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髖關節後脫位
需要手術的,修補下髖關節臼窩的肌腱,使之不易脫位。
可以恢復的。
注意不要右下肢太過於用力。
2、寶寶髖關節脫位症狀有哪些?
?
3、髖關節後脫位占所有髖關節脫位的比例
沒有明白你的意思,可以詳細的說明一下么
4、我的髖關節走路時或做一些運動時會錯位一樣地響,怎麼回事?
病情分析:您好當髖關節受到直接暴力或是間接性的強烈外力作用時就會引發髖關節脫位由於髖關節脫位的位置不同表現出髖關節脫位的症狀也會有所不同當出現髖關節前脫位時會有患髖處疼痛累及其患肢外展、輕度屈曲等典型畸變且長於健康的肢體髖關節的主活動能力喪失被動活動時疼痛加劇保護肌痙攣等症狀若是髖關節中心脫位這類髖關節脫位較為少見主要髖關節脫位的症狀是輕度患者沒有明顯的畸變體現只會在局部有疼痛、腫脹之感輕度的活動障礙當累及骨盆時會有患肢短縮、內旋等畸形表現有明顯的疼痛感和明顯的活動受限如果患者有患肢屈曲、內收且比健康肢體長患髖處有明顯的疼痛感則可能是髖關節後脫位的主要症狀表現
5、為什麼會出現髖關節脫位?
據蘇大附二院骨科專家介紹說,前脫位時,髖關節多處於外展外旋和屈曲位。在膝部暴力由前向後,關節囊的前方被撕裂,股骨頭經髂股韌帶和恥股韌帶間破口處脫向前方。位於閉孔前,故又稱閉孔脫位。有時可壓迫閉孔神經。另外當髖關節在過度外展時,小粗隆後方受到向前的暴力也可發生前脫位。據蘇大附二院骨科專家介紹說,後脫位多由間接暴力引起。當髖關節屈曲90°時同時在內收內旋位,暴力來自膝部向骨盆或骨盆推向股部即可發生後脫位。如坐在公交車上,髖、膝屈曲各90°並內收位(即一腿搭在另一腿上,即所謂二郎腿),骨盆固定暴力經膝部向後即可發生後脫位,或者膝頂住前面靠背當猛烈剎車或撞車時暴力經軀干骨盆推向前方也同樣可引起髖關節後脫位。若下肢內收較少,股骨頭撞擊髖臼後緣,可合並髖臼後唇撕裂骨折,或股骨頸骨折,撞擊或牽拉坐骨神經而產生神經挫傷。中心脫位暴力強大,損傷較重,常可伴有盆腔臟器損傷和休克的發生。應特別注意。
6、髖關節脫位的症狀表現有哪些?
1、兩條腿活動少,不一樣長;
2、大腿內側及臀部皮紋皺褶不對稱;
3、活動髖關節有彈響;
4、髖關節外展受限,即兩條腿不能自如地向外張開。
5、學習走路較晚,而且走起來像鴨步,站立姿勢異常。
7、發生髖關節脫位後果會怎樣?
先天性髖關節脫位是小兒比較最常見的先天性畸形之一,以後脫位為多見,出生時即已存在,病變累及髖臼、肌骨頭、關節囊、韌帶和附近的肌肉,導致關節鬆弛,半脫位或脫位。
髖關節脫位並不是多發疾病,所以相信很多人對該疾病也不了解。專家指出,這是關節脫位的一種,但是患者多見於嬰幼兒,主要是先天因素造成的,下面為大家介紹一下發生髖關節脫位的後果會怎樣,希望大家能夠增強對該疾病的了解。
先天性髖關節脫位是小兒比較最常見的先天性畸形之一,以後脫位為多見,出生時即已存在,病變累及髖臼、肌骨頭、關節囊、韌帶和附近的肌肉,導致關節鬆弛,半脫位或脫位。有時可合並有其它畸形,如先天性斜頸、腦積水、腦脊膜膨出,其它關節先天性脫位或攣縮等。
病因學先天性髖關節脫位的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明確。當然,多發性畸形附有髖關節脫位應屬於先天性畸形。總的說來,近年來大多數學者認為病因並不是單一的。這說是說有許多因素參加才會引起此症的產生。
寶寶先天性髖關節脫位的危害
1、在胎兒時期發生的髖關節脫位即為先天性髖關節脫位。先天性髖關節脫位患兒發病幾率女孩大於男孩,嬰幼兒時期是治療先天性髖關節脫位的最佳時期,患兒及時的診治可完全治癒,若未能及時發現患兒病情和正確的救治,均會危害一生的健康。
2、在兒童時期先天性髖關節脫位的危害,患兒會出現先天性斜頸、腦積水、腦脊膜膨出、其它關節先天性脫位或攣縮等疾病。部分患兒的脫位可在一定時期內自愈,若自愈後位置欠缺,會造成髖關節疼痛,形成扁平髖,甚至影響到股骨頭附近的血運還可能導致股骨頭壞死。
3、專家指出,手術時手法粗暴、創傷過大、固定時強力極度外展,會損傷了股骨頭附近血管,使血液循環受到阻礙,造成股骨頭缺血性壞死,年齡較大的患兒做復位手術,成年後出現並發症的機會較多,一般為髖關節骨性關節病。
上述文章為大家介紹了髖關節脫位的危害,我想大家對該疾病也有了一定 了解。在此提醒大家千萬不能忽視該疾病的發生,而且要增強對該疾病的了解,這樣才能夠及時的發現該疾病的存在。在此也祝願髖關節脫位患者能夠早日恢復健康。
8、髖關節脫位如何診治?
按股骨頭脫位的方向可分為前、後和中心脫位,以後脫位最為常見,佔全部脫位的85%~ 90%。
(1)髖關節前脫位的分類、臨床表現及治療。
①分類閉孔下、髂骨下與恥骨下脫位。
②臨床表現與診斷。有強大暴力所致外傷史;患肢呈外展、外旋和屈曲畸形;腹股溝處腫脹,可以摸到股骨頭;X 線片可以了解脫位方向。
③治療復位以Allis 法最常用。固定和功能鍛煉方法同髖關節後脫位。
(2)髖關節後脫位的分類、臨床表現及治療。
①髖關節後脫位的分類按有無合並骨折可以分為5 型。
單純性髖關節後脫位,無骨折,或只有小片骨片;髖關節後緣有單塊大骨折片;髖臼後緣有粉碎性骨折,骨折塊可大可小;髖臼緣及壁亦有骨折;合並有股骨頭骨折。
②臨床表現與診斷。明顯外傷史;明顯的疼痛,髖關節不能活動;肢縮短,髖關節呈屈曲、內收、內旋畸形;以在臀部摸到突出的股骨頭,大粗隆上移明顯;部分病例有坐骨神經損傷表現;X 線檢查,了解脫位情況及有無骨折。
③治療。
第1 型的治療:復位宜早,最初24 ~ 48 小時是復位的黃金時期,最好盡可能在24 小時內復位完畢。常用的復位方法Allis 法,即提拉法。復位後,用綳帶將雙踝暫時捆在一起,於髖關節伸直位下將患者搬運到床上,患肢作皮膚牽引或穿丁字鞋2 ~ 3 周。不必石膏固定。需卧床休息4 周。卧床期間作股四頭肌收縮動作。2 ~ 3周後開始活動關節。4 周後扶雙拐下地活動。3 個月後可完全負重。
第2 ~ 5 型的治療:考慮到合並關節內骨折,日後產生創傷性關節炎的機會明顯增多,因此主張早期切開復位與內固定。
(3)髖關節中心脫位的分類、臨床表現及治療。
①分類。髖關節中心脫位可分為下列各型。單純性髖臼內側壁骨折(恥骨部分),股骨頭脫出於骨盆腔內可輕可重;後壁有骨折(坐骨部分),股骨頭向後方脫出可有可無;髖臼頂部有骨折(髂骨部分);爆破型骨折,髖臼全部受累。
②臨床表現與診斷。強大暴力外傷病史;後腹膜間隙內出血甚多,可以出現出血性休克;傷處腫脹、疼痛、活動障礙;大腿上段外側方往往有大血腫;肢體短縮情況取決於股骨頭內陷的程度;合並有腹腔內臟損傷的並不少見;X 線檢查可以了解傷情,CT 檢查可以對髖臼骨折有三維概念的了解。
③治療。髖關節中心脫位可以有低血容量性休克及合並腹部內臟損傷,必須及時處理。
第1 型的治療:輕度股骨頭內陷,髖臼骨折不重的可不必復位,需卧床休息10 ~ 12 周,作短期皮膚牽引以緩解症狀。內移明顯者,需用骨牽引復位,一般牽引4 ~ 6 周。3 個月後方能負重。
髖臼骨折復位不良者,股骨頭不能復位者,同側有股骨骨折者都需切開復位,用螺絲釘或特殊鋼板作內固定。
第2 ~ 4 型的治療:這類損傷髖臼損毀明顯,治療比較困難。
一般主張切開復位和合適的內固定。第4 型病例,髖臼損毀嚴重往往發生創傷性骨關節炎,必要時可施行關節融合或全髖置換術。
9、先天性髖關節脫位有哪些症狀?
大腿股骨和骨盆之間的關節稱髖關節,它與站立及行走的動作有關。先天性腦關節脫位是導致跛行的原因之一,如果能在新生兒時期得到診斷,只需簡單的治療就能收到滿意的效果。下面介紹簡便易行的診斷方法,有利於本病的期診斷:
仔細比較兩條大腿,患病一側大腿短而粗,皮膚皺紋增多;
給孩子換尿布時髖關節不能充分外展,有時尚可有彈響聲及彈跳的感覺;
小兒平卧,將髖關節和膝關節屈曲時,患病一側的膝部較健康一側的為低;
最可靠的檢查方法是:讓小兒平卧在桌子或床上,檢查者正對小兒,將膝關節及髖關節各屈曲90度,然後用雙手握著小兒雙膝同時外展,正常時膝部可外展90度,其外側面能觸及桌面或床面。而髖關節脫位時,患病膝部外展僅75~80度,其外側不能觸及桌面或床面。有些髖關節脫位的小兒,患肢外展至75度左右時,髖關節處突然有彈跳感及彈響聲,之後雖可將腿展至90度,但仍屬不正常。
進行上述檢查時動作要輕柔,並防止孩子受寒感冒;檢查不宜在進食後進行,以免嘔吐;檢查的桌子或床鋪要平坦。如發現有可疑之處,應請醫生進一步復查確診。
先天性髖關節脫位在新生兒時期的治療方法比較簡單,在醫生的指導下用支架或綳帶使下肢呈屈膝及髖關節屈曲外展姿勢,多數經3個月治療就可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