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髖關節 > 什麼情況下要換全髖關節

什麼情況下要換全髖關節

發布時間:2020-11-02 00:01:42

1、髖關節置換的指征是什麼?

以下回答摘自 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東院關節外科主任醫師劉萬軍《人工髖關節置換宣教》
一般髖關節置換主要針對的患者包括:(1)嚴重的髖關節炎,疼痛、功能障礙、保守治療無效;(2)先天性髖關節發育不良,影響生活及功能者;(3)股骨頭壞死;(4)新鮮或陳舊性股骨頸骨折,對於年齡高,功能要求低或預計壽命有限者,則可採用人工股骨頭置換。

2、什麼情況下應進行髖關節置換手術

髖關節置換對於嚴重的髖關節炎是科學手段。如果患有髖關節炎並且保守治療無效,就將需要進行全髖關節置換術

3、全髖關節置換後如何保養

術後康復訓練
2.1 術後第1周〔3,5〕:康復的重點是減輕患者症狀,促進創口癒合,防止肌肉萎縮,改善關節活動范圍。具體方法:
(1)維持患側下肢於特殊低位:在髖關節無旋轉的情況下,取輕度外展位(20°~30°),在雙大腿之間安放枕頭保持兩腿分開,絕對避免患髖內收,必要時讓患者穿上「丁」字鞋或箱型足夾板防止髖內/外旋。
(2)由骨科醫生決定是否採用患肢持續皮牽引(同術前指導1.2)。
(3)對取外側入路切口的患者,術後第2天取半坐位(30°~45°),坐位時間不宜過長,開始5分鍾,逐漸增加至15~20分鍾。而取後側入路切口的患者不宜過早坐起。
(4)術後第2天開始進行膝部按摩,加強對髕骨的滑動和擠壓,同時進行髕骨周圍、膝關節後部及小腿後部的按摩與擠壓,防止關節粘連,改善患側下肢血液循環。
(5)繼續加強健側下肢各關節主動活動和肌力練習(同術前指導1.4)。
(6)術後第2天進行患側踝關節主動屈伸活動或抗阻活動,由他人在患者足背、足底施加一定阻力,或做踝關節靜力性背屈、

4、全髖置換術的目的

全髖置換術的目的:

年滿50歲以上具有下列適應症者,可行全髖置換,對50歲以下者應慎重。

髖臼破壞重或有明顯退變,疼痛重,關節活動受限明顯,嚴重影響生活及工作。

風濕性髖關節炎,關節強直,病變穩定,但膝關節活動良好者。

股骨頭無菌性壞死和陳舊性股骨頸骨折並發股骨頭壞死,並嚴重變形,塌陷和繼發髖關節骨性關節炎。

股骨頭置換術、全髖置換術、髖關節融合術失敗者。

全髖關節由人工髖臼和人工股骨頭組成。過去二者均用金屬,實踐症明並發症多,現已不用。

5、什麼情況下需要接受人工髖關節置換術

人工關節置換術已成為治療嚴重關節疾患的首選方法,並在很多國家得到廣泛應用,目前全世界每年進行的人工關節置換手術約180萬-200萬例。受多種因素限制,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工關節置換手術病例正在不斷增加。據估計今後將以每年約15%-20%的速率增長,可達10萬例/年。但是人工關節置換術在骨科領域屬於高級別手術,要求手術醫生對關節的生理、解剖、病理以及相關疾病有深刻的理解和認識,對人工關節的材料學、力學、設計理念和操作器械掌握熟練,同時還要具有高超的手術技巧。對於一名醫生來說,需要10年以上的骨科和關節外科臨床培養和學習,才能夠很好的完成人工關節置換手術。而目前我國由於各種原因所限,關節外科醫師的培訓尚不完善,不可隨意開展關節置換術。
對於患者來說,首先想要了解的是是否需要接受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我們總結具體的情況包括:1.
股骨頭缺血性(無菌性)壞死2.
先天性髖關節發育不良(脫位)或由於兒童時期各種原因造成的髖關節發育畸形3.
髖關節退行性變(骨關節炎、骨質增生)4.
創傷骨折:髖臼或股骨頭粉碎性骨折
老年人股骨頸骨折、粗隆間骨折5.
感染性疾病:化膿性關節炎、髖關節結核等,需要感染控制,病灶穩定後再進行置換6.
髖關節類風濕性關節炎7.
強直性脊椎炎患者累及髖關節8.
滑膜性疾病:滑膜軟骨瘤病、色素沉著絨毛結節性滑膜炎9.
腫瘤:髖關節骨腫瘤及周圍的腫瘤侵犯髖關節
過去認為年輕患者不應進行關節置換術,但隨著人工關節材料、設計理念、手術技術的飛速發展,年齡已不再是衡量手術與否的嚴格標准。總的來說,如果你想獲得一個
無痛、有功能和穩定的髖關節
,而且符合這些條件:①發育成熟,②髖關節疾病發展到了比較嚴重的程度,③疼痛或功能障礙影響生活和工作,④沒有其他更好的治療方法,都可以接受人工髖關節置換術。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九人民醫院骨科是集臨床、科研與教學為一體的、在國內外享有較高聲望的上海市關節外科臨床醫學中心,先後入選上海市醫學領先學科(關節外科)、上海市教委重點學科、國家211工程重點學科建設計劃。為碩士、博士學位予點和博士後流動站。學科附設上海交通大學骨與關節研究中心、上海交大醫學內植物工程合研究所、關節鏡培訓中心、成份組織庫及《醫用生物力學》雜志編輯部等。科主任朱振安教授

6、全髖關節置換手術有必要做嗎?有別的辦法代替嗎?

誰告訴你年紀大了做手術難以恢復的?建議已醫生的診斷為標准,該怎麼做就怎麼做。到大型公立醫院骨科去診斷!比如四川大學華西醫院

7、髖關節置換手術的缺點是什麼

股骨頭壞死是嚴重影響髖關節活動的疾病,嚴重的會造成患者無法行走,只能卧床休息。一些患者因為股骨頭發生塌陷,在醫生的建議下往往會選擇進行髖關節置換手術,以為這樣就可以一勞永逸了。真的是這樣嗎?新浪中醫股骨頭壞死頻道的專家指出,隨著醫學的不斷發展,髖關節置換手術的缺點也不斷的在暴露出來:一,髖關節手術使用人造關節代替壞死的股骨頭,雖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症狀,但是髖關節置換術並不是治療股骨頭壞死的最佳方法,且由於人工關節減震功能不良,手術之後避免在不平滑不平整路面行走,不能每天行走的距離過遠、更不能負重行走、進行體力勞動、跳舞,以免假體提前下沉,出現髖關節疼痛症狀。二,手術後活動受限的症狀的症狀也是不能完全解除的,患者做一些簡單的活動還可以,但是能進行過多的活動,過多的活動如爬樓梯、跑步、登山等運動會使假體的使用年限減少、假體的松動,因為人造關節沒有自行修復功能。如果置換手術後不久就出現了假體松動的情況,導致了置換術的失敗,不得不再進行第二次手術,甚至第三次的手術。三,髖關節置換手術還有可能引發其他並發症,留下後遺症等,有的患者會發生感染,需延長治療時間,治療十分困難,甚至不得不將人造關節拔除,待感染被控制後再進行關節再置換,而再置換的感染率遠遠高於第一次的手術。而在手術中也可能會造成其他部位骨質的損傷,導致術後住院時間長等缺點。通過以上詳細介紹,大家對髖關節置換手術的缺點應該有了比較明確的認識了吧。在此提醒廣大患者,除非股骨頭塌陷非常嚴重,其他股骨頭壞死治療方法沒有療效的情況下,方可考慮髖關節置換手術。

8、本人今年50歲了,要第三次做人工髖關節置換術,不知道用哪一種關節比較好,誰幫助我

如果你第一次用進口的,可能就沒有這么快做第二次,也就不會這么快做第三次了,因為進口的初次置換存活平均都在20年以上,國產的是七八年.你現在是第二次翻修,骨缺損肯定是比較大的,一定要用進口的.建議用強生的solution來做(大醫院醫生一般都知道),如果髖臼缺損嚴重可能還需要用到髖臼重建環.不過這個備貨比較麻煩,你可能需要多等一兩個星期.這個手術肯定是比較復雜了,而且你自身情況也比較復雜,建議一定要到省會的大醫院去做,你這個是比較少見的手術,小城市的醫生沒有經驗的.這樣術後效果才會比較好.費用肯定是比較高的,你得准備個差不多十萬塊來做.你現在五十歲,還可以買醫保.如果有職工醫保最好,如果沒有的話一定要買個居民醫保,開通一個月就可以用,可以省一大筆錢(具體看你當地的醫保政策),一般能省上一半.這種手術一般是沒有生命危險的,因為髖部沒有什麼大血管也沒有器官.手術完一定要遵醫囑及時下地鍛煉,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

與什麼情況下要換全髖關節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