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髖關節 > 發育型髖關節脫位可疑徵象

發育型髖關節脫位可疑徵象

發布時間:2020-12-15 06:27:27

1、發育性髖關節脫位會怎樣

一般而言,年幼的嬰兒小腿彎曲是正常的。因為他小腿內側的一根長骨(脛骨)所附著的肌肉較外側的薄,所以看上去,嬰兒的兩條小腿就有點彎曲感,這實在是一種錯覺。並且胎兒有腳趾內傾,是胎兒在母體內、長時間抱成一團所造成的。寶寶出世後,四肢會慢慢「舒展」開來,但有些寶寶「舒展」速度慢,到了學走路時,便出現腳趾內屈,走路不穩的現象,1歲左右兩條腿略為彎曲,而且X線片上也顯示小腿骨骼彎曲,但沒有佝僂病的X線表現。這是由於這時的小兒剛開始行走,兩腿還不能很好地隨自己身體重量,所以暫時出現了小腿的彎曲,一般到2-3歲即能恢復正常,而且X線片上也顯示原先的小腿骨彎曲的現象得到糾正。這兩種情況屬於正常現象。有腳趾內屈的寶寶,兩只小腳板會朝內側斜,但他的腳和膝蓋,基本上都沒問題。有「鴨腳」的寶寶,學走路時比較不穩,容易跌倒。如果過了2歲,小寶寶的情況還是沒有改善,醫生就可能給寶寶的小腳上夾板,靠肢架矯正腳姿勢,這可能要一年時間。如果到了五六歲,情況仍然沒有改善,醫生才會考慮為孩子動手術,松解孩子腳部肌肉。

所謂不正常,即嬰兒患有嚴重的佝僂病,由於缺鈣而使骨質疏鬆、軟化,當小兒站立或行走後,下肢不能負重,出現小腿彎曲,這就是我們所謂的「O」型腿及「X」型腿。「O」型腿的小兒,其兩腿的彎曲程度比正常現象的彎曲要嚴重。檢查時將兩踝關節並攏,兩膝關節往往分開不能並攏,兩膝之間的空隙超過3cm。「X」型腿兩膝關節並攏而踝關節不能並攏,兩踝之間距離在3cm以上。X線片上不僅僅小腿骨彎曲,還有其他佝僂病的特徵表現 

應該說,嬰兒小腿彎曲絕大多數屬於正常現象,而因佝僂病所致的小腿彎曲終究是少數。

2、發育型髖關節脫位,打石膏褲需要多長時間?

6

3、兩個月寶寶,發育性髖關節脫位,向您咨詢

這個周四下午看看更加放心一些。王延宙
山東省立醫院-小兒骨科-王延宙主任醫師

4、先天性髖關節脫位有哪些症狀?

大腿股骨和骨盆之間的關節稱髖關節,它與站立及行走的動作有關。先天性腦關節脫位是導致跛行的原因之一,如果能在新生兒時期得到診斷,只需簡單的治療就能收到滿意的效果。下面介紹簡便易行的診斷方法,有利於本病的期診斷:

仔細比較兩條大腿,患病一側大腿短而粗,皮膚皺紋增多;

給孩子換尿布時髖關節不能充分外展,有時尚可有彈響聲及彈跳的感覺;

小兒平卧,將髖關節和膝關節屈曲時,患病一側的膝部較健康一側的為低;

最可靠的檢查方法是:讓小兒平卧在桌子或床上,檢查者正對小兒,將膝關節及髖關節各屈曲90度,然後用雙手握著小兒雙膝同時外展,正常時膝部可外展90度,其外側面能觸及桌面或床面。而髖關節脫位時,患病膝部外展僅75~80度,其外側不能觸及桌面或床面。有些髖關節脫位的小兒,患肢外展至75度左右時,髖關節處突然有彈跳感及彈響聲,之後雖可將腿展至90度,但仍屬不正常。

進行上述檢查時動作要輕柔,並防止孩子受寒感冒;檢查不宜在進食後進行,以免嘔吐;檢查的桌子或床鋪要平坦。如發現有可疑之處,應請醫生進一步復查確診。

先天性髖關節脫位在新生兒時期的治療方法比較簡單,在醫生的指導下用支架或綳帶使下肢呈屈膝及髖關節屈曲外展姿勢,多數經3個月治療就可見效。

5、先天性髖關節脫位

.

1.髖臼發育不良是前提,而髖關節脫位是最終發展的結果。所以,他們往往是並存的。

2.樓上的已經把症狀描述的很詳細了,簡單的說就是:
雙側脫位-----走路搖擺,鴨行步態。
單側脫位-----患肢短縮的一系列症狀,比如:加氏征陽性( 將小孩平卧,兩下肢屈膝到85°~90°之間,兩踝放平對稱位,發現兩膝有高低)。
另外,其他的關節檢查(比如Ortolani征等建議專業醫生檢查)。

3.片子還是明確診斷的重要的依據。簡單可靠。

4.治療的問題:
一般,3周歲的兒童也可以考慮全麻下手法復位,然後石膏外固定。如果脫位嚴重或手法復位失敗既要考慮手術治療了。

6、3個月嬰兒B超發現骨性髖臼形態有缺陷,是否會造成發育性髖關節脫位?!

?

與發育型髖關節脫位可疑徵象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