特殊性,手術相對復雜,需嚴格掌握手術適應症,制定周密的手術計劃,選擇合適的假體,術前術後給予恰當的處理,恢復髖臼和股骨頭的對應關系,使其接近正常,從而達到消除關節疼痛、盡量恢復正常活動度的目的,可收到良好的治療效果。對於髖關節發育不良患者而言,這是最佳手術方式。 那麼病人會帶著這樣一個人工骨頭和髖關節進行活動,當然了這個股骨頭畢竟是一個金屬的,是一個沒有生命的物質,時間長了以後,會磨損,同時也會松動,大概這個年限會15到20年。隨著技術的發展,也許以後時間更長,但是現在我們的技術水平肯定是用不了一輩子的,所以用了一段時間以後,這里就會松動,病人肯定會疼痛,功能活動也不好,我們又必須給它取出來,把這裡面髓腔再清理干凈,又換一個比這個更長更粗的骨頭安進來,結實了以後,再重新恢復活動。當然第二次的更換,肯定不如第一次用的時間長,所以我們說,比較年輕的患者不太適合太早換關節。 髖關節置換手術可以有效的緩解症狀,是髖關節發育不良患者首選的手術選擇方案。不過,值得患者注意的是,任何一個人工關節都具有一定的使用壽命。在置換關節後的十幾年或者二十幾年內,可能必須做人工關節翻修手術。需要重新更換一個更長更大的股骨頭。因此,對於人工關節進行悉心合理地保養非常重要。而年輕人,也不太適合太早換關節,那麼,應該怎樣延緩手術的時間呢? 我們就研究在沒有換關節以前這個階段,怎麼樣減輕病人的痛苦,改善關節的功能,延緩關節的置換。我們說過如果你是沒有退變的病人,也許通過我們的治療,就能夠讓他不再換關節。具體的話中葯意義比較大的,通過中葯對髖關節周圍軟組織進行調理,降低疲勞程度,增加力量,間接可以減少關節的磨損,可以延緩換關節的時間。那麼,髖關節發育不良能徹底治療嗎? 髖關節發育不良只是一個結構上的改變,有些人對這個病有認識的話,在整個兒關節沒有退變的時候,就是沒有磨損的時候就發現了,那麼這個階段就是最佳的時候。也就是說,盡管結構不好,但是病變還沒有發生,軟骨還沒有磨損,這個是最好的。如果到了關節已經磨損了再來治療,可能就不能徹底治療了。 髖關節發育不良的治療,應爭取在患者骨重建能力最好,或者畸變比較輕的時期進行手術治療,通過手術可矯正髖臼不正常狀態,增大髖臼的覆蓋面積,改善股骨頭骨性覆蓋,緩解髖關節疼痛,改善髖關節功能。很高興為您服務,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謝謝您的支持和鼓勵。
4、狗狗髖關節發育不良導致軟骨磨損怎麼辦
您好,一般狗狗髖關節發育不良已經確診的是需要根據情況選擇治療方案的,正常嚴重的需要手術治療,建議找專業的骨外科醫生好好看看,確定和比較可行的治療方案
5、所有的貓和所有的狗有沒有可能得關節炎
關節炎不僅人類會有,狗狗貓貓也會有這方面的關節疾病。
關節炎表現為關節紅、腫、熱、痛、功能障礙及關節畸形,嚴重的話會導致關節殘疾、影響狗狗生活質量,所以要及早預防和治療。造成狗狗患有關節炎的主要原因有肥胖、遺傳、過度運動。如果狗狗過於肥胖體重超過正常值,就會加重關節的負擔,引起關節炎和骨骼疾病的幾率更大,所以要注意狗狗的體重,適當運動,避免肥胖。
另外狗狗得關節炎可能有遺傳的影響,由於純種狗近親交配繁殖比較多,狗狗的髖關節炎大多與遺傳有關,父母任何一方出現過髖關節發育異常,其近親繁殖的純種狗得遺傳性髖關節炎的機率就非常高。
正常的關節軟骨作為一個「減震器」,能在關節活動時起到緩沖及潤滑的作用。狗狗長期過度運動會導致關節軟骨慢性磨損,關節軟骨的過度磨損容易導致關節炎。潮濕寒冷的環境也會導致關節炎的發生,因此要注意狗狗的保暖,夏天開空調的時候記得為它准備一張厚實的墊子,冬天要給它鋪上暖和的狗窩,有空還要多曬曬太陽。狗狗很喜歡戶外運動,但是過量運動不僅會增加狗狗的損傷,還會使病情進一步加重,因此記得每天低強度的運動就可以了。
貓咪陪伴主人時間越長,也就意味著出現問題的可能就越多,比如說退化性關節炎研究指出,超過12歲以上,將近70%的老貓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
但為什麼常會聽到狗的退化性關節炎,卻很少聽到貓退化性關節炎呢?除了臨床症狀上不太明顯之外,還有主人的低估忽略和貓的忍痛能力,這兩種原因。當看到貓咪走路掰咖(跛腳),或跳上跳下沒有以前靈活時,往往只會覺得貓貓是年紀大了,才會走路沒力或活動降低,殊不知貓咪可能長期遭受,退化性關節炎的痛苦很久很久了!
年紀越大的貓咪,關節軟骨的磨損程度,會越來越嚴重。一些品種的貓咪,天生就有較高的風險,得退化性關節炎。髖關節發育不全:緬因貓、波斯貓、暹羅貓、挪威森林貓。膝關節異位:阿比西尼亞貓。軟骨發育不全:蘇格蘭折耳貓。肥胖不是病,胖起來要貓命。過重的貓咪四肢要承受的壓力比較大,關節惡化的速度比一般貓咪更快,所以,千萬別讓貓咪過於肥胖!若關節曾經受過傷,像是骨折、異位、撞傷。關節結構會較不穩定,更容易引發關節炎。
退化性關節炎是漸進式的疾病。貓咪並不會昨天好好的,今天就突然走路痛或不愛走了,多半都是累積疼痛到一個極限,造成身體出現,幾乎無法挽回的程度才爆發開來,因此及早預防並且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是永遠的不二法門,除了可以有效減緩惡化程度,同時也可提早規劃主上的安養計劃。照顧退化性關節炎的老貓並不難,只要鏟屎官有長期的耐心,及與獸醫之間的配合,就能給與貓咪好的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