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髖關節 > 髖關節筋縮

髖關節筋縮

發布時間:2020-03-31 01:51:44

1、腿筋怎麼拉長?

拉腿筋的方法:

1、正壓腿。主要練習大腿後側肌肉的柔韌性。具體方法為:正面對橫木,腳尖指向正前方。一條腿抬起,腳跟放在橫木上,腳尖勾緊,朝正上方,注意兩腿膝關節都要伸直,腰背盡量保持平直。上體前屈,髖關節逐步用力向下壓,到最大角度微微有疼痛感時,保持,等疼痛感消失可適當加大角度,維持10~30秒,放鬆後重復3~5次,換對側腿練習。

2、側壓腿。主要練習大腿內側肌肉的柔韌性。具體方法為:側對橫木,一腿支撐,腳尖可稍微向外撇,另一腿抬起,腳尖勾緊(可分別朝向上方和前側進行練習),腰背直立,上體向橫木一側下壓。到最大角度時,保持10~30秒,放鬆後重復3~5次,換對側腿練習。

3、後壓腿。主要練習大腿前側肌肉的柔韌性。具體方法為:背對橫木,一腿支撐,另一條腿抬起,腳背放在橫木上,盡量保持膝關節伸直。腰背挺直並向後仰,使大腿前部肌肉得以拉伸,到最大角度時,保持10~30秒,放鬆後重復3~5次,換對側腿練習。

(1)髖關節筋縮擴展資料:

經常拉筋還能給身體帶來5個好處

1、防腰腿痛

拉筋使筋變柔,令脊椎上的錯位得以復位,於是「骨正筋柔,氣血自流」,腰膝、四肢及全身各處的痛、麻、脹等病症因此消除、減緩。

2、強身健體

腿部運行著人體六條經絡,肝、膽、脾、腎、膀胱、胃。拉筋的作用就是將這些經絡里的垃圾清除,從而起到強身健體的作用。

常言道「人老腿先老」,堅持「拉三經」,腿部經絡通暢,氣血運行通達,讓你永葆青春,每天都能體會到身輕如燕的感覺。

3、 診斷疾病

拉筋既是治療,也是診斷。比如凡拉筋時膝痛而不直,則定有筋縮症;如胯部、腘窩(膝蓋反面)痛說明膀胱經堵塞,腰有問題;躺下後後舉的手臂不能貼到凳面,則表明有肩周炎

4、加強腎功能

拉筋可打通背部的督脈和膀胱經,這對健康具有重大意義,因為督脈是諸陽之會,元氣的通道,此脈通則腎功加強,而腎乃先天之本,精氣源泉,人的精力、性能力旺盛都仰賴於腎功能的強大。

5、 增強性功能

拉筋拉軟並改善了大腿內側的肝脾腎三條經。而這三條經通暢則人的性功能強悍。所以男人要想增強性能力,女人要想治癒各種婦科病,最簡便有效的辦法之一就是拉筋。

2、髖關節活動不足,會造成什麼影響?

相信很多在健身中,都會遇到深蹲腰痛的情況,其實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因為髖關節靈活度不足,那麼你知道除此之外,髖關節靈活度不足會對我們造成什麼影響嗎


1.臨近部位發力受限


當髖關節屈肌過於緊張時,會導致其他相鄰肌肉發力有限,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的一些朋友在做腹部運動時,大腿上側感覺會非常明顯,而腹部不會。因為我們的身體會優先使用具有小刺激閾值的肌肉群來完成動作,也就是說,用更容易激活的肌肉群來做動作。因此,當臀部屈肌過於緊張時,刺激閾值變低,為了更容易使用臀部屈肌進行運動,就會導致大腿上部和髂前部疼痛。



2.相鄰關節代償


當髖關節的柔韌性不夠時,為了完成運動,會引起其他相鄰關節發生代償,通常包括膝關節和腰椎的代償。例如,在深蹲時,由於髖關節不夠靈活,股骨無法向外旋轉,因此膝蓋和腳趾會處於同一方向,因此力量不能穩定維持。這就會導致膝關節屈曲完成下蹲運動,時間一久,就會導致膝關節半月板韌帶損傷。



那該如何提高髖關節靈活性呢


關於髖關節柔韌性的改善,我們主要從加強髖關節屈肌的力量入手


我們可能想知道臀部屈肌已經如此緊張了,為什麼需要練習?這樣不是越練越緊嗎?的確沒錯,就是要鍛煉髖部屈肌的力量,這塊肌肉在平時生活中容易發生緊張,但是長期縮短會導致髖部屈肌的虛弱。然而,當髖關節屈肌有足夠的力量時,髖關節的柔韌性就會大大提高,特別是類似骨盆眨眼的現象可以得到很大改善。


改進動作:仰卧舉腿



動作優勢:


仰卧舉腿可以很好地發展我們臀部屈肌的力量,同時改善我們腹部的力量和形狀,而且這個動作很容易學,所需要的場地也非常小。


動作描述:


平躺在地上,雙手自然放鬆;腿部伸直,骨盆底肌肉收緊(肛提肌);收緊核心,將腿部抬高至90度或以上;然後回到原處再重復動作。

3、屈髖屈膝的肌肉有哪些?

屈髖的肌肉有:髂腰肌、股直肌、縫匠肌、闊筋膜張肌、恥骨肌、長收肌、短收肌。
屈膝的肌肉有:股二頭肌、半腱肌、半膜肌、縫匠肌、股薄肌、腓腸肌。
「屈髖」動作的「拮抗肌」則有臀大肌、股二頭肌、半腱肌、半膜肌等「伸髖」肌群。正常情況下,伸髖肌群的收縮能有效制約屈髖肌群的作用,防止過度屈髖。

任何一個肢體運動A都必須有一個定點作為基礎,然後主動肌附著在此定點上收縮,才能產生相關骨關節遠端運動的結果。所以,當這個「定點」本身也是一個可動關節B、或具有可移動性的時侯,負責固定/穩定這個「定點」的肌肉就被稱為運動A的「穩定肌」了。

穩定肌的主動收縮固定的關節B,使關節B成為了一個穩定的整體,繼而使之可以成為運動A
的支點或基礎。

由於股四頭肌的近端附著在骨盆的髂前下棘;髂腰肌中腰大肌的近端附著在T12~L5的椎體外側(含椎間盤),髂肌近端附著在骨盆的髂窩及髂脊的內唇;所以「屈髖」動作的「穩定肌」主要就是對骨盆及腰椎起到穩定作用的肌群,如:豎脊肌、腹肌(內、外斜肌、直肌、橫機)等;以及固定骨盆髂、恥、坐骨的諸多韌帶。
的支點或基礎。

由於股四頭肌的近端附著在骨盆的髂前下棘;髂腰肌中腰大肌的近端附著在T12~L5的椎體外側(含椎間盤),髂肌近端附著在骨盆的髂窩及髂脊的內唇;所以「屈髖」動作的「穩定肌」主要就是對骨盆及腰椎起到穩定作用的肌群,如:豎脊肌、腹肌(內、外斜肌、直肌、橫機)等;以及固定骨盆髂、恥、坐骨的諸多韌帶

4、輕度的臀筋膜攣縮症怎麼治

參考下吧

術後功能鍛煉

5、髖關節響

你的病好像是彈響髖,是筋膜增厚的緣故,去外科看看吧。

6、右腿髖關節發出響聲

我跟你一樣,已經3年了,去年夏天醫生確診為臀肌攣縮,說想解決必須手術,我沒管,但是走路時左側屁股外側靠近大腿處會有彈響,下腰起身時外側髖關節會發出巨響。
也有可能是彈響髖,還有可能是髂脛束磨擦綜合症。
最後一種是股骨頭壞死。最後一種可以通過X光,CT,磁共振來確診,最好的辦法就是磁共振。
前兩種主要靠骨科醫生查體做一系列的屈髖實驗來證明。我也很煩惱,一走路就外側屁股髖關節受限制,走路一扭一扭的,但是不想手術。

7、髖關節脫位的問題。

您好:
從你提供的資料上看,一個嬰兒4個月時查出來有脫位現象,略談我的幾點粗淺觀點:
1、先天性髖關節脫位是小兒較常見的先天性畸形之一,以後脫位為多見,出生時即已存在;
2、病變累及髖臼、肌骨頭、關節囊、韌帶和附近的肌肉,導致關節鬆弛,半脫位或脫位;
3、有時可合並其它畸形,如先天性斜頸、腦積水、腦脊膜膨出,其它關節先天性脫位或攣縮等;
4、對先天性髖關節脫位的治療應早期診斷,嬰兒期治療效果最佳,年齡越大效果越差,一般認為2~3歲後治療,即使非常成功35歲以後,都將發生髖關節痛,因此早期診斷和治療是獲得痊癒的重要措施;
5、典型性先天性髖脫位,若能早期正確治療,在正常功能刺激下,發展成正常髖關節可能性很大,3歲內治療者有很高治癒率;
6、隨著年齡的增長,股骨頭和髖臼的骨性成份增加,可塑性減少,病理變化加重,雖經正確治療,功能難達到正常;
7、建議你到301醫院骨科就醫,醫生會根據病情進行相應處理及治療。
以上僅供參考,祝你的女兒早日康復!

8、髖關節的檢查方式有哪些?

髖關節由髖臼、股骨上端,以及所附的韌帶和肌肉組成。前方為腹股溝,呈輕度凹陷,有股動脈、靜脈和股神經通過。後方臀肌飽滿,有坐骨神經走行。

視診:畸形髖關節畸形復合者居多,如屈曲內收內旋畸形和屈曲外展外旋畸形等。由於腰椎前凸和骨盆傾斜的代償,畸形不明顯,檢查時需注意將骨盆放正。屈曲畸形:將骨盆在矢狀面上放正,可將健腿極度屈曲,患髖屈曲畸形即顯示出來。可用角度尺測量;展收畸形:使髂前上嵴連線與軀干直線垂直,骨盆在冠狀面上擺正,患髖的內收和外展畸形顯示出來;旋轉畸形:使兩側髂前上嵴距床面距離相等,骨盆在橫截面上擺正,患髖的內旋或外旋即顯示出來,可利用髕骨面的垂線測量。有時對比雙足體位,可作粗略估計;縮短畸形:因髖關節傷病引起的下肢短縮,除尺量法之外,可通過對比兩側大轉子的位置來判斷。

腫脹和腫塊。髖關節本身的腫脹顯於前方,即腹股溝飽滿;而臀部的異常豐滿,常反映髂骨本身的病變。髖關節外上方突起,多因先天性脫位或半脫位引起,而外下方腫脹則屬大轉子病變或系腰骶部感染流注的膿腫。大腿內上方腫脹,除恥骨和小轉子病變外,也可考慮流注膿腫。

臀皺襞嬰幼兒雙側臀皺襞不對稱,可反映先天性髖脫位的存在。

臀肌萎縮脊髓灰質炎後遺症中常見。

步態。臀式步態:在負重期,髖關節應呈輕度外展位,當臀中、小肌(外展肌)麻痹或髖關節脫位時,髖關節不能外展負重,而是相反的呈內收位,即顯臀部下垂。為了減輕臀下垂,每走一步,主動將軀干側向負重側的患腿,這種跛行步態稱之為臀式步態。當雙側髖脫位時,雙側臀部交替下垂,類似鴨行;下肢廣泛麻痹步態:主要表現在搖擺期的腿不能作屈髖動作,靠提升骨盆(腰方肌)離地。負重期也屬臀式步態,同時軀干後傾,因臀大肌麻痹,靠髖後伸緊張前方韌帶來維持站立。有時病人以手扶大腿來維持伸膝站立;關節強直時,靠骨盆的扭轉來移動下肢,即腰椎代償性的伸屈動作;髖關節各類型的畸形體位,表現出各式各樣的異常步態,有的難於描述,但經仔細分析即可明確。

觸診:壓痛點。髖關節本身疾患可在腹股溝中點或臀部中央區尋找壓痛。大轉子壓痛易於尋找,有的按壓大轉子可引起髖關節痛。

腫塊。髂窩部可表現肥厚或飽滿(膿腫),有時在恥骨上可觸及腫塊(腫瘤)。疑有髖關節感染或恥、坐骨腫瘤時,應作肛門指診,尋找膿腫或腫塊。疑有髖關節脫位時,需在臀部或髖關節外上方尋找股骨頭,通過關節的旋轉可觸及股骨頭的轉動。

活動:被動活動。病人平卧位,髖關節伸直為0度,屈曲時大腿可貼腹壁,與軀干交角約為30度,屈伸角度可連續記錄為0~150度,即屈曲到150度位,伸直為0度,實際活動范圍共150度,外展和內收則以中立位為0度,小腿內收的角度等於髖外旋的角度,小腿外展等於股內收。檢查時需要注意固定骨盆,避免骨盆的轉動代替了髖關節的活動而引起誤差。

主動活動主要檢查肌力。有的病人主動伸屈髖關節,同時出現彈響聲,即所謂的「彈響髖」,常因為闊筋膜張肌腱肥厚與大轉子磨擦所致。有時在內側是髂腰肌肥厚的肌腱與小轉子磨擦而來。

9、筋縮有什麼症狀

頸緊痛
02. 腰強直痛
03. 不能彎腰
04. 背緊痛
05. 腿痛及麻痹
06. 不能蹲下
07. 長短腳
08. 腳跟的筋有放射性的牽引痛
09. 步法開展不大,密步行走
10. 髖關節的韌帶有拉緊的感覺
11. 大腿既不能抬舉亦不能橫展
12. 轉身不靈活
13. 肌肉收縮/萎縮
14. 手不能伸屈(手筋縮短)
15. 手、腳、肘、膝活動不順
拉筋方法
患筋縮症的人會有腰、背、腿痛,腿腳麻痹‥‥‥等不適症狀,既然筋縮會影響我們的健康,有甚麼方法可以預防筋縮﹖專業的運動員和舞蹈員每次運動前,都必須做熱身運動及拉筋等動作以防弄傷,所以大多數不會有筋縮現象。很多人即使平日經常做運動,仍患有筋縮等毛病,這是因為他們在運動前未做足熱身及拉筋鍛鍊。若患有筋縮病,唯一有效又快捷的治療方法就是拉筋,不論男女老幼,

與髖關節筋縮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