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健身時,關節發出響聲正常嗎?這是為什麼?
現在的年輕人,已經逐漸關心到自己的身體,因為很多人由於工作而疏忽了鍛煉,身體免疫力在逐步降低,但是還好大家的意識已經逐漸關注到這一點。
健身是一個非常好的運動,平時在健身房裡運動一個小時,每周去三次以上就可以。很多人在健身鍛煉的時候,會發現關節處有響動,首先我們要知道關節有響動的同時,是否有疼痛感,如果沒有疼痛感,大部分都是正常的關節反應。
就像我們小時候總喜歡掰自己的手指,關節一樣會發出嘎嘣嘎嘣的響動。這都是關節的一種正常壓力釋放,不會對關節處造成任何的影響。
還有一種原因,就是關節當中水分的快速流失,所產生的響動,而關節當中的液體當中,也含有空氣才會發生異響。
這種關節當中的水分,也被俗稱為關節液。這兩點都是非常正常的,還有一點原因,那就是膝蓋當中軟骨和骨頭進行摩擦所產生的聲音。
在軟骨當中沒有任何的神經和血管,所以不會產生疼痛感,但是這種軟骨是不可再生的,當長時間的摩擦之後,會產生關節炎等相關症狀。
所以針對某一些運動所發出的響聲,我們要看發出響聲的部位,結合這幾點來判斷,但大多數都沒有問題。
有時候發生這些異響,是因為我們第1次做這個動作所產生,也許第2次的時候就會減少。而且健身這個活動,也一定要在教練的監督下和指導下來完成。
2、為何現在都不建議使用學步車,它到底怎麼了?
6個月的寶寶就使用學步車,到底好不好?按寶寶正常發育規律來說,應該是從爬到走,這個過程需要一步一步去學習、去鍛煉、去完成的,只有通過一次又一次的練習才能學會這一項項的本領。
6個月的寶寶,腿腳還不結實,這個月齡,更應該注重鍛煉寶寶腰、腿、胳膊和全身其他部位,但若是把寶寶放進學步車後就好像有了一雙「腳」,可以較為自由地在房間里來回移動,甚至追隨在大人的身後。
而且,可如果使用了學步車,相當於寶寶是藉助外力站立,會錯失自己練習從爬到站的機會,這樣就很難讓身體學會如何很好的保護自己,這也是為什麼使用學步車的寶寶在剛剛走路以後,往往會比正常學走路的嬰兒更容易摔跤的原因,同時也增加受傷的概率。
所以,從這幾點分析來看,並不建議給這么小的寶寶使用學步車。
藉助學步車可以讓寶寶早早學會走路?這是誤區!很多沒有常識的家長,尤其是老人幫忙帶寶寶的,覺得寶寶早早的學會走路就是「聰明」的表現,因而會過早的鍛煉寶寶走路。
記得我一個同事家寶寶和我兒子是同一年生的,比我兒子大半歲,當時她兒子是爺爺奶奶帶,從9個月就開始鍛煉寶寶走路,到11個月寶寶已經完全學會走路,每次見到寶寶的奶奶,奶奶就炫耀她家孫子很聰明,11個月就學會走路了。
其實,這是不正確的認識和做法。
因為,並沒有相關研究表明:早會走路的寶寶就一定聰明。每個寶寶的發育節奏不同,有的寶寶愛爬,學走比較晚、會走路也比較晚;但也有些寶寶不愛爬,可能不到1歲就學會走路了;這都是正常的,作為家長不用干預太多,順應寶寶的生長就好。
只要寶寶在9-18個月學會走路就不算「不正常」,而且多讓寶寶爬爬好處還很多呢,因為趴著和爬行這兩個動作,可以鍛煉寶寶的肌肉,為之後學習走路打下堅實的基礎。
所以,不要太迷信「走路早的寶寶更聰明」的說法,而過早的給寶寶使用學步車,讓寶寶沒練習爬行就學會了走路。
而關於學步車的使用,京媽的建議是能不用就不用,讓寶寶在更寬闊的空間里,多學習爬行、站立和走路,自然的發育和學習技能是最好的。
如果有些家長實在想給寶寶使用學步車,或者是媽媽一個人帶寶寶,做飯時擔心寶寶發生危險,想把寶寶放在學步車里少待一會兒,那可以選擇在1歲左右學走路時再用,不建議過早使用,也不建議使用頻率過高、時間過長。
另外,可以在使用學步車時把輪子拆掉,把學步車固定住,讓寶寶乖乖坐在自己視線范圍內,以確保寶寶的安全。
為什麼不建議給寶寶使用學步車?先來看看權威部門對嬰兒學步車使用的意見:
2011年,我國衛生部發布《兒童跌倒干預技術指南》中就這樣說到:不安全消費品是導致兒童跌倒的重要因素,其中就包括嬰兒學步車。
美國兒科學會關於嬰兒學步車的使用,也提示有這些風險:
兒童摔傷:使用「嬰兒學步車」會增加摔傷風險,尤其是從樓梯摔下這種情況,占很大一部分;
兒童燙傷:寶寶放在學步車內,在學步車的輔助下,就可能夠到桌布,導致打翻桌子上的熱水而發生燙傷;
兒童中毒:在學步車里,寶寶站著的高度可以接觸到某些家長故意放在高處,怕寶寶吃到嘴巴里的食物、葯物等,萬一誤吃就可能導致中毒;
兒童溺水:如果是在浴缸、泳池等水邊,讓寶寶使用學步車就可能導致寶寶發生溺水。
美國兒科學會的提示並不誇張,由於學步車輕便靈活,寶寶坐在學步車里 可以自由在地面滑行,有時家長稍微沒注意,寶寶就會在無意中被磕碰到,從而導致意外傷害的發生。
而且這樣的事件時有發生,家長們千萬不能大意:
央視《焦點訪談》就曾報道過類似的案例,「因為使用學步車,導致寶寶發生顱內出血」;2017年3月,一個9月大的寶寶 在學步車內,不慎從二樓的樓道口摔了下去,當場死亡;2019年5月,一個小女孩在學步車里,因意外碰倒了桌子上的開水壺,發生大面積燙傷,當時沒能及時去醫院,再加上女孩兒媽媽使用不正方法緩解燙傷,等第二天送去醫院時導致全身1/3左右皮膚被燙壞,生命垂危。因而,家長們還是要多加註意,給寶寶使用學步車這事兒也要慎重,別為了一時的輕松,發生危險而後悔。
「學步車」到底能不能幫助寶寶學會走路?很多家長不是很理解,為什麼不支持給寶寶使用學步車,這些危險是可能存在,但也和家長有關,家長多注意細心防護不就好了。
其實,「學步車」雖然名字聽上去是和「學步」有關,但實際並不能幫助寶寶學會走路,這點也是很多家長的認識誤區,反而還對寶寶存在很多方面不利影響,影響寶寶的發育。
① 不利於寶寶肢體發育,影響將來的步態。
寶寶在1歲前踝關節和髖關節都沒發育穩定,寶寶的雙腿就沒有足夠的力量支撐全身,當寶寶在學步車里,只需要用腳往後一蹬,車子就能帶著他們滿屋子的跑好玩,但實際會讓寶寶下肢關節壓力過大,不利於肢體發育,甚至導致寶寶 肌張力高、下肢運動模式出現異常等問題。
這樣也就會直接影響到 寶寶將來的步態,比如走路搖擺、踮腳、O型腿、X型腿等,嚴重的還需要通過手術康復治療來糾正。
② 使用學步車並不能幫寶寶學會走路。
寶寶想要學會走,必須按照寶寶大動作發育的規律,先學會「爬和坐」,這樣可以讓四肢、胸腹背部的肌肉得到鍛煉,也為「站立」和「行走」打下基礎,然後還需要鍛煉寶寶四肢、腦、眼、感覺等多方面的協調能力。
而這么小的寶寶坐學步車里,僅僅是幫助寶寶站立,把寶寶固定在車內的范圍,讓寶寶走路應有的動作和所需要的力量得不到鍛煉,就會錯失寶寶自主學步的最佳鍛煉時機,反而影響寶寶學會走路。
③ 影響寶寶平衡能力訓練。
由於學步車能把寶寶固定在車內,由於框圈的支撐作用,就算寶寶不練習平衡也不會摔倒,再加上有些家長也沒注意到這些方面,平時也不注意鍛煉寶寶的平衡能力,那後面一系列的問題就會出現。
寶寶的 平衡能力 沒得到鍛煉,就會影響對 前庭功能 的有效刺激;前庭功能發育不好,就會導致寶寶出現 感覺統合失調症,最終寶寶會表現出任性、好動、脾氣不好、注意力不集中等。
④ 容易養成不正確的走路姿勢
不少家長發現,過早給寶寶使用學步車,寶寶可能由於身高高度不夠,在學步車里走可能是「踮著腳走路」,那時間長了,就會讓寶寶養成這種以不正確姿勢走路的習慣。
看完上面這些分析,家長們應該明白了吧,為了寶寶的健康發育,不要過早的給寶寶使用學步車,順其自然的讓寶寶學習人生的每一項技能,包括爬行、站立和走路,這樣才能讓寶寶走好自己的第一步,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