髖臼骨折一直是臨床上治療的難點,因其並發症多,預後不良,加之手術本身較四肢手術難度大,往往治療效果不盡如人意,希望各位老師可以提供相關經驗學習。先說點個人淺見,僅供參考!從X線片及CT看,患者診斷明確,左側髖關節後脫位合並髖臼後壁及股骨頭骨折,股骨頭骨折的分型應該屬於PipkinII型。結合患者病情,手術指征具備,首先排除手術禁忌症及治療合並傷,行大重量骨牽引,完善檢查後,應該盡早手術,早日為骨折提供血供,盡量減少後期股骨頭壞死機率。手術入路可採用後外側入路,切開復位股骨頭骨折及髖臼後壁骨折及脫位的髖關節。內固定選擇,髖臼骨折重建骨盆鋼板、股骨頭骨折可以用可吸收螺釘內固定,此手術方案入路的優點是顯露方便、徹底,最主要是可以在一個切口內同時解決這幾個問題。患者因所受暴力較大,髖關節脫位、髖臼骨折、股骨頭骨折,股骨頭軟骨面損傷較重,後期股骨頭壞死及創傷性關節炎的發生率較高。術後繼續維持患肢骨牽引6~8周,期間間斷行髖關節的磨糙練習,減少後期的並發症。術後可輔助高壓氧、中醫中葯等治療,促進骨折的癒合及減低股骨頭的壞死率。術前一定要和患者及其家屬充分溝通,讓其充分認識這種病情的嚴重性及不良的預後!
2、人工關節的功能評定有哪些?
(一)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後的評定
除了一般內容的評定外,由於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本身直接影響術後康復計劃,康復治療師還應了解手術的詳細情況:①假體的位置:假體應按正常解剖位置放入標準的髖臼假體位置是前傾15°±10°,外翻40°±10°,股骨假體旋前5°~10°②手術入路對關節
穩定性的影響:全髖關節置換術(totalhipreplacement,THR)切口後入路很少出現髖關節伸展內收外旋位的不穩前入路較少引起髖關節屈曲不穩,正側入路特別是關節囊完整者,在髖關節屈伸活動時最為穩定③臨床評定: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後的效果受手術病種關節假體種類固定方式手術技術及術後康復等方面的因素影響術後評定系統是衡量手術成功與否的重要依據,通過對上述因素和術後恢復情況的評定,形成一個手術效果的結論
目前,Harris標准和Charnley標准已被大多數國家的醫生所接受,成為國際會議上普遍應用的評定標准在此,我們介紹由美國Harris在1969年提出的評分法(表11-5-1)內容主要包括疼痛功能關節活動度及畸形4方面,得分90~100分為優,80~89分為良,70~79分為中,70分以下為差
表11-5-1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Harris評分法(滿分100分)
(二)人工膝關節置換術後的評定
詳細了解患者原發疾病有關因素(包括病程及經過,既往治療手段及效果診斷等),局部膝關節情況,全身狀態及並發症,精神心理智力狀態,年齡性別經濟能力及社會背景資料等人工膝關節置換術的效果評定有多種方案,其中HSS膝關節評分系統最為常用(表11-5-2)
根據這一評分系統,將臨床療效分成優(>85)良(70~84)中(60~69)和差(
3、坎貝爾骨科手術學的目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