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髖關節 > 簡述髖關節的組成和運動

簡述髖關節的組成和運動

發布時間:2020-10-26 04:41:18

1、比較肩關節和髖關節的結構特點

1、相同點:

兩者均由兩塊骨構成,屬於單關節,形狀為球窩關節,所以都有三個運動軸,能做屈伸、收展、內旋、外旋、環轉等各種形式的運動。

2、不同點:

由於上下肢分工不同,因此無論在骨、骨連接和肌肉的形態結構有各自的特點,髖關節與肩關節相比,構成關節的兩個骨關節面積差小,關節囊厚而緊,關節韌帶多而強,關節周圍肌肉強大。這就決定了髖關節運動幅度和靈活性都較肩關節差,但穩固性好。

(1)簡述髖關節的組成和運動擴展資料

關節的基本構造和輔助結構

基本構造包括:

①關節面:一般為一凸一凹,表面有關節軟骨。

②關節囊:分內外兩層,外層為纖維膜,內層為滑膜,能產生滑液。

③關節腔:由關節囊和關節面圍成的密閉腔隙,腔內呈負壓,有少量滑液。

輔助結構有:

①韌帶:相鄰兩骨間的緻密纖維束,分囊外韌帶和囊內韌帶。

②關節盤和關節唇:均為纖維軟骨,關節盤可調整關節面,分隔、增大關節腔;關節唇可加深關節窩,增大關節面。

③滑膜襞和滑膜囊:由滑膜重疊突入關節腔稱滑膜襞,可擴大滑膜面積,有利滑液分泌和吸收;滑膜膨出充填於肌腱與骨之間稱滑膜囊,可減少肌與骨的摩擦。

2、髖關節的組成和特點及作用

1、髖關節主要由股骨頭、髖臼組成。

2、髖關節特點:1髖臼窩深,股骨頭深陷與髖臼之間,關節面接觸面緊密2關節囊厚,囊外有韌帶加強,前壁最堅固3股骨上端形成多平面的彎曲角,與骨盆、下肢呈多曲拱結構

3、髖關節作用:負重並具有廣泛的運動范圍

(2)簡述髖關節的組成和運動擴展資料:

解剖結構

股骨關節面占頭面積的2/3,嵌入髖臼內。臼的月狀面圍繞髖臼窩,窩內充填脂肪;髖臼唇附著於臼緣增加臼的深度。髖臼橫韌帶封閉髖臼切跡,神經血管經過韌帶下出入關節。

髖臼凹陷與股骨頭關節面之間的間隙為髖關節間隙,正常成人此間隙寬為4~5mm。間隙的上半較窄,顯示兩相對骨性關節面的距離。

下半較寬,顯示股骨頭與髖臼窩底之間的距離。在正位片上,正常人股骨頸下緣與閉孔上緣雖不相連,但共同形成一比較自然的弧形曲線,稱為恥頸曲線(Shent-on曲線)。

關節囊一般堅厚,而其後下方較薄弱;在髖骨附於髖臼周緣及橫韌帶;在股骨,前方附於轉子間線,上方與下方附於大小轉子附近,在後方附著於離轉子間嵴約1cm處。

3、簡述髖關節運動穩定性的機制?

簡述髖關節運動穩定性機制,髖關節運動根據長期運動鍛煉才能得健康。

4、如何鍛煉髖關節周圍肌肉

這里介紹幾個鍛煉膝蓋周圍肌肉的動作:
鍛煉四頭肌 四頭肌即大腿前面的肌肉。坐在地板上,將膝蓋向前伸直;在膝蓋凹陷處的下方墊一塊毛巾卷;緊縮膝蓋至少30秒,然後放鬆。重復此緊綳及放鬆過程25次。 護膝小貼士 ▲正確登樓鍛煉
不少辦公族喜歡登樓鍛煉,但這種運動並不適合所有人。如體重過重、孕婦、有退行性關節炎的人,最好避免登樓。同時要掌握正確的鍛煉方法。下樓時,為了防止膝關節承受壓力增大,應前腳掌先著地,再過渡到全腳掌著地,以緩沖膝關節的壓力。登樓後可對膝關節進行局部按摩,使膝關節得到充分的放鬆,防止其僵硬。 ▲跑步別選硬地
許多跑步者的疼痛是來自肌腱發炎,這是由不良的訓練習慣引起的。選擇合適的跑步場地,能有效減少此類問題。通常以選擇草地為最佳,柏油路次之,水泥地居後。水泥地是最堅硬的表面,不可忽視其反作用力,最好不要在人行道上慢跑。 ▲定期更換跑鞋
當跑鞋失去彈性而無法再承受反作用力後,應立即換鞋。如果一個跑步者一周至少跑40公里,則每隔2至3個月即該換新跑鞋。若低於40公里,則應每隔4至6個月換鞋。跳有氧舞蹈、打籃球和網球的人(一周練習兩次),也應在4至6個月後換鞋。假如一周練習四次以上,則應2個月換一次鞋。 ▲冰敷減輕疼痛
運動時若發生膝蓋疼痛,應立即休息,用冰塊冰敷,並抬高患部20至30分鍾。不要低估冰塊的效力,最好在當天晚上或隔天早晨起床時,再以冰塊敷一次。冰塊是極佳的消炎劑,它有助於減輕膝蓋疼痛。
面的方法既能鍛煉身體,又可以達到保護膝關節的目的。
◆坐位伸膝:坐在椅子上,將雙足平放在地上,然後逐漸將左(右)膝伸直,並保持直腿姿勢5~10秒鍾,再慢慢放下。雙腿交替進行,重復練習10~20次。
◆俯卧屈膝:俯卧位,雙手在頭前交叉,將頭部放在手臂上,然後逐漸屈膝,腳跟盡量靠近臀部,並保持屈膝姿勢5~10秒鍾,再慢慢放下。兩腿交替進行。重復練習10~20次。 ◆伸肌鍛煉:仰卧位,將一側膝關節屈曲盡量貼向胸部,用雙手將大腿固定5~10秒鍾,然後逐漸伸直膝關節,兩腿交替進行。重復練習10~20次。
◆股四頭肌鍛煉:俯卧位,將一側腿屈膝靠向臀部,雙手反向握住踝部(或用毛巾環繞踝部),逐漸將下肢向臀部牽拉,並保持這一姿勢5~10秒鍾,然後放下,雙腿交替進行。反復練習10~20次。
◆推擦大腿:坐在椅上,雙腿屈曲,用兩手的掌指面分別附著左(右)腿兩旁,然後稍加用力,沿著大腿兩側向膝關節處推擦10~20次,雙腿交替進行。
◆指推小腿:坐在椅上,雙腿屈曲,雙腳微分,用兩手的虎口分別放在兩膝的內外側,然後拇指與其餘四指對合用力,沿小腿內、外側做直線的指推動作盡量至足踝。反復指推10~20次。
◆拳拍膝四周:坐在椅上,雙腿屈曲,雙足平放在地板上,並盡量放鬆雙腿,雙手半握拳,用左右拳在膝四周輕輕拍打50次左右。 ◆按揉髕骨:坐在椅子上,雙腿屈曲約90°,雙足平放地板上,將雙手掌心分別放在膝關節髕骨上,五指微張開緊貼於髕骨四周,然後稍用力均勻和緩有節奏地按揉髕骨20~40次。
以上八種膝關節功能鍛煉操,每天早、晚各做一遍,對防止或減輕膝關節骨性關節病有好處

5、為什麼你的關節在運動時會咔啪作響?

有些人在走路或做運動甚至大腿抬高時,會發現大腿髖關節附近會發出〝剝〞的聲音,這種情形稱為「彈響髖」。

「彈響髖」是指髖關節在屈伸活動時,髂脛束後緣或者臀大肌腱膜前緣在股骨大轉子處滑動摩擦發出響聲而得名。本病多見於青壯年,以女性患者為多。由於症狀不明顯,病理改變不嚴重,故對人體健康危害不大。不過,因為髖關節活動時有響音,常常使患者精神緊張,前往醫生處就醫。

如無明顯自覺不適著,經過確診並給予耐心解釋,以免造成其心理的壓力,一般無需特殊治療。伴有疼痛的病人,可以局部給予熱敷或按摩。針對特定肌肉伸展拉筋,增加大腿肌肉的彈性與柔軟度,可以有效改善大腿關節附近肌肉組織的活動,減輕股骨大轉子的摩擦刺激。

(紅色箭頭:彈響處)

運動康復計劃

髂脛束拉伸

1、傾斜側身靠牆。如果你不能保持穩定,請握住椅子或櫃台。

2、髖關節不適的一側貼近牆面,然後另一條腿交叉在前面。

3、讓您的不適一側臀部靠近牆壁。然後讓身體遠離你的臀部,直到你感覺到拉伸的感覺。

4、持續 15 至 30 秒、重復 2 ? 4 次。

屈髖肌拉伸

1、受影響的腿跪在地上,健側屈髖屈膝,腳踩在地板上。如果您在膝蓋前方感到不適,請將毛巾放在膝下。

2、保持你的背部直線,慢慢推你的臀部向前,直到你感覺到在你的大腿和臀部受到拉伸。

3、持續伸展至少 15 到 30 秒、重復 2 ? 4 次。

梨狀肌拉伸

1、仰卧躺在地板上,雙膝彎曲,雙腳平放在地面。

2、將受影響的腿的腳踝放在健側膝蓋附近。

3、用雙手輕輕地把你的腿從地板上抬起來,輕輕地將膝蓋拉到胸前,直到感覺到腿部和臀部受到牽拉。

4、持續伸展至少 15 到 30 秒、重復 2 ? 4 次。

腘繩肌拉伸

1、仰卧躺在地上,雙腿平直。如果您的背部感到不適,請將小毛巾卷放在您的下背部。

2、握住受影響的腿,拉向身體並保持住支撐,抬起並盡可能伸直,直到你感覺到大腿後部受到拉伸。

3、持續至少 30 秒、重復 2 ? 4 次。

臀橋

1、仰卧躺在地上,雙膝彎曲,膝蓋彎曲約 90 度。

2、然後將腳踩到地板上,收縮臀部,將臀部從地板上抬起,直到你的肩膀,臀部和膝蓋都是在一條直線上。

3、持續約 6 秒,保持正常呼吸,然後慢慢地將你的臀部回到地板上休息 10 秒鍾,重復 8 到 12 次。

腹部加強

1、仰卧躺在地板上,膝蓋彎曲,你的腳平放在地板上。

2、收緊腹部肌肉,抬起一隻腳離開地板,把你的膝蓋向你的胸部屈曲,讓你的膝關節及臀部和大腿彎曲像字母「L」。

3、將另一隻膝蓋抬起至同一位置。

4、一次將一條腿下降到起始位置;保持交替,每條腿抬起 8 到 12 次。

5、一定要保持你的腹部肌肉緊,並保持正常呼吸。

6、髖關節肌肉萎縮需要避免什麼運動

從中醫角度,肌肉歸脾主管。單從肌肉萎縮來說,可以服用人參健脾丸(如果不存在泄瀉,可以不服用),同時服用補中益氣丸,補中益氣丸具有「升陽舉陷」的作用。人參健脾丸針對性比較強,補中益氣丸針對性范圍廣、時間長。
如果身體沉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可以服用甘姜苓術湯(腎著湯)。
可以同時配合針灸、拔罐進行治療。
如果身體有風濕寒邪氣,應該把邪氣去除掉。
酒大傷肝,肝病,肝克脾,所以,應該忌酒。

7、胯關節炎平時該怎麼保養?鍛煉嗎還是休息?

你好,胯關節炎在冬季注意防寒保暖,適當增加關節部位衣物,也可以買護膝等.營養缺乏可能導致關節炎加重,而營養過剩、肥胖則可誘發或加重胯關節炎。胯關節炎可以適當的做些運動例如:散步,打太極,游泳或者瑜伽等,注意不能做劇烈的運動.
希望能幫到您,謝謝!

8、人工髖關節置換2個月怎樣康復鍛煉

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後出院指導: 1、術後6周內屈髖角度小於90度,不彎腰撿東西,不坐低於45cm的椅子後松軟的沙發,坐下後膝關節應低於髖關節。 2、兩個月內不要患肢在下側卧,側卧時應健肢在下,兩腿間夾枕頭。 3、大小便時不能蹲坑,可使用坐便器

與簡述髖關節的組成和運動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