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髖關節大轉子外側疼痛是什麼病
你好,髖關節疼痛,兩大腿對稱疼痛,按壓疼痛,附近的肌肉酸痛,初步考慮髖關節炎,要警惕股骨頭壞死,建議及早做髖關節拍片或核磁共振及相關檢查,明確診斷,在醫生指導下根據病情規范治療,生活規律心情舒暢,避免誘發因素。
2、老年人哪些髖部疾病會引起髖痛及功能障礙?
1、 髖關節骨性關節炎:髖關節骨性關節炎導致的關節畸形和破壞是行人工髖關節置換最常見的疾病,主要包括原發性骨關節炎和繼發性骨關節炎。原發性骨關節炎主要是由於軟骨本身的退變而引起,而其它因素,如先天性髖關節發育不良、髖關節骨折脫位等等原因引起的關節破壞被稱之為繼發性骨關節炎。臨床上主要表現為髖關節疼痛、功能受限,X線片中可以見到髖關節間隙變窄,關節周圍有骨質增生,甚至髖關節變形破壞。
2、股骨頸骨折:單就新鮮骨折來講,一般首選閉合復位內固定治療,人工髖關節置換並不是股骨頸骨折的首選治療方法。但是對老年人而言,特別是65歲以上,骨折移位明顯或粉碎,有系統性疾病,骨質條件又不十分理想的老人來說,就非常適合行人工髖關節置換。因為對這樣的老年人群,行人工髖關節置換後可以早期下地活動,大大減少了長期卧床帶來的並發症和內固定術後股骨頭壞死所帶來的病痛。同時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同樣適合用於股骨頸骨折繼發產生的股骨頸骨折不癒合和股骨頭壞死等情況。
3、股骨頭壞死: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股骨頭無菌性壞死或缺血性壞死,確切的致病原因並不十分明確,目前一般認為有創傷性原因如股骨頸骨折和髖關節脫位,非創傷性原因如全身大劑量應用皮質激素和過量酒精攝入造成,最近也有學者認為是基因突變造成股骨頭局部微循環障礙造成股骨頭壞死。目前對該病的治療主要是根據病變的不同嚴重程度而採用不同的治療方法。人工髖關節置換主要是針對股骨頭已經變形塌陷以及髖關節間隙變窄、骨質增生的患者。
4、系統性疾病引起的局部髖關節病變:最常見的引起髖關節病變的全身性疾病有類風濕性關節炎和強直性脊柱炎。在疾病的早中期我們一般都採用內科葯物治療,而到了晚期,特別是發現髖關節間隙變窄、消失,髖關節非常疼痛,不能被葯物緩解時就必須進行髖關節置換。但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手術不能在疾病的活動期進行,也就是不能在血沉非常高的時候進行,因為在疾病活動期進行手術,手術的風險會很大,容易出現全身的並發症造成意外。
5、累及關節或關節附近的骨腫瘤:採用人工關節置換術是保留關節功能的重要手段之一,但一般需採用定製性假體以滿足不同個體的需要。
6、感染性疾病:以前感染被認為是手術的禁忌征,但近年來認為對感染已經控制的病例可以進行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文獻中治療成功的病例報道也逐年增多。但是,對有局部或其它部位尚有活動性感染的病人並不適合行關節置換術。
3、請問右側髖關節腫脹是什麼病?
您好,病情敬悉。根據您的敘述,我們主要考慮的幾種可能的疾病:1、股骨頭壞死;2、肌筋膜炎;3、類風濕關節炎;4、風濕性關節炎,您的影像學檢查和化驗結果均不支持。不過結合你髖關節腫脹並疼痛的表現,我認為可能是髖關節局部的滑膜炎,但我還是建議您周一來我院就診,待我親自為您查體後再決定下一步治療方法。祝早日康復!
4、引起犬髖關節發育不良的病因有哪些?
金毛幼犬
犬髖關節發育不良(Canine Hip Dysplasis ,CHD)是犬的一種嚴重的遺傳疾病。金毛、拉不拉多、德國黑背以及松獅犬的發病率是最高的。這可能是由於國內一直缺乏對該病的認識,在選育中未引起重視,盲目的繁育的結果。目前在臨床中此類病例呈上升趨勢。
一、病因
最主要就是遺傳因素。CHD的病因及發病機理至今尚不十分清楚。有人認為,CHD是一種生物力學疾病(Biomechanical disease),是由於骨盆主要肌群與骨骼的快速生長不相一致,這種不平衡的力迫使髖關節撕開,繼而刺激產生一系列的變化,最終表現為髖關節發育不良及退行性關節病。
也有人認為是恥骨肌痙攣或縮短導致股骨頭對髖臼緣一個向上的力,致使髖臼緣向上歪斜而產生發生。
二、臨床症狀
CHD的臨床症狀一般在4~12月齡間出現,但也有少數犬會在12~36月齡間出現。有些犬存在CHD但是短期內卻不表現任何症狀。CHD的臨床症狀變化范圍很大,因為髖關節處的疼痛,從非常輕微的不適到嚴重的跛行都有。
主要表現為:
1)喜卧、不願運動;特別不願上下樓梯
2)躺下後站起費勁
3)奔跑時呈現三腳跳,像個小兔子
4)走路時臀部扭動劇烈
5)觸診髖關節部異常敏感
如果要確診,要帶狗狗到醫院去做進一步的檢查,拍X線片。
CHD病理上的特徵是股骨頭與髖臼不適;髖臼淺、頸干角小或增大、關節鬆弛。由於關節鬆弛,造成股骨頭與髖臼背緣的過分摩擦,導致髖臼背緣受力成倍增加,以至於髖臼背緣磨損加重,並引起股骨頭軟骨壞死,髖臼邊緣骨贅增生。同時關節內滑膜液增多等。很多病例髖關節呈現半脫位狀態。
5、髖關節結核有什麼表現?是一種什麼病?
典型症狀
1.全身中毒症狀
患者常有食慾減退、消瘦、全身無力、脾氣變壞以及低熱、盜汗等症。小兒常出現某種激動狀態,易哭、睡眠不良,以至行為變得不太活潑,容易疲勞。
2.疼痛和壓痛
一般發病隱漸,最早出現的髖部疼痛比較輕微,活動加重,休息後減輕,往往伴有患側下肢的無力或沉重感。偶有少數患者發病急驟,髖部疼痛比較劇烈。兒童對疼痛的定位能力較差,往往陳訴疼痛在膝關節,較少在髖關節。有時夜間啼哭不絕,甚至不敢平卧睡覺。
3.跛行
輕微跛行多與疼痛同時發生,或者是其家長仔細觀察而發現。早期患病小兒有曳足而行,常常絆倒。疲勞之後即開始跛行,尤其在傍晚。經過短時間的休息之後或在第二天晨起後可以消失。這時往往被誤認為「扭傷」而不大引起重視。在成人,最早的症狀大多是感到下肢酸困無力。
4.肌肉萎縮
患側肢體肌肉萎縮是髖關節結核的另一特徵。由於肌肉營養不良和失用性萎縮,使髖關節周圍及該側肢體肌肉的張力減低,逐漸轉為肌肉的體積縮小。早期通過測量可以發現,較晚的病例肉眼也能看出整個肢體消瘦,尤其是股四頭肌。這時臀肌的萎縮也較明顯,患側臀部消瘦,臀溝展平和下垂。患肢皮下組織增厚,皮膚皺紋增厚的症狀,也具有一定的意義。髖關節結核後期,下肢各部位大腿、小腿及踝均發生顯著的肌萎縮和營養障礙。
5.腫脹、膿腫或竇道形成
早期患者有關節之腫脹,但由於髖部肌肉肥厚不易被察覺。如果髖部出現了較為明顯的腫脹時,則證明結核性炎症的變化顯著增劇。
6.髖關節活動受限
最早表現為某種活動稍受限,因此在檢查時要與健側比較。常見的是外展和過伸活動受限,這只有在臨床檢查時被發現。
7.畸形
患病早期無畸形出現,僅在兒童往往見到患肢略微增長,這是由於炎症變化(血液供給增多)刺激了骨生長的結果。
金冠醫師表示:平時一定要多加註意,發現身體不適時,及時就醫。
6、髖關節和屁股能出現什麼病
誤診為腰椎間盤突出症的髖關節疾病
宋恆平,王磊,楊小龍
目的 探討髖關節疾病被誤診為腰椎間盤突出症的原因。方法 16例病人中 :股骨頭無菌性壞死 8例 ,強直性脊柱炎 4例 ,髖關節滑膜炎 1例 ,扁平髖 1例 ,先天性髖關節半脫位 1例 ,彈響髖 1例。均被當做腰椎間盤突出症而長期門診誤治最短半年 ,最長 17年。結果 5例做人工假體置換 ,1例髖關節介入治療 ,1例髂骨瓣移植 ,4例強脊對症處理 ,彈響髖 1例手術治療 ,髖關節滑膜炎抗炎治療 ,1例股骨頭壞死 ,扁平髖及先天性髖關節半脫位未做處理。結論 不重視物理體檢 ,不認識腰椎CT片 ,過份依賴影像學 ,患者心目中「腰椎間盤突出症」深入人心 ,寧可長期門診治療 ,不做住院檢查。建議要重視詢問病史 ,詳細體檢。
【作者單位】:解放軍第123醫院骨科 安徽蚌埠233015 (宋恆平;王磊);解放軍第123醫院骨科 安徽蚌埠233015(楊小龍)
【關鍵詞】:腰椎間盤突出症;髖部疾患
【分類號】:R684
【DOI】:cnki:ISSN:1005-7234.0.2004-01-020
【正文快照】:
髖關節疾病被誤診為腰椎間盤突出症 ,長期的接受與原發疾病不相關聯的治療 ,致使髖關節疾患症狀惡化 ,患者身心遭遇極大危害 ,加重了臨床處理困難 ,報道一組近 5年來門診所見該類誤診病例 ,並分析其原因於下。1 臨床資料1.1 一般資料 門診病例 16例 ,均在外院診治多次後來院門診 ,男 10例 ,女 6例 ,年齡 18~ 6 6歲 ,被誤診為腰椎間盤突出症而錯誤治療的時間最短半年 ,最長 17年。最後確診情況 :股骨頭無菌性壞死8例 (雙側 5例 ,右側 2例 ,左側 1例 ) ,強直性脊柱炎累及髖及骶髂關節 4例 ,4例HLA -B2 7均為陽性 ,髖關節滑膜炎 1例 ,先…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2004-JYTZ200401020.htm
7、髖關節疼痛什麼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