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髖關節外展受限,內收肌緊張該做什麼康復鍛煉
這個首先拍片子看看髖關節有沒有問題的,如果沒有問題,可以通過理療按摩治療的
2、髖關節的正常屈曲范圍是多少度
髖關節的運動:
一.屈:在屈膝時屈髖,股前部可抵達腹前壁(約114°);在伸膝時屈髖,由於受股後部肌(腘繩肌)的緊張限制,僅可達80°左右。
二.伸:由於受強大的髂骨韌帶的限制,一般只達35°左右。
三.展和手:運動范圍約為45°,外展受恥股韌帶的限制,內收受髂股韌帶的限制。
四.旋內和旋外:運動范圍為40°--50°,旋外運動大於旋內。旋內受坐股韌帶限制,旋外受恥股韌帶的限制。
你的這個問題:「髖關節的正常屈曲范圍是多少度」。應該是「B」。
3、髖關節一側肌肉緊張怎麼做修復運動
由於股內收肌群多應用於髖關節內收及大腿外旋等運動性較強的動作,該類損傷多見於運動傷,根據受傷當時的情況可分為急性損傷和慢性損傷。
(1)急性損傷:當髖關節突然遭受過度外展暴力時,常使骨內收肌群於其起點處受損,輕者僅少數肌纖維斷裂,重者可致肌肉、肌腱部分或完全斷裂。這種損傷多
見於體育運動,如騎馬跳越障礙時,緊收著的兩腿被馬鞍暴力撐開,足球運動員鏟球、打羽毛球和網球跨步救球,或在滑冰運動中高速滑行被絆倒時均可因髖關節過
度外展或大腿強力內旋而致內收肌群的急性損傷。急性損傷一般情況下傷勢較重往往伴有局部出血,症狀明顯,如不能夠及時有效地治療,有可能會造成局部組織纖
維化。
(2)慢性損傷:當內收肌群受到長期反復牽拉、磨損時,就可導致骨內收肌群特別是起止點的損傷,久之可引起恥骨部止點處的病理性改變,形成反復發作遷延不愈的慢性疼痛症狀。
大腿內收肌損傷的臨床表現與診斷
本病多有明顯外傷史,傷後即感大腿內側疼痛,尤其近腹股溝處疼痛更甚。嚴重病例,傷側髖膝關節呈半屈曲姿勢,足不敢用力著地,跛行,大腿不敢作內收及外展動作。個別病例,可有下肢內側竄痛及小腹部不適感。
檢查:骨內側腫脹、肌張力增高,廣泛壓痛,尤其在內收肌群恥骨附麗區壓痛更著。股內側可有皮下瘀血斑,或觸及粗硬條狀隆起,或筋位不正。髖關節被動外展時股內側痛劇,抗阻力髖關節內收試驗陽性。
4、髖關節活動不足,會造成什麼影響?
相信很多在健身中,都會遇到深蹲腰痛的情況,其實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因為髖關節靈活度不足,那麼你知道除此之外,髖關節靈活度不足會對我們造成什麼影響嗎
1.臨近部位發力受限
當髖關節屈肌過於緊張時,會導致其他相鄰肌肉發力有限,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的一些朋友在做腹部運動時,大腿上側感覺會非常明顯,而腹部不會。因為我們的身體會優先使用具有小刺激閾值的肌肉群來完成動作,也就是說,用更容易激活的肌肉群來做動作。因此,當臀部屈肌過於緊張時,刺激閾值變低,為了更容易使用臀部屈肌進行運動,就會導致大腿上部和髂前部疼痛。
2.相鄰關節代償
當髖關節的柔韌性不夠時,為了完成運動,會引起其他相鄰關節發生代償,通常包括膝關節和腰椎的代償。例如,在深蹲時,由於髖關節不夠靈活,股骨無法向外旋轉,因此膝蓋和腳趾會處於同一方向,因此力量不能穩定維持。這就會導致膝關節屈曲完成下蹲運動,時間一久,就會導致膝關節半月板或韌帶損傷。
那該如何提高髖關節靈活性呢
關於髖關節柔韌性的改善,我們主要從加強髖關節屈肌的力量入手
我們可能想知道臀部屈肌已經如此緊張了,為什麼需要練習?這樣不是越練越緊嗎?的確沒錯,就是要鍛煉髖部屈肌的力量,這塊肌肉在平時生活中容易發生緊張,但是長期縮短會導致髖部屈肌的虛弱。然而,當髖關節屈肌有足夠的力量時,髖關節的柔韌性就會大大提高,特別是類似骨盆眨眼的現象可以得到很大改善。
改進動作:仰卧舉腿
動作優勢:
仰卧舉腿可以很好地發展我們臀部屈肌的力量,同時改善我們腹部的力量和形狀,而且這個動作很容易學,所需要的場地也非常小。
動作描述:
平躺在地上,雙手自然放鬆;腿部伸直,骨盆底肌肉收緊(肛提肌);收緊核心,將腿部抬高至90度或以上;然後回到原處再重復動作。
5、怎樣養護髖關節?
1.預防摔傷
不小心滑倒、摔倒,通常會導致骶髂關節功能紊亂,梨狀肌發生痙攣。梨狀肌痙攣,會造成其餘臀部肌肉的緊張,限制髖關節活動度。
2.注意步行方式
走路邁腳時,腳跟先著地,腳掌再落地,身體重心自然轉移到腳尖;邁另一隻腳時,前腳腳跟先離地,腳尖自然支撐重心。注意挺胸直背,手臂自然擺動。
這樣走路的好處是,把體重均衡分散到兩腿肌肉和各處關節,而不是僅由髖關節來承壓。
3.避免久坐
造成髖關節靈活性下降的重要原因,是臀部肌肉過度緊張。長期伏案的上班族,在工作時的姿勢多表現為骨盆後傾。
坐姿為骨盆後傾時,腰椎會彎曲向前,繼而引起腰椎變直,造成人體前傾,導致胸椎後凸増加,這就是在伏案工作中,我們脊柱的變化情況。
長此以往,會使臀部肌肉變得僵硬,臀部肌肉緊張,則會限制髖關節的活動。
建議持續坐著的時間最好不超過30分鍾,起身接杯水、去趟廁所都可以。
4.不做負重運動
髖關節疼痛患者,應避免跑步、打球、爬山、爬樓梯等,較適宜的運動是散步和游泳,以每天20~30分鍾為宜。
5.鍛煉周圍肌肉
包裹髖關節的周邊肌肉,對關節起著重要的支撐作用。可以通過以下運動來鍛煉:
面壁下蹲
腳尖觸碰牆面,雙腳與雙肩同寬,雙手上舉,下蹲。下蹲過程中,膝關節不要傾斜,也不能觸碰牆面。
拉伸肌肉運動
叉腰站立,左右扭動腰部,背部及膝蓋保持伸直,向一邊扭動時,應感到大腿外側肌肉有發脹感,此時稍停片刻,然後再換方向。
手臂貼腿直立,兩腳張開比肩稍寬,腿屈膝,一腿後跨一步,感受後腿肌肉的拉伸感,保持片刻後換腿,注意腳跟不要離地,各做十數次。
6、每次特別緊張之後膝蓋和髖關節都會特別疼
主要還是精神因素導致小血管和小神經引起的痙攣等情況,不要擔心,減少自己對這種情況的心理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