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髖關節 > 人體骨骼髖關節

人體骨骼髖關節

發布時間:2020-03-28 05:16:04

1、人體骨骼組成

1.頭面

(1)結構與命名頭,指頭顱;面,指顏面。頭為諸陽之會,精明之府,髓海之所居,七竅之所在。面部色澤為臟腑氣血之顯現,尤為心主血脈功能的「外華」所在。十二正經在頭部有一定的分布規律,為頭面疾患的分經論治提供了理論依據。顏面部不同部位的具體名稱,依據《靈樞·五色》的記載大體如下:明堂,即鼻柱;闕,亦名闕中,即兩眉之間;庭,又稱天庭,即額部;蕃,即兩頰之側;蔽,即耳門。另據其他古醫籍記載,兩頰前下方稱為壁;下巴稱為頦;下巴兩側前方稱為基;鼻尖稱為面王;兩目內眥中間的鼻根部稱為山根,又名下極。

(2)生理病理特點頭為諸陽之會:頭面部為全身陽氣匯聚之處,古醫籍中常以「諸陽之會」作為頭的代稱。其理論依據與十二經脈的走向和交接規律有關。手三陽經從手走頭,足三陽經從頭走足,手足三陽經循行交會於頭面部。手足太陽經、陽明經、少陽經分別交接於目內呲(睛明穴)、鼻翼旁(迎香穴)、目外眥(瞳子髎穴),可見「諸陽之會,皆在於面」(《靈樞·邪氣藏府病形》),故頭面部陽氣最充盛。這一理論既可用以解釋頭面赤裸於外而不畏寒涼的生理現象,又可用其說明陽邪外襲或清陽不升容易出現頭面部症狀的緣由。

頭為精明之府:頭部為精氣神明所聚之處。《素問·脈要精微論》說:「頭者,精明之府。頭傾視深,精神將奪矣。」五臟六腑之精氣上注於頭面,以成七竅之用,以供神明之養,故稱頭為精明之府。若精氣衰而不升,髓海虛而不充,則頭部沉重而無力抬舉;元真虧損,神氣不振,則目眶深陷而眼神呆滯。正因頭為精明之府,故頭面部的外觀,尤其是眼目的神形與光華,最能反映臟腑精氣的盛衰和精神思維的狀態,中醫診斷學中的望診對此頗為重視。面部臟腑肢體分屬:面部不同部位的臟腑肢體分屬,在《內經》中已有明確而系統的記載,如《靈樞·五色》指出:「庭,首面也。闕上,咽喉也。闕中,肺也。下極者,心也。直下者,肝也。肝左者,膽也,下者,脾也。方上者,胃也。中央者,大腸也。挾大腸者,腎也。當腎者,臍也。面王以上者,小腸也。面王以下者,膀胱子處也。顴者,肩也。顴後者,臂也。臂下者,手也。目內眥上者,膺乳也。挾繩(眹)而上者,背也。循牙車以下者,股也。中央者,膝也。膝以下者,脛也。當脛以下者,足也。巨分者,股里也。巨屈者,膝臏也。此五臟六腑肢節之部也,各有部分。」依據上述記載,面自上而下的臟腑肢體分屬區域,恰好大體如正立位的人體各部位、各臟腑的分布。有學者認為,《內經》有關面部臟腑肢體分屬的認識,正是生物全息理論的雛形。現代針灸臨床有遵循上述面診區域分布的原則,在面部特定部位針刺以治療機體對應部位的疾病,取得良好療效。另有資料報道,針刺面部穴位在機體的對應部位取得較為滿意的麻醉效果,從而成功地進行針麻手術上千例。面部臟腑肢體分屬理論,也是中醫面部色診的基礎理論之一。當然,病有深淺,色有顯晦,病因繁多,病機不一,面部色診亦不可過於機械刻板,必須四診合參,靈活運用。

(3)與經絡的聯系頭面部的經絡分布有一定規律,如十二經脈中的手足陽明經循行於顏面、額側;手足太陽經循行於面頰、枕頂;手足少陽經循行於頭部兩側;足厥陰經上行巔頂。此外,奇經八脈中的督脈沿脊柱上行至頂後進顱內絡腦,並由頂部沿頭部正中線經巔頂、額前、鼻柱、上唇,至上唇系帶處。任脈沿胸腹正中線上行,經咽喉,至下頜,環口唇,沿面頰,分行至兩眶下。沖脈、陰〓脈、陽〓脈、陰維脈、陽維脈等奇經亦分別行至頭面部。

2.頸項

(1)結構與命名頸是連接頭部與軀體的部位。項是頸的後方。頸椎骨和頸部肌肉是支撐和活動頭部的主要組織。頸項部肌肉群的協調配合維持著頸項的正常活動。頸部前方正中突起的部位(女性不甚明顯),相當於喉頭的甲狀軟骨處,古稱結喉。結喉兩側頸總動脈搏動處,稱為「人迎脈」,為古代三部九候診法的切脈部位之一。

(2)生理病理特點頸項上接頭部,下連軀體,頸椎骨孔內脊髓有「上通下達」之功,大腦調控軀體活動的一切信息均由此通過。第一頸椎上與枕骨相連,其間有穴位名「風府」。風府之上有「腦戶」穴。因其深部為延髓(現代醫學視其為生命中樞),故針刺時切不可向上斜刺或深刺。不然會傷腦,甚至即可致死。《素問·刺禁論》說:「刺頭,中腦戶,入腦立死。」《類經·針刺類》注釋說:「腦戶,督脈穴,在枕骨上,通於腦中。腦為髓海,乃元陽精氣之所聚。針入腦則真氣泄,故立死。」第七頸椎與第一胸椎相連,其間有穴位名「大椎」,為手足三陽經交會之處。

頸部肌肉易因卧躺姿勢不良等原因而使其發生痙攣、酸脹、疼痛、轉動不利等症.臨床稱為「落枕」。外感風寒亦可致頭項強直不舒。《傷寒論》指出:「太陽之為病,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頸部前方結喉處如有腫物如瘤,或大或小,隨吞咽而上下移動者,病名「癭瘤」或「頸癭」。頸脈跳動過於明顯,甚者卧時怒張者,多見於水腫病。《靈樞·水脹》說:「水始起也,目窠上微腫,如新卧起之狀,其頸脈動。」頜下頸部兩側有眾多淋巴結,正常者不易觸及。其處若有腫塊如壘,累累如串珠者,病名「瘰癧」。

(3)與經絡的聯系頸項與經絡的聯系頗為廣泛,十二經脈中,除心包經外,其餘的經脈或其分支均經過頸項部。手之三陽經從手走頭,足之三陽經從頭走足,頸項部自為其必經之處。《傷寒論》指出太陽病可見「頸項強幾幾」,即與循行於項部的足太陽膀胱經感受外邪,氣血郁滯有關。手三陰經雖從胸走手,然手太陰肺經至咽部後橫行至胸部外上方,手少陰心經之分支挾食道上行連於目系,可見肺心兩經亦行經頸部。足三陰經從足走腹,並上行於頸部而分別抵於舌、目等官竅。奇經八脈中,除帶脈外,其餘經脈也均經過頸部。

3.背

(1)結構與命名背,是指胸廓後面第十二肋骨以上的部位。亦有將軀幹部的後面,包括後胸部、腰部及骶部,統稱為背部。肩部的後下方,即現代所稱的肩胛部,古稱胛。脊椎骨左右兩側的背部肌肉群,古稱膂或膂筋。位於背部的胸椎,古稱背骨或背脊骨。背部正中線兩側,脊椎棘突旁開五分自上至下的條狀部分,稱為「華佗夾脊」,其處的穴位即為「華佗夾脊穴」,計24穴。針刺或按摩夾脊穴可調整臟腑機能和治療背部病痛。(2)生理病理特點背在後為陽,胸在前為陰。心肺居於胸中,而其臟俞位於背部。《素問·金匱真言論》說:「背為陽,陽中之陽,心也;背為陽,陽中之陰,肺也。」背部出現酸痛等異常感覺,除因勞累過度、外力損傷所致,或因感受外邪而使背部經氣不舒外,多責之於心肺病變或膈上痰飲留伏。《靈樞·邪氣臟腑病形》說:心脈「微急為心痛引背」,「微大為心痹引背」。肺脈「微急為肺寒熱,怠惰,咳唾血,引腰背痛」。《金匱要略》指出:胸痹心痛之病,可見「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氣」,「心痛徹背,背痛徹心」。膈上痰飲留伏,可見「滿喘咳吐,發則寒熱,背痛腰酸」。此外,背為胸中之氣聚會之處,若見背曲肩隨而懈怠者,多為胸中之氣(宗氣,心肺之氣)將要敗絕的徵象。故《素問·脈要精微論》說:「背者,胸中之府。背曲肩隨,府將壞矣。」背部脊骨由胸椎組成,正常人直立時胸椎呈輕度弧形狀向後彎曲。背脊骨,尤其是胸椎部分彎曲隆起,狀如龜背者,病名即為「龜背」,為佝僂病的體征,多由先天不足,或後天失養,以致脾腎虛損,生長發育障礙而發生畸形。如背脊骨外突形如鋸者,古病名為「脊疳」,多見於慢性虛損性疾病的後期,屬臟腑精氣虧損已極。(3)與經絡的聯系背與經絡的聯系中,與督脈和膀胱經的關系最為密切。督脈起於小腹之內,下出會陰後,向後沿腰背部脊柱正中線上行。位於背部的督脈,在胸椎脊突間,有許多穴位。足太陽膀胱經起於目內眥,向上經額部左右交會於巔頂後行至枕骨處,於背部有左右各兩支自上而下行走,其一支於脊柱旁開一寸五分抵達腰部,另一支則於脊柱旁開三寸行至髀樞,即髖關節部位。五臟六腑的俞穴集中在脊柱旁開一寸五分的膀胱經上,稱為「背俞穴」。背俞穴是臟腑經氣輸注於背腰部位的穴位,是有關臟腑生理病理狀態在背腰部的反應點,在針灸理論和治療上具有重要意義.

4.胸

(1)結構與命名胸,是指胸廓前面,鎖骨以下,腹部以上的部位。也有以兩乳連線以上,頸部以下部位謂之胸;胸下兩乳中間至鳩尾(劍突)處,謂之「膺胸」。通常將兩者統稱為胸。胸部上方有柱骨,古稱鎖子骨、巨骨、缺盆骨,即位於前胸部上方兩側的鎖骨。胸廓下方的隔膜,將胸腔與腹腔分開。古代醫家有認為此膜可以遮蓋胃腸消化飲食所產生的濁氣,不使其上熏心肺。鎖骨上緣的凹陷處,名缺盆。胸骨上端的胸骨柄切跡部分,其外側連接鎖骨的骨骼,古稱上橫骨。胸部兩側肌肉隆起處,相當於胸大肌的部位,古名膺,又名臆。胸骨最下端,即今之劍突,名鳩尾。胸骨、肋骨、脊骨連同肌肉、筋膜等組成胸部。心肺居於胸腔。心下部位,古稱膏。心下膈上之部,古稱肓。其處之脂膜,古稱肓膜。古代醫家認為若病入膏肓,針葯均難抵達其所而為不治之證。兩乳正中間部位稱為膻中,系宗氣積聚之處。左乳下心尖搏動區,古稱「虛里」,為測候宗氣盛衰的重要診察部位之一。

(2)生理病理特點胸廓外形在正常人為扁圓狀,肋骨及橫膈隨呼吸而有適度的升降運動。若胸廓如圓桶,肋間隙異常飽滿者,勢必影響呼吸運動,而出現氣急氣喘,動輒更甚等症,多為素有伏飲積痰,以致肺氣耗損,甚或腎不納氣。若胸廓扁平,形體瘦削者,每為慢性虛損性疾病的後期階段,多屬肝腎陰虛或氣陰兩虧。若胸骨向前畸形突出,猶如雞胸者,病名即為「雞胸」,為小兒生長發育障礙發生畸形的一種疾患,多由先天稟賦不足,或後天調養適宜,以致脾腎虧損,胸骨柔弱而成。虛里位於左乳下心尖搏動處,為諸脈之所宗。探索虛里搏動的情況,可以了解宗氣的盛衰,疾病的虛實,預後的吉凶。古人對此至為重視。正常情況下,虛里按之應手,動而不緊,緩而不急。若其動微弱而不顯者,為不及,多屬宗氣內虛之象;其動過強而應衣者,為太過,多為宗氣外泄之候。《素問·平人氣象論》說:「乳之下,其動應衣,宗氣泄也。」至於驚恐、大怒或劇烈活動後,虛里脈動雖高,但靜息片刻即可平復如常,故為生理現象。胸屬上焦范圍,心肺居於胸中。肺左右各一,心於兩肺之間而偏居於左側。心臟外有包膜,名心包絡,簡稱心包。藏象學說認為,生理上心包代心行令,病理上心包代心受邪。故心與心包,分之則二,合之則一。《溫病條辨》創立三焦辨證,其上焦病即包括手太陰肺與手厥陰心包的病症。臨床上詢問胸部有無異常感覺,主要了解心肺的病理變化。若有胸悶、心悸、氣短而脈弱者,多為心氣不足;有心胸憋悶疼痛,痛引肩背內臂,時發時止,脈澀或結代者,多為心脈痹阻;若見胸悶咳喘,氣少難息,聲音低怯者,多為肺氣虛損;見胸痛、發熱、咳痰黃稠,或咳吐膿血者,多為痰熱壅肺。此外,也有胸脅滿悶,時欲太息,情志抑鬱,而屬肝氣郁結者。

(3)與經絡的聯系胸部與經絡的聯系頗為廣泛。十二經脈中除足太陽膀胱經外,其餘經脈均循行於前胸部或貫膈過胸腔。其中手三陰經起於胸腹,自胸前兩側上方淺出體表後走至指端。真心痛發作時,其疼痛向左手尺側放射,即與手少陰心經的循行部位有關。手三陽經起於指端而行至頭面,並均於頸部兩側下入缺盆後進入胸腹腔,分別與有關臟腑屬絡。足之三陰三陽經中,循行於胸腹面的經脈,自內向外的排列次序是:足少陰腎經、足陽明胃經、足太陰脾經、足厥陰肝經。其中足陽明胃經恰過乳頭而下行。另有足少陽膽經一分支入缺盆後進體腔,貫膈絡肝屬膽。此外,奇經八脈中的任脈、沖脈、陰〓脈及陽〓脈亦均循經胸部或貫穿胸腔。

5.脅

(1)結構與命名脅,是人體側胸部,由腋部以下至第十二肋骨部分的統稱。其中相當於第十一、十二肋軟骨的部分,稱為肋,又名季肋、軟肋、橛肋。臨床每將腋下肋骨所在部分,統稱脅肋。中醫理論認為兩肋為肝之分野,膽附於肝之短葉間亦居脅里。脅上腋下的空軟部分,古稱胠。上臂與胸側臂間的凹陷,謂之腋,俗稱「胳子窩」。腋窩部於青春期後開始長毛,局部皮膚富有汗腺。

(2)生理病理特點肝居脅下,膽附於肝,肝膽之經脈又均循行分布於脅,肝經由下循脅而上,膽經由上循脅而下。故脅部疾患多屬肝膽及其經脈的病變。《靈樞·五邪》說:「邪在肝,則兩脅中痛。」《素問·藏氣法時論》說:「肝病者,兩脅下痛引少腹。」《素問·繆刺論》說:「邪客於足少陽之絡,令人脅痛不得息。」大抵臨床上見脅肋脹滿,時欲太息,抑鬱寡歡者,多為肝氣郁結所致;脅肋灼痛,面紅目赤,情緒易怒者,多為肝火亢盛所致;脅痛如刺,痛處固定者,多為肝血瘀阻;傷寒胸脅苦滿,往來寒熱者,多為少陽(屬膽)證。他如肝膽結石、肝膽腫瘤等均可出現不同程度或不同性質的脅脹、脅痛。脅肋出現異常感覺除多屬肝膽及其經脈病變外,也可由飲邪留伏胸脅或外傷氣滯血瘀所致。脅部疼痛,咳唾時疼痛更甚,患側肋間飽滿者,為懸飲病;脅部刺痛,固定不移,難以轉側者,為跌撲閃挫,氣滯血瘀,經絡不暢所致。除上述以外,張介賓還認為其他臟腑的病變也可影響至脅肋而疼痛不舒。《景岳全書·雜證漠》說:「脅痛之病,本屬肝膽二經,以二經之脈皆循脅肋故也。然而,心肺脾胃腎與膀胱亦皆有脅痛之病。此非諸經皆有此證,但以邪在諸經,氣逆不解,必以次相傳,延及少陽、厥陰,乃至脅肋疼痛。」

(3)與經絡的聯系脅部為肝膽兩經循行分布之處。《靈樞·經脈》說:足厥陰肝經自足上行,「過陰器,抵小腹,挾胃,屬肝,絡膽,上貫膈,布脅肋……」,足少陽膽經自頭下行入胸中,「貫膈,絡肝,屬膽,循脅里,出氣街……」,肝膽兩經又互為絡屬,相為表裡。故脅肋脹滿疼痛等異常感覺的出現,每與肝膽及其所屬經脈的病變有關。

6.腰

(1)結構與命名腰是指人體後胸部的第十二肋骨以下至髂嵴以上的部分,由腰椎及局部軟組織組成。也有僅將該部軟組織部分謂之腰者。腰之與背,多以後胸部第十二肋骨處為分界。腰下連尻。尻,是自骶骨以下至尾骶骨部的統稱。今解剖學上的骶骨,古稱尻骨,其上面連接腰椎,下面連接尾椎,左右兩側與髂骨(古稱髁骨)相連。腰部的軟組織部分,古稱之「〓」。

(2)生理病理特點腰為腎之府,腎位於腰部脊椎兩旁。腎藏精主骨生髓。腎精充盈,骨堅髓足,腰府得養,則腰部耐勞有力,轉搖自如。若腎中精氣虧損,骨弱髓虛,腰府失養,則腰部綿綿作痛。《素問·脈要精微論》說的「腰者,腎之府也。轉搖不能,腎將憊也。」即指此而言。正因腰為腎之府,故大凡虛損性腰酸背痛與腎的關系最為密切。由於病有內傷外感之分,證有寒熱虛實之別,出現腰酸腰痛等異常感覺,其病因病機也未必腎虛一途。對此古代文獻早有詳述。《素問·刺腰痛篇》根據經絡理論,闡述了足三陰、足三陽以及奇經八脈為病所出現的各種腰痛病症,並介紹了相應的針灸療法。《金匱要略·五臟風寒積聚病》載有「腎著」之病,「其人身體重,腰中冷,如坐水中……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帶五千錢」,是為寒濕內侵所致。《諸病源候論》、《聖濟總錄》等均認為腰痛原因大抵有五:少陰陽虛、風寒侵著、勞役傷腎、墜墮傷腰及寢卧濕地。《丹溪心法·腰痛》亦指出:「腰痛主濕熱、腎虛、瘀血、挫閃、痰積。」就目前臨床所見,凡腰部冷痛沉重,遇陰雨寒冷天氣而加劇者,多為寒濕外侵;腰痛而伴見小溲頻數急迫、婦女帶下黃稠者,多為濕熱下注;腰痛如刺,痛有定處,痛處拒按者,多為瘀血阻絡。大凡泌尿、生殖系統的炎症、結石、腫瘤等多種病症,均可引起腰部酸痛。腰部支持著人體的上半身,是人體日常生活和勞動中活動最多的部位之一。腰部前面為松軟的腹腔,除腰椎支撐外,再無其他骨性結構的保護,故在持重或運動時,腰部脊柱及周圍組織、韌帶等軟組織,極易受到損傷。《金匱翼》指出:「瘀血腰痛者,閃挫及強力舉重得之。蓋腰者,一身之要,屈身俯仰,無不由之。若一有損傷,則血脈凝澀,經絡壅滯,令人卒痛不能轉側。」臨床常見的急性腰扭傷、慢性腰肌勞損、腰椎間盤突出等病症,每與腰部外傷或運動、勞動姿態不當有關。

(3)與經絡的聯系經過腰部的經脈主要有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陰腎經及督脈、沖脈、帶脈。膀胱經在腰部如同背部一樣,有左右各兩支,分別與背中線旁開一寸五分及三寸。旁開一寸五分的膀胱經上的背俞穴,在腰部的有胃俞、三焦俞、腎俞、大腸俞等。督脈沿脊柱後面上行,自當經過腰部;腎經貫行於脊柱內,自下而上達第二腰椎,故腰脊酸軟無力者,多屬腎經與督脈虛損之證。沖脈一分支自胞中出,向後上行於腰背脊柱之前。帶脈起於季肋,繞身一周,在身後橫行腰部。故腰部覺冷,如坐水中,又為帶脈虛寒之證。

7.腹

(1)結構與命名腹,是指軀干前面胸部下方,相當於橫膈以下、恥骨聯合以上的部分。腹的范圍較大,其不同的分部與有關臟腑經絡有著相應的聯系。腹包括腹腔和腹壁。所謂腹的分部,是對腹腔不同區域和腹壁不同部位的綜合劃分。腹部自上而下各部位的劃分大致如下:胸腹連接處的鳩尾(即劍突)下方,稱為心下。上腹部胃體所在部位,稱為胃脘。胃脘下方至臍上部位,稱為大腹。臍周圍部位,即稱臍周。臍下中央部位,稱為小腹。小腹兩旁,即為少腹。也有將臍下部位混稱為小腹或少腹者。臍之下三寸處為丹田.古人有認為此處是男子藏精、女子胞宮所在部位,並為氣功意守之處。腹部不同部位的劃分,對於把握腹部有關臟腑及所過經絡病變的診治具有重要意義。

(2)生理病理特點腹部內居眾多臟腑,並有不少經脈循行此處,故腹的生理病理涉及面較廣。《臨證指南醫案·腹痛門》指出:「腹處乎中,痛因非一……大都在臟者,以肝、脾、腎為主;在腑者,以腸、胃為先。」腹部不同部位出現異常感覺,每以該部位所居臟腑或所過經絡的病變有關。

胃脘為胃府所在部位,包括胃之上口(上脘)、胃體中部(中脘)、胃之下口(下脘)及整個胃體。因鳩尾至中脘習稱「心下」,故胃脘痛古時又稱為「心下痛」,這須與真心痛相鑒別。《傷寒論》中所謂的心下痞按之濡,或心下痞按之痛等,實皆指胃部而言。《證治准繩·心痛胃脘痛》說:「心與胃各一臟,其病形不同。因胃脘痛處在心下,故有當心而痛之名,豈胃脘痛即心痛者哉?」胃脘部出現脹痛、嘈雜等異常感覺多與胃腑病變有關。如寒邪犯胃、食積傷胃、肝氣犯胃、胃火熾盛、胃絡瘀阻等均可出現胃脘部的相應症狀。脘下臍上部分的大腹,為足太陰脾之所屬。腸繞腹中,部分腸亦居於大腹臍周。臨床若見大腹隱痛,喜按喜暖,大便稀溏者,多為脾胃虛寒,運化失職所致;臍周腹痛,時起包塊,按之可移者,多為蟲積於腸,腑氣不通所成;腹痛拒按而潮熱便秘者,又多為邪熱燥屎互結腸中所為。臍下至毛際的小腹,為膀胱、胞宮所居之處。若見小腹脹痛而小便不利者,為癃閉之證,每與膀胱氣化不利有關;小腹刺痛而小便自利者,為蓄血之象,系瘀血阻滯下焦所致;小腹攣急疼痛與月經來潮有關者,又多屬沖任失調、胞宮氣血不和的病變。小腹兩側的少腹,為足厥陰肝經所過部位。少腹脹痛,多與肝經氣滯有關。如少腹冷痛,牽引陰部者,是寒凝肝經、肝脈拘急所致。除特別肥胖之人及懷孕婦女外,正常人的腹部不應高度隆起。臨床若見整個腹部明顯隆起,脹大如鼓者,稱為臌脹。若觸之有波動感,按之如囊裹水,是為水臌脹;以手叩之如鼓,捫之無波動感,是為氣臌脹。正常人的腹部外形也不應深凹,若見腹皮甲錯。腹皮深凹欲貼背,形如舟狀者(即現代醫學所謂的舟狀腹),多屬腸胃干癟,為臟腑精氣衰敗之象。(3)與經絡的聯系腹部與經絡有著十分廣泛的聯系。十二經脈中,循行於腹面自內而外的排列次序為足少陰腎經、足陽明胃經、足太陰脾經、足厥陰肝經。其餘經脈因其與有關臟腑各有屬絡關系,故均深入腹腔。奇經八脈中,督脈、任脈、沖脈均起於胞中,胞宮位於小腹之內。腹部正中線(腹白線)為任脈之部。自腹股溝處的氣街上行挾臍兩旁,屬於沖脈。另有帶脈繞身一周,在腹面下垂至少腹。陰〓、陰維也分別經過臍旁腹面。

2、胯是人體的什麼部位(有圖片的)

你好,胯部一般是指髖關節,那麼髖關節就是大腿根部這個地方,髖關節組成上面有個臼叫髖臼,下面有一個頭叫股骨頭,股骨頭跟骨骼相連接的這是一個髖關節。髖關節是人體裡面最大一個關節,一個最大的負重的關節,它需要很堅強的關節囊,肌肉附著,激烈的運動都需要髖關節的運動,這是髖關節的結構,是一個很穩定的關節,不容易發生脫位的一個關節。

資料擴展:

人體共有206塊骨,它們相互連接構成人體的骨架——骨骼。分為顱骨、軀干骨和四肢骨3個大部分。其中,有顱骨29塊、軀干骨51塊、四肢骨126塊。

骨骼的作用:

(1) 支持作用:人體不同的骨骼通過關節、肌肉、韌帶等組織連成一個整體,對身體起支撐作用。假如人類沒有骨骼,那隻能是癱在地上的一堆軟組織,不可能站立,更不能能行走。

(2) 保護作用:人類的骨骼如同一個框架,保護著人體重要的臟器,使其盡可能的避免外力的「干擾」和損傷。例如顱骨保護著大腦組織,脊柱和肋骨保護著心臟、肺,骨盆骨骼保護著膀胱、子宮等。沒有骨骼的保護,外來的沖擊、打擊很容易使內臟器官受損傷。

(3) 運動功能:骨骼與肌肉、肌腱、韌帶等組織協同,共同完成人的運動功能。骨骼提供運動必須的支撐,肌肉、肌腱提供運動的動力,韌帶的作用是保持骨骼的穩定性,使運動得以連續的進行下去。所以,我們說骨骼是運動的基礎。

(4) 代謝功能:骨骼與人體的代謝關系十分密切。骨骼中含有大量的鈣、磷及其他有機物和無機物,是體內無機鹽代謝的參與者和調節者。骨骼還參與人體內分泌的調節,影響體內激素的分泌和代謝。骨骼還與體內電解質平衡有關。

(5)造血功能:骨骼的造血功能主要表現在人的幼年時期,骨髓腔內含有大量的造血細胞,這些細胞參與血液的形成。人到成年後,部分松質骨內仍存在具有造血功能的紅骨髓。

3、人體骨骼為什麼會發」響「

4、請問髖關節和股骨頭在人體的哪個位置?

請把股骨頭髖關節的位置用圖展示一下行嗎?

5、髖骨是人體什麼部位

髖骨為人體腰部的骨骼,共左右兩塊。幼年時,髖骨分為髂骨, 坐骨和恥骨以及軟骨連接。成年後,它們之間的軟骨會骨化,成為一個整體,即髖骨。左髖骨、右髖骨、骶骨、尾骨以及它們之間的骨連接一起構成骨盆。髖骨與股骨構成髖關節。髖骨是全身最大的不規則扁骨。

6、髖關節長短腿什麼意思

產生長短腿主要有三個因素
1、骨盆傾斜:導因於髖部力學上的運動變形、長短腿、脊柱側彎。
2、肌肉萎縮:導因於小兒麻痹病毒感染、跟腱縮短、肌肉停用或少用。
3、關節變形:導因於關節炎的病變。
你說的髖關節長短腿應該是骨盆傾斜引起的長短腿。
人體骨骼等長最為平衡,髖關節不在一個水平位上,造成骨盆傾斜,引發長短腿,壓迫內臟,也會改變肌肉群,從而引發疼痛。

就像汽車輪胎的平衡矯正,我們不會在單側換上較厚的墊子,而是在腳底用左右平衡的力學方法來改善長短腿的問題。目前有一款足益健足鞋驗配很適合你的情況。足益健可是幫你量身定做適合你的矯正器,提供給原本不等長的腿一個高度使其變的等長,應該可解決你50%-60%的問題。

7、人體骨骼有多少塊,各個部位都是多少?

人體共有206塊骨頭。其中,有顱骨29塊、軀干骨51塊、四股骨126塊。由於骨在人體各部位的位置不同,功能各異,所以,它們的形狀也多種多樣,分別被稱為長骨、短骨、扁骨和不規則骨。

長骨呈長筒狀,中部較長的一段稱骨幹,長骨兩端比較膨大,叫骨骺。骨幹內的空腔稱為骨髓腔,里邊有骨髓。骨髓有造血功能。長骨多分布在四肢,如尺骨、橈骨、股骨等。短骨多數呈立方體,如跗骨、腕骨。扁骨大多又寬又扁,呈板狀,如顱頂骨、肩胛骨。不規則骨的形狀不規則,如脊椎骨。

骨與骨之間,主要藉助關節連接。人體較大的關節有肩關節、肘關節、橈關節、髖關節、膝關節等。關節一般由關節面、關節腔和關節囊組成。

人的骨骼的骨頭名單

典型的成人人的骨骼包括以下206 根骨頭。

在頭骨(22):

頭蓋骨骨頭:
前面骨頭
頭頂骨骨頭(2)
世俗骨頭(2)
occipital 骨頭
sphenoid 骨頭
篩狀骨頭
面部骨頭:
下顎骨
上顎骨(2)
palatine 骨頭(2)
zygomatic 骨頭(2)
鼻骨頭(2)
lacrimal 骨頭(2)
vomer 骨頭
下等鼻外耳(2)
在中耳(6):
錘骨(2)
砧骨(2)
stapes (2)
在喉頭(1):
舌骨的骨頭
在肩膀girdle (4):
肩胛骨或肩胛骨(2)
鎖骨或鎖骨(2)
在胸部(25):
胸骨
肋骨(2 x 12)
在椎骨專欄(24):
子宮頸椎骨(7) incl. 地圖集& 軸
胸部椎骨(12)
腰部椎骨(5)
在胳膊(6):
肱骨(2)
半徑(2)
尺骨(2)
在手(54):
腕子(腕骨) 骨頭:
scaphoid 骨頭(2)
半月形的骨頭(2)
triquetral 骨頭(2)
pisiform 骨頭(2)
trapezium (2)
梯形骨頭(2)
頭狀的骨頭(2)
hamate 骨頭(2)
棕櫚或metacarpal 骨頭:
metacarpal 骨頭(5 □2)
手指骨頭或phalanges:
接近phalanges (5 □2)
中間phalanges (4 □2)
末端phalanges (5 □2)
在骨盆(4):
尾椎骨
骶骨
ossa 髖關節(hip 骨頭或無名的骨頭) (2)
在腿(8):
股骨(2)
臏骨(2)
脛骨(2)
腓骨(2)
在腳(52):
腳腕(tarsal) 骨頭:
calcaneus (腳跟骨頭) (2)
talus (2)
navicular 骨頭(2)
中間楔形文字的骨頭(2)
中間楔形文字的骨頭(2)
側向楔形文字的骨頭(2)
長方體骨頭(2)
腳面骨頭:
metatarsal 骨頭(5 □2)
腳趾骨頭:
接近phalanges (5 □2)
中間phalanges (4 □2)
末端phalanges (5 □2)
嬰兒骨骼有以下骨頭除那些之外上述:

sacral 椎骨(4 或5), 熔化在成人形成骶骨
尾骨的椎骨(3 到5), 熔化在成人形成尾椎骨
腸骨、坐骨和恥骨, 熔化在成人形成骨盆girdle

8、身體骨骼左右不對稱,左腿更長,髖骨左邊更高,怎麼辦

去大點的醫院檢查一下吧

9、股骨頭在人體的什麼位置?、? 胯關節是股骨頭嗎 具體說明!!!

身體上半部分的兩根骨頭,具體位置在骨盆下方,骨盆那裡一邊一個髖臼,兩個股骨頭正好和髖臼配合,起到支撐上體的作用。股骨是人體最重要的骨骼,股骨頭更為重要,人的直立行走、活動、勞動都依靠股骨頭的支撐作用。所以股骨頭也是最容易受傷的部位。希望對您有所幫助。祝身體健康!

與人體骨骼髖關節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