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髖關節 > 雙髖關節置換

雙髖關節置換

發布時間:2020-09-26 01:17:42

1、髖關節置換手術要住院多久大約費用多少,醫保能報銷多少

您好,股骨頭壞死髖關節置換相對年輕的人建議使用陶瓷對陶瓷的關節假體,這就比較貴了,單側關節假體費用是5-6萬,總共連住院費及手術費總共要7-8萬,兩側同時換相對便宜點,大概要14-15萬,分開做可能需要15-16萬。 當然如果選擇陶瓷對聚乙烯的關節,那相對便宜些,關節假體費用3.6萬左右,一側關節置換總費用大概5.5-6萬,雙側同時換要11-12萬,分開換需要12萬多。

2、全雙髖關節置換術

進口的,大概要10幾萬。這是正常人置換,你是因為還有強直性脊柱炎才置換不知有影響的話可能費用更高。醫院一般3級甲等都可以,可以預約擅長置換的大夫做。

3、髖關節置換??

髖關節置換隨著技術的發展和人們對健康的渴求,有了越來越多的應用,並且該手術就目前來說已經相對比較成熟,並且有著非常多的優點,是值得患者進行參考嘗試的。
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有小創傷、手術時間短、出血少、麻醉風險小的特點,臨床實用價值高。對於高領老年人股骨頸骨折、合並多種疾病,一般情況較差的患者可選擇人工股骨頭置換。雙極人工股骨頭置換術用於身體狀況較差的患者。部分患者可能會出現臀部疼痛,但不會影響關節活動,可以滿足老年人的日常需求。隨著手術技術的提高,全髖關節置換術縮短,創傷得到緩解,麻醉技術可及時治療並發症,手術風險顯著降低。

4、髖關節置換陶對陶和陶對聚乙烯什麼區別

磨損區別:

髖關節置換陶對陶極大地減少了磨損顆粒,陶瓷是所有材料中最耐磨的材料之一,磨損很小,因此產生的微粒就少。

髖關節置換陶對聚乙烯,對聚乙烯的磨損程度較大,產生較大的磨削。

骨溶解區別:

髖關節置換陶對陶造成骨溶解較少。

髖關節置換陶對聚乙烯造成骨溶解較大。

機體反應區別:

髖關節置換陶對陶產生的微小顆粒,引起機體反應很輕。

髖關節置換陶對聚乙烯形成的微小聚乙烯顆粒,會引發人體免疫反應。

(4)雙髖關節置換擴展資料:

人工髖關節原理:

人工髖關節假體仿照人體髖關節的結構,將假體柄部插入股骨髓腔內,利用頭部與關節臼或假體金屬杯形成旋轉,實現股骨的曲伸和運動。

 假體柄分別採用鈦合金、鈷鉻鉬合金、超低碳不銹鋼材料製造,髖臼採用無毒超高分子聚乙烯製造,金屬球頭採用鈦合金(與鈦合金、鈷鉻鉬合金股骨頭柄配合)和超低碳不銹鋼材料製造。

結構

1、臼杯:通常是用鈦合金或鈷鉻鉬合金製造,植入骨盆腔的髖臼內。

2、襯墊:包括有聚乙烯、陶瓷、金屬等,以作為關節的介面。

3、球頭:接合在股骨柄上,和襯墊做關節介面來活動。一般用陶瓷或金屬材料製成。

5、髖關節置換手術可以做兩次嗎?

可以,不過第一次叫置換,第二次以後都叫翻修,而且效果會越來越差……………… 不過您40歲了,第一次如果沒有出什麼大問題的話可以用到70歲左右。

6、髖關節置換術後的康復護理原則

術後康復訓練

2.1 術後第1周 術後當日即穿「丁字鞋」,術後第2天開始進行膝部按摩,可進行患側踝關節主動屈伸活動和抗阻活動。術後3~5天行患側股四頭肌等長收縮訓練,並且進行患側髖、膝關節被動活動。通過雙肘支撐,在他人幫助下或雙手握住床上方的吊環挺起上半身,臀部抬離床面,保持10~15s,重復5~10次。術後第5天,在膝下墊枕使髖彎曲10°~20°,然後以膝部為支點做挺髖動作,即抬臀動作。

2.2 術後第2周 鼓勵患者在無痛范圍下進行主動的患髖膝屈伸能力訓練;屈髖度數為45°~60°或<30°,可在患肢下放置一滑板,患側足跟置於空心圓墊上在滑板上做下肢屈伸運動,在無痛范圍內加強患側髖周圍肌群和股四頭肌的力量性訓練;可逐漸抬高床頭的高度,直至患者能在床上半坐位,外側入路切口的患者,半坐時間逐漸延長(30~60min)。一天可重復進行多次,為坐站練習做好准備。有條件可用直立床訓練;繼續進行床邊體位轉換訓練,包括:半坐―躺轉換練習、坐―站轉換練習、卧―站體位轉換、在平行杠或四腳助行器內進行健腿支撐三點式步行,轉體訓練等。

2.3 術後第3周 做四點支撐半橋運動,即在雙肘及雙下肢屈曲位支撐下抬臀並在空中保持10s,重復進行10~20次,每個動作要求緩慢進行;加強步行訓練,開始在平行杠內進行,將步行周期中的擺動期和支撐期分解進行,分別進行前後交替邁步訓練,並逐漸過渡到步行訓練;平行杠內的步行平穩順利,則應過渡到拐杖步行,有條件進行減重步行;繼續加強患側股四頭肌漸進行抗阻訓練,不斷提高患側下肢的肌力;改善及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教患者藉助一些輔助設備獨立完成日常的穿褲、穿鞋襪、洗澡、移動、取物等,以減少患者患髖的彎曲度數;必要時進行適當的環境改造,如加高床、椅、座廁的高度,坐椅兩邊最好有扶手以方便患者坐立,讓患者盡量睡硬板床,穿松緊鞋和寬松褲,以方便患者完成動作。

2.4 術後4周~3個月 逐漸改善患髖的活動范圍,增加患髖的負重能力,使人工置換的髖關節功能逐漸接近正常水平,達到全面康復的目的。注意在3個月內,持拐步行、過障礙時患者腿僅為觸地式部分負重,上下樓梯活動,要求健腿先上,患腿先下,以減少髖的彎曲和負重,還可以在運動平板上進一步改善步態、步速和步行的距離,提高患者實地步行的能力,最後過渡到棄杖步行。

7、什麼情況下應進行髖關節置換手術

髖關節置換對於嚴重的髖關節炎是科學手段。如果患有髖關節炎並且保守治療無效,就將需要進行全髖關節置換術

8、請問,全髖和半髖有什麼區別嗎?

"半髖關節置換」嚴格上稱為人工股骨頭置換術,只要更換股骨頭就可以了。全髖關節置換是把患者得把股骨頭和髖臼一起置換。是兩個不同的手術。
人工股骨頭置換術相對比較簡單,術後髖關節功能恢復比較好,不容易脫位。但病人自己得髖臼和人工得股骨頭長期磨損後期容易出現關節疼痛。故適用於年紀大得患者,一般70歲以上。目前雙動頭可以有效得減輕這種疼痛得發生。
對於年紀輕,為了防止髖臼得磨損產生疼痛,已經磨損後髖臼得變形不利於二次翻修,故換股骨頭得時候把髖臼也換成金屬的。通過金屬磨金屬這樣就可以避免了。但這種手術比較容易脫位,術後站立、穿鞋、穿襪子、性生活姿勢要比較注意,總的原則髖關節不能夠屈膝屈髖超過90°不能過度內收。現在這種技術比較成熟,脫位得發生率也比文獻上報道得

與雙髖關節置換相關的內容