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深蹲為什麼傷膝蓋?
做深蹲負重大和多的次數過多都對膝蓋有害。深蹲的壓力非常大,膝蓋內的軟骨是有彈性的,但在極度壓縮後,膝蓋內的支架結構就會斷,如同一塊只能承受2公斤的玻璃,給其增壓施重到10公斤玻璃很快就會破。膝蓋中的小結構軟骨在深蹲時會被直接壓力摧毀導致受傷。也就是說,。
怎樣合理深蹲一、進行適當的熱身
熱身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對於所有的力量訓練來說,一個好的熱身狀況能夠減少一半的運動傷害。如果你想盡量減少膝蓋上的壓力,很顯然一兩個快速熱身的動作(比如跑步跳繩或者是橢圓機)是不夠的。充分的熱身,能夠潤滑膝關節滑液,改善其流動性,並激活你的中樞神經系統,以便有更快速的反應時間和充分調激活肌肉。
雖然充分的熱身,看起來有點漫長,它包括了自我筋膜放鬆練習和一些動態伸展運動。而一些對此比較熟悉的人可以使用空桿深蹲進行熱身,「深蹲最好的熱身方式是進行深蹲」。
二、切勿「膝外翻」
很多練習深蹲的人都有一個膝蓋向內扣的小毛病,稱為「膝外翻」,這是在深蹲時引起膝蓋疼痛的一個常見原因。
膝外翻增加了膝關節的張力,並給前交叉韌帶(ACL)造成很大的壓力,可能導致髕股關節疼痛綜合症甚至韌帶撕裂。正確方法如下圖所示
三、減少腳趾用力
深蹲是用腳趾頭用力是一種什麼情況呢?當我們在做蹲類動作時(或其餘的股四頭肌訓練),一旦讓腳趾頭很費勁的「抓住地面」,喪失股四主導地位,則很容易增加對膝蓋的壓力。
所以,當我們在做蹲類動作時候,嘗試著把重量均勻地分配在整個腳上。這也是很多人說練習深蹲時,膝蓋不要超過腳尖的情況下能夠減少對膝蓋的受傷風險。
下蹲時,也不要把臀部推得太向上,因為這樣會使髖關節屈伸更大,這讓你的下背部承受更大的壓力。所以即使是在做箱式深蹲時,也盡量保持軀乾的中立位置,不要向前挺也不要向後弓,能夠大幅度的減少膝蓋和下背部受傷幾率。
四、放鬆髂脛束
我們知道髂脛束有幫助臀部肌肉的外展和旋轉的效用,以及對膝關節的穩定有重要作用。
然而經常跑步和深蹲動作,會讓髂脛束過於緊張,接著也會讓膝關節也變得緊張,所以要放鬆。
(1)收縮時既屈髖關節又屈膝關節的是擴展資料:髂脛束
髂脛束(iliotibial tract)是包繞大腿的深筋膜——闊筋膜的外側增厚部分。起自髂嵴前份的外側緣,其上分為兩層,包裹闊筋膜張肌,並與之緊密結合不宜分離。下部的縱行纖維明顯增厚呈扁帶狀,後緣於臀大肌肌腱相延續。髂脛束下端附著於脛骨外側髁、腓骨頭和膝關節囊。
髂脛束為全身最厚的筋膜,其起自髂嵴,向下止於脛骨外側髁。 其上1/3分成兩層,夾有擴筋膜張肌。股部的寬闊堅韌緻密的部分,稱闊筋膜,闊筋膜髂嵴前分的縱行纖維特別發達,並且增厚呈帶狀,稱髂脛束。
自我筋膜放鬆技術(SMR)能夠讓那些很緊張的肌肉組織「舒緩下來」,包括髂脛束。
可以使用泡沫軸來進行自我筋膜放鬆。方法很簡單,在你需要放鬆的肌肉部位下面,塞一個泡沫軸,然後利用自重來回滾動它就可以了。
2、日常生活中怎麼保養膝關節?
膝關節的任務繁重,營養又相對較差,所以在人體所有的關節中,膝關節勞損和運動傷發病率都排在首位,「說得『恐怖』些,我們的膝關節只有15年左右的『好時光』」,其餘的時間里,都會因為不同的原因而出現不同類型的疼痛。
15歲以前:膝關節處於發育階段,青春期的生長痛多發在膝關節附近。
15歲~30歲:膝關節處於「完美狀態」,運作起來可以說是不知疲倦。只要不破壞到膝關節組織,基本都感受不到它的存在。
30歲~40歲:髕骨軟骨產生了早期輕度磨損,會出現一次脆弱期,出現短期的膝關節酸痛,持續幾個星期到幾個月,有的人甚至還會覺察不到。髕骨軟骨是人體膝關節內一層3~5毫米厚的透明軟骨,可以為膝關節緩沖運動帶來的沖擊。但由於髕骨軟骨沒有神經分布,所以在全層磨損前只會在脆弱期拉響一次「預警信號」,在這段時期內要避免劇烈運動。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對膝關節的使用不能再隨心所欲。
40歲~50歲:在走遠路之後,膝關節內側容易出現酸痛,用手輕揉之後會緩解。在膝關節中,半月板的作用是緩沖震動、保持穩定。人體的60%體重都是由膝關節內側支撐,因此內側半月板的退變發生也比較早。又因為半月板上有神經分布,在退變過程中人可以感受到酸痛。這個現象的到來提醒人們:該開始保養關節了。
50歲以上:膝關節會感覺到明顯疼痛,這是因為髕骨軟骨的「使用壽命」已到,軟骨全層磨損,關節炎已經產生。這時候應該節約使用關節,減少劇烈運動,尤其是上下樓梯和爬山,必要時可以使用拐杖來減輕膝關節承受的壓力。
其實,通過適當的肌肉力量、穩定性訓練就能對膝關節起到預防保健作用。
1、側躺練習:左側卧,膝蓋微彎,腳後跟並攏。頭枕在左臂上,眼睛直視前方。右手持約1至2千克的重物,放在腿外側。然後腹部綳緊,臀部綳緊,盡量抬高右腿的膝部,抬腿時身體不動,堅持幾秒鍾,放下。重復練習15次,換腿。
2、抬腿練習:站在一個穩固的長凳或台階後面,右腳踏上(腳後跟不要懸空),並將重量集中於右腳,身體抬高,左腳腳趾接觸台階,堅持1至5秒鍾。然後放低左腳,輕叩地面。重復8至10次,換腿。
3、架橋練習:平躺於地,膝蓋彎屈,雙腳分開,與臀部同寬,手臂放在兩側。緩慢抬起髖部,平穩離開地面。然後緩緩放下。重復15次。
4、伸腿運動:平躺,膝蓋彎屈,腳平放於地。伸出左腿,套入伸縮拉帶或毛巾,雙手抓住拉帶兩端。用拉帶把腿拉向胸前,再用力將小腿伸直,保持10至30秒,以鍛煉小腿肌肉和腳筋。重復該動作3至5次,然後換腿。
除此之外,專家指出,每兩周至少進行一次20分鍾的有氧運動;多吃含有維生素K(如豌豆、椰菜)或服用一些葡萄糖胺補劑,都對膝蓋健康有好處
膝關節的日常保健:
1、路不要走太久,當膝蓋覺得不舒服時就應立即休息。
2、不做大運動量的鍛煉,如跑步、跳高、跳遠。
3、避免半蹲、全蹲或跪的姿勢。如蹲馬步。
4、不做膝關節的半屈位旋轉動作,防止半月板損傷。
5、保持理想體重以減輕膝蓋的負擔。
6、注意膝蓋的保暖,可以穿長褲、護膝來保護膝蓋。
7、少搬重物,少穿高跟鞋。
8、避免外傷及過度勞動。
9、鞋子的選擇很重要。一雙合腳的鞋子,不僅可以讓你走路舒適,還可以減少運動時膝蓋承受的撞擊與壓力。
(1)腳背部分能與鞋子緊密結合,寬窄、長度均合適,能正確保持足弓的弧度。
(2)鞋子的重量以輕為宜,鞋底不宜過軟,而且要有點厚度。
(3)鞋後跟可以高2-3厘米左右,鞋底太平則走路時容易疲倦。
(4)鞋底上帶有防滑紋。
3、打籃球膝關節勞損怎麼恢復
嚴重的膝關節勞損會造成關節的功能障礙,當活動量過大時,還可誘發專急性創傷性滑膜屬炎,所以患了膝關節骨質增生症後,在做膝關節鍛煉應注意以下幾點:
(1)防止做大運動量的鍛煉,如跑步、跳高、跳遠,可做半小時的室處散步。
(2)堅持做股四頭肌(大腿前面肌肉)主動收縮,每天4-5次,每次10-20下。
(3)仰卧屈膝屈髖做蹬自行車樣動作,每天2-3次,每次50下。
(4)不負重做下蹲和起立運動,連續30-50下,每天2-3次。
(5)切忌做膝關節的半屈位旋轉動作,防止半板損傷。
4、1.既可屈髖關節又能伸膝關節的是() 2.既可伸髖關節又能屈膝關節的是()
既可屈髖關節又能伸膝關節的是( C ) 2.既可伸髖關節又能屈膝關節的是( D )
5、膝關節交鎖是什麼意思?
交鎖即關節在屈伸過程中突然在半屈曲位固定,伸直障礙,但可屈曲,此時半月板嵌頓在關節面之間,不能解脫,搖擺旋轉膝關節可使其「解鎖」。
異常結果:檢查結果呈陽性,即交鎖陽性,而半月板損傷是交鎖常見的原因,另外還有如關節內游離體、交叉韌帶斷裂、半月板先天發育異常等都可以引起交鎖。
需要檢查的人群:在行走的情況下膝關節突發劇痛的人群。
(5)收縮時既屈髖關節又屈膝關節的是擴展資料:
1、半月板損傷
患者多有外傷史,傷後疼痛,膝關節隨即腫脹,急性期疼痛定位大多不準確,後期出現特定部位疼痛。損傷後出現關節積液,關節交鎖並出現「打軟腿」現象,膝關節活動過程中出現彈響,可伴患側疼痛。
兩周後即可見股四頭肌萎縮,內側明顯;關節間隙可觸及固定局限的壓痛點。麥氏征(McMurry'sTest)檢查大多數為陽性,可進行定位,是最常用的檢查方法。Apply試驗可在損傷側引發疼痛,並可進行半蹲負重情況檢查。
有人還進行搖擺試驗,即將一手拇指置於損傷側關節間隙,另一手輕輕左右搖擺小腿,拇指可感覺到半月板於間隙內進出,伴疼痛即為陽性。
膝關節造影也是常用的檢查手段,在診斷上有一定的幫助,可進行損傷定位,在某種情況下仍有人使用,但逐漸為新的檢查方法所替代。關節鏡檢查的確診率可達90%,同時可進行手術,但對內側半月板後角觀察有一定局限性。MRI檢查對關節軟組織損傷有相當診斷價值。
2、內側副韌帶損傷
傷後膝關節內側出現劇烈疼痛,緩解再次加重,出現內側腫脹,淤血。屈膝30°檢查膝關節可及異常關節間隙開口感,內側副韌帶張力減低,外翻應力試驗陽性。外翻應力下拍片作雙側對照,患肢膝關節內側間隙加大,超過10°以上,表明內側副韌帶完全斷裂,同時考慮前交叉韌帶出現損傷。MRI可對其進行較明確的診斷。
3、外側副韌帶損傷
患者多有膝關節內側外力作用史,傷後膝關節外側疼痛、腫脹,局部壓痛明顯,常有腓骨小頭骨折。伴其它相鄰結構損傷時,出現相應症狀。膝關節內翻應力試驗陽性,外側副韌帶張力降低,可及壓痛點及異常開口感。內翻應力下拍片,雙側對比,患側關節間隙增寬。
4、前交叉韌帶損傷
前交叉韌帶損傷多有急性膝關節外傷史,常自覺有撕裂感,膝關節疼痛、不穩,不能重復動作或繼續運動。隨後關節腫脹,積血,可出現浮髕試驗陽性。急性期常常因疼痛劇烈不能配合進行詳細檢查,麻醉或急性期後可行常規檢查。
前交叉韌帶損傷時,前抽屜試驗陽性,Lachman試驗陽性,軸移試驗陽性,Jerk試驗陽性。也可行垂腿位前抽屜試驗以放鬆肌肉,陽性表明有前交叉韌帶損傷。X光平片檢查對撕脫骨折有診斷意義,前抽屜試驗同時進行雙側對照拍片,出現脛骨前移,表明存在前交叉韌帶損傷。MRI對前交叉韌帶損傷比較准確。
5、後交叉韌帶損傷
後交叉韌帶損傷症狀與前交叉韌帶損傷相似,有明確急性外傷史。檢查時後抽屜試驗陽性,可同時拍X光片進行診斷。患者仰卧位雙足置於檢查床,屈膝90°左右,可出現脛骨結節塌陷。
手持患者股骨遠端,屈髖屈膝時,脛骨近端後移更為明顯,表明後交叉韌帶斷裂。X光片檢查可發現後交叉韌帶撕脫骨片。MRI對後交叉韌帶診斷比較准確。
6、參與膝關節活動的肌肉有哪些
1、屈曲:股二頭肌、半腱肌、半膜肌、縫匠肌、股薄肌、腘肌和腓腸肌。
2、伸展:膝關節伸肌主要是股四頭肌。
3、內旋:參與小腿內旋運動的肌肉是半腱肌、半膜肌、縫匠肌、股薄肌和腘肌。
4、外旋:參與小腿外旋的肌肉是股二頭肌。
(6)收縮時既屈髖關節又屈膝關節的是擴展資料:
鍛練膝關節肌肉方法:
膝關節常會「吃不消」。現今,跑步已成了一項全民運動,但很多人姿勢、方法不對,或者在馬路上、公園里跑步,對膝關節傷害很大。使用跑步機時,若步調與跑步機速度不協調,膝關節和肌肉跟不上,就會對半月板和膝軟骨造成損傷。
有些中老年人熱衷於爬山,但上山時,膝關節幾乎承載全身的體重;下山時,膝關節還要額外負擔下沖的力量。因此,不建議過於肥胖或膝關節本身就不好的中老年人長期爬山。
年輕人在打籃球、踢足球時,沖擊力較強,如果急停、扭轉等動作不規范或者用力不對,也可能會造成半月板和交叉韌帶的損傷。
對於膝關節不好的人,建議將游泳作為強身健體的主要方式。在游泳時,人體處於平卧或仰卧狀態,承重關節的壓力很小,不足以造成損傷。為保護膝蓋,在運動之前要做好熱身,將周圍關節「動員」起來。平日里還需要鍛煉腿部力量,維持膝關節的受力。
「靜蹲」就是一種增強大腿肌肉力量的好方式:後背靠牆,雙足分開與肩同寬,向前伸,與身體保持40~50厘米的距離,小腿與地面垂直,大腿小腿之間夾角不要小於90度,保持這個姿勢到堅持不住後再休息,每天練習3~5次。
7、直立位的單腿屈髖屈膝後再伸直膝關節比直立位直膝抬腿更困難 為什麼?
參與的肌肉較多,也要多方便去測試你是因為伸膝蓋無力還是你的髖伸 你的骨盆是否穩定也是會影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