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髖關節脫位如何診治?
按股骨頭脫位的方向可分為前、後和中心脫位,以後脫位最為常見,佔全部脫位的85%~ 90%。
(1)髖關節前脫位的分類、臨床表現及治療。
①分類閉孔下、髂骨下與恥骨下脫位。
②臨床表現與診斷。有強大暴力所致外傷史;患肢呈外展、外旋和屈曲畸形;腹股溝處腫脹,可以摸到股骨頭;X 線片可以了解脫位方向。
③治療復位以Allis 法最常用。固定和功能鍛煉方法同髖關節後脫位。
(2)髖關節後脫位的分類、臨床表現及治療。
①髖關節後脫位的分類按有無合並骨折可以分為5 型。
單純性髖關節後脫位,無骨折,或只有小片骨片;髖關節後緣有單塊大骨折片;髖臼後緣有粉碎性骨折,骨折塊可大可小;髖臼緣及壁亦有骨折;合並有股骨頭骨折。
②臨床表現與診斷。明顯外傷史;明顯的疼痛,髖關節不能活動;肢縮短,髖關節呈屈曲、內收、內旋畸形;以在臀部摸到突出的股骨頭,大粗隆上移明顯;部分病例有坐骨神經損傷表現;X 線檢查,了解脫位情況及有無骨折。
③治療。
第1 型的治療:復位宜早,最初24 ~ 48 小時是復位的黃金時期,最好盡可能在24 小時內復位完畢。常用的復位方法Allis 法,即提拉法。復位後,用綳帶將雙踝暫時捆在一起,於髖關節伸直位下將患者搬運到床上,患肢作皮膚牽引或穿丁字鞋2 ~ 3 周。不必石膏固定。需卧床休息4 周。卧床期間作股四頭肌收縮動作。2 ~ 3周後開始活動關節。4 周後扶雙拐下地活動。3 個月後可完全負重。
第2 ~ 5 型的治療:考慮到合並關節內骨折,日後產生創傷性關節炎的機會明顯增多,因此主張早期切開復位與內固定。
(3)髖關節中心脫位的分類、臨床表現及治療。
①分類。髖關節中心脫位可分為下列各型。單純性髖臼內側壁骨折(恥骨部分),股骨頭脫出於骨盆腔內可輕可重;後壁有骨折(坐骨部分),股骨頭向後方脫出可有可無;髖臼頂部有骨折(髂骨部分);爆破型骨折,髖臼全部受累。
②臨床表現與診斷。強大暴力外傷病史;後腹膜間隙內出血甚多,可以出現出血性休克;傷處腫脹、疼痛、活動障礙;大腿上段外側方往往有大血腫;肢體短縮情況取決於股骨頭內陷的程度;合並有腹腔內臟損傷的並不少見;X 線檢查可以了解傷情,CT 檢查可以對髖臼骨折有三維概念的了解。
③治療。髖關節中心脫位可以有低血容量性休克及合並腹部內臟損傷,必須及時處理。
第1 型的治療:輕度股骨頭內陷,髖臼骨折不重的可不必復位,需卧床休息10 ~ 12 周,作短期皮膚牽引以緩解症狀。內移明顯者,需用骨牽引復位,一般牽引4 ~ 6 周。3 個月後方能負重。
髖臼骨折復位不良者,股骨頭不能復位者,同側有股骨骨折者都需切開復位,用螺絲釘或特殊鋼板作內固定。
第2 ~ 4 型的治療:這類損傷髖臼損毀明顯,治療比較困難。
一般主張切開復位和合適的內固定。第4 型病例,髖臼損毀嚴重往往發生創傷性骨關節炎,必要時可施行關節融合或全髖置換術。
2、髖關節骨質增生的治療怎麼做 詳細
下文權威骨科專家,對這個問題進行了解答,一起來了解。體病情,選擇科學、有針對性的治療方案。較為常見的有:1、對於輕症髖關節骨質增生的患者可以選用中葯外敷治療,主要採取軟堅通絡的葯物,軟化鈣化的增生部分。使其軟化分解,便於吸收排泄。同時,還有一些消腫消炎的葯物,使患部消除水腫和炎症,緩解局部不適。並且以活血化瘀散寒祛濕的葯物改善新陳代謝,更好的將分解軟化的增生物質排除體外,達到髖關節骨質增生的治療目的。2、在髖關節骨質增生急性期亦可以選擇理療治療,可以止痛消腫,改善關節功能;而慢性期髖關節骨質增生的理療治療可以增強局部血循環、改善關節功能。針灸推拿也有一定效果。3、嚴重的髖關節骨質增生患者就有必要選用手術的治療方法了,可使患者免除痛苦,改善關節功能。髖關節骨質增生手術治療的適應症為:①嚴重疼痛經各種治療無效者。②發生功能障礙影響日常生活者。人工關節有一定壽命限制,患者的手術年齡一般要求在60歲以上,但隨著假體材料和手術技術的發展,年齡限制有所降低。
3、髖關節退型性病變的治療,謝謝了
髖關節是人體最大的關節,它支撐著整個軀乾的重力,頭與臼壓力自然也就大。長期保持這種較大的壓力,容易造成結構上的損傷變形,骨小梁中斷、骨折,影響局部的血液循環。
股骨頭壞死症,最早出現的症狀是髖關節酸、困,有時呈間斷性疼痛。這是本病的主要症狀。引起髖 關節疼痛的原因很多,外傷、髖關節脫位、退行性病變、炎症、腫瘤、腰椎疾患及內科、皮膚科疾病等, '都可以引起髖關節的疼痛。股骨頭壞死症僅是諸多引起髖關節疼痛的一種,股骨頭壞死症作為一種獨立 的疾病,有它自己的特殊性。
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自我檢查,判斷自己是否患有股骨頭壞死症:
(1)髖關節疼痛向腹股溝區或臀後側、外側或膝內側放射。
(2)髖關節僵硬、無力、活動受限,抬腿不靈活,早期出現的症狀是盤腿或向外撇腿以及下蹲困難。
4、髖關節退行性關節炎怎麼治療注意什麼
1、選擇合適鞋子
盡量避免穿高跟鞋走遠路,高跟鞋會改變下肢的力線。老年人日常活動中應首選厚底而有彈性的軟底鞋,以減少膝關節所受的沖擊力,避免膝關節軟骨發生撞擊、磨損。
2、戶外活動要謹慎
參加戶外運動(如扭秧歌、打太極拳等)之前要做好准備活動,輕緩地舒展膝關節,增加下肢的柔韌度和靈活性,讓膝關節活動開以後再參加運動。練壓腿時,不要猛然把腿抬得過高,防止過度牽拉膝關節韌帶和肌肉組織;打太極拳時,動作幅度不宜過大、下蹲位置不宜過低,以防膝關節負擔過重發生損傷。
3、必要時帶護髖
溫度下降時,膝關節遇冷血管收縮,血液循環變差,往往使關節僵硬、疼痛加重,故在天氣寒冷時應注意保暖,必要時戴上護膝,防止膝關節受涼。
4、保持良好姿勢
注意走路時的身體姿勢,不要扭著腰幹活、撇著腿走路,避免長時間下蹲。日常下蹲動作(如洗衣服、擇菜、擦地)最好改坐小板凳。避免長時間保持一種姿勢,注意經常變換姿勢。比如,站立一段時間後可以伸伸腿、扎扎馬步,養成在日常生活中保護關節的良好習慣。
5、避免長期負重
髖關節痛的人,在日常生活中盡量注意少上下樓梯、少遠足、少登山、少久站、少抱小孩、少提重物,避免膝關節的負荷過大而加重疼痛。
6、合理飲食
飲食方面,應多吃含蛋白質、鈣質、膠原蛋白、異黃酮的食物,如奶及奶製品、豆及豆製品、魚蝦、海帶、黑木耳、雞爪、豬蹄、羊腿、蹄筋等,這些能補充蛋白質、鈣質,防止骨質疏鬆,還能補充雌激素,使骨骼、關節更好地進行鈣質的代謝,減輕關節炎。
建議已經出現髖關節退行性關節炎的朋友們,可以堅持每日攝取7.5g純天然鋸峰齒鮫軟骨粉,幫助恢復髖關節軟骨。
5、髖關節能治好嗎
早期發現髖關節脫位,可以治癒。早期發現髖關節脫位,可以治癒。2個月以內的嬰兒治療最簡單而且效果好,可完全恢復正常。3個月至1歲以內的小兒通過整復及固定也可達到理想的效果。1-3歲的小兒因脫位時間長,髖關節周圍軟組織有不同程度的攣縮,因此在復位之前要通過牽引,然後再復位也能取得比較理想的效果。3歲以上至8歲的小兒,他們脫位的時間更長,軟組織攣縮得更加嚴重,而且髖臼發育也差,手法復位極為困難,因此大多數都需要做手術,通過手術來使髖關節復位。8歲以上的小兒,治療起來就比較困難,而且效果也會更差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