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髖關節屈伸較差怎麼康復?做些什麼動作好?
一、屈髖不利通常是髂腰肌和臀中肌前部力量減弱,可以負重屈髖(大腿前屈)增加屈髖肌的力量。
二、伸髖不利通常是腘繩肌和臀中肌後部力量減弱或屈髖肌伸展性較差,可以負重伸髖(大腿後伸)增加伸髖肌的力量及後控腿增加屈髖肌的伸展性。。
2、參與髖關節屈伸的肌有哪些
屈髖關節的肌肉:髂腰肌,闊筋膜張肌,縫匠肌,股直肌
伸髖關節的肌肉:臀大肌,股二頭肌,半腱肌,半膜肌
3、說明關節的屈伸,外展內收,旋轉三種運動的基本形式
屈伸是運動環節在矢狀面內繞冠狀軸的運動,一般是向前運動為屈,向後運動為伸。
外展內收是運動環節在冠狀面內繞矢狀軸的運動,一般是運動環節的末端遠離身體正中面運動為外展,靠近正中面運動為內收。
旋轉是運動環節在水平面內繞垂直軸的運動,一般是運動環節向前向內旋轉為旋前(內),向後向外旋轉為旋後(外)。
(3)髖關節屈伸怎麼分別擴展資料
人體有幾個主要關節:踝關節、膝關節、髖關節、肩關節、肘關節、腕關節等。
關節有靈活性和穩定性,從下至上基本遵循:踝關節——靈活性,膝關節——穩定性,髖關節——靈活性,腰椎——穩定性,胸椎、肩關節——靈活性的規律。
違反了這樣的規律,關節相應的靈活性和穩定性降低就會造成身體不平衡、臨近關節出現代償,比如髖關節不靈活可能會引起腰椎不穩定。
關節一般由關節面、關節囊和關節腔三部分構成。
(1)關節面:兩個以上相鄰骨的接觸面,一個略凸,叫關節頭,另一個略凹,叫關節窩。關節面上覆蓋著一層光滑的軟骨,可減少運動時的摩擦,軟骨有彈性,還能減緩運動時的震動和沖擊。
(2)關節囊:很堅韌的一種結締組織,把相鄰兩骨牢固地聯系起來。關節囊外層為纖維層,內層為滑膜層,滑膜層可分泌滑液,減少運動時的摩擦。
(3)關節腔:關節軟骨和關節囊圍成的狹窄間隙,正常時只含有少許滑液。
4、肩關節是能屈伸的還是能旋轉或者又能屈伸又能旋轉?
能屈伸:膝關節,肘關節,指關節。既能屈伸又能旋轉:肩關節,肘關節,髖關節。能旋轉:繞尺關節。頜關節不確定,應該能夠旋轉吧
望採納o(∩_∩)o
5、屈伸,旋轉,既能屈伸又能旋轉分別跟那種關節有關。
肩關節 萬向關節,既能屈伸又能旋轉。 膝關節 人體最復雜的關節,屈伸。 橈尺關節 旋轉 指關節 屈伸 肘關節 既能屈伸又能旋轉 髖關節 球窩關節, 既能屈伸又能旋轉。
6、髖關節為多軸性關節,能屈伸、收展、旋轉及環轉運動?這些運動由那些肌肉完成?肌肉又由那些神經支配?
髖關節由髖臼和股骨頭組成,和肩關節一樣,能進行任意方向運動,只是幅度比較小而已。特點是頭小臼深並有髖臼唇,穩固性較大;關節囊緊張堅韌,其後下方薄弱;囊周圍韌帶多而強韌,分囊內和囊外兩種,囊內有股骨頭韌帶營養股骨頭,髂股韌帶可限制大腿過伸,恥股韌帶可限制大腿的外展和旋外,坐股韌帶可限制大腿旋內,輪匝帶可限制股骨頭向外脫出。
至於各種運動就要考慮髖肌大腿上的肌肉了1)髖肌前群有髂腰肌,闊筋膜張肌;後群有臀大中小肌,梨狀肌,閉孔內肌,股方肌,閉孔外肌2)大腿肌前群縫匠肌,股四頭肌;內側群有五塊肌恥長股短大(簡寫啦=。=)後群股二頭肌,半腱肌,半膜肌。
至於神經支配一般是不會考這么變態的,Bless~~
7、撿東西是髖關節在做運動么,髖關節的屈,伸,內收,外展,內旋外旋是怎麼回事∏_∏求細致的講解
關於人體關節的5種運動方式:
(1)屈伸:運動環節繞額狀軸(左右方向)在矢狀面(前後方向)內做的運動.一般來說,向前運動為屈,向後運動為伸.但膝關節及其以下關節則相反.
(2)外展、內收:運動環節繞矢狀軸在額狀面做的運動.運動環節末端遠離正中面為外展,向身體正中面靠近為內收.
(3)迴旋:運動環節繞本身的垂直軸在水平面內做的運動.由前向內旋轉為內旋(或旋前),由前向外旋轉為外旋(或旋後).
(4)環轉:運動環節以近側端為支點,繞額狀軸、矢狀軸以及它們之間的中間軸做連續的圓周運動.此運動可描繪成一個圓錐體圖形的運動,故又稱圓錐運動.如上肢在肩關節處做向前或向後的繞環運動.
(5)水平屈伸:運動環節在水平面內繞垂直軸做前後運動,是體育運動中的一種運動形式,生活中少見,如上肢(或下肢)在肩關節(或髖關節)處,外展90度後再向前運動稱水平屈,如向後運動則稱水平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