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髖關節 > 髖關節肌肉總結

髖關節肌肉總結

發布時間:2020-12-16 05:59:33

1、如何鍛煉髖關節周圍肌肉

這里介紹幾個鍛煉膝蓋周圍肌肉的動作:
鍛煉四頭肌 四頭肌即大腿前面的肌肉。坐在地板上,將膝蓋向前伸直;在膝蓋凹陷處的下方墊一塊毛巾卷;緊縮膝蓋至少30秒,然後放鬆。重復此緊綳及放鬆過程25次。 護膝小貼士 ▲正確登樓鍛煉
不少辦公族喜歡登樓鍛煉,但這種運動並不適合所有人。如體重過重、孕婦、有退行性關節炎的人,最好避免登樓。同時要掌握正確的鍛煉方法。下樓時,為了防止膝關節承受壓力增大,應前腳掌先著地,再過渡到全腳掌著地,以緩沖膝關節的壓力。登樓後可對膝關節進行局部按摩,使膝關節得到充分的放鬆,防止其僵硬。 ▲跑步別選硬地
許多跑步者的疼痛是來自肌腱發炎,這是由不良的訓練習慣引起的。選擇合適的跑步場地,能有效減少此類問題。通常以選擇草地為最佳,柏油路次之,水泥地居後。水泥地是最堅硬的表面,不可忽視其反作用力,最好不要在人行道上慢跑。 ▲定期更換跑鞋
當跑鞋失去彈性而無法再承受反作用力後,應立即換鞋。如果一個跑步者一周至少跑40公里,則每隔2至3個月即該換新跑鞋。若低於40公里,則應每隔4至6個月換鞋。跳有氧舞蹈、打籃球和網球的人(一周練習兩次),也應在4至6個月後換鞋。假如一周練習四次以上,則應2個月換一次鞋。 ▲冰敷減輕疼痛
運動時若發生膝蓋疼痛,應立即休息,用冰塊冰敷,並抬高患部20至30分鍾。不要低估冰塊的效力,最好在當天晚上或隔天早晨起床時,再以冰塊敷一次。冰塊是極佳的消炎劑,它有助於減輕膝蓋疼痛。
面的方法既能鍛煉身體,又可以達到保護膝關節的目的。
◆坐位伸膝:坐在椅子上,將雙足平放在地上,然後逐漸將左(右)膝伸直,並保持直腿姿勢5~10秒鍾,再慢慢放下。雙腿交替進行,重復練習10~20次。
◆俯卧屈膝:俯卧位,雙手在頭前交叉,將頭部放在手臂上,然後逐漸屈膝,腳跟盡量靠近臀部,並保持屈膝姿勢5~10秒鍾,再慢慢放下。兩腿交替進行。重復練習10~20次。 ◆伸肌鍛煉:仰卧位,將一側膝關節屈曲盡量貼向胸部,用雙手將大腿固定5~10秒鍾,然後逐漸伸直膝關節,兩腿交替進行。重復練習10~20次。
◆股四頭肌鍛煉:俯卧位,將一側腿屈膝靠向臀部,雙手反向握住踝部(或用毛巾環繞踝部),逐漸將下肢向臀部牽拉,並保持這一姿勢5~10秒鍾,然後放下,雙腿交替進行。反復練習10~20次。
◆推擦大腿:坐在椅上,雙腿屈曲,用兩手的掌指面分別附著左(右)腿兩旁,然後稍加用力,沿著大腿兩側向膝關節處推擦10~20次,雙腿交替進行。
◆指推小腿:坐在椅上,雙腿屈曲,雙腳微分,用兩手的虎口分別放在兩膝的內外側,然後拇指與其餘四指對合用力,沿小腿內、外側做直線的指推動作盡量至足踝。反復指推10~20次。
◆拳拍膝四周:坐在椅上,雙腿屈曲,雙足平放在地板上,並盡量放鬆雙腿,雙手半握拳,用左右拳在膝四周輕輕拍打50次左右。 ◆按揉髕骨:坐在椅子上,雙腿屈曲約90°,雙足平放地板上,將雙手掌心分別放在膝關節髕骨上,五指微張開緊貼於髕骨四周,然後稍用力均勻和緩有節奏地按揉髕骨20~40次。
以上八種膝關節功能鍛煉操,每天早、晚各做一遍,對防止或減輕膝關節骨性關節病有好處

2、參與髖關節屈伸的肌有哪些

屈髖關節的肌肉:髂腰肌,闊筋膜張肌,縫匠肌,股直肌
伸髖關節的肌肉:臀大肌,股二頭肌,半腱肌,半膜肌

3、我髖關節附近肌肉拉傷已經三個月了都沒有

肌肉拉傷一般需要4-6周的恢復時間。

肌肉拉傷後,應該停止受傷部位的肌肉運動,在受傷的四十八小時內冷敷傷處,四十八小時後熱敷、按摩傷處,加快受傷肌肉的恢復。如果有必要可以用跌打損傷膏葯和其他損傷外用葯施於患處。
三個月還沒好,一定是在沒有恢復之前一直在做運動。

4、屈髖屈膝的肌肉有哪些?

屈髖的肌肉有:髂腰肌、股直肌、縫匠肌、闊筋膜張肌、恥骨肌、長收肌、短收肌。
屈膝的肌肉有:股二頭肌、半腱肌、半膜肌、縫匠肌、股薄肌、腓腸肌。
「屈髖」動作的「拮抗肌」則有臀大肌、股二頭肌、半腱肌、半膜肌等「伸髖」肌群。正常情況下,伸髖肌群的收縮能有效制約屈髖肌群的作用,防止過度屈髖。

任何一個肢體運動A都必須有一個定點作為基礎,然後主動肌附著在此定點上收縮,才能產生相關骨關節遠端運動的結果。所以,當這個「定點」本身也是一個可動關節B、或具有可移動性的時侯,負責固定/穩定這個「定點」的肌肉就被稱為運動A的「穩定肌」了。

穩定肌的主動收縮固定的關節B,使關節B成為了一個穩定的整體,繼而使之可以成為運動A
的支點或基礎。

由於股四頭肌的近端附著在骨盆的髂前下棘;髂腰肌中腰大肌的近端附著在T12~L5的椎體外側(含椎間盤),髂肌近端附著在骨盆的髂窩及髂脊的內唇;所以「屈髖」動作的「穩定肌」主要就是對骨盆及腰椎起到穩定作用的肌群,如:豎脊肌、腹肌(內、外斜肌、直肌、橫機)等;以及固定骨盆髂、恥、坐骨的諸多韌帶
的支點或基礎。

由於股四頭肌的近端附著在骨盆的髂前下棘;髂腰肌中腰大肌的近端附著在T12~L5的椎體外側(含椎間盤),髂肌近端附著在骨盆的髂窩及髂脊的內唇;所以「屈髖」動作的「穩定肌」主要就是對骨盆及腰椎起到穩定作用的肌群,如:豎脊肌、腹肌(內、外斜肌、直肌、橫機)等;以及固定骨盆髂、恥、坐骨的諸多韌帶

5、哪些動作可以只練翹臀不粗腿?只想臀部變得更翹,不想大腿變粗怎麼辦?

健身圈盛行著一句話:「臀腿不分家」。這其中有兩種意思:

第一種是鼓勵大家在練腿的時候,一定要加入臀部訓練,這樣才能讓下肢看起來更協調。

第二種是一般情況下,無論是練腿或者練臀,它們兩者都會參與進行發力,不可能完全進行孤立訓練。

可在現實情況中,大多數訓練者都不想擁有「壯碩」的腿部肌肉,尤其是對於女性健身愛好者來說。所以就產生了很多類似於怎麼能夠翹臀不粗腿的說法,其實動作有很多,如自重臀橋、臀推等各種髖後伸動作。

但是我們要清楚,所謂翹臀不粗腿的動作不是對腿部肌肉沒有一點作用,而是相對小一些,並不會像深蹲那樣對腿部肌肉力量極其嚴格。

接下來我會從以下3個方面詳細分析怎樣的動作能夠做到翹臀不粗腿,能夠讓你獲得舉一反三式的理想答案:

了解臀腿肌群;如何更准確的刺激臀大肌;具體的訓練方法。

了解臀腿肌群

一般情況下,臀腿肌肉指的是臀大肌、股四頭肌、腘繩肌。

我們的訓練目的就是在強化刺激臀大肌的情況下,盡可能少的讓股四頭肌和腘繩肌參與其中。這樣才能達到翹臀不粗腿的效果。

接下來我會依次介紹這三種肌群的具體位置和主要功能,這樣能夠方便你後期能夠自我判別以及選擇翹臀不粗腿的動作。

1、臀大肌介紹

①具體生理位置

臀大肌屬於髖關節肌群,它位於髖關節處於深、淺兩個平面上。總體起始於骶骨、尾骨背面、髂窩後部,最終深面止於股骨上部,淺面匯聚於闊筋膜上,總體來說是從髖內側起始止於股骨上。

②生理功能

由於臀大肌連接著髖關節與股骨頭,所以其功能也是相對兩者而言的。

當髖關節髂骨固定時,臀大肌可以使股骨向後伸,即發生髖關節後伸整體運動形式。也可以使股骨進行外旋以及內收運動。

當股骨固定時,臀大肌可以使整個骨盆後傾,即臀部有一種收縮向前頂的趨勢。

2、股四頭肌介紹

①具體生理位置

股四頭肌相比於臀大肌而言,它多涉及了一個膝關節,所以屬於髖、膝連接肌群。

具體來說股四頭肌位於我們的大腿前側,之所以叫做股四頭肌,是因為它是由四條肌束在股骨上組合而成。分別是股直肌、股中間肌、股內側肌、股外側肌。

其中股直肌起始於髖關節的髂骨下棘處,另外三個肌束都起始於股骨上,最終都匯聚於膝關節下方的脛骨粗隆上。

這也是為什麼說股四頭肌是跨越髖關節與膝關節的肌群了,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股直肌的生理位置。

②具體生理功能

對於股四頭肌而言,它是在以髖關節固定的情況下能夠發揮其最大功能。即髖關節固定,能夠使整個股骨前屈,同時可以使膝關節在屈曲狀態下伸展。其中當髖關節發生前屈時,股直肌會參與進行協助作用。

若股骨固定,它能使髖關節相對前傾。

3、腘繩肌介紹

①具體生理位置

腘繩肌與臀大肌一樣,它位於我們的身體後側。腘繩肌並非一整塊肌肉組織,而是由股二頭肌,半膜肌、半腱肌組成的肌群。但其總體的起始位置相同。腘繩肌起始於髖關節後下部的坐骨上,最終分別止於膝關節下部的脛骨、腓骨上。

②生理功能

腘繩肌與股四頭肌形成拮抗。顧名思義,同樣在髖關節固定的情況下,腘繩肌負責膝關節的彎曲。若股骨固定,它能使髖關節相對後傾,這與臀大肌的部分功能一致。

如何更准確的刺激臀大肌?

從以上臀腿肌群我們可以了解到,當我們在發揮臀大肌相應功能時,如股骨後伸與髖關節伸展時,我們的股直肌和腘繩肌會相應參與其中,但並沒有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只是相對發揮各自的協助功能。但是當我們主動進行屈膝時,腿部肌肉才會更多的參與以及發揮作用。

所以我們掌握一個訓練原則:在進行髖關節伸展時,一定不要主動的進行膝關節屈伸。

比如反面例子深蹲,雖然說深蹲是一個非常不錯的臀腿訓練方法,尤其是對於翹臀來說。但是它主動進行了膝關節的屈伸,較多的刺激到了股四頭肌等腿部肌群。

所以我們選擇的動作都是以股骨為固定,髖關節進行伸展即可。但要注意的是,想要完全孤立臀部肌肉是不可能的,我們只能做到不主動、不強烈的去刺激腿部肌肉。

具體訓練動作及要領

根據以上動作選取的原則,我會給你推薦4個動作並且形成一套翹臀不粗腿的訓練計劃,希望能夠對你有所幫助!

動作一:臀橋

動作要領:

①仰卧於瑜伽墊等平板地面,屈膝且雙腳踩實地面使大小腿呈60°左右即可。具體角度需要調整,最終以動作最高點時,大小腿相互垂直為准。

②腰背部保持挺直,骨盆後傾使腰部緊貼地面,同時收緊下巴使眼睛看向膝關節。此時髖關節處於屈曲狀態。

③上背部(肩胛骨的位置)始終貼合於地面,保持股骨(腿部)相對不動,主動進行髖關節向上伸展,充分收縮臀大肌直至髖關節完全伸展達到最高點。

④保持1-2s進行頂峰收縮後,緩慢下放髖關節至起始位置即可。

另外我們可以在後期加入啞鈴進行抗阻力訓練,提升訓練效果。

動作二:俯卧直腿後伸

動作要領:

①雙手支撐身體俯卧於瑜伽墊等平板地面上,屈膝採用跪姿即可。

②腰背部挺直,脊柱保持自然中立位。骨盆中立,不要前傾或者後傾。

③將一側股骨進行向後伸展,使股骨與身體處於同一平面上,然後使股骨相對於身體繼續後伸,即向上抬起大腿,進而充分收縮臀大肌。

④動作在最高點保持1-2s後,緩慢使股骨回至起始位置,反復進行即可,記得換邊進行訓練。

同樣,我們後期也可以使用彈力帶進行抗阻力臀大肌訓練。

動作三:俯卧直腿旋轉

動作要領:

①其實姿勢與動作二相同,保持身體穩定、脊柱及髖關節處於中立位即可。

②將一側股骨(大腿)後伸至與身體處於同一水平面後,以髖關節為中心進行四周旋轉,勻速進行即可,從而全面刺激臀部肌肉。

③動作進行1組8-10次後,換另一側股骨進行旋轉。

動作四:臀推

臀推是臀橋的強化版動作,一般採用杠鈴進行訓練,非常適合後期大重量進行,對臀部刺激非常強烈。

動作要領:

①找一個與自己膝關節等高的健身凳或者墊子,然後使上背部(肩胛骨的位置)緊貼於健身凳上進行仰卧。

②與此同時將杠鈴置於髖關節與股骨之間,此時髖關節處於屈曲體位,雙腳踩實地面且屈曲膝關節。同樣,下巴收緊眼睛直視身體前側,不要看向天花板。

③利用髖關節外展力量推起杠鈴,直至能夠充分收縮臀大肌。此時盡量使小腿垂直地面,且大小腿相互垂直。如果沒有再最高點處於這種體態,我們在起始位置時相應做出調整。

④動作在最高點保持1-2s後,緩慢下放髖關節,但是不要完全使臀部貼合地面,以免發生卸力。

訓練計劃

以上訓練看似只有四個訓練動作,但是足以形成一套系統的訓練計劃。

具體如下:

①自重臀橋,4組,每組8-10次,間歇10s;

②啞鈴臀橋,4組,每組8-10次,間歇20s;

③俯卧直腿後伸及旋轉,4組,每組8-10次,間歇20s;

④彈力帶直腿後伸,4組,每組8-10次,間歇20s;

⑤桿鈴臀推,4組,每組8-10次,間歇20s;如果沒有杠鈴,在家用大重量啞鈴進行臀推即可。

總結

根據臀大肌的生理功能及前一節所說的訓練原理,相信你已經可以做到舉一反三的進行針對性選擇訓練。顯而易見,它們都是以股骨為相對固定的情況下,進行髖關節的外展訓練,從而有效刺激臀部肌肉。

雖然我們能夠做到翹臀不粗腿,但是還是建議我們在訓練臀部或者腿部肌肉時,盡可能的都要顧及到,只有臀腿比例協調才能相互顯得彼此好看。不能出現腿細屁股翹或者腿粗屁股小的體態,那樣就更難看了。

6、髖關節可以叫做那些運動?各運動有哪些肌肉參與動

髖關節的主要運動是:屈曲、伸展、內收、外展、內旋、外旋。完成動作的主要肌肉:

1、屈曲:髂腰肌、股直肌。

2、伸展:臀大肌、股二頭肌長頭。

3、內收:內收肌群、內收大、長、短肌。

4、外展:外展肌群、臀中、小肌。

5、內旋:臀小肌、闊筋膜張肌。

6、外旋:外旋肌群、臀大肌、梨狀肌、閉孔內、外肌、上、下拮肌、股方肌。

(6)髖關節肌肉總結擴展資料:

髖關節保養守則

1、注意步行方式。走路邁腳時,腳跟先落地,注意挺胸直背,手臂自然擺動;腳掌落地,身體重心自然轉移到腳尖;邁另一隻腳時,前腳應該腳跟先離地,腳尖自然支撐重心。

這樣走路的好處是,把體重壓力均衡分散到兩腿肌肉和各處關節,而不是僅由髖關節來承壓,以減少磨損。

2、肌肉鍛煉法。包裹髖關節的周邊肌肉,對關節起著重要的支撐作用。可以通過下蹲運動、腹肌運動、拉伸肌肉運動來鍛煉。

7、髖關節一側肌肉緊張怎麼做修復運動

由於股內收肌群多應用於髖關節內收及大腿外旋等運動性較強的動作,該類損傷多見於運動傷,根據受傷當時的情況可分為急性損傷和慢性損傷。

(1)急性損傷:當髖關節突然遭受過度外展暴力時,常使骨內收肌群於其起點處受損,輕者僅少數肌纖維斷裂,重者可致肌肉、肌腱部分或完全斷裂。這種損傷多
見於體育運動,如騎馬跳越障礙時,緊收著的兩腿被馬鞍暴力撐開,足球運動員鏟球、打羽毛球和網球跨步救球,或在滑冰運動中高速滑行被絆倒時均可因髖關節過
度外展或大腿強力內旋而致內收肌群的急性損傷。急性損傷一般情況下傷勢較重往往伴有局部出血,症狀明顯,如不能夠及時有效地治療,有可能會造成局部組織纖
維化。
(2)慢性損傷:當內收肌群受到長期反復牽拉、磨損時,就可導致骨內收肌群特別是起止點的損傷,久之可引起恥骨部止點處的病理性改變,形成反復發作遷延不愈的慢性疼痛症狀。
大腿內收肌損傷的臨床表現與診斷
本病多有明顯外傷史,傷後即感大腿內側疼痛,尤其近腹股溝處疼痛更甚。嚴重病例,傷側髖膝關節呈半屈曲姿勢,足不敢用力著地,跛行,大腿不敢作內收及外展動作。個別病例,可有下肢內側竄痛及小腹部不適感。
檢查:骨內側腫脹、肌張力增高,廣泛壓痛,尤其在內收肌群恥骨附麗區壓痛更著。股內側可有皮下瘀血斑,或觸及粗硬條狀隆起,或筋位不正。髖關節被動外展時股內側痛劇,抗阻力髖關節內收試驗陽性。

與髖關節肌肉總結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