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髖關節怎樣檢查?
髖關節由髖臼、股骨上端,以及所附的韌帶和肌肉組成。前方為腹股溝,呈輕度凹陷,有股動脈、靜脈和股神經通過。後方臀肌飽滿,有坐骨神經走行。
視診:畸形髖關節畸形復合者居多,如屈曲內收內旋畸形和屈曲外展外旋畸形等。由於腰椎前凸和骨盆傾斜的代償,畸形不明顯,檢查時需注意將骨盆放正。屈曲畸形:將骨盆在矢狀面上放正,可將健腿極度屈曲,患髖屈曲畸形即顯示出來。可用角度尺測量;展收畸形:使髂前上嵴連線與軀干直線垂直,骨盆在冠狀面上擺正,患髖的內收和外展畸形顯示出來;旋轉畸形:使兩側髂前上嵴距床面距離相等,骨盆在橫截面上擺正,患髖的內旋或外旋即顯示出來,可利用髕骨面的垂線測量。有時對比雙足體位,可作粗略估計;縮短畸形:因髖關節傷病引起的下肢短縮,除尺量法之外,可通過對比兩側大轉子的位置來判斷。
腫脹和腫塊。髖關節本身的腫脹顯於前方,即腹股溝飽滿;而臀部的異常豐滿,常反映髂骨本身的病變。髖關節外上方突起,多因先天性脫位或半脫位引起,而外下方腫脹則屬大轉子病變或系腰骶部感染流注的膿腫。大腿內上方腫脹,除恥骨和小轉子病變外,也可考慮流注膿腫。
臀皺襞嬰幼兒雙側臀皺襞不對稱,可反映先天性髖脫位的存在。
臀肌萎縮脊髓灰質炎後遺症中常見。
步態。臀式步態:在負重期,髖關節應呈輕度外展位,當臀中、小肌(外展肌)麻痹或髖關節脫位時,髖關節不能外展負重,而是相反的呈內收位,即顯臀部下垂。為了減輕臀下垂,每走一步,主動將軀干側向負重側的患腿,這種跛行步態稱之為臀式步態。當雙側髖脫位時,雙側臀部交替下垂,類似鴨行;下肢廣泛麻痹步態:主要表現在搖擺期的腿不能作屈髖動作,靠提升骨盆(腰方肌)離地。負重期也屬臀式步態,同時軀干後傾,因臀大肌麻痹,靠髖後伸緊張前方韌帶來維持站立。有時病人以手扶大腿來維持伸膝站立;關節強直時,靠骨盆的扭轉來移動下肢,即腰椎代償性的伸屈動作;髖關節各類型的畸形體位,表現出各式各樣的異常步態,有的難於描述,但經仔細分析即可明確。
觸診:壓痛點。髖關節本身疾患可在腹股溝中點或臀部中央區尋找壓痛。大轉子壓痛易於尋找,有的按壓大轉子可引起髖關節痛。
腫塊。髂窩部可表現肥厚或飽滿(膿腫),有時在恥骨上可觸及腫塊(腫瘤)。疑有髖關節感染或恥、坐骨腫瘤時,應作肛門指診,尋找膿腫或腫塊。疑有髖關節脫位時,需在臀部或髖關節外上方尋找股骨頭,通過關節的旋轉可觸及股骨頭的轉動。
活動:被動活動。病人平卧位,髖關節伸直為0度,屈曲時大腿可貼腹壁,與軀干交角約為30度,屈伸角度可連續記錄為0~150度,即屈曲到150度位,伸直為0度,實際活動范圍共150度,外展和內收則以中立位為0度,小腿內收的角度等於髖外旋的角度,小腿外展等於股內收。檢查時需要注意固定骨盆,避免骨盆的轉動代替了髖關節的活動而引起誤差。
主動活動主要檢查肌力。有的病人主動伸屈髖關節,同時出現彈響聲,即所謂的「彈響髖」,常因為闊筋膜張肌腱肥厚與大轉子磨擦所致。有時在內側是髂腰肌肥厚的肌腱與小轉子磨擦而來。
2、什麼是A騙
環節劃分:頭:從第七頸椎至頭得重心 軀干:從肩關節橫軸中心至髖關節橫軸中點 上臂:從肩關節中心至肘關節中心 前臂:從肘關節中心至腕關節中心 手;從腕關節中心到手的重心 大腿:從髖關節中心至膝關節中心 小腿:從膝關節中心至踝關節中心 足:從踝關節中心至第二跖骨頭 關節中心界標; 肩關節中心:將上臂按輪廓視為一球性幾何體,其球心可近似的定義為肩關節轉動中心。 肘關節中心:正面觀:肘橫紋中點,側面觀:肱骨下端內外上課,後面觀:尺骨鷹嘴隆起高度中心 腕關節中心:尺骨莖突高度水平線中心或腕橫紋中點 手的重點:伸開手,掌心 握拳時 拳心 髖關節中心;正面觀:腹股溝中點附近 側面觀:大轉子頂點 膝關節中點;正面觀:髕骨高度中點 側面觀:股骨內/外上課 踝關節中心 :正/後面觀:腓骨外殼隆起至脛骨內踝下緣連線中點 側面觀; 腓骨外踝隆起或內科下緣處 頭的重心:兩耳道連線的中點。 1)電極必須固定穩妥。表面電極安置部位要准確,同一受試者,同一塊幾樓在幾次測量中必須將電極安置在同一位置。2,不同項目受試者的同一肌群肌電圖可能不同。3,同一項目不同受試者的准備活動的時間,運動量要統一。4,同一受試者進行多組測試時,要掌握好組間間隔。5,要充分考慮皮膚阻抗,體重,環境溫度等對測量結果的影響。 起跳的生物力學分析: 起跳是依靠起跳腿的緩沖,蹬伸動作,以及擺動腿,上肢的積極擺動,配合軀干 的充分伸展完成的 在起跳過程中,設人體質心在豎直方向上做勻加速運動,並且在蹬伸開始瞬時人體垂直速度為零,有:V=2H/t 在這里H為起跳過程中身體質心升起高度,t為質心做豎直加速運動的時間,v為起跳結束是人體質心豎直方向運動的速度。 在緩沖階段起跳腿的屈曲下蹲動作,使身體重心下降,因而增加了起跳過程中身體重心垂直位移的高度, 肢體向上擺的動作課大幅度提高身體重心高度,同時起跳腿的提踵對聖體重心升起高度起著重要作用。跳高時採用合理的起跳技術,縮短起跳時間,才能保證起跳力的發揮及合理的利用。 跳高起跳技術的生物力學分析:擺腿和擺臂的意義:1,可以提高起跳離地瞬間的身體重心高度H。2,邁步放腳時由於向上擺動作用,可增加起跳腿的制動效果。3,人體向上的擺動引起的相向運動課加大支撐反作用力4,向上擺動動作的制動,其慣性增大垂直速度。5,擺動動作是完成起跳的先導,是身體騰起後繞縱軸旋轉的橋梁。 投擲運動的基本原理和規律;1關節活動得順序性 2預先拉長幾樓作用 3轉動慣量最小化 4延長加速距離 E=F*S 5保持動作連貫 6利用助跑動能
3、髖關節的檢查方式有哪些?
髖關節由髖臼、股骨上端,以及所附的韌帶和肌肉組成。前方為腹股溝,呈輕度凹陷,有股動脈、靜脈和股神經通過。後方臀肌飽滿,有坐骨神經走行。
視診:畸形髖關節畸形復合者居多,如屈曲內收內旋畸形和屈曲外展外旋畸形等。由於腰椎前凸和骨盆傾斜的代償,畸形不明顯,檢查時需注意將骨盆放正。屈曲畸形:將骨盆在矢狀面上放正,可將健腿極度屈曲,患髖屈曲畸形即顯示出來。可用角度尺測量;展收畸形:使髂前上嵴連線與軀干直線垂直,骨盆在冠狀面上擺正,患髖的內收和外展畸形顯示出來;旋轉畸形:使兩側髂前上嵴距床面距離相等,骨盆在橫截面上擺正,患髖的內旋或外旋即顯示出來,可利用髕骨面的垂線測量。有時對比雙足體位,可作粗略估計;縮短畸形:因髖關節傷病引起的下肢短縮,除尺量法之外,可通過對比兩側大轉子的位置來判斷。
腫脹和腫塊。髖關節本身的腫脹顯於前方,即腹股溝飽滿;而臀部的異常豐滿,常反映髂骨本身的病變。髖關節外上方突起,多因先天性脫位或半脫位引起,而外下方腫脹則屬大轉子病變或系腰骶部感染流注的膿腫。大腿內上方腫脹,除恥骨和小轉子病變外,也可考慮流注膿腫。
臀皺襞嬰幼兒雙側臀皺襞不對稱,可反映先天性髖脫位的存在。
臀肌萎縮脊髓灰質炎後遺症中常見。
步態。臀式步態:在負重期,髖關節應呈輕度外展位,當臀中、小肌(外展肌)麻痹或髖關節脫位時,髖關節不能外展負重,而是相反的呈內收位,即顯臀部下垂。為了減輕臀下垂,每走一步,主動將軀干側向負重側的患腿,這種跛行步態稱之為臀式步態。當雙側髖脫位時,雙側臀部交替下垂,類似鴨行;下肢廣泛麻痹步態:主要表現在搖擺期的腿不能作屈髖動作,靠提升骨盆(腰方肌)離地。負重期也屬臀式步態,同時軀干後傾,因臀大肌麻痹,靠髖後伸緊張前方韌帶來維持站立。有時病人以手扶大腿來維持伸膝站立;關節強直時,靠骨盆的扭轉來移動下肢,即腰椎代償性的伸屈動作;髖關節各類型的畸形體位,表現出各式各樣的異常步態,有的難於描述,但經仔細分析即可明確。
觸診:壓痛點。髖關節本身疾患可在腹股溝中點或臀部中央區尋找壓痛。大轉子壓痛易於尋找,有的按壓大轉子可引起髖關節痛。
腫塊。髂窩部可表現肥厚或飽滿(膿腫),有時在恥骨上可觸及腫塊(腫瘤)。疑有髖關節感染或恥、坐骨腫瘤時,應作肛門指診,尋找膿腫或腫塊。疑有髖關節脫位時,需在臀部或髖關節外上方尋找股骨頭,通過關節的旋轉可觸及股骨頭的轉動。
活動:被動活動。病人平卧位,髖關節伸直為0度,屈曲時大腿可貼腹壁,與軀干交角約為30度,屈伸角度可連續記錄為0~150度,即屈曲到150度位,伸直為0度,實際活動范圍共150度,外展和內收則以中立位為0度,小腿內收的角度等於髖外旋的角度,小腿外展等於股內收。檢查時需要注意固定骨盆,避免骨盆的轉動代替了髖關節的活動而引起誤差。
主動活動主要檢查肌力。有的病人主動伸屈髖關節,同時出現彈響聲,即所謂的「彈響髖」,常因為闊筋膜張肌腱肥厚與大轉子磨擦所致。有時在內側是髂腰肌肥厚的肌腱與小轉子磨擦而來。
4、髖關節軸位x線攝影體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