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髖關節 > 髖關節會動

髖關節會動

發布時間:2020-09-29 01:26:48

1、髖關節可以叫做那些運動?各運動有哪些肌肉參與動

髖關節的主要運動是:屈曲、伸展、內收、外展、內旋、外旋。完成動作的主要肌肉:

1、屈曲:髂腰肌、股直肌。

2、伸展:臀大肌、股二頭肌長頭。

3、內收:內收肌群、內收大、長、短肌。

4、外展:外展肌群、臀中、小肌。

5、內旋:臀小肌、闊筋膜張肌。

6、外旋:外旋肌群、臀大肌、梨狀肌、閉孔內、外肌、上、下拮肌、股方肌。

(1)髖關節會動擴展資料:

髖關節保養守則

1、注意步行方式。走路邁腳時,腳跟先落地,注意挺胸直背,手臂自然擺動;腳掌落地,身體重心自然轉移到腳尖;邁另一隻腳時,前腳應該腳跟先離地,腳尖自然支撐重心。

這樣走路的好處是,把體重壓力均衡分散到兩腿肌肉和各處關節,而不是僅由髖關節來承壓,以減少磨損。

2、肌肉鍛煉法。包裹髖關節的周邊肌肉,對關節起著重要的支撐作用。可以通過下蹲運動、腹肌運動、拉伸肌肉運動來鍛煉。

2、髖關節彈響的原因有哪些?

髖關節彈響的原因一般分為:關節內側因素、關節外側因素和關節內因素。其中外側因素較常見。

關節外側彈響發生的主要原因是:
髂脛束的後緣或臀大肌肌腱部的前緣增厚,在髖關節作屈曲、內收、內旋活動時,增厚的組織在大粗隆部前後滑動而發出彈響,同時可見到和摸到一條粗而緊的纖維帶在大粗隆上滑過。這種彈響往往是自發的出現,可以發展到走一步響一聲的嚴重程度,但一般無疼痛,如出現疼痛,則常是並發大粗隆部滑囊炎的結果。

誘因:長時間的重復運動,常見於運動員、芭蕾舞演員等;長期肌內注射史、臀部外傷或勞損,可使臀肌組織痙攣或攣縮,可牽拉髂脛束過度緊張,使其與大轉子更為貼近,反復摩擦損傷,最終使髂脛束後緣增厚,形成束狀帶而產生彈響。

關節內側彈響主要涉及兩個肌肉:髂腰肌和股直肌。

髂腰肌和股直肌作為跨髖關節的肌肉,因為損傷、攣縮、或者張力改變等因素都有可能改變肌肉正常收縮機制,引起受累肌肉與周圍骨性結構產生摩擦導致髖關節前側或內側彈響。

誘因:病因機制尚不能確定有研究推測,骶髂關節紊亂、髂股韌帶滑過股骨頭、髂腰肌在小轉子前內側的骨性突起部位處受到摩擦,都可引起彈響。

關節內彈響的原因:

關節內彈響是一種病理性彈響,比較嚴重可能是由於髖關節脫位、撞擊、關節唇撕裂、關節內游離體等原因造成可能會演變成更多的損傷,甚至關節壞死。如果你是這種彈響以及有以上問題,就要引起重視,尋求醫生的幫助。

3、髖關節活動不足,會造成什麼影響?

相信很多在健身中,都會遇到深蹲腰痛的情況,其實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因為髖關節靈活度不足,那麼你知道除此之外,髖關節靈活度不足會對我們造成什麼影響嗎


1.臨近部位發力受限


當髖關節屈肌過於緊張時,會導致其他相鄰肌肉發力有限,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的一些朋友在做腹部運動時,大腿上側感覺會非常明顯,而腹部不會。因為我們的身體會優先使用具有小刺激閾值的肌肉群來完成動作,也就是說,用更容易激活的肌肉群來做動作。因此,當臀部屈肌過於緊張時,刺激閾值變低,為了更容易使用臀部屈肌進行運動,就會導致大腿上部和髂前部疼痛。



2.相鄰關節代償


當髖關節的柔韌性不夠時,為了完成運動,會引起其他相鄰關節發生代償,通常包括膝關節和腰椎的代償。例如,在深蹲時,由於髖關節不夠靈活,股骨無法向外旋轉,因此膝蓋和腳趾會處於同一方向,因此力量不能穩定維持。這就會導致膝關節屈曲完成下蹲運動,時間一久,就會導致膝關節半月板或韌帶損傷。



那該如何提高髖關節靈活性呢


關於髖關節柔韌性的改善,我們主要從加強髖關節屈肌的力量入手


我們可能想知道臀部屈肌已經如此緊張了,為什麼需要練習?這樣不是越練越緊嗎?的確沒錯,就是要鍛煉髖部屈肌的力量,這塊肌肉在平時生活中容易發生緊張,但是長期縮短會導致髖部屈肌的虛弱。然而,當髖關節屈肌有足夠的力量時,髖關節的柔韌性就會大大提高,特別是類似骨盆眨眼的現象可以得到很大改善。


改進動作:仰卧舉腿



動作優勢:


仰卧舉腿可以很好地發展我們臀部屈肌的力量,同時改善我們腹部的力量和形狀,而且這個動作很容易學,所需要的場地也非常小。


動作描述:


平躺在地上,雙手自然放鬆;腿部伸直,骨盆底肌肉收緊(肛提肌);收緊核心,將腿部抬高至90度或以上;然後回到原處再重復動作。

4、怎麼鍛煉髖關節的靈活度

一、床上鍛煉法
(1)髖關節伸屈活動鍛煉法:仰卧位,使關節伸展,雙手叉指合掌抱住股骨下端,利用反復屈肘力量往上拉與主動屈髖活動相結合,持續活動5~10分鍾,次數幅度逐漸增加。
(2)髖關節外展直腿抬高活動鍛煉法:仰卧位,雙下肢伸直,雙手置於體側,患肢外展直腿抬高25°~35°,持續1分鍾放下,作10次。同理可作側卧及俯卧抬腿,鍛煉外側及後側肌群。 (術後3個月開始)
(3)髖關節作外展、內收活動,雙膝屈曲約90度,與肩同寬,膝關節作內收、外展運動,持續5~10分鍾。
(4)髖關節外旋、內旋活動鍛煉法:仰卧位,雙下肢伸直,雙手置於體側,兩腳分開, 與肩相等,以足跟為軸心,作下肢外旋 內旋活動,持續5~10分鍾。
(5)髖關節屈曲位外旋、內旋活動鍛煉法:仰卧位,使膝關節屈曲100°,髖關節屈曲90°,雙手抱膝,利用手腕力量反復作外旋、內旋活動,持續5~10分鍾。
跪位外展屈伸髖活動鍛煉法:取跪位,雙膝盡可能分開,雙上肢伸直支撐上身,膝關節固定,身體作前後運動,屈伸髖關節。
二、床下鍛煉法
(1)扶物下蹲法:單或雙手前伸扶住固定物,身體直立,雙足分開,與肩等寬,慢慢下蹲後再扶起,反復進行3~5分鍾。(術後半年開始)
(2)患肢擺動法:單或雙手前伸或側身扶住固定物,單腳負重而立,患肢前屈後伸內收,外展擺動3~5分鍾。(術後半年開始)
(3)內外旋轉法:手扶固定物,單腳略向前外伸,足跟著地,作內旋和外旋運動3~5分鍾。(術後半年開始)
(4)屈髖法:正坐於床邊或椅子上,雙下肢分開;患肢反復作屈膝屈髖運動3~5分鍾。
(5)抱膝法:正坐床邊、沙發、椅子上,雙下肢分開,雙手抱住患肢膝下反復屈肘後拉與主動屈髖運動相配合,加大屈髖力量及幅度。
(6)開合法:正坐於椅、凳上,髖膝踝關節各成90°角,雙足並攏,以雙足尖為軸心作雙膝外展,內收運動,以外展為主3~5分鍾。
(7)蹬車活動法:穩坐於特製自行車運動器械上,如蹬自行車行駛一樣,速度逐漸加快,活動10~20分鍾。

5、髖關節動作疼痛

應該是肌肉或者韌帶拉傷了.最近有沒有劇烈運動.

還是去醫院檢查下.可能是髖關節和股骨頭那裡結合不好.

與髖關節會動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