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鍛煉髖關節周圍肌肉
這里介紹幾個鍛煉膝蓋周圍肌肉的動作:
鍛煉四頭肌 四頭肌即大腿前面的肌肉。坐在地板上,將膝蓋向前伸直;在膝蓋凹陷處的下方墊一塊毛巾卷;緊縮膝蓋至少30秒,然後放鬆。重復此緊綳及放鬆過程25次。 護膝小貼士 ▲正確登樓鍛煉
不少辦公族喜歡登樓鍛煉,但這種運動並不適合所有人。如體重過重、孕婦、有退行性關節炎的人,最好避免登樓。同時要掌握正確的鍛煉方法。下樓時,為了防止膝關節承受壓力增大,應前腳掌先著地,再過渡到全腳掌著地,以緩沖膝關節的壓力。登樓後可對膝關節進行局部按摩,使膝關節得到充分的放鬆,防止其僵硬。 ▲跑步別選硬地
許多跑步者的疼痛是來自肌腱發炎,這是由不良的訓練習慣引起的。選擇合適的跑步場地,能有效減少此類問題。通常以選擇草地為最佳,柏油路次之,水泥地居後。水泥地是最堅硬的表面,不可忽視其反作用力,最好不要在人行道上慢跑。 ▲定期更換跑鞋
當跑鞋失去彈性而無法再承受反作用力後,應立即換鞋。如果一個跑步者一周至少跑40公里,則每隔2至3個月即該換新跑鞋。若低於40公里,則應每隔4至6個月換鞋。跳有氧舞蹈、打籃球和網球的人(一周練習兩次),也應在4至6個月後換鞋。假如一周練習四次以上,則應2個月換一次鞋。 ▲冰敷減輕疼痛
運動時若發生膝蓋疼痛,應立即休息,用冰塊冰敷,並抬高患部20至30分鍾。不要低估冰塊的效力,最好在當天晚上或隔天早晨起床時,再以冰塊敷一次。冰塊是極佳的消炎劑,它有助於減輕膝蓋疼痛。
面的方法既能鍛煉身體,又可以達到保護膝關節的目的。
◆坐位伸膝:坐在椅子上,將雙足平放在地上,然後逐漸將左(右)膝伸直,並保持直腿姿勢5~10秒鍾,再慢慢放下。雙腿交替進行,重復練習10~20次。
◆俯卧屈膝:俯卧位,雙手在頭前交叉,將頭部放在手臂上,然後逐漸屈膝,腳跟盡量靠近臀部,並保持屈膝姿勢5~10秒鍾,再慢慢放下。兩腿交替進行。重復練習10~20次。 ◆伸肌鍛煉:仰卧位,將一側膝關節屈曲盡量貼向胸部,用雙手將大腿固定5~10秒鍾,然後逐漸伸直膝關節,兩腿交替進行。重復練習10~20次。
◆股四頭肌鍛煉:俯卧位,將一側腿屈膝靠向臀部,雙手反向握住踝部(或用毛巾環繞踝部),逐漸將下肢向臀部牽拉,並保持這一姿勢5~10秒鍾,然後放下,雙腿交替進行。反復練習10~20次。
◆推擦大腿:坐在椅上,雙腿屈曲,用兩手的掌指面分別附著左(右)腿兩旁,然後稍加用力,沿著大腿兩側向膝關節處推擦10~20次,雙腿交替進行。
◆指推小腿:坐在椅上,雙腿屈曲,雙腳微分,用兩手的虎口分別放在兩膝的內外側,然後拇指與其餘四指對合用力,沿小腿內、外側做直線的指推動作盡量至足踝。反復指推10~20次。
◆拳拍膝四周:坐在椅上,雙腿屈曲,雙足平放在地板上,並盡量放鬆雙腿,雙手半握拳,用左右拳在膝四周輕輕拍打50次左右。 ◆按揉髕骨:坐在椅子上,雙腿屈曲約90°,雙足平放地板上,將雙手掌心分別放在膝關節髕骨上,五指微張開緊貼於髕骨四周,然後稍用力均勻和緩有節奏地按揉髕骨20~40次。
以上八種膝關節功能鍛煉操,每天早、晚各做一遍,對防止或減輕膝關節骨性關節病有好處
2、參與髖關節屈伸的肌有哪些
屈髖關節的肌肉有:髂腰肌、股直肌、縫匠肌、闊筋膜張肌和恥骨肌等。
伸髖關節的肌肉有:臀大肌、大收肌、股二頭肌、半腱肌和半膜肌等。
外展髖關節的肌肉有:臀中肌、臀小肌、臀大肌上部和梨狀肌等。
內收髖關節的肌肉有:大收肌、長收肌、短收肌、臀大肌下部、股薄肌和恥骨肌等。
外旋髖關節的肌肉有:髂腰肌、臀大肌、梨狀肌、臀中、小肌後部和縫匠肌等。
內旋髖關節的肌肉有:臀中、小肌前部和闊筋膜張肌等。
髖關節的肌肉很多,也不容易鍛煉,主要就是:股四頭肌,臀大肌、臀小肌、臀中肌肉,腘繩肌群,內收肌群等等 可以做 蹲起,剪蹲,俯身後擺腿,肩橋挺身來鍛煉,也可以看看網上的髖關節保健操。
3、簡述髖關節的運動及參加的肌肉有哪些
肱尺關節:
由肱骨滑車與尺骨滑車切跡構成.屬滑車關節,可繞額狀軸作屈、伸運動.
2肱橈關節:
由肱骨小頭與橈骨頭關節凹構成.是球窩關節,可作屈、伸運動和迴旋運動.因受肱尺關節的制約,其外展、內收運動不能進行.
3橈尺近側關節:
由橈骨環狀關節面與尺骨的橈切跡構成.為圓柱形關節,只能作旋內、旋外運動.
4、髖關節外展需要哪些肌肉
包括臀中肌、臀小肌、闊筋膜張肌這三條肌肉在人體運動及步態中最重要,如:臀中肌無力時,行走時步態異常,出現「鴨步」。
(1)、 臀中肌 位於髂骨翼外面.臀中肌後部位於臀大肌深層,為羽狀肌。起於髂骨外側面,止於股骨大轉子。在髖關節外展中作用最強。
(2)、 臀小肌 位於臀中肌深面,其形態、起止、功能及血管神經分布都與臀中肌相同。起於髂骨外側面、臀前線和臀後線之間,止點於股骨大轉子.
故可將此肌視為臀中肌的一部分,主要的功能、原理及鍛煉的基本動作也大致一樣。
主要的功能是:在固定時使大腿外展.前部使大腿屈和內旋;後部使大腿伸和外旋.這兩塊肌肉是我們平時生活中走路站立保持良好的姿勢的重要肌肉。
原理:在走路時,保持軀干正直,髖相對固定,在提腿跨步時由臀中肌和臀小肌收縮抬高.
鍛煉的基本動作:如單腿站立.可以發展臀中肌和臀小肌的力量。
(4)髖關節肌肉擴展資料:
解剖結構
股骨關節面占頭面積的2/3,嵌入髖臼內。臼的月狀面圍繞髖臼窩,窩內充填脂肪;髖臼唇附著於臼緣增加臼的深度。髖臼橫韌帶封閉髖臼切跡,神經血管經過韌帶下出入關節。
髖臼凹陷與股骨頭關節面之間的間隙為髖關節間隙,正常成人此間隙寬為4~5mm。間隙的上半較窄,顯示兩相對骨性關節面的距離。下半較寬,顯示股骨頭與髖臼窩底之間的距離。
在正位片上,正常人股骨頸下緣與閉孔上緣雖不相連,但共同形成一比較自然的弧形曲線,稱為恥頸曲線(Shent-on曲線)。關節囊一般堅厚,而其後下方較薄弱;在髖骨附於髖臼周緣及橫韌帶;
在股骨,前方附於轉子間線,上方與下方附於大小轉子附近,在後方附著於離轉子間嵴約1cm處。
5、髖內收主要練什麼肌肉
髖關節是人體最重要的六大關節之一,它是連接股骨最上端和骨盆的球窩關節。髖關節運動包括六種:屈、伸、內收、外展、內旋和旋外。髖關節是人體最強健的關節,人體能進行的很多種運動,例如走、跑、跳、推等都與髖關節有關。髖關節是速度的最大能量來源,髖關節運動的動力來源於髖關節周圍肌肉的收縮與舒張,因此,了解運動髖關節的主要作用肌肉對於專項成績的提高和有針對性的身體訓練有重大意義。
髖關節的主要作用肌有髖前肌群的髂腰肌、闊筋膜張肌和髖後肌的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和梨狀肌:大腿前群的縫匠肌、股直肌和大腿內側群的股薄肌、趾骨肌、長收肌、短收肌、大收肌以及大腿後群的股二頭肌(長頭)、半膜肌、半腱肌。
一、 髂腰肌
位於腰部脊柱的兩側和髂窩內,由腰大肌和髂肌組成。近固定時,使大腿在髖關節處屈、旋外。遠固定時,兩側髂腰肌同時收縮使骨盆前傾、脊柱前屈,如仰卧起坐動作;一側收縮使脊柱同側屈。在跑、跳和跨欄跑的、等項運動中,髂腰肌收縮的力量和速度,對大腿快速前擺和高抬極為重要。懸垂舉腿、正踢腿、負重高抬腿跑、仰卧起坐、仰卧舉腿等練習可發展髂腰肌的力量。後擺腿、跪撐後倒等練習可發展髂腰肌的伸展性。
二、 闊筋膜張肌
位於大腿前上方。近固定時,參加大腿在髖關節處屈、外展和內旋。遠固定時,兩側闊筋膜張肌同時收縮,助骨盆前傾。仰卧剪腿。負重深蹲等練習可發展闊筋膜張肌的力量;後壓腿、跪撐後倒等練習可發展闊筋膜張肌的伸展性。
三、 臀大肌
位於骨盆後外側,臀部皮下,是人體中最粗大有力的肌肉。近固定時,使大腿在髖關節處伸、旋外。遠固定時,一側收縮使骨盆向對側旋轉,如轉體動作;兩側收縮使骨盆後傾,如立定跳遠起跳動作。在正常行走時,臀大肌幾乎不參加工作,但在攀登和斜坡跑時起較大作用。後踢腿、俯卧背腿、負重腿屈伸、後蹬跑、跑斜坡、立定跳遠等練習可發展臀大肌的力量;正壓腿、坐位體前屈等練習可發展臀大肌的伸展性。
四、臀中肌和臀小肌
臀中肌位於臀部外側上方,大部分被臀大肌所覆蓋,臀小肌位於臀中肌深層。近固定時,使大腿在髖關節處外展。此外,兩肌的前部使大腿屈和旋內;兩肌的後部使大腿伸和旋外。遠固定時,一側收縮使骨盆向同側傾,如體側屈動作;兩側前部收縮使骨盆前傾;兩側後部收縮使骨盆後傾。側踢腿、負重側擺腿等練習可發展臀中肌和臀小肌的力量;側壓腿等練習可發展臀中肌和臀小肌的伸展性。
五、 梨狀肌
位於小骨盆內,臀中肌下方。近固定時,使大腿外展和旋外。遠固定時,一側收縮使骨盆向對側旋轉;兩側同時收縮使骨盆後傾。側踢腿、踢毽子等練習可發展梨狀肌的力量;側壓腿等練習可發展梨狀肌的伸展性。
六、 縫匠肌
位於大腿前面及內側皮下,是人體中最長的肌肉。近固定時,使大腿在髖關節處屈、旋外,使小腿在膝關節處屈、旋內。遠固定時,雙側收縮使骨盆前傾。負重深蹲、仰卧剪腿、踢毽子、懸垂舉腿等練習可發展縫匠肌的力量;後壓腿、縱劈叉(後腿)、弓步下蹲(後退)等練習可發展縫匠肌的伸展性。
七、 股直肌
位於大腿前麵皮下,屬於股四頭的一部分。近固定時,使大腿在髖關節處屈。遠固定時,使大腿在膝關節處伸,維持人體直立姿勢。縱跳摸高、負重深蹲起、立定跳遠、多級跨跳、懸垂舉腿等練習可發展股直肌的力量;俯卧撐反弓展體、跪撐後到等練習可發展股直肌的伸展性。
八、 股薄肌
位於大腿內側淺層。近固定時,使大腿在髖關節處內收,使小腿在膝關節處屈、旋內。遠固定時,雙側收縮使骨盆前傾。直腿拉橡皮筋內收、武術的里合腿、抗阻力夾腿等練習可發展股薄肌的力量;橫劈腿、側壓腿等練習可發展股薄肌的伸展性。
九、 恥骨肌
位於大腿上部內側(髂腰肌內側)。近固定時,使大腿在髖關節處屈、內收。遠固定時,雙側收縮時骨盆前傾。直腿拉橡皮筋內收、抗阻力內收腿等練習可發展恥骨肌的力量;側控腿、外側退等練習可發展恥骨肌的伸展性。
十、 長收肌
位於恥骨肌的內側。近固定時,使大腿在髖關節處屈、內收。遠固定時,雙側收縮使骨盆前傾。直腿拉橡皮筋內收、抗阻力內收腿、武術的里合腿等練習可發展長收肌的力量;橫劈腿、盤坐壓腿等練習可發展長收肌的伸展性。
十一、短收肌
位於恥骨肌和長收肌深面。近固定時,使大腿在髖關節處屈、內收。遠固定時,雙側收縮使骨盆前傾。直腿拉橡皮條內收、抗阻力內收腿等練習可發展短收肌的力量;側控腿、側壓腿等練習可發展短收肌的伸展性。
十二、大收肌
位於短收肌的深層,為最大的內收肌。近固定時,使大腿在髖關節處伸、內收和旋外。遠固定時,雙側收縮使骨盆後傾。後踢腿、抗阻力內擺腿等練習可發展大收肌的力量;橫劈腿、盤坐壓腿等練習可發展大收肌的伸展性。
十三、股二頭肌(長頭)
位於大腿後面外側,長頭起於坐骨結節,止於腓骨頭。近固定時,長頭使大腿在髖關節處伸,使小腿在膝關節處屈和旋外。遠固定時,雙側收縮使骨盆後傾。後擺腿、後踢腿跑等練習可發展股二頭肌的力量;正壓腿、縱劈腿(前腿)等練習可發展股二頭肌的伸展性。
6、髖關節一側肌肉緊張怎麼做修復運動
由於股內收肌群多應用於髖關節內收及大腿外旋等運動性較強的動作,該類損傷多見於運動傷,根據受傷當時的情況可分為急性損傷和慢性損傷。
(1)急性損傷:當髖關節突然遭受過度外展暴力時,常使骨內收肌群於其起點處受損,輕者僅少數肌纖維斷裂,重者可致肌肉、肌腱部分或完全斷裂。這種損傷多
見於體育運動,如騎馬跳越障礙時,緊收著的兩腿被馬鞍暴力撐開,足球運動員鏟球、打羽毛球和網球跨步救球,或在滑冰運動中高速滑行被絆倒時均可因髖關節過
度外展或大腿強力內旋而致內收肌群的急性損傷。急性損傷一般情況下傷勢較重往往伴有局部出血,症狀明顯,如不能夠及時有效地治療,有可能會造成局部組織纖
維化。
(2)慢性損傷:當內收肌群受到長期反復牽拉、磨損時,就可導致骨內收肌群特別是起止點的損傷,久之可引起恥骨部止點處的病理性改變,形成反復發作遷延不愈的慢性疼痛症狀。
大腿內收肌損傷的臨床表現與診斷
本病多有明顯外傷史,傷後即感大腿內側疼痛,尤其近腹股溝處疼痛更甚。嚴重病例,傷側髖膝關節呈半屈曲姿勢,足不敢用力著地,跛行,大腿不敢作內收及外展動作。個別病例,可有下肢內側竄痛及小腹部不適感。
檢查:骨內側腫脹、肌張力增高,廣泛壓痛,尤其在內收肌群恥骨附麗區壓痛更著。股內側可有皮下瘀血斑,或觸及粗硬條狀隆起,或筋位不正。髖關節被動外展時股內側痛劇,抗阻力髖關節內收試驗陽性。
7、我髖關節附近肌肉拉傷已經三個月了都沒有
肌肉拉傷一般需要4-6周的恢復時間。
肌肉拉傷後,應該停止受傷部位的肌肉運動,在受傷的四十八小時內冷敷傷處,四十八小時後熱敷、按摩傷處,加快受傷肌肉的恢復。如果有必要可以用跌打損傷膏葯和其他損傷外用葯施於患處。
三個月還沒好,一定是在沒有恢復之前一直在做運動。
8、髖關節外旋肌肉與內旋肌肉包括哪些
負責髖關節外旋的大腿肌肉這些肌肉包括(主要+次要)主要外旋肌:臀大肌閉孔內肌上、下孖肌股方肌梨狀肌臀中、小肌(後側纖維)閉孔外肌髂腰肌(髖外展狀態下協助外旋)縫匠肌股二頭肌長頭。
一個髖關節是兩塊的骨頭組成的(股骨和髖骨),髖關節的獨特解剖結構使它變得強壯而靈活,並可以控制下肢在每個承重與非承重的位置產生動作。
(8)髖關節肌肉擴展資料
髖穩定中的作用:
深層外旋肌(梨狀肌、股方肌、閉孔內、外及、和上、下孖肌)是髖關節後側的穩定器。也被稱為髖部的「肩袖肌群」當在承重時,深層旋轉肌具有較短的力臂,力線都在水平面上,更重要的是把關節面壓緊,從而在運動中創造更多的髖關節穩定性。
9、髖關節可以叫做那些運動?各運動有哪些肌肉參與動
髖關節的主要運動是:屈曲、伸展、內收、外展、內旋、外旋。完成動作的主要肌肉:
1、屈曲:髂腰肌、股直肌。
2、伸展:臀大肌、股二頭肌長頭。
3、內收:內收肌群、內收大、長、短肌。
4、外展:外展肌群、臀中、小肌。
5、內旋:臀小肌、闊筋膜張肌。
6、外旋:外旋肌群、臀大肌、梨狀肌、閉孔內、外肌、上、下拮肌、股方肌。
(9)髖關節肌肉擴展資料:
髖關節保養守則
1、注意步行方式。走路邁腳時,腳跟先落地,注意挺胸直背,手臂自然擺動;腳掌落地,身體重心自然轉移到腳尖;邁另一隻腳時,前腳應該腳跟先離地,腳尖自然支撐重心。
這樣走路的好處是,把體重壓力均衡分散到兩腿肌肉和各處關節,而不是僅由髖關節來承壓,以減少磨損。
2、肌肉鍛煉法。包裹髖關節的周邊肌肉,對關節起著重要的支撐作用。可以通過下蹲運動、腹肌運動、拉伸肌肉運動來鍛煉。
10、說一說髖關節的結構,及支配其運動的肌肉
髖關節由髖臼與股骨頭構成。髖臼深,關節囊厚而堅韌。股骨頸的前面全部包在關節囊內,後面僅內側2/3包在囊內,外側1/3露於囊外,關節囊後下部較為薄弱,髖關節發生脫位時,股骨頭大多脫向後下方。 髖臼呈倒置半球形,占球體的170~175 ,位於髖關節外側的中部,軸前外下方,髖臼是由恥骨、坐骨、髖骨三部分組成.髖關節的頂部占髖臼面積的2/5,由髂骨組成,後壁占髖臼的2/5,由坐骨構成,前臂占髖臼面積的1/5,由恥骨構成,髖臼的上部厚而堅強,在直立時可將軀乾的重量傳達至股骨頭. 髖關節的韌帶包括: 1.髂股韌帶位於關節囊之前,緊貼股直肌的深面,呈倒置Y型,與關節囊前壁緊密相連,長而堅韌。起於髂前下棘及其後2cm的髖臼緣,向下分為二岐,外岐止於轉子間線的上部,內歧止於轉子間線的下部。二岐之間韌帶甚為薄弱,有時形成一孔,因髂腰肌被覆其上,肌下滑膜囊即與關節腔相通。髂股韌帶纖維方向是向下向外。 2.坐股韌帶位於關節囊後面,略呈螺旋形,較薄弱。起自髖臼的後下部。向外上經股骨頸後面,移行於關節囊輪匝帶,止於大轉子根部。能防止髖關節過度內收縮內旋。 3.恥股韌帶位於髖關節囊的前下方,起於髂恥隆起、恥骨上支、閉孔膜等,斜向下外,移行於關節囊的內側部,止於轉子間線的下部,與髂股韌帶二岐形成N字形,可限制髖的外展活動。 4.輪匝帶為關節囊在股骨頸部深層纖維的環狀增厚部分,環繞股骨頸中部,能約束股骨頭之向外脫出,尚具有扶持力,在股骨頸後部纖維較淺。 5.股骨頭韌帶為關節囊內的三角形纖維帶,扁平狀,起於髖臼橫韌帶和臼切跡,止於股骨頭凹,為滑膜所包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