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髖部骨折是打釘子還是關節置換
我的母親75歲了,平時有高血壓,身體還可以。前天早上她在小區鍛煉,回來的路上摔倒了,回家就覺得胯骨的地方很疼。我帶她去醫院檢查,拍了X光片和CT,沒想到是髖關節發生骨折!醫生說,還好,骨折的程度不是很嚴重。醫生說可以「打釘子」也可以做關節置換。我有幾個問題想請教: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全身各個器官功能也會隨之衰退,肌肉彈性的下降、關節靈活性和協調力的減退,這些都使得老年人更容易摔跤,而自我保護能力的下降使得老年人往往摔的比較「結實」。至於摔倒後出現髖部骨折的主要原因是骨質疏鬆,骨頭的硬度下降,脆性增加,而髖部是下肢主要的承重部位之一,容易發生骨質疏鬆性骨折。醫生所說的「打釘子」指的是用內固定材料(多為鈦板、螺釘)對骨折進行固定,維持骨折的正常位置,為骨折癒合提供條件。髖部骨折按照骨折部位進行分類的話主要分為兩大類,粗隆部骨折和股骨頸骨折,粗隆部骨折由於局部血液供應豐富,多採用骨折復位後內固定手術,而股骨頸骨折由於可能對股骨頭的血液供應造成損傷,而出現創傷性股骨頭缺血性壞死,造成髖關節功能喪失、肢體殘疾,對這部分病人可以直接進行髖關節置換手術。但並不是所有股骨頸骨折的病人都需要髖關節置換手術,對於股骨頸骨折移位不明顯,股骨頭血液供應破壞相對較小的患者仍然可以採用內固定手術,術後出現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的幾率相對較小;而對於移位明顯的股骨頸骨折,股骨頭血液供應破壞相對較大,內固定手術後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的風險相對較高,適合直接採用髖關節置換手術;對於受傷前就存在嚴重的髖關節疾病,如髖關節炎等,也可直接採用髖關節置換手術,同時治療原發病和股骨頸骨折;如果患者合並嚴重的骨質疏鬆症,考慮骨質條件無法把持螺釘,也可考慮直接進行髖關節置換手術。髖部骨折進行內固定手術後可能出現的相關並發症包括骨折不癒合、內固定松動、股骨頭缺血性壞死、下肢深靜脈血栓和深部感染等等。75歲的老年人根據其受傷前身體的一般狀況、活動能力和預計壽命,可以選擇半髖關節置換或全髖關節置換手術,可以根據骨質條件的不同選擇骨水泥固定型假體或生物固定型假體,費用從1、2萬到3、4萬不等。一般來講髖關節置換手術後10年的假體生產率在95%以上。髖關節的手術並發症包括關節的脫位、松動、感染、深靜脈血栓等等。髖部骨折能不能採用內固定手術主要看骨折的類型和骨質條件,如果是粗隆部的骨折多可以採用內固定手術,如果是沒有移位的股骨頸骨折,可以採用內固定手術,如果是移位明顯的股骨頸骨折,還是建議採用髖關節置換手術。手術後醫生會根據手術的實際情況制定康復計劃,患者需要配合醫生的建議進行康復並定期復查,一般來講手術後3個月左右可基本恢復受傷前的功能狀態。
2、人工髖關節置換
你好,看來你的年紀比較輕,我是一個股骨頭置換者,九六年因車禍導致一側股骨頭粉碎性骨折,接骨手術後一年效果不理想,無奈之下做了全髖關節置換術,現在用了十二年了,效果盡管一年不如一年,但至少我能夠生活自立,也能上班了,但不能長時間行走,否則會感到腿疼。再過幾年,我也還要翻新一次,也在考慮哪家醫院,但我想告訴你的是,還是選擇進口的好些,能用的時間長些。希望我的話能給你些幫助,也祝你早目康復!要有信心喲!
3、髖關節置換??
髖關節置換隨著技術的發展和人們對健康的渴求,有了越來越多的應用,並且該手術就目前來說已經相對比較成熟,並且有著非常多的優點,是值得患者進行參考嘗試的。
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有小創傷、手術時間短、出血少、麻醉風險小的特點,臨床實用價值高。對於高領老年人股骨頸骨折、合並多種疾病,一般情況較差的患者可選擇人工股骨頭置換。雙極人工股骨頭置換術用於身體狀況較差的患者。部分患者可能會出現臀部疼痛,但不會影響關節活動,可以滿足老年人的日常需求。隨著手術技術的提高,全髖關節置換術縮短,創傷得到緩解,麻醉技術可及時治療並發症,手術風險顯著降低。
4、髖關節置換手術的缺點是什麼
股骨頭壞死是嚴重影響髖關節活動的疾病,嚴重的會造成患者無法行走,只能卧床休息。一些患者因為股骨頭發生塌陷,在醫生的建議下往往會選擇進行髖關節置換手術,以為這樣就可以一勞永逸了。真的是這樣嗎?新浪中醫股骨頭壞死頻道的專家指出,隨著醫學的不斷發展,髖關節置換手術的缺點也不斷的在暴露出來:一,髖關節手術使用人造關節代替壞死的股骨頭,雖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症狀,但是髖關節置換術並不是治療股骨頭壞死的最佳方法,且由於人工關節減震功能不良,手術之後避免在不平滑不平整路面行走,不能每天行走的距離過遠、更不能負重行走、進行體力勞動、跳舞,以免假體提前下沉,出現髖關節疼痛症狀。二,手術後活動受限的症狀的症狀也是不能完全解除的,患者做一些簡單的活動還可以,但是能進行過多的活動,過多的活動如爬樓梯、跑步、登山等運動會使假體的使用年限減少、假體的松動,因為人造關節沒有自行修復功能。如果置換手術後不久就出現了假體松動的情況,導致了置換術的失敗,不得不再進行第二次手術,甚至第三次的手術。三,髖關節置換手術還有可能引發其他並發症,留下後遺症等,有的患者會發生感染,需延長治療時間,治療十分困難,甚至不得不將人造關節拔除,待感染被控制後再進行關節再置換,而再置換的感染率遠遠高於第一次的手術。而在手術中也可能會造成其他部位骨質的損傷,導致術後住院時間長等缺點。通過以上詳細介紹,大家對髖關節置換手術的缺點應該有了比較明確的認識了吧。在此提醒廣大患者,除非股骨頭塌陷非常嚴重,其他股骨頭壞死治療方法沒有療效的情況下,方可考慮髖關節置換手術。
5、髖關節置換術一般採用半麻還是全麻啊,兩者有什麼區別?
全麻是全身麻醉,用葯肯定多。半麻是局部麻醉,頭腦是清醒的。
醫生可能考慮這次手術時間長,動作幅度大,建議用全麻。
6、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後能做運動嗎?
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後,有的患者不注意新關節的保護,認為換了關節就高枕無憂了;有的患者則對新關節過度關注,做什麼都小心翼翼。那麼,人工髖關節術後,到底什麼樣的的運動、飲食才「適度」,我們來聊聊。
1.術後六周之內不建議做下蹲以及穿鞋、穿襪等動作;手術六周後,穿鞋、穿襪、散步和慢跑步、游泳等行為都可以進行。如果有些患者不放心,認為術後六周太早,也可以推遲到三個月後;
2.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後,並不是完全不能「蹺二郎腿」、盤腿。只是這些行為需要等到術後三個月,患者恢復得不錯以後才能做。如果在術後六周內做「蹺二郎腿」、盤腿等動作,很有可能會導致髖關節脫位,十分危險;
3.術後患者不宜長時間坐著,因為久坐對於髖關節、腰椎等都是一個考驗。一般來說,這個「長時間」是指超過30~40分鍾。也就是說,建議患者坐30~40分鍾,就站立行走一段時間;
4.術後患者上下樓梯時需要注意「好上壞下」,即上樓時健側的腿先上,下樓時手術一側的腿先下。此外,在術後三個月之內,患者上下樓梯要盡量扶著扶手。因為一方面剛做完髖關節置換,關節不一定十分穩固;另一方面,患者術後可能因為肌肉無力而發生摔倒。但手術三個月以後,如果通過側抬腿鍛煉,患者已經恢復得比較好了,就不需要再如此小心;
5.如果因為飲酒造成股骨頭壞死,進而需要髖關節置換,這類患者即使換了新關節,仍然建議戒酒或者減少飲酒。因為術後繼續飲酒有可能導致對側(好的一側)股骨頭壞死,同時也有可能對肝腎造成損害;
6.人工髖關節置換後在飲食上並沒有太多注意事項,沒有必要因為手術而忌口。
7、髖關節置換手術後無效果,花了6萬多,挺氣人。
可以申請醫療事故鑒定,確定是否在手術中診療行為存在過錯,如果醫方存在過錯,可以要求賠償。
8、髖關節骨折是保守治療還是全關節置換?
我個人認為還是早日手術比較好!
手術的優點和缺點:手術的優點就是手術可以大大的減少卧床的時間,盡快恢復活動能力,避免長期卧床帶來的並發症(如尿路感染、呼吸道感染和褥瘡等等);缺點:手術有一定的風險,比如糖尿病如果不控制好的話有可能會導致切口不癒合,切口感染等,麻醉有麻醉的風險,手術本身就是一種創傷而且需要一定的知識積累和操作實踐,如發生操作失誤有可能加重損傷等。
保守治療的優缺點:優點:避免了二次損傷(手術帶來的損傷),避免了手術和麻醉可能產生的風險;缺點:需要卧床時間較長,容易繼發並發症,如果骨折處無法癒合(60歲以上老人發生率較高)則仍需手術治療。
以上可能不是特別全面,但是作為一個骨科醫生來說手術的風險絕大部分可以通過手術前的充分准備,手術中的仔細操作來加以避免,畢竟老年人卧床後的機能衰退比中青年人要快的多,盡早起床進行功能鍛煉還是能避免機能的衰退,而且能盡快減輕家人的護理難度,所以我的個人意見是手術治理,以全髖關節置換為首選治療方案,供您參考。
9、全雙髖關節置換術
進口的,大概要10幾萬。這是正常人置換,你是因為還有強直性脊柱炎才置換不知有影響的話可能費用更高。醫院一般3級甲等都可以,可以預約擅長置換的大夫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