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髖關節 > 髖關節的運動形式

髖關節的運動形式

發布時間:2020-10-25 09:49:16

1、我平躺睡著,做伸縮腿運動,髖關節會發出響聲,是為什麼?

髖關節?你多大了,有過外傷沒,可以做各骨盆片 追問: 33歲、女、昨天剛做了一個 骨盆 正位片:雙側 髖關節 對應關系好,關節間隙在正常范圍,關節面光整,關節組成骨 骨小梁 清晰,未見明顯骨質破壞。我左臀部位每年都會發痛幾次,無法行走,平時不發作的時候好好的,已經有了五年的歷史了。

記得採納啊

2、古人類「露西」骨骼化石的下列特徵中,與她採取直立行走的運動方式無關的是()A.骨盆的髖骨前後扁

A、「露西」的下肢骨具有較為粗壯的股骨,骨盆的髖骨前後扁、左右闊,這說明她很可能採取直立行走的運動方式,A正確;
B、具有寬闊的胸廓,與她採取直立行走的運動方式無關,B錯誤.
C、下肢骨具有較為粗壯的股骨,與人類相似,C正確.
D、她的上肢比較細短,下肢比較粗長,適合直立行走的運動方式,D正確.
故選:B.

3、說明關節的屈伸,外展內收,旋轉三種運動的基本形式

屈伸是運動環節在矢狀面內繞冠狀軸的運動,一般是向前運動為屈,向後運動為伸。

外展內收是運動環節在冠狀面內繞矢狀軸的運動,一般是運動環節的末端遠離身體正中面運動為外展,靠近正中面運動為內收。

旋轉是運動環節在水平面內繞垂直軸的運動,一般是運動環節向前向內旋轉為旋前(內),向後向外旋轉為旋後(外)。



(3)髖關節的運動形式擴展資料

人體有幾個主要關節:踝關節、膝關節、髖關節、肩關節、肘關節、腕關節等。

關節有靈活性和穩定性,從下至上基本遵循:踝關節——靈活性,膝關節——穩定性,髖關節——靈活性,腰椎——穩定性,胸椎、肩關節——靈活性的規律。

違反了這樣的規律,關節相應的靈活性和穩定性降低就會造成身體不平衡、臨近關節出現代償,比如髖關節不靈活可能會引起腰椎不穩定。

關節一般由關節面、關節囊和關節腔三部分構成。

(1)關節面:兩個以上相鄰骨的接觸面,一個略凸,叫關節頭,另一個略凹,叫關節窩。關節面上覆蓋著一層光滑的軟骨,可減少運動時的摩擦,軟骨有彈性,還能減緩運動時的震動和沖擊。

(2)關節囊:很堅韌的一種結締組織,把相鄰兩骨牢固地聯系起來。關節囊外層為纖維層,內層為滑膜層,滑膜層可分泌滑液,減少運動時的摩擦。

(3)關節腔:關節軟骨和關節囊圍成的狹窄間隙,正常時只含有少許滑液。

4、髖關節炎患者適合什麼運動鍛煉

等張肌力訓練:是指肌肉收縮時,肌纖維的張力保持不變,並產生關節活動的訓練方法,漸進抗阻肌力訓練是常用的方法,在緩解疼痛方面的作用較為顯著。例如,坐在椅子上,鍛煉側的腳踝綁重量適中的沙袋,努力將膝蓋伸直,保持數秒後緩慢放下。每次10個,每日2-3次。仰卧位,直腿抬高30度,維持10秒,放鬆休息10秒。10-15次/組,3-6組/日。

5、生物型全髖關節置換術後多久才可以進行走動的鍛煉

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後出院指導:
1、術後6周內屈髖角度小於90度,不彎腰撿東西,不坐低於45cm的椅子後松軟的沙發,坐下後膝關節應低於髖關節。
2、兩個月內不要患肢在下側卧,側卧時應健肢在下,兩腿間夾枕頭。
3、大小便時不能蹲坑,可使用坐便器,使用時患肢前移,健肢負重下蹲,避免身體前傾,雙足分開,雙膝並攏。
4、不能做直腿抬高,跪姿,盤腿、翹「二郎腿」屈腿提鞋等動作,不能過度俯身取物。
5、6月後可棄拐行走,應逐漸增加訓練時間及強度,由雙拐----單拐----棄拐,但必須避免屈患髖下蹲。
6、不在不平整或光滑的路上行走,上樓時,健肢先上,下樓時健肢後下。
7、穿褲子時應先穿患側後健側;穿襪子時應伸髖屈膝進行,穿鞋應穿不需系鞋帶的鞋。
8、避免重體力勞動以及參加奔跑、登山、跳舞等有損於人工關節的活動,肥胖病人應控制體重。
9、出現髖關節的任何異常情況時,應及時到醫院復查後與醫生聯系。

6、就「露西」少女的骨骼化石特點來看,其骨盆的髖骨較寬闊、下肢骨較粗壯,你認為她的運動方式會是怎樣的?

就「露西」少女的骨骼化石來看,她的骨盆的髖骨前後扁,左右較寬闊,下肢骨的股骨較粗壯.說明她已直立行走.
故選:B

7、髖關節連接膝踝關節在運動中起什麼作用?

髖關節:人可以抬腿,可以張開閉合雙腿,坐著時可以把足部放在大腿上――球面副
膝關節:抬腿運動――轉動副
踝關節:左右轉動足部,上下移動!――球面副

8、髖關節可以叫做那些運動?各運動有哪些肌肉參與動

髖關節的主要運動是:屈曲、伸展、內收、外展、內旋、外旋。完成動作的主要肌肉:

1、屈曲:髂腰肌、股直肌。

2、伸展:臀大肌、股二頭肌長頭。

3、內收:內收肌群、內收大、長、短肌。

4、外展:外展肌群、臀中、小肌。

5、內旋:臀小肌、闊筋膜張肌。

6、外旋:外旋肌群、臀大肌、梨狀肌、閉孔內、外肌、上、下拮肌、股方肌。

(8)髖關節的運動形式擴展資料:

髖關節保養守則

1、注意步行方式。走路邁腳時,腳跟先落地,注意挺胸直背,手臂自然擺動;腳掌落地,身體重心自然轉移到腳尖;邁另一隻腳時,前腳應該腳跟先離地,腳尖自然支撐重心。

這樣走路的好處是,把體重壓力均衡分散到兩腿肌肉和各處關節,而不是僅由髖關節來承壓,以減少磨損。

2、肌肉鍛煉法。包裹髖關節的周邊肌肉,對關節起著重要的支撐作用。可以通過下蹲運動、腹肌運動、拉伸肌肉運動來鍛煉。

與髖關節的運動形式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