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姐妹們是怎麼保養的,產後一年多了,髖關節還是痛
我產後一年多了,右側髖關節大腿根疼,懷孕後期和剛生完那會兒疼得都翻不了。平時路走多點比如逛個超市,擦個地就會疼的厲害。今天去衛生院看了說是髖關節不好,沒葯了讓我下周去開葯
2、生產後想要快速恢復身體,媽媽應該抓住哪些黃金恢復期?
懷胎十月之後終於迎來的一朝分娩並不是孕媽們苦難的結束,而是進入產後恢復的關鍵時期,一旦錯過這黃金恢復期,很有可能給以後的身體素質和形象埋下隱患。
反之,若孕媽能抓住這些黃金恢復期,那麼身體能夠二次回春,看起來比同齡人年輕好幾歲。
“產後恢復”的幾個黃金期
1、月子期(產後42天)
“坐月子”是老祖宗留下來的重要養生文化,也是產後女性全方位地恢復和調養身心的過程。
懷孕生子導致產後女性生殖系統、內分泌系統、臟器和關節、心理等都方面受到了傷害,如果在產褥期得不到科學的調養和修復,就會出現一連串的後遺症。
也就是從生產過後的42天內,產婦都需要處於非常時期,從飲食到生活習慣都需要全方位的注意。
、
活動:順產產婦在第二天就可以在家人幫助下下床活動,促進排便和排出惡露;而剖腹產在可以視身體情況在一周內盡快下地走動,幫助傷口癒合以及預防產後綜合症。
飲食:不建議產後立即大補,前7天是一個排調補養、調理身體的過程,飲食需要盡量清淡,以免對產婦腸胃造成負擔,以及新生兒奶水產生影響,在之後的滋補和保養階段再開始進補。
2、產後最優恢復期(42-180天)
產後第42-180天是最佳的恢復時間,前期坐月子主要是為了幫助產婦恢復身體節能和基本抵抗力,而在42天之後,各項身體指標好轉,就是形體的黃金恢復期。
比如最為關鍵的骨盆,在孕期由於胎兒的重量會使得媽媽骨盆變大,也就是從“少女胯”變成“大媽胯”的根本原因;
再加上分娩時恥骨分離,會讓女性骨盆變形,髖關節移位。
如果不加以重視,可能會隨著年紀的增加而逐步發展成輕中度尿失禁,甚至是子宮脫垂產後半年則是骨盆訓練的“黃金時間”,越早開始恢復越好。
寶媽們可以採用
骨盆帶
進行日常訓練,以及凱格爾運動來提高盆底肌肉的力量,盡快恢復“少女胯”。
3、產後最好恢復期(6-15個月)
鍛煉前一個小時,吃點高蛋白和碳水化合物,減少身體的疲憊感;
開始鍛煉前,最好排空膀胱的尿液,避免運動時漏尿,幫助盆底肌的鍛煉;
母乳喂養的寶媽應該先餵奶再開始,以免溢奶影響運動。
產後運動的頻率需要注意,最好不要每天鍛煉,每周2-5次最佳,每次20-30分鍾。
4、產後整合期(1年半-3年)
這是屬於最佳的產後心理和身體的調整狀態,主要是心態上的恢復,而且這個時期孩子已經能夠逐步放手,寶媽也需要考慮自己的職業和人生規劃,避免陷入更深的心理抑鬱。
產後何時來月經也暗示著身體恢復情況
正常來講由於懷孕分娩導致女性身體激素變化會影響月經的復潮,但總體而言,產婦恢復月經的時間如果晚於這個點,可能就是暗示身體恢復得不太好,需要引起重視。
不哺乳的產婦:一般不哺乳的產婦在產後6-10周內恢復,而平均在產後10周左右會恢復排卵;
哺乳的產婦:這類產婦月經復潮的時間會比較晚,通常在產後4-6個月,更晚一點的在1年之內都正常,所有遲遲不來的寶媽也無需擔心,正常情況只要停哺3個月之內,月經也會逐步恢復正常。
3、好好愛自己,坐月子遇上渣男不要做哪些事?
按照中國膳食指南原則,產婦月子餐應具備:
①保持高蛋白食物攝入,增加
魚肉、蛋類、瘦肉
等攝入。也可以適量吃一些海產品,但避免生食,脾胃虛寒的產婦盡量少吃。
②適量增加純牛奶攝入,多吃湯水類食物,這樣增加奶量。
③保證食物多樣,但不過量,一來增加產婦食慾,二來避免長的太胖。
④不抽煙,不喝酒,不碰濃茶以及咖啡,以免通過乳汁對胎兒產生影響。
⑤適度活動,注意休息,保持健康體重。
⑥干稀搭配、葷素結合、避免偏食,飲食應清淡、容易消化,至於辣椒最好不要碰。
很明顯,上面提到的婆婆只給產婦吃粥,嚴重違背了科學坐月子飲食原則。明明自己最虛弱的時候,婆婆偏偏不給弄點有營養的吃食,還說這是習俗,遇到這種情況正常人都會生氣。
遇到這樣的事怎麼辦?
①提前准備,提前溝通
,如果明顯有婆媳地域差異這種情況,建議和親媽早點商量好,盡量讓親媽來照顧自己月子。
②中途發生這樣的事,及時找老公溝通,婆婆畢竟是婆婆,有些事情不要當面直說,這時可以和老公表示這樣飲食對孩子健康有影響,讓老公和婆婆去溝通。
③老公和婆婆一條心怎麼辦,這時咱們要忍忍,因為咱們正在坐月子,不能動氣。豐子愷說:“
既然無處可逃,不如喜悅。既然沒有凈土,不如靜心。既然沒有如願,不如釋然。”
“孩子剛從醫院回來就被婆婆捆起來了,看著都難受,我同事家孩子都沒這樣被捆過不一樣好好的。”一位坐完月子的媽媽訴苦。
很多新生兒被抱回家後,婆婆都會採取老一輩的方法——裹“蠟燭包”。
現代育兒認為“蠟燭包”存在一定弊端:
①有些老人甚至用身子將孩子捆起來,這不僅讓孩子手腳不能活動,還限制了新生兒的胸廓運動,可能會影響肺功能發育。
②四肢受限會影響孩子大腦發育
,因為新生兒的感知覺是刺激大腦神經細胞發育必不可少的條件,而包的那麼嚴實限制了TA的感知能力。
③包的太嚴實,到了炎熱夏天細菌滋生,通氣不良,出汗過多等原因,
容易導致新生兒出現臍炎、皮膚感染、褶皺處糜爛等。
④在包裹的過程中,如果老人用力不當容易造成新生兒髖關節脫位,
髖關節脫位一般在襁褓時不容易被發現
,等到孩子發現時為時已晚。
確實“蠟燭包”早應該被淘汰了,但如果遇到執意要給新生兒打包的家人,怎麼辦?
①在生孩子前就多看看育兒類書籍
,尤其是包括新生兒護理知識,同時也讓老公有時間也多看一看。
②老人執意要給孩子打這個包,產婦如果溝通無果,
也不要氣,更不要動怒
,這種時候要好好與老公商量,相信為了孩子健康老公會三思的。
“坐完月子把老大接回家後我差點哭了,孩子瘦了三圈,手還被燙傷了!”來自一位二胎媽媽的控訴。
二胎政策開放後,很多人開始“追”生二胎,坐月子期間分身無術,臨時將老公安置在表親家或爺爺奶奶家。
生完二胎,老大受冷落的不止是身體照顧,更多需要心靈安慰。
遇到老大照顧的問題如何解決?
①備孕二胎時就應該將老大看護的問題想清楚,如果沒人幫忙帶孩子,不建議盲目要二胎,真的會對老大造成心靈上的傷害。
“媽媽不要我了”很多孩子會有這樣的想法。
②月子期間臨時照顧不到,可以花錢請月嫂到家裡,或將老人請到家裡來照顧老大,不要讓老大與媽媽分離。
“坐月子莫名想哭,看到被拐兒童新聞想哭,看到同事祝福語也想哭,總之動不動眼淚就流出來了”這是一位多愁善感的麻麻。
坐月子期間由於激素影響,很多女人非常感性,看到什麼都想哭一鼻子,如果是輕度表現算是正常生理過程。但是如果經常這樣,還伴有食慾不佳,消瘦等表現,就要當心產後抑鬱症了。
月子期間哭有哪些傷害?
①月子期經常哭,可能導致
落下“月子病”,等過幾年後容易出現見風流淚等毛病。
②月子期經常哭,越哭越傷感,容易掉進
“產後抑鬱症的圈子”出不來。
月子期間總想哭怎麼辦?
哭也是一天,笑也是一天,最難熬的十月孕期都熬過去了,姐妹們遇到再困難的事情,多看看襁褓中的新生兒,TA是那麼可愛,那麼迷人,還有什麼比擁有TA更幸福的事情呢。
我們經常被自己的思緒所羈絆,我們總會遇到傷心的事情,尤其在月子期間,與其斤斤計較,不如學會淡然處之。4、產後瑜伽如何收髖關節
是瘦髖關節么?
先調整髖關節,因為有的髖比較寬是因為骨盆有問題
高低,前傾後傾等。然後做低強度有氧訓練如快走。建議在跑步機上走這樣會控制速度,因為在平地走速度自己控制不了。自己感受快要跑起來的速度走就是快走。40到60分鍾。然後做側躺抬腿20次休息15秒做4組。這樣配合著訓練就會瘦一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