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運動解剖學多平球是什麼?
、人體的基本構成細胞,是人體形態結構、生理功能和生長發育的基本單位。
2、細胞分為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三部分
3、組織包括上皮組織、結締組織、肌肉組織、神經組織。
4、人體解剖學姿勢為 身體直立,兩眼向正前方平視,兩足並攏,足尖向前雙上肢下垂於軀乾的兩側,掌心向前。
5、冠狀面:是指沿身體左右徑所作的切面。
6、矢狀面:是指沿身體後徑所作的切面。
7、水平面:是指橫切身體與地面平行的切面。
8、冠狀軸:位左右方向並與水平面平行的軸。如動作 屈伸
9、矢狀軸:為前後方向並與水平面平行的軸。如動作 外展內收
10、垂直軸:為上下方向並與垂直於水平面 。如動作 旋轉
11、全身骨有206塊。
12、骨按形態分為長骨、短骨、扁骨和不規則骨。如股骨、腕骨、蓋骨肋骨、椎骨 。
13、骨由骨質、骨膜、骨髓組成。
14、骨連結的分為直接連接和間接連接。
15、關節的屈:運動環節在矢狀面內,繞冠狀軸運動。兩環節之間在腹部側角度變小的運動、反之為伸;水平屈上肢在肩關節或大腿在髖關節外展90度,繞垂直軸在水平面內向前運動、向後運動為伸;內收:運動環節在冠狀面,繞矢狀軸運動,運動時關節向正中矢狀面靠攏、反之為外展;內旋:運動環節在水平面內繞其本身的垂直軸旋轉,由前向內為內旋、外旋:由前向外 。舉例訓練動作。
16、椎骨有26 個。分別是頸椎7、胸椎12、腰椎5、骶椎1和尾椎1 。
17、椎骨由頸椎、胸椎、腰椎、骶椎和尾椎組成。其結構是由錐孔和椎弓組成。
18、第7頸椎叫隆椎 ,。
19、肋由肋骨和肋軟骨組成,共12對。
20、兩個椎體間由椎間盤和椎骨連結。
21、脊柱側面觀有4個生理彎曲,其中彎曲向前勁腰,胸骶彎曲向後。
22、脊柱後面觀,可見所有的椎骨棘突連貫形成縱嵴。
22、上肢骨連結包括上肢帶骨連接和自右上肢骨連接。
23、下肢骨連結包括下肢帶骨連接和自右下肢骨連接。
23、下肢帶骨由髂骨、恥骨和坐骨組成。
24、上肢帶骨由鎖骨、肩胛骨組成。
25、肩胛骨位於第二到第七肋骨之間,有兩面,三緣和三角。
26、肱骨屬於長骨,分為一體兩端,上端叫肱骨頭,肱骨的外側有一個隆起叫大結節,是 肌肉的附著點。
27、尺骨位於前臂內側,橈骨位於前臂外側。
28、脛骨位於小腿內側,腓骨位於小腿外側。
29、橈骨有一個結構是肱二頭肌的附著點,叫橈骨粗隆。
30、上肢與軀干之間連結的唯一關節是肩關節。
31、聳肩的動作是肩胛骨的 。沉肩的動作是肩胛骨的。擴胸動作是肩胛骨的收縮。
32、髖骨位於軀干下端兩側,屬於不規則骨。
33、骨盆是由左右髖骨與骶骨、尾骨組成。
34、自由帶骨包括股骨、髕骨、脛骨、腓骨和足骨。股骨位於髖關節下方和膝關節上部,是人體最長的骨,分為一體兩端。股骨頭位於股骨的上方。
35、髕骨位於股四頭肌腱內,是人體最大的籽骨。
46、背闊肌位於腰背部和胸部後外側皮下,呈扇形。
47、氣體交換的主要場所在肺。位於胸腔的器官有心臟和肺。心的外形結構12345,分別是指心尖心低、兩部分兩面、三溝三緣、四腔、第五肋間系。心有5個三角形的瓣膜,分別是左二右三 。
48、神經系統分為:中樞神經系統和周圍神經系統,結構神經基本結構和功能單位是神經元。
49、屬於中空性器官的有大腸、小腸,血管、膀胱、輸尿管等。消化道最長的一段是小腸。消化道消化食物和吸收營養的重要場所是小腸。小腸全長是5~7米。
50、肝有兩葉,肺分為左右肺 ,分別有上中下葉。
51、試述肩關節的結構、特點、舉例說明肩關節的運動。
由肱骨頭和肩關節盂構成。特點:肱骨頭大,關節盂小,關節囊薄而鬆弛,囊的下壁薄弱。屬球窩關節。關節盂周緣有纖維軟骨環構成的盂緣附著,加深了關節窩。可作屈、伸、收、展、旋內、旋外和環轉運動。
53、試述髖關節的結構、特點、舉例說明髖關節的運動。
在髖臼的邊緣有關節盂緣附著。加深了關節窩的深度。在髖臼切跡上橫架有髖臼橫韌帶,並與切跡圍成一孔,有神經、血管等通過。關節囊厚而堅韌,上端附於髖臼的周緣和髖臼橫韌帶,下端前面附於轉子間線,後面附於轉子間嵴的內側,因此,股骨頸的後面有一部分處於關節囊外,而頸的前面則完全包在囊內。髖關節為多軸性關節,能作屈伸、收展、旋轉及環轉運動。但由於股骨頭深嵌在髖臼中,髖臼又有關節盂緣加深,包繞股骨頭近2/3,所以關節頭與關節窩二者的面積差甚小,故運動范圍較小。結構穩定,靈活性小。屬於球窩關節
54、試述股四頭肌近固定和遠固定的訓練動作。
位於大腿前面,有四個頭。起點:股直肌起自髂前下棘;股中肌起自股骨體前面;股外側肌起自股骨粗線外側唇;股內側肌起自股骨粗線內側唇。止點:四個頭合並成一條肌腱,包繞髕骨,向下形成髕韌帶止於脛骨粗隆。近固定時,股直肌可使髖關節屈,整體收縮使膝關節伸。遠固定時,使大腿在膝關節處伸,維持人體直立姿勢。
55、舉例說明肌工作時上固定、下固定和無固定的訓練動作。
主要指分布於腹側和背側的肌肉。如腹直肌、豎脊肌等。上固定:當胸廓相對固定,盆骨運動時,參與工作的肌肉作上固定工作。如仰卧舉腿。下固定:當盆骨相對固定胸廓運動時參與工作的肌肉作下固定工作。如仰卧起坐。無固定:肌肉收縮時,兩端的附著骨都運動,稱為無固定工作。如挺身跳遠的騰空動作、當人平躺軀乾和下肢同時離地。
56、肌力與肌初長度的關系是什麼?:正比 肌的粘稠性與溫度的關系是什麼?反比
57、舉例說明原動機和拮抗劑,向心收縮和離心收縮的訓練動作。
原動肌:在完成某一動作中起主要作用的肌肉或肌群,即主動收縮直接完成動作的肌肉或肌群。抗結肌:與原動肌作用相反的肌肉或肌群。如肱二頭肌訓練,肱二頭肌是原動肌,肱三頭肌是抗結肌。向心收縮:肌肉收縮矩大於阻力矩,運動環節向肌肉拉力方向運動,肌肉的動點向定靠攏;肌肉變短,變粗,觸摸時較硬。如三角肌和岡上肌使肩關節外展;前臂彎舉過程中,肱二頭肌和肱肌所做的工作。離心收縮:肌肉收縮力矩小於阻力矩,運動環節向肌肉相反方向運動,肌肉的動點和定點彼此分離,肌肉變長、變細但觸摸時較硬。如前臂彎舉的放下過程,肱二頭肌和肱肌所做的工作。
58、試述體循環的路徑和特點。:
動脈血從左心室→主動脈→全身動脈→毛細血管網→各級靜脈→上、下腔靜脈→右心房。特點是路程長,流經范圍廣泛,以動脈血滋養全身各部,並將其代謝產物經靜脈運回心。
59、為什麼小腸是營養吸收的主要場所?:
(1)小腸很長,長約5--6米 (2)小腸內有許多皺襞和絨毛,增大了小腸吸收的表面積 (3)小腸絨毛襞很薄,只由單層上皮細胞組成,同時含有的豐富的毛細血管有利於吸收。
60、試述肺循環的路徑與特點。
右心室——肺動脈——肺毛細血管——肺靜脈——左心房
輸卵管都有什麼症狀?一個真實閨蜜說的,試一下就懷上了。
輸卵管都有什麼症狀?鄰居家的一個閨蜜也是輸軟管堵了一直沒有孩子,前幾天聽說懷上了,特意去問了下,這個閨蜜經
2、肩關節髖關節組成解剖學結構和功能的關系?
啊,媽耶,好久沒做解剖學題目了。
肩關節和髖關節主要的共同點就是連接四肢,往這方面考慮一下吧。
3、髖關節的組成和特點及作用
1、髖關節主要由股骨頭、髖臼組成。
2、髖關節特點:1髖臼窩深,股骨頭深陷與髖臼之間,關節面接觸面緊密2關節囊厚,囊外有韌帶加強,前壁最堅固3股骨上端形成多平面的彎曲角,與骨盆、下肢呈多曲拱結構
3、髖關節作用:負重並具有廣泛的運動范圍
(3)髖關節的結構及運動擴展資料:
解剖結構
股骨關節面占頭面積的2/3,嵌入髖臼內。臼的月狀面圍繞髖臼窩,窩內充填脂肪;髖臼唇附著於臼緣增加臼的深度。髖臼橫韌帶封閉髖臼切跡,神經血管經過韌帶下出入關節。
髖臼凹陷與股骨頭關節面之間的間隙為髖關節間隙,正常成人此間隙寬為4~5mm。間隙的上半較窄,顯示兩相對骨性關節面的距離。
下半較寬,顯示股骨頭與髖臼窩底之間的距離。在正位片上,正常人股骨頸下緣與閉孔上緣雖不相連,但共同形成一比較自然的弧形曲線,稱為恥頸曲線(Shent-on曲線)。
關節囊一般堅厚,而其後下方較薄弱;在髖骨附於髖臼周緣及橫韌帶;在股骨,前方附於轉子間線,上方與下方附於大小轉子附近,在後方附著於離轉子間嵴約1cm處。
4、髖關節結構性改變是什麼意思
這個可不是,是提高身體柔韌性,畢竟腿的爆發性傷害較高,就比如說鞭腿啊正踹啊,擊中頭部基本是直接喪失戰鬥了
5、胯是人體的什麼部位(有圖片的)
你好,胯部一般是指髖關節,那麼髖關節就是大腿根部這個地方,髖關節組成上面有個臼叫髖臼,下面有一個頭叫股骨頭,股骨頭跟骨骼相連接的這是一個髖關節。髖關節是人體裡面最大一個關節,一個最大的負重的關節,它需要很堅強的關節囊,肌肉附著,激烈的運動都需要髖關節的運動,這是髖關節的結構,是一個很穩定的關節,不容易發生脫位的一個關節。
資料擴展:
人體共有206塊骨,它們相互連接構成人體的骨架——骨骼。分為顱骨、軀干骨和四肢骨3個大部分。其中,有顱骨29塊、軀干骨51塊、四肢骨126塊。
骨骼的作用:
(1) 支持作用:人體不同的骨骼通過關節、肌肉、韌帶等組織連成一個整體,對身體起支撐作用。假如人類沒有骨骼,那隻能是癱在地上的一堆軟組織,不可能站立,更不能能行走。
(2) 保護作用:人類的骨骼如同一個框架,保護著人體重要的臟器,使其盡可能的避免外力的「干擾」和損傷。例如顱骨保護著大腦組織,脊柱和肋骨保護著心臟、肺,骨盆骨骼保護著膀胱、子宮等。沒有骨骼的保護,外來的沖擊、打擊很容易使內臟器官受損傷。
(3) 運動功能:骨骼與肌肉、肌腱、韌帶等組織協同,共同完成人的運動功能。骨骼提供運動必須的支撐,肌肉、肌腱提供運動的動力,韌帶的作用是保持骨骼的穩定性,使運動得以連續的進行下去。所以,我們說骨骼是運動的基礎。
(4) 代謝功能:骨骼與人體的代謝關系十分密切。骨骼中含有大量的鈣、磷及其他有機物和無機物,是體內無機鹽代謝的參與者和調節者。骨骼還參與人體內分泌的調節,影響體內激素的分泌和代謝。骨骼還與體內電解質平衡有關。
(5)造血功能:骨骼的造血功能主要表現在人的幼年時期,骨髓腔內含有大量的造血細胞,這些細胞參與血液的形成。人到成年後,部分松質骨內仍存在具有造血功能的紅骨髓。
6、比較肩關節和髖關節的結構特點
1、相同點:
兩者均由兩塊骨構成,屬於單關節,形狀為球窩關節,所以都有三個運動軸,能做屈伸、收展、內旋、外旋、環轉等各種形式的運動。
2、不同點:
由於上下肢分工不同,因此無論在骨、骨連接和肌肉的形態結構有各自的特點,髖關節與肩關節相比,構成關節的兩個骨關節面積差小,關節囊厚而緊,關節韌帶多而強,關節周圍肌肉強大。這就決定了髖關節運動幅度和靈活性都較肩關節差,但穩固性好。
(6)髖關節的結構及運動擴展資料
關節的基本構造和輔助結構
基本構造包括:
①關節面:一般為一凸一凹,表面有關節軟骨。
②關節囊:分內外兩層,外層為纖維膜,內層為滑膜,能產生滑液。
③關節腔:由關節囊和關節面圍成的密閉腔隙,腔內呈負壓,有少量滑液。
輔助結構有:
①韌帶:相鄰兩骨間的緻密纖維束,分囊外韌帶和囊內韌帶。
②關節盤和關節唇:均為纖維軟骨,關節盤可調整關節面,分隔、增大關節腔;關節唇可加深關節窩,增大關節面。
③滑膜襞和滑膜囊:由滑膜重疊突入關節腔稱滑膜襞,可擴大滑膜面積,有利滑液分泌和吸收;滑膜膨出充填於肌腱與骨之間稱滑膜囊,可減少肌與骨的摩擦。
7、2髖關節的結構特點是以靈活性為主還是穩定性為主?哪些結構特點可以支撐該項特
是以穩定性為主,髖關節由髖臼和股骨頭構成。髖臼呈倒杯形,周緣 有肥厚的髖臼盂唇,增加髖臼的深度並縮小其口徑,從而可以將股骨頭緊緊包住,以增強髖關節的穩定性。股骨頭呈圓球形,凸面為圓球的2/3,上面完全為關節軟骨 所覆蓋,頂部稍後有一小窩,稱股骨頭凹,為股骨頭韌帶附著處,內有少量細小血管,股骨頭由此可獲少量血 液供應。髖關節不但構造相對完善,結構也堅固靈活,其主要功能為負重,將軀 體的重量傳達至下肢;其次是運動功能,髖關節可做相當 范圍的前屈、後伸、內收、外展、內旋、外旋和環轉運動。髖關節是大而堅固的骨骼,堅韌且厚的關節囊、韌帶,豐 厚有力的肌肉,均是為了適應上述功能長期衍化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